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1.张口貌。唐独孤及《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宋欧阳修《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2.高耸貌;陡峭貌。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宋杨万里《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元刘秉忠《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狮子】1.猛兽名。体大雄壮,身毛呈棕黄色,尾端生丛毛。雄狮颈部有长鬣。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捕食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乌弋国去长安万五千三百里,出狮子、犀牛。”唐元稹《西凉伎》诗:“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水浒传》第十五回:“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2.指狮子补。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狮子补”。
【儿】1. 小孩子:婴~。~戏。 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 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 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