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22、入门太难-八戒说禅
22、入门太难
弘忍对墙上的匿名偈子大加赞赏,接着又把全寺的人通通叫来,让他们在这偈子前烧香礼敬。弟子们念诵着这个偈子,无不崇敬叹服。弘忍又说:"这偈子你们要翻来覆去地念,才能发现自己的佛性。按这个偈子去修行,就不会堕入恶道。"
接着,弘忍把神秀叫到了内室,进行了一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室私语。弘忍问道:"这偈子是你作的吧?如果真的是你,你就够资格作我的传人了。"
神秀诚惶诚恐:"罪过罪过,确实是我作的。我可不敢奢望作一派领袖,只是想请您老人家鉴定一下我的修行水平。"
弘忍于是下评语说:"看你这个偈子,见解也算不错。凡夫俗子照你这个偈子修行,应该就不会堕入恶道,可是,距离真正的大彻大悟还差得远呀。你的偈子呀,只能算是站在了佛法的门前,却还没有真正入门。要想真正入门,就必须认识到自己本身具备的佛性才行。这样吧,你再回去考虑两天,重新写一首偈子来,那时候我再决定要不要把衣钵传给你。"
神秀得了这么一个评语,不知什么心情地回去了,思来想去地过了好几天,新的偈子就是憋不出来。
弘忍门下那么多的弟子,苦修苦学了那么多年,可是,就连神秀这位既受弘忍盛赞又是众望所归的人物都没能入门,这佛法也太难了吧!
佛法确实很难。我早年读佛经的时候,越读越觉得难,首先是量的苦难:书实在太多了,而且真要通透的话就还得去学梵文和巴利文,以避免翻译的误导;再有就是质的方面:理论实在太精深了,而且很多内容都远非常理可以揣度,往往越想就越想不通。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佛陀当年的那些弟子,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菩萨和罗汉的那些人,许多都是两千六百年前的文盲,而我们现在积两千六百年人类经验之精华都很难看懂的东西,难道他们就能懂?后来才明白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被一代代的高僧越搞越复杂、越搞越混乱。回过头来再看原始佛教,如果我们能坐着时间机器去到两千六百年前,和佛陀的亲传弟子们搞搞论辩,恐怕胜面是很大的。
从心理而言,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往往既不是深刻的,也不是浅薄的--深刻了就容易曲高和寡,浅薄了就容易遭人鄙夷,最合适的东西是貌似深刻而实则浅薄的,坐在地铁里看不会怕被周围的人笑话,拿回家里也不会被束之高阁。弘忍对神秀的这番话正突出了禅法之高,等慧能真讲修行法门的时候又可以得见禅法之浅。禅宗后来风起云涌的大量机锋公案大多也属于这种情形。
现在,禅法是不是真的高到连神秀这样的第一高材生都领悟不了的程度,其实这很难说。有人就觉得《坛经》这段记载前后矛盾:前边明明说了弘忍对神秀的偈子评价极高,让所有弟子们烧香礼敬,后边怎么又说神秀连门都没入呢?而神秀的禅法本来就深得弘忍真传,证据确凿,弘忍哪可能说出后来那些话呢?于是推论说:这里边大概有后来慧能一系弟子的作伪,意在贬低神秀、抬高慧能。
后来的历史上,继承弘忍宗风并发扬光大的确实就是神秀,神秀作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显赫一时,慧能只是在南方边远地区小打小闹而已。现在我们说起禅宗,很多人只知慧能而不知神秀,而在当时的主流社会,大家却多是只知神秀而不知慧能的。再者,当时大家认为神秀传承的是弘忍的东山法门,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晋·法显
元·陆辅之
清·曹廷杰
马非百
(清)高宗 敕
(明)罗贯中
宋·郭思
(清)许重熙
宋·朱肱
明·甄伟
李宗吾
战国·司马穰苴
(明)王廷相
唐·颜师古
东山云中道人 编
秦·黄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