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珰】1.汉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后汉书·宦者传序》:“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事殿省。”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师》诗:“银璫謁者引霓旌,霞帔仙官到赤城。”参见“金璫”。2.妇女的银质耳饰。清纳兰性德《丁香》诗:“紫胜心中结,银璫耳上星。”
【谒者】1.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及隋皆因之。唐改为通事舍人。2.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3.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凤凰山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引】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 退却:~退。~避。 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蜺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汉张衡《思玄赋》:“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飘而飞颺。”前蜀韦庄《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五更残月省墙边,絳旆蜺旌卓晓烟。”明梅鼎祚《玉合记·悟真》:“鹅笙导,鹅笙导,妙音低度;蜺旌送,蜺旌送,庆云深护。”清赵翼《题<青崖放鹿图>》诗:“便当八騶开路去,虎幡熊軾双蜺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