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句】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子。~法。 2. 〔~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3. 量词,用于语言:三~话不离本行(háng)。 | ◎ 〔高~骊〕古国名,即“高丽”。
【无私】私wúsī(1)[selflessness;disinterested;inselfish]∶不只是顾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2)[unselfishness]∶没有私心典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处中】1.居于中枢之位,意谓担任要职。《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车丞相履伊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2.执持中正之道。《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秉国之均,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吕延济注:“处中,处大中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