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镜】形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田巴入齐,过淄水自镜。”2.对照自己,引以为戒。《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以还自镜,以知得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明张居正《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余深味其言,书之座右,用以自镜。”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正】1.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蒙倛】“蒙箕”。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荀子·非相》:“仲尼之状,面如蒙倛。”杨倞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韩侍郎云:‘四目为方相,两目为倛。’”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咎繇面如蒙箕。”唐韩愈《杂说》之三:“其貌有若蒙倛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