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叹世者谁子释义


【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2.藜杖;拐杖。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漢

【叹】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世】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a.很多年代;b.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2.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a.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b.《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a.流俗;b.非宗教的)。~故(a.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b.处世经验)。~态炎凉。  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5. 姓。 典

【者】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谁子】何人。《管子·地数》:“桓公问於管子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於天下者,谁子也?’管子对曰:‘文武是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九:“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宾客者谁子?倏忽若飞尘。”宋杨万里《春兴》诗:“诗成字字梅样香,却把春风寄谁子?”

杖藜叹世者谁子的用户点评


陈年旧事

2024-07-25 12:02:31

韩愈的古文《师说》中曰:“古之学者大抵尚书而已矣。”唐代以后,诗歌渐成风气,而“杖藜叹世者谁子”更是代表了唐诗贯穿时空的卓越气质。

岁月如歌

2024-07-16 03:38:37

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强势的人总是看不起弱势的人,但深入了解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价值所在。 这句诗文字简洁明了,却表达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主题,不仅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能让人们对自我认识产生反思。

醉酒后的忧伤

2024-07-15 23:46:56

杖藜叹世者谁子,这句诗妙趣横生,字字珠玑。这一页的点评,各显神通,大佬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我来凑热闹了! 这句诗让我想到了那些总是不停吐槽世界的人,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被谁养的啊?!

南山小蓝猪

2024-07-15 06:53:29

有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一个人的为什么。用更加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句诗诗意深刻,字里行间隐藏着无数的哲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铭记的一种生活态度。

恍若初见

2024-07-14 13:33:50

所以说,我们也要尊重并感恩他们,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