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1.满腹;满胸。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三藏一腔子烦恼。”清陈天华《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郭小川《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2.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姜晦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姜侍郎。’”《水浒传》第二回:“宰了一腔大
【热】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2. 身体发烧:~症。 3. 使温度升高:~敷。 4. 情意深:~心。~情。~忱。~切。~血。~爱。 5. 旺、盛:~闹。~潮。~火朝天。 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中。 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销。~门儿。 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能。~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9. 放射性强:~核武器。
【血】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和诗】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唐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元白始。”清沉初《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裁】1.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剪。~缝。~衣。对~。 2. 减除,去掉一部分:~减。~军。~员。 3. 决定,判断:~判。~夺(考虑决定)。~决。~度(duó)。~断。 4. 安排取舍:体~。别~。独出心~。 5. 节制,抑止:制~。独~。 6. 杀:自~。 7. 古同“才”,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