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韵自三茅释义


【钟】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4. 杯子。  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韵】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  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三茅】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武皇帝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三脊茅”。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唐许浑《亡题》诗:“商岭採芝寻四老,紫阳收朮访三茅。”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详“三茅君”。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唐刘禹锡《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汉

钟韵自三茅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