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长夜。《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唐白居易《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定】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 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 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 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 5. 确凿,必然的:必~。镇~。 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 7. 姓。
【嫌】1. 可疑之点:~疑。避~。涉~。 2. 厌恶,不满意:~恶(wù ㄨˋ)。~弃。讨人~。 3. 怨:尽释前~。~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2. 舒服:睡得~。 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8. 姓。
【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汉书·王莽传上》:“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前蜀毛文锡《甘州遍》词之一:“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劝宴,丝竹不曾休。”清褚人穫《坚瓠馀集·华山畿君》:“女闻之,感嘅不胜,因脱蔽膝,令母持归。”
九华山渡
“遥夜定嫌香蔽膝”这句诗中,词语之间的对比相得益彰。遥夜与香气的对立衬托出深邃的墨色,描绘出一个充满灵性的夜晚,同时由于“定嫌”和“蔽膝”中的“定”与“蔽”,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双倍美感。整首诗显得格外成熟稳重,也表明了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才思和独立性的女性。
dreamyEyes11
遥夜定嫌香蔽膝,此句言语简洁却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渗透出静谧和深情。遥夜之境,寂静无声,心中嫌香扰人,显然张爱玲因为某种情感而感到烦躁,此时香气溢出,愈来愈馥郁,使她不能安睡。这句诗同时也可理解为经常接受优裕生活的张爱玲,时常因生活中的琐碎和疲惫,而渴望在夜晚的宁静中好好休息。
空城孤舟
“遥夜定嫌香蔽膝”,深刻展现了人生中许多棘手的问题和痛处,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弱者未尝不可高情的憧憬。在人生经历中,人们难以避免感受到烦恼和无奈,这句诗表露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独到的洞察力。张爱玲那独到而感人的洞见,越过了时间与地域的障碍,激起读者的深感共鸣。
夏之祭典
这句诗用词精炼,别出心裁。其中“定嫌”和“蔽膝”皆为平凡语汇,可是两者搭配却显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怀旧情感。由此可见张爱玲善于概括、简洁又清晰的表达方式,她的文字经过琢磨,深具诗意。这句诗不仅仅是由几个词拼凑而成,更是一道精心雕琢的诗意。
燃烧的梦想
这句诗落款时间是1942年,而现在已是隔了几十年的现代社会,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中,人们异常渴望安静和鸱目休憩,从繁忙的生活与复杂的社会化学中获得一丝慰藉与乐趣。如今,“遥夜定嫌香蔽膝”的真实触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及作品间深深的联系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