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广弘明集-唐·道宣
广弘明集目录:
广弘明集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二十
法义篇第四之三
上大法颂梁皇太子纲上太子玄圃讲颂梁晋安王纲涅槃经疏序梁武帝法宝联璧序梁湘东王绎成实论序梁简文帝内典碑铭集林序梁元帝禅林妙记集序唐释玄则奉诏撰法苑珠林序司元大夫李俨撰上大法颂表皇太子纲臣纲言。臣闻至理隆而德音阐。成功臻而颂声作。在乎奚斯。考甫神雀嘉树或止事盛乎区中。庆昭乎一物。犹且手舞足蹈传式方来。况乃道出百非义高三代。而可阁笔韬辞咏歌不作者也。伏惟陛下。天上天下。妙觉之理独圆。三千大千。无缘之慈普被。慧舟匪隔法力无垠。躬纡尊极降宣至理。泽雨无偏心田受润。是以九围共溺并识归涯。万国均梦一日俱
...更多
卷第二十一
法义篇第四之四
梁昭明太子答云法师请讲书三首(并启答)昭明谢敕脐水犀如意启昭明太子解二谛义章南涧寺释慧超论咨二谛义(往反六番)
晋安王纲咨二谛义旨(往反五番)招提寺释慧琰咨二谛义(往反四番)
栖玄寺释昙宗咨二谛义(往反四番)中郎王规咨二谛义旨灵根寺释僧迁咨二谛义罗平候萧正立咨二谛义旨(往反四番)
衡山候萧恭咨二谛义旨(往反四番)中兴寺释僧怀咨二谛义始兴王第四男萧映咨二谛义旨(往反四番)吴平王世子萧励咨二谛义旨(往反五番大博学读书
...更多
卷第二十二
法义篇第四之五
众生佛不相异义(南齐沈约字休文)六道相续作佛义(沈约)
因缘义(沈约)形神义(沈约)
神不灭义(沈约)难范缜神灭义(沈约) 因缘无性论陈沙门真观(并朱世卿自然论)
北齐三部一切经愿文(魏收)周藏经愿文(王褒)
宝台经藏愿文(隋炀帝)三藏圣教序(并表请谢答太宗文帝)
述三藏圣教序(并谢答今上)述诖般若经序(唐褚亮) 金刚般若经集诖序(司元大夫李俨)与翻经诸僧书
...更多
卷第二十三
僧行篇第五
序曰。夫论僧者六和为体。谓戒见利及三业也。是以道洽幽明。德通贤圣。
开物成务则福被人天。导解律仪则化垂空有并由式敬六和扬明三宝。内荡四魔之弊。外倾八慢之幢。遂使三千围内咸禀僧规。六万遐年俱遵声教。非僧弘御孰振斯哉。然则道涉窊隆。岠百六之阳九。尘随信毁。怀利用之安危。通人不滞其开抑。鄙夫有阻于时颂。故使众杂邪正。布逼引之康庄。心包明昧。显登机之衢术。是知满愿之侣。乘小道而摄生。天热之伦。寄邪徒而化物。击扬核于适道。
弘喻在于权谋。未俟威容惟存离
...更多
卷第二十四
僧行篇第五之二 沙汰僧徒诏(宋武帝)褒扬僧德诏(七首)
(元魏孝文帝)述僧中食论(南齐沈休文)
述僧设会论(沈休文)议沙汰僧诏(并答) (北齐文宣帝)吊道澄法师亡书(梁简文)
与东阳盛法师书(梁王筠)与汝南周颙书(梁释智林)与举法师书(梁刘峻一名孝标)与咬法师书(并答)
(梁王曼颖)吊震法师亡书(梁刘之遴)与震兄李敬胐书(同上作) 吊僧正京法师亡书(同上作)东阳金华山栖志(梁刘孝标)与徐仆射述役僧书(陈释真观)谏仁山深法师
...更多
卷第二十五
僧行篇第五之三
福田论隋沙门释彦琮问出家损益诏(并对)唐高祖出沙汰佛道诏同上令道士在僧前诏(并表)唐太宗议沙门敬三大诏(并议状表启论)今上皇帝福田论隋东都洛宾上林园翻经馆学士沙门释彦琮隋炀帝大业三年新下律令格式令云。诸僧道士等有所启请者。并先须致敬然后陈理。虽有此令僧竟不行。时沙门释彦琮不忍其事。乃着福田论以抗之。意在讽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以自诫也。帝后朝见。诸沙门并无致敬者。大业五年至西京郊南大张文物。两宗朝见。僧等依旧不拜。下敕曰。条令久行。僧等何为不致敬。时明赡法师对曰。陛下弘护三宝当顺佛言。经中
...更多
卷第二十六
若夫慈济之道终古式瞻。厚命之方由来所重。故蠢蠢怀生喁喁哨类。莫不重形爱命憎生恶死。即事可睹岂待言乎。然有性涉昏明情含嗜欲。明者恕已为喻。
不加恼于含灵昏者利己为怀。无存虑于物命。故能安忍苦楚纵荡贪痴。以多残为声势。以利欲为功德。是知坑赵六十余万。终伏剑于秦邦。膳毕方丈为常。穷形戮于都市。至于祸作殃及。方悔咎原徒思顾复。终无获已。然则释氏化本止杀为先。由斯一道取济群有。故慈为佛心。慈为佛室。慈善根力随义而现。有心慈德。通明起虑而登色界。况复慈定深胜兵毒所不能侵。慈德感徵蛇虎为之驯扰。
...更多
卷第二十七
夫群生所以久流转生死海者。良由无戒德之舟职者也。若乘戒舟鼓以慈棹。
而不能横截风涛远登彼岸者。无此理也。故正教虽多一戒而为行本。其由出必由户。何莫由斯戒矣。是以创起道意先识斯门。于诸心境筹度怀行。其状如何。故论云。夫受戒者慈悲为务。于三千界内万亿日。月上至非想下及无间。所有生类并起慈心不行杀害。或尽形命或至成佛。长时类通统周法界。此一念善。功满虚空。其德难量。惟佛知际。不杀既尔。余业例然。由斯戒德故能远大。所以上天下地幽显圣贤。莫不凭祖此缘用为基趾。经不云乎。戒如大地。生成住持。出有心发。是曰生也。圣道良
...更多
卷第二十八
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其相状后篇备列。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行不无明昧昧则乘分小大智涉信法。明则特达理性高超有空。斯道昌明如别所显。今论福者。悲敬为初。悲则哀苦趣之艰辛。思拔济而出离。敬则识佛法之难遇。弘信仰而登神。缘境乃涉事情。据理惟心为本。故虚怀不系。则其福不回于自他。倒想未移。则作业有乖于事用。故绵古历今相从不息。王者识形有之非我。兴住持于塔寺。余则困于不足。多行施以周给。是知为有造业未曰超
...更多
卷第二十九
广弘明者。言其弘护法网开明于有识也。自上九篇随时布现筹度理路。其缘颇悉。然于志之所之。未备详睹。如不陈列颂声何寄。故次编之殷鉴遐迩。且法王御宇哥颂厥初。梵王天主声闻菩萨。咸资偈赞用畅幽诚。无经不有彰于视听。
东夏王臣斯途不惑拟伦。帝德国美无不称焉。所以写送性情统归总乱。在于斯矣。然晋宋已来。诸集数百余家。信重佛门俱陈声略。至于捃拾百无一在。且列数条用尘博观。
梁代弘明集统归篇录释僧佑弘明论释智静檄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 -----------------------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王栐
金·李东垣
(唐)崔令钦撰
清·邬仁卿
蒋防
李嗣真
烟水散人
五代·王朴
清·雪樵主人回
清·徐沁
(清)谈迁
清·郑方坤
清·雪岩禅师
汉·徐干
(清)甲左梦畹生戏 编
黄南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