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屦】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郑玄注:“撰犹持也。”孔颖达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復恭致仕,赐杖屨。”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唐杜甫《咏怀》之二:“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罗浮展衰步。”仇兆鳌注:“卢注:衡山有祝融峯,董鍊师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宋司马光《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
【先】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4. 姓。 典
【寻】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百尺楼】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汜(许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陈登)。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备(刘备)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吕志伊《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