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甲戌公牍钞存-清·王元稚
甲戌公牍钞存目录:
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文煜、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
署凤山县李煐禀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
江苏同知陈福勋赴驻沪日本领事处探听禀复江南海关道沈秉成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厦门德记洋行电报
日本国中将照会闽浙总督(二月二十七日)
闽浙总督李鹤年奏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台湾道札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
台湾税务司爱接厦门税务司休照会(三月初一日)
厦门税务司致赫总税司函
英国威使致总理衙门函
总署与梅正使问答节略
赫总税司面禀总署
台湾二口税务司爱照会台湾道
台湾道覆爱税司
台湾镇、道禀总督、将军、船政大臣
总署覆英国威使函
台湾道覆兴泉永定道函
凤山县李煐禀台湾道
赫总税务司面禀总署
英国梅正使面递总署节略
闽浙总督咨总署函
德国公使和立本致总署函
总署覆福州将军文煜函
福建水师提督咨南洋大臣李
总署致文将军函
厦防同知李钟霖禀台湾道
凤山县李煐禀台湾道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札枋寮巡检、千总
枋寮巡检、千总续禀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三月二十九日上谕
台湾道禀闽浙总督(节略)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镇、道禀总督、将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四月十四日上谕
闽浙总督李奏
枋寮巡检、千总会禀台湾道
南路参将文咨台湾道
闽浙总督李照会日本国中将并札行台湾道
枋寮巡检禀复
凤山县禀复
枋寮文武探禀
摘抄另纸探报
枋寮文武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四月初六日上谕
枋寮文武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委员周有基探报
四月十六日上谕
通商总局司道移咨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摘录委员华廷锡探报
摘抄委员周有基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枋寮文武探报
委员华廷锡探报
四月二十一日上谕
日本柳原公使致潘帮办函
噶玛兰厅禀报
四月二十五日上谕
摘录枋寮文武探报
摘录另纸探报
摘录委员周有基探报
水师提督李咨台湾道
委员袁闻柝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摘抄委员周有基探报
沈、文、李三衔会奏
台湾道禀闽浙总督
台湾镇、道禀闽浙总督、将军、船政大臣
五月初一日上谕
摘录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署
台湾道禀总督
台湾镇、道禀总督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南路抚番、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五月十一日上谕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委员周有基探报
台湾镇、道禀省宪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周有基探报
委员郑秉机采报
枋寮巡检王懋功采报
委员周有基探报
闽浙总督李、福州将军文奏
五月二十五日上谕
五月二十七日上谕
委员周有基探报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夏禀稿节录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游击王开俊禀报
委员周有基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委员周有基禀报
噶玛兰厅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六月二十日上谕
帮办潘咨台湾道
统领淮军唐军门咨台湾道
同知傅以礼禀报
委员郑秉机探报
游击王开俊禀报
候补府赵均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郑秉机禀报
营官王开俊禀报
七月初五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禀报
凤山县孙继祖禀
台湾道夏禀省宪
七月十六日上谕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又奏
委员郑秉机禀报
营官王开俊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八月初二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委员郑秉机探报
营务处黎移台湾道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九月十九日上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台湾府周懋琦开送日营问答节略
十月二十三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探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十一月十三日上谕
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文煜、福建巡抚王凯泰奏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
署凤山县李煐禀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
江苏同知陈福勋赴驻沪日本领事处探听禀复江南海关道沈秉成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厦门德记洋行电报
日本国中将照会闽浙总督(二月二十七日)
闽浙总督李鹤年奏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台湾道札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
台湾税务司爱接厦门税务司休照会(三月初一日)
厦门税务司致赫总税司函
英国威使致总理衙门函
总署与梅正使问答节略
赫总税司面禀总署
台湾二口税务司爱照会台湾道
台湾道覆爱税司
台湾镇、道禀总督、将军、船政大臣
总署覆英国威使函
台湾道覆兴泉永定道函
凤山县李煐禀台湾道
赫总税务司面禀总署
英国梅正使面递总署节略
闽浙总督咨总署函
德国公使和立本致总署函
总署覆福州将军文煜函
福建水师提督咨南洋大臣李
总署致文将军函
厦防同知李钟霖禀台湾道
凤山县李煐禀台湾道
枋寮巡检王懋功、千总郭占鳌禀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札枋寮巡检、千总
枋寮巡检、千总续禀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督、将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三月二十九日上谕
台湾道禀闽浙总督(节略)
摘抄另纸探报
台湾镇、道禀总督、将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四月十四日上谕
闽浙总督李奏
枋寮巡检、千总会禀台湾道
南路参将文咨台湾道
闽浙总督李照会日本国中将并札行台湾道
枋寮巡检禀复
凤山县禀复
枋寮文武探禀
摘抄另纸探报
枋寮文武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四月初六日上谕
枋寮文武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委员周有基探报
四月十六日上谕
通商总局司道移咨台湾道
摘抄另纸探报
摘录委员华廷锡探报
摘抄委员周有基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枋寮文武探报
委员华廷锡探报
四月二十一日上谕
日本柳原公使致潘帮办函
噶玛兰厅禀报
四月二十五日上谕
摘录枋寮文武探报
摘录另纸探报
摘录委员周有基探报
水师提督李咨台湾道
委员袁闻柝探报
摘抄另纸探报
摘抄委员周有基探报
沈、文、李三衔会奏
台湾道禀闽浙总督
台湾镇、道禀闽浙总督、将军、船政大臣
五月初一日上谕
摘录另纸探报
台湾道禀总署
台湾道禀总督
台湾镇、道禀总督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南路抚番、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五月十一日上谕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帮办潘、台湾道夏赴日营会晤情形节略
委员周有基探报
台湾镇、道禀省宪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周有基探报
委员郑秉机采报
枋寮巡检王懋功采报
委员周有基探报
闽浙总督李、福州将军文奏
五月二十五日上谕
五月二十七日上谕
委员周有基探报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夏禀稿节录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游击王开俊禀报
委员周有基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委员周有基禀报
噶玛兰厅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六月二十日上谕
帮办潘咨台湾道
统领淮军唐军门咨台湾道
同知傅以礼禀报
委员郑秉机探报
游击王开俊禀报
候补府赵均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委员郑秉机禀报
营官王开俊禀报
七月初五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禀报
凤山县孙继祖禀
台湾道夏禀省宪
七月十六日上谕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又奏
委员郑秉机禀报
营官王开俊禀报
委员郑秉机禀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八月初二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委员郑秉机探报
营务处黎移台湾道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台湾道禀省宪
九月十九日上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台湾府周懋琦开送日营问答节略
十月二十三日上谕
委员郑秉机探报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十一月十三日上谕
六月二十日上谕
军机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奉上谕:沈葆桢等奏,倭情叵测,续筹防务情形一折;日本复到轮船一只,装兵二百余人,带有铁链农器等件;又有轮船驶往后山一带,其为意存觊觎,悍不旋师,自不待问。亟应厚集兵力,益严警备,庶有以杜其诡谋。提督唐定奎一军,着李鸿章檄令迅速拔队,兼程前进,不得稍涉延缓,致误事机。并着沈葆桢、李宗羲、张树声遵奉前旨,分别饬调船只,妥为豫备,俾得迅到防所,以壮军威。台湾南北路防守事宜,均甚要紧。澎湖守备空虚,现添募勇丁一营,是否足资捍御?沈葆桢等务当督饬张其光、夏献纶等妥筹布置,严密防守。北路淡水等处,前谕罗大春前往督
...更多
帮办潘咨台湾道
本帮办奉旨渡台,帮办海防事宜,经会折奏明招土著壮勇五百人进驻凤山,陆续选募,于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募集成军。奉钦差大臣沈名为安抚军。
...更多
统领淮军唐军门咨台湾道
兹择于本月二十日,武毅右军五营,由宿迁拔队为前队;本军门亦于是日亲带武毅亲兵正营、武毅左军三营,由徐拔队为中队;武毅亲兵副营铭字中军三营于七月初三日由徐拔队为后队;陆续至瓜州口暂扎,乘轮船东渡。
...更多
同知傅以礼禀报
二十一日申刻,日营通事彭城中平到周委员寓探问云:西乡中将前承潘帮办、夏道台来会议条约,今已月余,未奉回音;柳原公使亦无信至,不知所议如何,伊等深为惦念,托为探实通知。又云:贵治长官,四处布兵,现进扎加鹿洞,此是何意?周委员即答以巡防土匪。通事又云:伊等并无别意,一俟议明即行回国。该通事又到新、柴城二处借民房,云备派员约束兵卒。
...更多
委员郑秉机探报
二十二日,据枫港探称:倭人起盖平埔处所营房,计十余所,可容百人左右,尚未完工。倭兵仍系散处民居。细查枫港倭兵,实数现在仅有一百五十名左右。其日前后湾节次拨派之兵,皆系换班,由陆路而来,即由运驳米粮各船回后湾。
枫港探称:倭人平埔营房于二十四日完工,已将庄内倭兵移扎该处。二十五日,倭人设席邀会枫港民人,并相戒彼此和好。
琅■〈王乔〉探称:二十三、四等日,后湾营倭兵病殁七、八人。又闻美国人一名,病危笃。
据枫港民人林发来函禀称:查有彰化廖有富之叔名廖供,寓本庄民人王马首处,
...更多
游击王开俊禀报
去枋寮三里之北势寮庄口有一地址,名曰石城,系嘉鹿、枫港通衢。闻乾隆年间,福中堂于此立寨,遗迹宛然。于二十一日黎明,兴工动土。二十三日,粗经成垒,计营地周围七十五丈,墙高六尺许,皆砌以石,外濠深广各六、七尺。
二十四日,据派弁王国勋禀称:查得日人实计三千余名。轮船现兵至(?),染时疫甚众,在此信宿,经死七名,皆破肚实以樟脑及盐方■〈疒〈癶上土下〉〉,月余复起,以木桶载回。前后计亡一百有余。
沈大臣照会台湾道
台湾筹办海防,先经奏调江西即补道黎来台,该道胆识兼伟,晓畅公事,
...更多
候补府赵均禀报
前充美国领事李让礼来厦,住寓德记洋行。于二十四日被美国恒领事发电报至沪,请问伊国驻沪领事,应否将李让礼拏办。当接上海覆来电信,即派伊国战船水兵六名,经到德记洋行密拏。行至半途,李让礼迎头相遇,该水兵手出洋字一纸交李让礼阅看,带上■〈金靠〉,押见恒领事后,实时解往美国关署管押。旋被德记茶商施智文、米利敦保领在外,听候查办。倘有逃脱,愿罚番银一万元。
...更多
委员郑秉机禀报
二十五日,后湾倭兵头目病故一名。二十六日,美人病故一名。
二十八日,后湾营设席邀请附近各庄头人。其请单书云:尔等各庄,从来为本军事竭力多劳,况闻兵丁二人常进庄内扰,讨水讨火,待之有余,甚为感激;兹于本月十日,即二十八日午时,设备寡酒,请赏,此致。
琅■〈王乔〉探称:二十七日到轮船一只,内载倭兵四百余名,并米粮、布匹、洋毡、食盐等件。闻将载病兵一百余名回国。
二十八日申刻,到美国轮船一只,内载倭兵二百余名。
二十八日,琅■〈王乔〉各庄头人往后湾倭营赴
...更多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奏
为遵旨续陈防务,并将近日抚番开路报明仰祈圣鉴事。窃臣于六月十七日,业将台湾防务情形奏明在案。二十一日,安澜轮船自省至台,奉到上月三十日上谕:日本占踞牡丹社一带,刻下办理情形若何?该国近日作何举动?着沈葆桢、文煜、李鹤年、潘霨详细奏闻,以慰廑系等因。同日飞云轮船自津至台,奉到六月初五日上谕:台湾近日情形,着沈葆桢相机妥办,仍随时奏闻等因。又奉到初八日上谕:沈葆桢等所奏洋枪队令其克日起程,罗大春着即渡台,彭楚汉着赴新任。日本情形,详悉具奏。各社生番,妥为收抚。吴光亮、刘璈着往台郡。沪局轮船,着吴大廷督带驶往各等因。臣等伏读之下,钦感靡涯。
...更多
委员郑秉机禀报
初六日,后湾营有琉球人四、五十名,往枫港起盖兵房。续查初一日所到倭人轮船,内载琉球人一百余名。
琅■〈王乔〉探报:后湾倭营,初六日张贴告示地图,准初七日在该处操放大炮,通知附近庄民,无须惊恐。
枫港探报:初八日,傀儡社社主不易等到枫港与倭人约和,领旗一面,倭人犒以酒肉布帛。
后湾倭营于六、七、八等日病故倭兵十余名,病故倭官郑横田一名。
...更多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郑氏
(梁)孝元帝
宋·杨万里
元·黄元吉
清·崔象川
宋·辛弃疾
(明)李渔
不肖生
南朝宋·范晔
颐琰
唐·礼言
郑光祖
宋·林灵真
明·杜文燮
(明)焦竑撰
宋·陈振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