祇待报私雠释义


【祇】◎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待】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 ◎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典

【报】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私雠】私人的怨仇。《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讎也。”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或復私讎,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敢为事。”清管同《楚昭王论》:“今夫臣之於君,岂若常人相与,谓挟私讎,修旧恨为可羞,而以坦然能忘为大度哉?”

祇待报私雠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