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午】月至午夜。即半夜。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唐戴孚《广异记·蔡四》:“世间月午,即地下斋时。”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花》词:“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打磨出苗叶鲜,栽排上绵木桿。抵多少月午棃花,丈八蛇钻。”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空】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 | 1. 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白。~地。~额。~房。~缺。 3. 亏欠:亏~。 | ◎ 古同“孔”,洞。
【桂花】亦作“桂华”。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颜师古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唐许浑《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宋梅尧臣《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明王慎中《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子云居。”2.指月。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唐韩愈《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宋范成大《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落】◎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 1.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草木~~”;b.衰败,如“一片~~景象”;c.稀疏,如“枪声~~”)。脱~。~叶。~泪。~潮。~英。~日。~体。~座。陨~。~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雁沉鱼。叶~归根。 2. 衰败:没(mò)~。破~。衰~。沦~。流~。~泊(a.潦倒失意;b.豪迈,不拘束,均亦作“落魄(bó )”)。 3.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4.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5. 停留或居
天空之城
明月落于洛水之畔,寂寥而可爱,桂花满溪流,兰香扑鼻而长恨。这句诗实为一首汲汲之作,寄托情感之余,更是一份情书。月下桂花,流水连绵,枕山眠长,情意绵绵。总之,此诗眉目传情,引人无限遐想,传说已久。
crimsonRiver47
此处的空,或许是要表现月之所无,可以悲,也可以性情豪放。下文中提到“桂花”,用意在于将月于桂花相映衬,更能够抛开月的瑰丽,够得上艳丽;和芳馨兼备,在作意营造上达到“宏然 ”之感。
GoldenSunrise
诗句中的“桂花”一词,既有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承载着人类文化与情感的象征意义。桂花香气扑鼻,令人柔靡,既可独立品味此花,也可将其与月之皎洁相比,而这样的比较显现出文化的智慧和历史的延续。
情意绵绵
此诗的“午山”一词,指的可能是黄山的南面山脉,也可能是千年的古林,还有对本诗中阳光能量的表示。因为山自在,其大也;居而不极,其德也。午是阳光最强烈的时段,也是人的性格发挥到最火热的时段,此诗通过“午”来凸显出作者的热情和不屈。
蚂蚁搬家
月,寂然而独清,及其娥然,似明非晦,色彩鲜明。令人眼目一新。落于午山之上,反衬更能显得月的圆而高挂于天;既有彀中情丝远红,更有花前痴眼短青,月在虚无的空间中更能表现其尽情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