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赠李公
上一卷
下一卷
老
主
避
佐
白
青
官
忆
吕
赠
眼
恩
贤
国
首
衫
资
昔
端
李
相
至
荣
庙
同
共
俱
僦
公
看
重
路
谟
登
直
是
居
泪
何
我
君
政
昭
校
明
两
时
犹
已
事
文
书
德
行
报
妨
展
堂
馆
郎
坊
吕端
赠李公
赠李公原文
忆昔僦居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青衫共直昭文馆,白首同登政事堂。佐国庙谟君已展,避贤荣路我犹妨。主恩至重何时报,老眼相看泪两行。
赠李公注释
【校书郎】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以后历代因之。明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马融上书讼慬与护羌校尉庞参。”王先谦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显宗时,徵诣兰臺,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张洪,故太史令张明豫息盪寇将军龙祥,校书郎李业兴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唐元稹《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卫肤敏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昭文馆】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太祖登正阳门,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
吕端
简介
简介暂无
吕端
的其它诗歌
赠李公
送英公大师归终南
赠李公诗句
忆昔僦居明德坊
官资俱是校书郎
青衫共直昭文馆
白首同登政事堂
佐国庙谟君已展
避贤荣路我犹妨
主恩至重何时报
老眼相看泪两行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中蕴含的名句“忆与故人眠”
刘禹锡在“莹静真琪树”中表达了什么
专家评点“秋水清无力”
剖析诗句“童心便有爱书癖”在《送周鲁儒赴举诗》中的意义
荒营野草秋经典翻译和点评
“南山宿雨晴”到底说了什么?
未省不伤心是什么诗?
揭秘《罢郡归洛阳寄友人》中蕴含的名句“颖微囊未出”
剖析诗句“熙熙春景霁”在《省试风光草际浮》中的意义
归来还见曲江春——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