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黄】纸名。以黄檗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彻透明,便于法帖墨迹的响拓双钩。又因色黄利于久藏而多用以抄写佛经。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辨》:“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蘖,取其辟蠹,以其纸加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宋苏轼《次韵秦观秀才见赠》:“新诗説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明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曰上帝锡尔祉。”清朱彝尊《送吴濩入太原》诗之三:“暇日经过烦问讯,硬黄曾搨石经无?”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卷】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3. 考试用的纸:试~。 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 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2. 裹挟带动:~入。~扬。 3.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学】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a.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b.现指初等学校)。
【兰亭】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2.指《兰亭帖》。唐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陶宗仪《<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南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3.见“兰亭春”。
MoonlightShadow
《硬黄一卷学兰亭》暗示了现实社会中文化艰难的处境,悲愤之情溢于文字之间。诗句借助寓言之风,流露出作者拘谨压抑之心,渴望自由自在的创作环境,反衬了当时学者身陷常态教育束缚之苦。精练的表达,含蓄而别致,思想与传神并存,令人耳目一新。
慢热的夜晚
这句诗还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重要性,传承文化重要可见。
向日葵之舞
4. 我就不太理解,硬黄一卷怎么就跟兰亭有关系了呢?看起来像是学兰亭的过程中用的练习用纸,但为什么要用硬黄色啊?还是说有什么高深的文化内涵我还不知道?
星辰之恋
硬黄一卷,所指乃是硬皮黄纸,这种纸不易损坏,保护期长,故能经久传世。证明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敬意。
燃烧的梦想
而学兰亭则是指学习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书法名篇,许多书法家都亲手写制,显然作者对兰亭集序也是十分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