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河】1. 水道的通称:~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 2. 特指中国黄河:~套。~防。 3. 指“银河系”:天~。~汉。
【梁】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 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 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 姓。 典
【传】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怨】1. 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 2.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 典
【曲】1.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 4. 偏僻的地方:乡~。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霉。 6. 姓。 |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2. 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