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则洒然忘其归释义


【至】1.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2.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 典

【则】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洒然】;洒脱。宋苏舜钦《大理评事杜君墓志》:“﹝杜叔温﹞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明杨慎《词品·严次山》:“严仁字次山……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郎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穆宗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仲廷饮於靖海门之南楼,隔江望海幢,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3.风吹雨洒的样子。唐戴叔伦《喜雨》诗:“川上风

【忘】◎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归】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sù)。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至则洒然忘其归的用户点评


brokenWings9

2024-07-23 18:56:13

这一诗句中,“至”和“洒然”两个词语互为补充,一者为极致之意,一者为释放之态,融合成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词句。同时,“忘其归”则是以此来表达心不归处的落寞感。 这句诗具有高度的韵律境界。

风吹过的草原

2024-07-21 04:40:43

整句诗意闲逸清逸,恍若置身于宁静而深邃的泉流之间,洗涤凡尘,拂去心灵的纷扰。这句诗语含深意,也很具象征意义。 这一句诗让人回味无穷,释放内心的深层情感。

梦想的帆船

2024-07-21 04:39:46

这句诗,“至则洒然忘其归”,用字简洁明了,结构清晰,字下有意。

江湖常青

2024-07-21 04:09:29

整句诗句格律工整,音韵和谐。其中,“至则洒然忘其归”六字,韵尾普遍为“i”的,尤以“其归”为韵脚,音一清晰,意一深沉,不禁叹为观止。 这一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值得深究。

Wanderlust

2024-07-20 03:50:58

“至则洒然忘其归”用短小的语言奏响了一首绝妙的乐章,不经意间便能击中内心深处。它简要地展现出诗人对于追求极致之美的向往,对自由释放之态的渴望,以及对落寞心怀的体验。 可以看出,这句诗既具有哲学性,表现出人类思想对“至”或“无为”的倾向,也具有品味良好的美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