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2.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萸】◎ 〔茱~〕见“茱”。
【泛菊】。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唐李峤《九日应制得欢字》诗:“仙杯还泛菊,宝饌且调兰。”唐岑参《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诗:“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唐欧阳詹《曲江池记》:“泛菊则因高乎断岸,祓禊则就洁乎芳沚。”
【俯】1.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身。~视。~瞰。~首。~临。~拾即是。~仰。 2.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在内”。 3.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允。~念。~恤(请求对方体恤)。~察。~顺。 典
【平阡】路。唐钱起《登台》诗:“晚景下平阡,花际霞峯色。”唐权德与《和李大夫西山祈雨因感张曲江故事》:“雷音生絶巘,雨足晦平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