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1.钟和鼎。《吕氏春秋·节丧》:“夫玩好货寳,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近世山东、河南粥钟鼎尊匜,穷极巧丽,皆墓中物也。”2.喻富贵荣华。宋黄庭坚《次韵答王眘中》:“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迺弟诚轩《炙背诗》曰:‘……钟鼎形骸外,溪山梦寐餘。’”廖仲恺《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史家里的进士、翰林、举人都有。实生在钟鼎之家。”参见“钟鸣鼎食”。3.指钟鼎文。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鲁国’二字可识之,奇古如钟鼎样。”1.钟
【勒】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 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马。 3. 强制:~令。~索。 4. 统率:~兵。 5. 雕刻:~石。~碑。~铭。 | 1.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紧。 2. 方言,强制,逼迫。
【铭】1.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 2.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心。~骨。~诸肺腑(喻永记)。 3.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模】1. 法式,规范,标准:~范。~式。楷~。~型。~本。~压。 2. 仿效:~仿(亦作“摹仿”)。~拟(亦作“摹拟”)。~写。 3. 特指“模范”:劳~。英~。 | 1. 〔~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 2.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子。~板。~具。
【物象】1.外界事物。三国魏曹植《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晋王谧《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歷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清刘大櫆《<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叶圣陶《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