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2. 力求实现:~取。~气。~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普】◎ 全,广,遍:~遍。~通。~查。~照。~天同庆。
【化】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 4. 习俗,风气:有伤风~。 5. 特指“化学”:~工。~纤。~肥。 | ◎ 同“花”。
【摇】1.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2. 往上升:风举云~。
【铃铎】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宋洪迈《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清曹寅《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清唐孙华《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3.铃铛。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