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咏愁
上一卷
下一卷
人
除
乱
柔
窗
门
半
来
石
咏
间
却
似
如
含
掩
在
何
象
愁
何
五
千
万
残
落
心
容
之
处
侯
寻
顷
月
花
头
易
不
歌
币
连
酒
春
半
去
相
舞
地
天
醒
去
在
何
随
地
丝
草
时
后
眉
迟
石象之
咏愁
咏愁原文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含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咏愁赏析
曹植有一篇《释愁文》,把“愁”说成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为了表现“愁”,就把它“物化”了,说他能“推”可“握”,能来能去,能多能少,但形象不够鲜明。石象之的这首形象更鲜明,更生动。 首联可以用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结尾来作注释:“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就是来得快而去得慢的“愁”为什么会“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原因。 颔联是写最容易产生“愁”的环境。“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开头可能就是根据出句所描绘的景象写的。而对句则是依照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来概括的。 颈联写“愁”之多,采用了夸张加比喻的修辞手法。李叔同“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的歌词恐怕就是按照出句来加工的。而这种夸张,使“愁”这种心境更加显豁,更加感人。像唐宋诗词中的“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落红万点愁如海”,“一水牵愁万里长”等,都和这一句的表达效果一样。而这种比喻,严格地说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比喻,因为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可言,而是以物感比喻心感的特殊比喻。 尾联以“愁”之无处不在作结。除了达官贵人,终日灯红酒绿,可能暂时没有“愁”,每个人走到那里,“愁”就跟随身到那里,颇富有普遍性意义。诗人化无形为有形, 构成诗中的愁情图,这样形象化地写“愁”,自然生动有趣,能摄人魂,夺人魄,令人回肠荡气,产生共鸣。
石象之
简介
简介暂无
石象之
的其它诗歌
咏愁
东掖四绝句·入天台
东掖四绝句·隔塵亭
东掖四绝句·不见如师
东掖四绝句·白莲庵
咏愁诗句
来何容易去何迟
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
窗含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
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
人间何处不相随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卢纶在“长安陌上又相逢”中表达了什么
剖析诗句“我若无情似你时”在《福建士子》中的意义
张林的“五色蔷薇”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卢纶在“碧霄孤鹤发清音”中表达了什么
减字木兰花(咏梅)中酒晕无端上玉肌的赏析解读
失调名(小轩生日)中玉宇风清的赏析解读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勾漏丹砂”在《沁园春(寿胡守)》中的意义
时间的流转:诗句“幽人好独行”在《秋晚山中别业》中对岁月的诉说
剖析诗句“雪晴山脊见”在《新安江行》中的意义
“绝顶初攀似出笼”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