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 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 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 4. 姓。
【用】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疏通】◎疏通shūtōng(1)[dredge]∶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疏通田间的排水沟(2)[mediatebetweentwoparties]∶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合】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2. 聚集:~力。~办。~股。~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家欢乐。 6. 计,折算:~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典】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2. 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3. 指典礼:盛~。大~。 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6. 姓。
【则】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华丽如风
除了形式和用词精湛之外,“政用疏通合典则”这句诗还富有深意。它暗示了政府在治理中应该疏通群众的诉求,合理运用政策来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武断和僵化的作风。
手持金箍棒
“政用”与“疏通”二字中用词恰到好处,其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再加上“合典则”这一贴近现实、务实的用语,提醒我们治理必须按照标准进行。
夜空中的繁星
“政用疏通”表现了高效又纪律的治理方式,默默影响着社会方向。诗中字眼简约而不失深刻,呈现出时代背景下权力与合规的矛盾关系。
晨曦之光
总之,这句诗是时代背景中的时代印记,简短而又准确地道出了治理社会的模式以及治理者对社会的应对方式。它恰到好处,在文字上,也带给了我们启示,作为新的治理导则,政策清晰、约束性强是必要的。
夜色中的大象
有些在晦涩的治理方式中掩饰过去的错误,而这句诗却直截了当地表露了治理的准则,又不失简明。短小的诗句之外,展现着诗人鲁迅对国家政治状况的一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