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灵枢-未知
灵枢目录: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
本输第二法地
小针解第三法人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法时
根结第五法音
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官针第七法星
本神第八法民
终站第九法野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病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涛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结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瑞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藏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跑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入第六十四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隔第六十八
忧患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书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论勇第五十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问柯急?黄帝曰:愿尽闻之。少俞曰:者青①风,夏阳风,秋凉风,各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日: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
...更多
背跑第五十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藏之航,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胸在押骨之端,肺份在三焦①之间,心脑在五焦之间,隔份在七焦之间,肝翁在九焦之间,脾份在十一焦之间,肾胞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脑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刚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考,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具火灭也。
...更多
卫气第五十二
黄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②五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应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府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③之坚款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妨伯曰:博都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宪明之间,标在窗镜之前。窗笼者,
...更多
论痛第五十三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股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炮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焰亦然。黄帝曰:其耐火焰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焰。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焰亦然。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黄帝曰:人之胜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
...更多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婚,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妨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根,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对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妨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171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妨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
...更多
逆顺第五十五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隐隐之热,无刺源戏之牙,无刺浑浑之脉,无制病与脉相逆者。黄帝曰:候其可刺来频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
...更多
五味第五十六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昧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昧辛,先走肺,谷味成,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人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传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出于肺,循附因,故呼则出,吸则人。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久,半日则气①减:原作"灭",据周本、日刻本、(太累)、(甲乙经)改。172衰,一日
...更多
水胀第五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联胀、鼓胀。肠罩、石浪、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腔懂,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黄帝曰:肤胀问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轰轰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富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肠罩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碑而内著,恶气乃起,瘟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
...更多
贼风第五十八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空①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
...更多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泻人迎、大突、喉中;积于下者,泻王里与气街;上下背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一本。季胁之下深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善。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德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余象斗 编
(南宋)周密
(明) 孙允中
清·李元度
明·吕毖
清·严可均
(三国魏)邯郸淳
王明 校釋
清·解鉴
清·徐灵胎
(明)湛若水
明·张燮
(唐)赵蕤
明·洪应明
(元)盛熙明 述
清·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