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前一疏可忘之释义


【直前】径直向前。《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冯倢伃直前,当熊而立。”《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仁径渡沟直前,衝入贼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詬虏帅失信。”李石曾《无政府说》:“革命者,直前不息,勇往不倦,质言之,大千世界进化之大关键也。”2.太子府内官名。《陈书·胡颖传》:“﹝胡颖﹞梁世仕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典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疏】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2. 分散:~散。仗义~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5. 不细密,忽略:~忽。  6. 空虚:志大才~。  7. 不熟悉:生~。  8. 粗劣:~食。~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

【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忘】◎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直前一疏可忘之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