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树枝上。唐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宋翁森《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戴望舒《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汉
【的皪】光亮、鲜明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晋左思《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緑芰泛涛而浸潭。”宋范成大《雨后田舍书事》诗:“熟透晚梅红的皪,展开新籜翠扶疎。”清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輦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参见“的礰”。
【耀】1. 光线照射:~眼。闪~。照~。光~。~斑。 2. 显扬,显示出来:夸~。炫~。~武扬威。 3. 光荣:荣~。
【珠光】1.珍珠的光华。汉王充《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唐太宗《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宋谢翱《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唐韩偓《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元邓雅《过彭蠡》诗:“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东。”清查慎行《池上看雨》诗:“緑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