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4.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 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 典
【仁】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行义】躬行仁义。汉刘向《说苑·指武》:“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汤(张汤)为小吏时,与钱通。及汤为大吏,甲(田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清袁枚《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天心】iānxīn(1)[theskyoverhead]∶天空的中央太阳升到了天心(2)[God’swill;thewillofHeaven]∶天意上合天心(3)[monarch’swill]∶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4)[balancestaff]∶摆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