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昭阳】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高诱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2.汉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汉班固《西都赋》:“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唐王昌龄《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清叶永年《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昭阳臺榭已凝尘。”
【第】1. 次序:~一。次~。等~。 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 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 5. 姓。
【几】1. 小或矮的桌子:茶~儿。 2. 将近,差一点:~乎。~至。 3. 苗头:知~其神乎。 | 1. 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个人?~何(a.多少,如“人生~~?”b.研究点线面体的性质、关系和计算方法的学科,如“平面~~”)。 2. 表示不定的数目:~本书。~百人。
【名】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不可~状。 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7. 占有: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枫林静谧
《知是昭阳第几名》此句诗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仅五个字,却含有深邃的意蕴。第一段点评如下: 此句诗通过明确提及“昭阳”,使人联想到盛世繁华。以“知是昭阳第几名”表达出对昭阳繁荣的质疑与思索。王之涣以简练的文字,引发读者对于尘世的询问与思考。此句诗以极简的表达方式,将社会现象与人生意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即使经历千年,依然犹如陶醉之花,在读者心中盛放。
舞动的雪花
通过这句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昭阳地区的关注和关心,以及对我国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给人一种淡泊清新的感觉,表达了诗人贯穿终始的主题。
DancingPanda
此句用字简练,词条之间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呈现出一种沉静典雅的感觉,通过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昭阳的特色,使诗人要求了更多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求。
SilverSilence
总体而言,这句诗以独特的韵律和精准的用词巧妙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与主题,掀开了审美和文化的巅峰。
倾听风声
“知是昭阳第几名”这句诗,首先令人感受到的是它独特的韵律,整句6字2韵,字字分明,语调平稳,优美而富有节奏感,恰好抓住了诗人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