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串】1. 多个同类东西连贯在一起:~讲。贯~。 2. 连贯起来的东西:~珠。~铃。 3. 错误地连接:~行(háng )。~味。~换。 4. 互相勾通、勾结:~气。~供。~通一气。 5. 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乡。~门儿。 6. 扮演戏剧角色:~演。客~。 7. 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儿葡萄。
【数】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珠】1.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2.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
【随手】1.随即;立刻。《史记·淮阴侯列传》:“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宋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軾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茅盾《色盲》一:“李惠芳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随手将瓦片丢开。”2.顺手;顺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文选·陆机<文赋>》:“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李善注:“言作之难也。文之随手变改,则不可以辞逮也。”老
【弄】1. 玩耍,把玩:摆~。玩~。~臣(帝王所亲近狎昵的臣子)。~潮儿。戏~。~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代把它给女孩子玩,意为生女儿)。~璋(“璋”是一种玉器,古代把它给男孩子玩。意为生儿子)。 2. 做,干:~假成真。~明白。 3. 设法取得:~点钱花。 4. 搅扰:这事~得人心惶惶。 5. 耍,炫耀:搔首~姿。 6. 不正当地使用:~权。~手段。捉~。 7. 奏乐或乐曲的一段、一章:~琴。梅花三~。 8. 古代百戏乐舞中指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 | ◎ 方言,小巷,胡同:~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