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临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撰
临川先生文集目录:
卷一·古诗
卷二·古诗
卷三·古诗
卷四·古诗
卷五·古诗
卷六·古诗
卷七·古诗
卷八·古诗
卷九·古诗
卷十·古诗
卷十一·古诗
卷十二·古诗
卷十三·古诗
卷十四·律诗(五言八句)
卷十五·律诗(五言八句)
卷十六·五言八句、五言长篇附)
卷十七·律诗(七言八句)
卷十八·律诗(七言八句)
卷十九·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一·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二·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三·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四·律诗(七言八句)
卷二十五·律诗(七言八句、七言长篇附)
卷二十六·律诗(五言绝句、回纹、六言诗附)
卷二十七·律诗(七言绝句)
卷二十八·律诗(七言绝句)
卷二十九·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一·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二·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三·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四·律诗(七言绝句)
卷三十五·挽辞
卷三十六·集句(古律诗)
卷三十七·集句歌曲
卷三十八·四言诗
卷三十九·书疏
卷四十·奏状
卷四十一·札子
卷四十二·札子
卷四十三·札子
卷四十四·札子
卷四十五·内制(册文、表本、青词)
卷四十六·内制(青词、密词、祝文、斋文)
卷四十七·内制(诏书)
卷四十八·内制(诏书、批答、口宣)
卷四十九·外制
卷五十·外制
卷五十一·外制
卷五十二·外制
卷五十三·外制
卷五十四·外制
卷五十五·外制
卷五十六·表
卷五十七·表
卷五十八·表
卷五十九·表
卷六十·表
卷六十一·表
卷六十二·论议
卷六十三·论议
卷六十四·论议
卷六十五·论议
卷六十六·论议
卷六十七·论议
卷六十八·论议
卷六十九·论议
卷七十·论议、杂著
卷七十一·杂著
卷七十二·书
卷七十三·书
卷七十四·书
卷七十五·书
卷七十六·书
卷七十七·书
卷七十八·书
卷七十九·启
卷八十·启
卷八十一·启
卷八十二·记
卷八十三·记
卷八十四·序
卷八十五·祭文
卷八十六·祭文
卷八十七·神道碑
卷八十八·神道碑
卷八十九·神道碑
卷九十·行状
卷九十一·墓志
卷九十二·墓志
卷九十三·墓志
卷九十四·墓志
卷九十五·墓志
卷九十六·墓志
卷九十七·墓志
卷九十八·墓志
卷九十九·墓志
卷一百·墓志
附录
卷六十一·表
贺册仁宗英宗徽号礼成表
臣某言:伏睹进奏院状报册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徽号礼成者。肇称缛礼,追荐鸿名,扬二圣之闳休,风四海以纯孝。惠心昭假,厘事备成。臣(中谢。)恭惟仁祖以尧之巍巍,丕冒区夏;英考以舜之业业,祗承庙祧。绍隆德至于难名,崇报义存于无已。皇帝陛下仰稽前宪,俯采庶言,命册使而致严,告<匚单>主而归美。神灵率吁,其启后于无疆;品庶交欣,以奉先而不匮。臣备叨殊眷,获睹上仪。顾久负于沉疴,乃独妨于旅进。
贺景灵宫奉安列圣御容表
臣某言:新一代之上仪,极
...更多
卷六十二·论议
郊宗议(伏奉圣问,撰议缴进。)
问: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二者皆配天也,或于郊之圜丘,或于国之明堂;或以冬之日至,或以季秋之月;或以祖,或以祢;或曰配天,或曰配上帝。其义何也?
对曰:天道升降于四时。其降也,与人道交;其升也,与人道辨。冬日,上天与人道辨之时也,先王于是乎以天道事之;秋则犹未辨乎人也,先王于是乎以人道事之。以天道事之,则宜远人,宜以自然,故于郊、于圜丘;以人道事之,则宜近人,宜以人为,故于国、于明堂。始而生之者,天道也;成而终之者,人道也。冬之日至,始而
...更多
卷六十三·论议
易泛论
柔巽隐伏、制得其道则易制者,鱼也,民之象也,小人女子之象也。贪暴而止乎高者,隼也。贪窃而动乎阴者,鼠也。狐,疑也,不果也。牛,顺而强也。羊,很也。羊,前其刚以触者也。鲋,物之在下污而微者也。鸟,飞而止则困者也。雉,文明见乎外者也。豹,文之蔚然者也。虎,文之炳然者也。虎豹刚健,君子大人之象也。虎之搏物,拟而后动,动而有获者也。鹤,洁白以远举,鸣之以时而远闻者也。鸿,进退以时而有序者也。禽,饮井之无择者也。犭贲豕之牙,能畜其刚而不可犯者也。豕,污秽也。豚,豕之微者也。龟有灵德,潜见以时而不志于养者也。龟,
...更多
卷六十四·论议
三圣人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之为名,道之极、德之至也。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大贤者之事也。贤者之事如此,则可谓备矣,而犹未足以钻圣人之坚,仰圣人之高。以圣人观之,犹太山之于冈陵,河海之于陂泽,然则圣人之事可知其大矣。《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此盖圣人之事也。德苟不足以合于天地,明苟不足以合于日月,吉凶苟不足以合于鬼神,则非所谓圣人矣。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
...更多
卷六十五·论议
洪范传
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故“次三曰农用八政”。为政必协之岁、月、日、星辰、历数之纪,故“次四曰协用五纪”。既协之岁、月、日、星辰、历数之纪,当立之以天下之中,故“次五曰建用皇极”。中者,所以立本,而未足以趣时,趣时则中不中无常也,唯所施之宜而已矣,故“次六曰用三德”。有皇极以立本,有三德以趣时,而人君之能事具矣。虽然,天下之故犹不能无疑也。疑则如之何?谋之人以尽
...更多
卷六十六·论议
周南诗次解
王者之治,始之于家。家之序,本于夫妇正。夫妇正者,在求有德之淑女为后妃以配君子也,故始之以《关雎》。夫淑女所以有德者,其在家,本于女工之事也,故次以《葛覃》。有女工之本,而后妃之职尽矣,则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求贤审官者,非所能专,有志而已,故次之以《卷耳》。有求贤审官之志,以助治其外,则于其内治也,其能有嫉妒而不逮下乎?故次之以《つ木》。无嫉妒而逮下,则子孙众多,故次之以《螽斯》。子孙众多,由其不妒忌,则致国之妇人亦化其上,则男女正,婚姻时,国无鳏民也,故次之以《桃夭》。国无鳏民,然后好德,贤人众
...更多
卷六十七·论议
九变而赏罚可言
万物待是而后存者,天也;莫不由是而之焉者,道也;道之在我者,德也;以德爱者,仁也;爱而宜者,义也。仁有先后,义有上下,谓之分;先不擅后,下不侵上,谓之守。形者,物此者也;名者,命此者也。所谓物此者,何也?贵贱亲疏,所以表饰之,其物不同者是也。所谓命此者,何也?贵贱亲疏,所以称号之,其命不同者是也。物此者,贵贱各有容矣;命此者,亲疏各有号矣。因亲疏贵贱任之以其所宜为,此之谓因任。因任之以其所宜为矣,放而不察乎,则又将大弛,必原其情,必省其事,此之谓原省。原省明而后可以辨是非,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更多
卷六十八·论议
夔说
舜命其臣而敕戒之,未有不让者焉,至于夔,则独无所让,而又称其乐之和美者,何也?夫禹、垂、益、伯夷、龙,皆新命者也,故畴于众臣而后命之,而皆有让矣。弃、契、皋陶、夔当是时,盖已为是官,因命是五人者而敕戒之焉耳,故独无所让也。孔氏曰禹、垂、益、伯夷、夔、龙皆新命者,盖失之矣。圣人之聪明虽大过于人,然未尝自用聪明也。故舜之命此九人者,未尝不咨而后命焉,则何独于夔而不然乎?使夔为新命者,则何称其乐之和美也?使夔之受命之日已称其乐之和美,则贤人之举措,亦少轻矣。孔氏之说,盖惑于“命汝典乐”之语尔。夫“汝作司徒”、
...更多
卷六十九·论议
禄隐
孔子叙逸民,先伯夷、叔齐而后柳下惠,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也。柳下惠,降志辱身矣。”孟子叙三圣人者,亦以伯夷居伊尹之前。而扬子亦曰:“孔子高饿显,下禄隐。”夫圣人之所言高者,是所取于人而所行于己者也;所言下者,是所非于人而所弃于己者也。然而孔、孟生于可避之世而未尝避也,盖其不合则去,则可谓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矣。至于扬子,则吾窃有疑焉尔。当王莽之乱,虽乡里自喜者,知远其辱,而扬子亲屈其体为其左右之臣,岂君子固多能言而不能行乎?抑亦有以处之,非必出于此言乎?曰:圣贤之言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
...更多
卷七十·论议、杂著
复仇解
或问复仇。对曰:非治世之道也。明天子在上,自方伯、诸侯以至于有司,各修其职,其能杀不辜者少矣。不幸而有焉,则其子弟以告于有司,有司不能听;以告于其君,其君不能听;以告于方伯,方伯不能听;以告于天子,则天子诛其不能听者,而为之施刑于其仇。乱世则天子、诸侯、方伯皆不可以告。故《书》说纣曰:“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盖仇之所以兴,以上之不可告,辜罪之不常获也。方是时,有父兄之仇而辄杀之者,君子权其势,恕其情而与之,可也。故复仇之义,见于《春秋传》,见于《礼记》,为乱世之为子弟者言之也。《春
...更多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邹容
宋·谢翱
(齐)孙膑
明·沈行
清·陈弘谋
杨逸云
(清)丁紹儀
明·冷谦
宋·傅肱
(明)杨尔增 著
(唐)段公路
清·苏舆
明·刘侗
清·周震
晋·陶潜
(元)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