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烝】1.美盛貌;兴盛貌。《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毛传:“烝烝,厚也。”马瑞辰通释:“皇皇为美,推之烝烝,亦当为美。”明方孝孺《胡夫人范氏墓碣铭》:“始终一德,靡懈俭勤。百口烝烝,率之以身。”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为衣冠所辐凑,烝烝丕变。”2.谓孝德之厚美。《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谓之烝烝者,言孝德之厚美也。”《后汉书·马融传》:“皇太后体唐尧亲九族篤睦之德,陛下履有虞烝烝之孝。”唐吴兢《
【不违】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韦昭注:“违,远也。”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杜预注:“违,去也。”4.符合。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仁】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