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1部分-琉球国志略
第1部分
琉球国志略
凡例
琉球国志略首卷
琉球国志略卷一
琉球国志略卷二
琉球国志略卷三
琉球国志略卷四上
琉球国志略卷四下
琉球国志略卷五
琉球国志略卷六
琉球国志略卷七
琉球国志略卷八
琉球国志略卷九
琉球国志略卷十
琉球国志略卷十一
琉球国志略卷十二
琉球国志略卷十三
琉球国志略卷十四
琉球国志略卷十五
琉球国志略卷十六
续琉球国志略
郭序
续琉球国志略首卷
续琉球国志略卷之一
续琉球国志略卷之二
识语
题奏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谨奏:为恭进「琉球志略」,仰求圣鉴事。
窃臣西蜀单寒,毫无学识;由进士,蒙恩拔置史馆,造就多年。幸窥中秘之书,粗习编摩之役。伏念臣自奉使之初,亲承圣训,以前此使臣类有纪录,意存润饰,传闻异辞;兹当就耳目所及,加以订正:务求征信,无事铺张!臣衔命战兢,每怀靡及。遵即于往返途次及使馆余闲,随时采辑,略具草稿;续自回京数月以来,分门比类,以次告竣。臣愚,窃谓前疑尽释,识神护之非诬;近事有征,较陈编而略备。谨斋心熏沐,恭录成书,上呈睿览。外具该国地图二幅,并录臣「衔恩纪事韵语」二册,随书恭进。统祈皇上垂慈训示,臣不胜惶悚屏营之至!谨奏。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奉旨:『留览。钦此』。
一、琉球国于元延佑间曾分为三,遂以中山自别于山南、山北。前明洪武初,三王并封。至永乐中,尚巴志复合为一,宜改称矣;而相沿不察,且私谓中山能并山南、北,有矜艳之意,故仍其旧。大抵中山世号忠顺,本不敢若倭人僭立元和、宽永等名号,而但以琉球为国名、中山为王号而已。国朝康熙元年,颁赐王印,印文止「琉球国王之印」六字,不称「中山」。今上以清篆告成,另铸新印颁给,印文仍前。而先后使臣汪楫、徐葆光所录尚以「中山」冠其书名,何耶?臣愚以为诏书不没其「中山」旧号者,诏必宣示、令众共闻,故俯从其王与国人之意;而印则视内地诸道关防,祇应以「琉球」括之。今臣所续纂,务从其实;恪遵印文,惟称「琉球国志略」云。
一、前代诏敕,凡前录所收者,随事存录。至国朝历赐御书、诏敕、谕祭诸文,并恭录卷首,以昭圣代典谟。
一、图书,自昔并称。图绘之设,本以摹状形势,令弹丸黑子可按图而得耳。今所绘只择其有关天文、地理及中华系教者,衍为数则。若岛夷日用琐屑——如「旧录」器玩之属,概从略焉。
一、使之有「录」,自明陈侃始;侃直曰「使录」,郭汝霖、萧崇业皆曰「使录」,俱止一篇。谢杰「使事补遗」始分八款,曰原委、使礼、册封、用人、启行、敬神、国俗、御倭;外集有「日东交市记」,又「琐言」二条——曰事权、曰恤役。至夏子阳「使录」,则海图之外,亦列八款:曰题奏、使事、礼仪、造舟、用人、敬神、质异、使务。国朝张学礼,则「纪略」、「杂录」,各自成卷;汪楫则「疏抄」外,「中山沿革志」为二卷,「杂录」五卷——曰使事、疆域、俗尚、物产、神异。至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较为赅备;然条类繁多、不相统系,稽考难于检阅。今臣所纂,拟荟萃前使诸录,互相考证,订其讹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纪载有关琉球事实者,兼收汇辑;质以亲所见闻,爰成「琉球国志略」一书,似较前录稍详。而云「略」者,以得自严程匆遽之余,实不敢自信无误,且冀窃比于古使臣「每怀靡及」之意焉。卷首于凡例、书目、图绘外,首列御书、诏敕、谕祭文;次则星野、国统、封贡、舆地、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为目十有六——而各目中有须条析者,别列小目附之,分为十六卷。
一、琉球之有新志,犹是「使录」之旧例尔。但「录」系使臣一人之事,而「志」则关一国故实所存。方今中外一统,琉球被化尤深且久,似宜从中国诸道郡县之例,故以志体拟录,庶益坚其向化悃忱。抑或可宣付史局采臣所纂,俾附职方;则出自圣明鉴裁,非臣所敢擅请也。
采用书目钦定「明史」「大清会典」「渊鉴类函」「大清一统志」「福建通志」「太学录」「隋书」「南史」「唐书」「宋史」「元史」「明实录」「明一统志」「明会典」明陈侃嘉靖甲午「使录」高澄「甲午操舟记」郭汝霖嘉靖辛酉「使录」萧崇业万历己卯「使录」谢杰己卯「使录撮要补遗」、「日东交市记」夏子阳万历丙午「使录」胡靖崇祯癸酉「记录」国朝张学礼「使琉球纪」、「中山纪略」汪楫「册封疏抄」、「中山沿革志」、「使琉球杂录」、「海东吟稿」林麟焻「竹枝词」海宝「使琉球诗」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使琉球诗」「中山世缵图」「中山世鉴」「中山诗杰集」「指南广义」
琉球国志略首卷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御书
诏敕
谕祭文
图绘
御书
圣祖仁皇帝御笔「中山世土」(康熙二十一年赐王尚贞)。
世宗宪皇帝御笔「辑瑞球阳」(雍正二年赐王尚敬)。
皇上御笔「永祚瀛壖」(乾隆四年赐王尚敬)。
诏敕
顺治十一年封王尚质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祗德应治,协于上下,灵承于天;时则薄海通道,罔不率俾,为藩屏臣。朕懋绩鸿绪,奄有中夏。声教所绥,无间遐迩;虽炎方荒略,亦不忍遗。故遣使招徕,欲俾仁风,暨于海澨。尔琉球国,粤在南徼。乃世子尚质,达时识势,祗奉明纶;既令王舅马宗毅等献方物、禀正朔,抒诚进表,缴上旧诏敕印,朕甚嘉之!故特遣正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垓捧诏印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锡以文币等物。尔国官僚及尔氓庶,尚其辅乃王、饬乃侯,度协摅乃荩守、乃忠诚,慎又厥职,以凝休祉,绵于奕世。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赐王印一、缎币三十匹,妃缎币二十匹。
臣按前使臣张学礼「记」:『将敕印付官张宿耀上左台宣读,王跪听;宣毕,将敕印并恩赐蟒缎、装花绫绸四十八匹,付王收受。王妃敕谕付官孟道脉上右台宣读,王妃跪听;宣毕,将蟒缎、装花绫绸四十八匹付王转付妃收受』:则似有两敕,设两台;而匹数亦与诏文不符。谨录之,以俟参考。
康熙元年封王尚质敕
皇帝敕谕琉球国世子尚质:尔国慕恩向化,遣使入贡;世祖章皇帝嘉乃抒诚,特颁恩赉,命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等赍捧敕印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乃海道未通,滞闽多年,致尔使人物故甚多。及学礼等奉掣回京,又不将前情奏明,该地方督、抚诸臣亦不行奏请。迨朕屡旨诘问,方悉此情。朕念尔国倾心修贡,宜加优恤;乃使臣及地方各官逗遛迟误,岂朕柔远之意!今已将正副使、督抚等官分别处治。特颁恩赉,仍遣正使张学礼、副使王垓,令其自赎前罪,暂还原职,速送使人归国;一应敕封事宜,仍照世祖章皇帝前旨行。朕恐尔国未悉朕意,故再降敕谕,俾尔闻知。
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贞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职列藩封;中山王世子尚贞屡使来朝,贡献不懈。当闽疆反侧、海寇陆梁之际,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深可嘉尚!兹以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内阁中书舍人加一级林麟焻,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及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
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贞敕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贞: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专擅;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臣节,忠诚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内阁中书舍人加一级林麟焻,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祗承宠眷,懋绍先猷;辑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三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锦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妆缎一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锦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
康熙五十八年封王尚敬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职列藩封;中山王世子曾孙尚敬屡使来朝,贡献不懈。当闽疆反侧、海寇陆梁之际,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深可嘉尚!兹以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将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暨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康熙五十八年敕谕王世子尚敬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曾孙尚敬: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以朝命未膺,罔敢专擅;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臣节,忠诚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祇承宠眷,懋绍先猷;辑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于苞桑,永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绵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妆缎一匹、蓝素缎四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绵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乾隆二十一年封王尚穆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恭膺天眷,统御万方;声教诞敷,遐迩率俾。粤在荒服,悉溥仁恩;奕叶承祧,并加宠锡。尔琉球国地居炎徼,远隔重洋。世列藩封,屡膺朝命;代修职贡,恭顺弥昭。兹以中山王世子尚穆序当缵服,奏请嗣封。朕惟世继为家国之常经、爵命乃朝廷之巨典;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翰林院编修周煌,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尔国臣僚以暨士庶,尚其辅乃王慎修德政,益励悃忱;翼戴天家,庆延宗祀:实惟尔海邦无疆之休。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日。
乾隆二十一年敕谕王世子尚穆
皇帝敕谕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穆:惟尔远处海隅,虔修职贡;属在冢嗣,序应承祧。恪遵典制,奉表请封。朕念尔世守藩服,恭顺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翰林院编修周煌,赍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文币等物。尔其祇承宠眷,克懋先猷;和辑臣民,增修德政:永延宗社之嘉庥,长作天家之屏翰。钦哉,毋替朕命!故谕。
颁赐国王:蟒缎二匹、青彩缎三匹、蓝彩缎三匹、蓝素缎三匹、闪缎二匹、衣素缎二匹、绵三匹、纱四匹、罗四匹、绸四匹。
颁赐王妃:妆缎一匹、青彩缎二匹、蓝彩缎二匹、蓝素缎二匹、闪缎一匹、衣素缎二匹、绵二匹、纱四匹、罗四匹。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日。
谕祭文
康熙二十二年谕祭故王尚质文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八月庚子朔,越六日乙巳,皇帝遣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谕祭于故琉球国王尚质之灵曰:朕受天景命,君临万邦;殊方海澨,罔不宾服。凡有恪共藩职、累世输诚,则必生加锡命之荣,殁隆赙恤之典;所以旌扬归附、柔怀荒远,垂为国宪,昭示亿年。尔琉球国中山王尚质式廓前徽,诞膺世祚:作藩屏于南海,绥岛服以咸宁;辑圭瑞于中邦,莅民人而胥靖。浮航贡卖,凛遵王享之规;逾险求章,虔秉朝宗之志。方谓河山永固,带砺之祚常存;何期霜雪遄零,松柏之姿忽谢!眷言藩服,朕实伤焉!爰沛褒纶,优加祭恤。呜呼!尔敦以下奉上之节,忠诚克励于遐方;朕弘视远如迩之仁,锡赉宜崇乎异数。肆陈芬苾,尚其来歆!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故王尚贞文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国中山王尚贞之灵曰:朕抚绥万邦,中外一体;越在荒服,咸畀湛恩。矧效忠既笃于生前,斯赐恤弥隆于身后;眷言鸿代,宜贲龙光。尔琉球国中山王尚贞肃凛朝章,丕扬世绪:秉声灵于天府,水静鲸波;奉正朔于大庭,风清岛服。靖共匪懈,恩早锡于九重;贞顺弥加,时将历乎三纪。方谓期颐未艾,何图徂谢遥闻!深用怆怀,特颁祭恤。呜呼!作屏翰于遐方,始终臣节;被优崇于幽穸,炳焕纶褒。用荐苾芳,尚其歆格!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故王尚益文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六月壬寅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谕祭于故琉球国王尚益之灵曰:朕承天庥,抚驭区宇;罔有内外,并予辑绥。凡所宾贡,不忘存恤;有庸必报,虽远弗遗:所以示怀柔、昭巨典也。尔琉球国王嗣尚益承先受祚,继志输忠:世着勋劳,奉共球而内向;代修朝请,航溟渤以归诚。乃莅职止于三年,嗣封阙于再世。眷言藩服,方期多福之是膺;勉树嘉猷,讵意修龄之难得!讣音远告,褒恤特申;虽锡命未逮于生前,而荣施实隆于身后。爰颁祭醊,用遣专官。呜呼!玉册遥传,庶慰来王之志;纶函覃被,聿昭抚远之忱。载设牲牺,庶其歆格!
乾隆二十一年谕祭故王尚敬文
维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七月丁卯朔,越二十有七日癸巳,皇帝遣翰林院侍讲全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谕祭于故琉球国中山王尚敬之灵曰:朕惟恩昭柔远,眷藩服于东瀛;典着饬终,焕纶褒于北阙:奕世之效忠既笃,中朝之赐恤弥殷。尔琉球国中山王尚敬继绪球阳,作屏华屿:纳■琛乎万里,曰求厥章;奉珪瑞者三十年,予嘉乃德。方期保艾,膺带砺以延休;何意奄徂,感春秋之屡易!兹以覃恩于嗣服,益深追轸于重泉;式荐苾芬,用昭优渥。呜呼!衍嘉声于世土,业永河山;贲显宠于天朝,光增窀穸。歆兹奠醊,庶克钦承!
康熙二十二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六月壬申朔,越二十日辛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康熙二十二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戊戌朔,越八日乙巳,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汪楫、副使中书舍人林麟焻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康熙五十八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五月癸酉朔,越祭日癸巳,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二月戊戌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乾隆二十一年谕祭海神文(二道)
维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六月丁酉朔,越六日壬寅,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致祭于海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捍患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二月癸亥朔,越十三日乙亥,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侍讲全魁、副使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周煌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鉴歆,永有光烈。谨告。
图绘
琉球星野图
琉球国全图
琉球国都图
谕祭先王庙图
册封中山王图
中山王图
天使馆图
球阳八景图(略)封舟图
玻璃漏图
罗星图
针路图
琉球星野图
琉球国全图
琉球国都图
谕祭先王庙图
册封中山王图
中山王图
天使馆图
球阳八景图(略)封舟图
玻璃漏图
罗星图
针路图
琉球国志略卷一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星野
星野
王者体国经野,仰观俯察,以施其裁成参赞之方,尚已。是以「周礼」大司徒设土训,以周知九道之广轮;「大易」「通卦验」立圭表,以审视五星之经纬。钦惟圣祖仁皇帝北辰星共,乾坤合德。念琉球僻处东南海外,思有以定其分度次舍之象,与正其阴阳寒暑之宜;特遣精习理数内臣联颿飞渡,测晷占辰。务本夫张衡、裴秀之规,以准其远近、纡直之实:洵海邦万世之指南也。我皇上继天立极,帱覆群生;薄海内外,龙虎景从,箕毕攸好。近以西定伊犁,仍命大臣前往相度;盖竖亥所不能步、大章所未及测者,又先后有同揆已。臣管蠡之微,莫窥万一;谨录成章,以着无外之盛。志星野。
康熙五十八年,圣祖仁皇帝特遣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偕册使海宝、徐葆光同往琉球国测量。按琉球分野,与扬州吴越同属女牛星纪之次,俱在丑宫。旧测北京北极出地四十度,福建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三分;今测琉球北极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厘,地势在福州正东偏南三里许。旧测福建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四十六度三十分,今测琉球偏度去北极中线偏东五十四度,与福州东西相去八度三十分;每度二百里推算,径直海面一千七百里。凡船行六十里为一更,自福州至琉球姑米山四十更,计二千四百里;自琉球姑米回福州五十更,计三千里:乃绕南、北行,里数故稍为纡远耳。始知从前动称万里者,皆属县揣云。
臣按夏子阳「录」云:『以一统舆图视之,则在东南;以闽省视之,则在闽之东北。故去必仲夏,乘西南风;来必孟冬,乘东北风』。兹役多用乙针,直指姑米,遥度中山;又似实居艮方。姑据所见,罔敢臆断。
琉球国志略卷二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国统
国统
天生民,立之君。自尧、舜以来,正朔相承,尊无二上;国统历历可纪。至若四陲荒眇,弹丸黑子之地,莫不各君其国;而声教之所未通,即皆甲子无稽,世次湮灭,理有固然。其列于图经——如内地郡国志者,惟朝鲜最详,而琉球即次之;则唯其回面内向、沐浴雅化之已久也。我朝定鼎燕京,琉球率先归附;不敢自王,敦请袭封。嗣后贡职恪共,世守藩臣之分;凭借宠灵,镇抚荒徼,享祚绵远,长作东南屏蔽:有由来矣。臣使役甫竣,诹询往迹,知中山一区,禅革互乘。匪特「隋书」欢斯,茫无可据;即如洪、永初封,亦非姓尚。爰按「前录」,博采历史;并其国中撰述,亦必详译核审。上自天孙递至今爵,原流悉着,年世胥陈,务期信者有传、疑者备考;且以告守兹上者,毋恃险隘、毋敢骄淫、毋作威福、毋忘鉴戒云!志国统。
天孙氏:琉球始祖。其初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自成夫妇,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长男即天孙氏,开国始主也。次男为诸侯始,三男为百姓始。长女曰君君,次女曰祝祝,为国守护神;一为天神,一为海神。今寺院有三首六臂女神,手执日月,名曰天满大自在天神。「汪录」云:『名「辨戈天」,崇祀特隆』;盖即此也。「隋书」云:『王姓欢斯,名渴刺兜,国人呼王为「可老羊」、王妻曰「多拔茶」』;其即天孙氏之世欤!「天满」、「欢斯」,国语音皆相混;故讹耳。传二十五代,姓氏俱无考。起洪荒乙丑;至宋淳熙十三年(丙午),逆臣利勇鸩而弒之,遂自立。浦添按司舜天讨之,利勇死;诸按司群奉为王,天孙氏遂亡。凡一万七千八百零二年。
舜天:日本人皇后裔,大里按司朝公子,为浦添按司。宋淳熙间,天孙氏逆臣利勇弒君自立;舜天讨之,众推为王,年二十一。嘉熙元年,薨;在位五十一年,寿七十二。子舜马顺熙嗣(有传)。
舜马顺熙:舜天长子。淳熙十二年,生。嘉熙二年立,年五十四。淳佑八年,薨;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四。子义本嗣。
义本:舜马顺熙长子。开禧二年,生。淳佑九年立,年四十四。期年,国中大饥;三年,疾疫:人民□失。君叹息,谓群臣曰:『饥疫并行,不德谁让』!群臣举天孙氏后惠祖嫡孙英祖。义本悦,召试国政。举贤、退不肖,疾疫遂止。摄政七年,义本让位,退隐北山。在位十一年,寿五十四。
——舜天至义本,凡三传,共七十三年。
英祖:天孙氏裔惠祖世主孙。宋绍定二年,生。长为伊祖按司。宝佑元年,摄政。景定元年,受义本让位,年三十二。元大德三年,薨;在位四十年,寿七十一。子大成嗣(有传)。
大成:英祖世子。淳佑七年,生。大德四年立,年五十四。至大元年,薨;在位九年,寿六十二。子英慈嗣(有传)。
英慈:大成次子。咸淳四年,生。至大二年立,年四十二。皇庆二年,薨;在位五年,寿四十六。子玉城嗣(有传)。
玉城:英慈第四子。元贞二年,生。延佑元年立,年十九。世衰政废,内色外禽,诸按司不朝。大里按司称「山南王」,今归仁按司称「山北王」;玉城惟有首里等数国,自称「中山王」:国分为三,时发兵相攻战。至元二年,薨;在位二十三年,寿四十一。子西威嗣。
西威:玉城长子。至和元年,生。至元三年立,年十岁。政归母妃,牝鸡乱政。至正十年,薨;在位十四年,寿二十二。时浦添按司察度有德,人心悦服;国人废世子,奉察度为王。
——英祖至西威,凡五传,共九十九年。
察度:浦添间切谢那村奥间大亲之子。始为浦添按司。西威薨,世子五岁,母妃乱政;元至正十年,国人废世子而立之。明洪武二十八年,薨;在位四十六年,年寿无考。子武宁嗣(有传)。
武宁:察度世子。至正十六年,生。洪武二十九年立,年四十一。违父遗命,荒于禽色,昼夜逸游;诸侯背叛。永乐三年,薨;在位十年。
臣按洪武二十八年察度卒,武宁以二十九年立。「明实录」:永乐改元,武宁始讣告于朝。二年,遣行人时中往祭赙,并诏武宁袭爵。三年,时中使琉球还。当是时,尚巴志既灭山南、山北,并灭中山。武宁遂以三年薨,巴志又奉其父思绍为王,故五年思绍以父武宁之丧来告也。若「世缵图」及「中山世鉴」俱云「武宁在位二十六年,以永乐十九年卒,巴志以二十年立」;则是误谓巴志灭武宁而自立,追封其父思绍为王;故纪年不合耳。至「明实录」间有故王已薨,尚书王贡者,则以未及赴丧故也。「徐录」云:「武宁,永乐四年受封,薨于永乐三年」;亦非是。
——察度至武宁,凡二传,共五十六年。
思绍:初为山南王佐铺按司,其子尚巴志嗣职。山南王无道,纠合义兵攻之,并攻山北王、中山王,次第灭之;奉思绍为王。永乐四年立,五年以父武宁之丧来告;实非父子也。成祖赐祭武宁,诏思绍嗣爵。永乐十九年,薨;在位十六年,寿无考。子尚巴志嗣。
臣按「中山世鉴」谓「宣德初,封尚巴志为中山王,乃追封其父思绍为王」;非也。追封之王,主不入庙;今先王庙中有思绍神主,况「实录」又凿然可据也。
尚巴志:思绍嫡子。洪武五年,生。三十五年,年三十一,嗣佐铺按司,后奉思绍为王。永乐二十年立,年五十一。正统四年,薨;在位十八年,寿六十八。子尚忠嗣(有传)。
尚忠:巴志次子。洪武二十四年,生。正统五年立,年五十。九年,薨;在位五年,寿五十四。子尚思达嗣。
尚思达:尚忠子。永乐六年,生。正统十年立,年三十八。十四年,薨;在位五年,寿四十二。无子,叔尚金福嗣。
尚金福:巴志第六子。洪武三十一年,生。景泰元年立,年五十三。四年,薨;在位四年,寿五十六。子尚泰久嗣。
尚泰久:金福长子。永乐十三年,生。景泰五年立,年四十。天顺四年,薨;在位七年,寿四十六。子尚德嗣。
尚德:泰久第三子。正统六年,生。天顺五年立,年二十一。君德不修,朝暮渔猎,暴虐无道。鬼界岛叛、不朝贡数年,自将伐之;归,弥自满。成化五年,薨;在位九年,寿二十九。世子幼,国人废之,奉内间里主御锁侧为王。
——思绍至尚德,凡七传,共六十四年。
臣按「明史」、「实录」云:『金福卒,其弟布里与其子志鲁争立』;则争者必应立之世子耳。而「中山世鉴」乃云:『泰久,尚金福第一子』;志鲁,又果金福之第几子耶?景泰六年诏书,则曰『金福既薨,其弟尚泰久……』;勒书亦曰『传及尔兄,益隆继述。尔乃王弟,宜绍国封』。「汪录」引「世缵图」则云:『泰久系尚志达之弟』;「志」疑当作「思」。思达乃尚忠之子,而金福为思达之叔;假泰久果系思达之弟,则泰久亦为尚忠子而非金福子,尤非金福弟明甚。盖「实录」据请封疏,原无舛谬;而「世缵」、「世鉴」二记,亦不胜矛盾矣。
尚圆:字思德,全伊平人。其先不可知;父尚稷,为伊平里主。圆生有异瑞,长为内间里主;累转御锁侧;德盛民归。尚德卒,子幼;国人废而弒之,迎圆为王。成化十二年,薨;在位七年,寿六十二。世子尚真年十二,王弟尚宣威摄位(有传)。
臣按「中山世鉴」云:『尚圆,当尚金福时,始给黄帽;泰久时,领内间里主——即今遏闼理官』。又云:『久旱,独其田不雨而润,民惊传为异。圆惧,载妻子隐避十四年。尚金福闻其贤,召为黄帽官,转御锁侧——即今耳目官』云云。自尚忠至金福三世共止十四年,泰久仅七年;何以云「隐避一十四年」耶?且金福在泰久之前,何以金福时始给黄帽、泰久时旋领内间,而十四年隐避之后,金福复召为黄帽官;此金福又果何属耶?以臆考之,始给黄帽,当是尚忠前事;领内间,当是尚思达前后事;所云「尚金福闻其贤」,当是尚泰久闻其贤耳。
臣又按「世缵图」云:『尚圆王,成化六年庚寅即位,在位七年;成化十二年(己未)七月二十八日,卒』。夫六年为庚寅,则十二年当是丙申;「汪录」固辨之矣。今据圆觉寺西序「讳辰牌」所录,实作丙申;当是字讹无疑。观下书成化十三年(丁酉),益信。
臣又按「世缵图」云:『成化十三年(丁酉),尚宣威即王位;在位仅六月,丙申八月四日卒』。既于丁酉即王位,而先以丙申卒耶!此「丙申」不知何指?且圆以丙申七月二十八日卒,宣威以丙申八月四日卒;则相距仅六日耳;何以云「在位六月」乎?「世鉴」云:『尚圆卒,世子尚真年十三,宣威摄国事六阅月,国人乐附。后引尚真掖就王位,己东向立;退隐于越来。其年卒』。据此,则是退隐后之年耳。若即谓是摄位之年,则圆以丙申七月卒,至年终仅五阅月;丁酉摄位六阅月之说俱不符矣。又云:『宣威,尚圆之弟。宣德五年(庚辰)生,寿四十八』;尤谬。宣德五年为庚戌,若以丙申八月卒,则寿止四十七矣。
尚宣威:尚圆弟,少育于兄(夏子阳「录」作『圆长子;立一年,未请封,卒』;误)。九岁,从渡国头至中山,为黄帽官。圆卒,宣威立。成化十三年,引真掖就王位,己东向立;退隐越来。是年八月,薨;寿四十八,国中私谥「义忠」。今其子孙尚存。立凡六阅月。
尚真:尚圆世子。成化元年,生。十三年立,年十三。嘉靖五年,薨;在位五十年,寿六十二。子尚清嗣(有传)。
尚清:尚真子(「汪录」据「世缵图」作天缵王子,疑天缵为真之他号)。弘治十年,生。嘉靖六年立,年三十一。三十四年,薨;在位二十九年,寿五十九。子尚元嗣(有传)。
尚元:尚清次子。嘉靖七年,生。三十五年立,年二十九。隆庆六年,薨;在位十七年,寿四十五。子尚永嗣。
尚永:尚元次子。嘉靖三十一年,生。万历元年立,年二十一。十六年,薨;在位十六年,寿三十五。无子,尚宁嗣。
尚宁:尚真孙、尚懿子(尚永无子)。万历十七年立,年二十六。四十年,倭入中山,袭执。王不屈,倭酋庆长异之,曰:『有此气象,无惑乎受天朝封号也』!卒放回。泰昌元年,薨;在位三十二年,寿五十七。无子,尚丰嗣。
尚丰:尚永弟、尚久第四子。万历十八年,生。天启元年立,年三十二。崇祯十三年,薨;在位二十年,寿五十一。子尚贤嗣。
尚贤:尚丰第三子。天启五年,生。崇祯十四年立,年十七。国朝顺治四年,薨;在位七年,寿二十三。弟尚质嗣。
尚质:尚贤弟。崇祯二年,生。顺治五年立,年二十一。康熙七年,薨;在位二十一年,寿四十一。子尚贞嗣。
尚贞:尚质子。顺治二年,生。康熙八年立,年二十五。四十八年,薨;在位四十一年,寿六十五。子尚益嗣。
尚益:尚贞世子尚纯之子。康熙十七年,生。纯为世子,先卒;四十九年,以嫡孙立,年三十三。五十一年,薨;在位三年,寿三十五,未及请封。子尚敬嗣。
尚敬:尚益世子。康熙三十九年,生。五十二年立,年十四。乾隆十六年,薨;在位三十九年,寿五十二。子尚穆嗣(有传)。
尚穆:尚敬世子。乾隆四年,生。十七年立,年十四。
臣按汪楫「录」据「世缵图」尚清王谓为「天缵王卜称第五子」。徐葆光「录」则云中山王无称「天缵王」者,直谓为尚真第五子。然中山王亦多有他号者,如尚圆称思德金而尚宁称康翁、尚丰称宗盛、尚贤称秀英、尚质称直高之类,「天缵」得无亦系尚真之别称欤!不然,何以传元及永已历三世,忽又及圆之孙宁、宁又及元之孙丰耶!但有疑当阙,断以为非尚真子,不可;既以为尚真子,亦未见其可也。
琉球国志略卷三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封贡
封贡(招抚、恩赐、褒恤、入监诸事附)
「书」云:「不宝异物,则远人格」。故越雉旅獒,征风声之远;而古先哲王,辄因以日懋厥德焉。国家文治到隆,超唐、轶虞;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如众星拱极,悉主悉臣。百余年来,■琛献异,篚筐包匦,络绎来庭;有「涂山」所未及辑、「王会」所难尽图者,猗欤盛已。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然亦由明祖遣使慰谕而后致之。我世祖章皇帝应天受命,甫及三年,琉球则不需征会,叩闽守臣,输诚入贡。非夫赫声濯灵、远迩怀畏,何以得此!而其率先效顺、世修侯度唯谨,亦足多也。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以来,三锡恩纶,赉予稠迭;且免其贡焉,及常贡内非其国所产概予捐除。世宗宪皇帝嘉其恭顺,屡辍贡期;该国君臣益深感激,恪共典礼,历久弥虔。恭逢皇上御极,揆文奋武,万国梯航:东抚暹罗,南怀缅甸,西扫伊犁、大宛,罔不率俾;矧琉球世守藩封者哉!今兹臣忝膺介选,远贲简书;开读之日,拜瞻三朝宸翰鸾翥龙翔,后先辉映:洵为海邦世宝,荣宠莫踰。爰集封贡事宜,并以前代招抚诸事附见于篇:重昭圣朝绥来雅化,度越前古;亦以征「东风入律、海不扬波」,良非虚语云尔。志封贡。
明洪武五年,太祖遣行人杨载赍诏至国。诏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自元政不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开基江左;命将四征不庭,西平汉主陈有谅、东缚吴王张士诚、南平闽越、北清幽燕。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贡方物(「中山世鉴」云:『贡物,马、刀、金银酒海、金银粉匣、玛瑙、象牙、螺壳、海巴、棹子扇、泥金扇、生红铜、锡、生熟夏布、牛皮、降香、速香、檀香、黄熟香、苏木、乌木、胡椒、硫磺、磨刀石』)。
臣按隋大业元年,海帅何蛮上言:『海上有烟雾状,不知有几千里;乃流求也』。流求之名,始见于此。三年、四年,屡遣使招之,不服。元世祖至元中,曾命将往伐,无功而还。成宗元贞初,亦以师征,卒不听命。至明太祖洪武初,遣行人赍诏往谕,而方贡乃来。此琉球通中国之始也。
七年,王又遣泰期等入贡,并上皇太子笺。太祖赐「大统历」及文绮、纱罗,赐泰期衣币、靴袜;副使惹爬燕之及通事,从人皆有赐。是年,泰期复来贡,并上皇太子笺。
八年,太祖命附祭琉球山川于福建(先是,天下山川,太祖皆躬祀;太常以琉球入朝,亦请祀已两年矣。至是,礼部尚书牛谅言「躬祀非礼」,始改命)。
九年,太祖命刑部侍郎李浩赍赐文绮、陶铁器;且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及硫磺。王遣泰期从浩入,贡马四十匹。浩言其国不贵纨绮,惟贵磁器、铁釜;自是赏赉,多用是物。
十年,王又遣泰期等表贺元旦,贡马及硫磺。
十一年、十三年,贡方物;赐赉悉如例。
十五年,王又遣泰期及亚兰匏等贡马及硫磺。太祖赐币帛有加,命尚佩监奉御路谦送泰期等返国。
十六年,王遣亚兰匏等表贺元旦,贡方物;山南王承察度亦遣其臣师惹等奉表入贡。太祖赐王镀金银印及币帛七十二匹,赐山南王币帛如之。时二王与山北王互相攻伐,遣中使梁民敕王。敕曰:『王居沧海之中,崇山环海为国;事大之礼不行,亦何患哉!王能体天育民,行事大之礼;自朕即位十有六年,岁遣人朝贡。朕嘉王至诚,命尚佩监路谦报王诚礼;何期复遣使来谢!今令内使监丞梁民同前奉御路谦赍符,赐王镀金银印一。近使者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农伤民;朕甚悯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其罢战息民,务修尔德;则国用永安矣』。并敕谕山南王承察度(「福建通志」作承宗,误)、山北王帕(「通志」作怕)尼芝;敕曰:『上帝好生,寰宇之内,生民众矣。天恐生民互相残害,特生聪明者主之。迩者琉球国王察度坚事大之诚,遣使来报;而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人随使者入觐,鉴其至诚,深可嘉尚!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胜悯怜!今遣使谕,二王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则天佑之;不然,悔无及矣』!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入谢;各赐衣币。
十七年,王遣阿不耶等入贡;赐钞币。
十八年,表贺元旦,贡方物;太祖赐王海舟一。山南王如之,补给山南王、山北王驼纽镀金银印各一。
十九年,王遣亚兰匏等贡马百二十匹、硫磺万二千斤;赐宴及钞。
二十年,王遣亚兰匏等贡方物,进皇太子笺,献马。山南王承察度叔汪英紫氏、山北王帕尼芝亦各遣使入贡。
二十一年,王遣使甚模结致等贡马,贺天寿圣节。
二十三年,表贺元旦,贡方物;世子武宁亦贡马五匹、硫磺二千斤、胡椒二百斤、苏木三百斤。通事屋之结等私携胡椒三百斤、乳香十斤为门者所获,当入官;诏还之,仍赐屋之结等六十人钞各十锭。
二十四年,王及世子武宁遣亚兰匏、嵬谷致等贡马及方物。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表贺天寿圣节。
二十五年,王及世子武宁各进表笺,贡马;并遣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寨官子仁悦慈入国子监读书,太祖各赐衣巾、靴袜并夏衣一袭、钞五锭。秋,又赐罗衣各一袭及靴袜衾褥(此国人就学之始)。山南王亦遣从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实他卢尾贺段志等入监读书,赉如中山例。遣归惠州海丰所送至京采硫磺遭风人才孤那等二十八人,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来(今所存者七姓;然毛、阮二姓又万历间再赐者,实仅金、梁、郑、林、蔡五家)。赏通事程复、叶希尹以寨官兼通事职,加冠带;从王请也。
二十六年,王遣使麻州等贡方物。已又遣使寿礼结致等贡马,偕寨官子段志每入监读书;太祖命赐夏衣、靴袜。秋,又赐罗、绢衣各一袭;傔从各给布衣。
二十七年,王遣亚兰匏等贡方物;赐宴于会同馆,赏亚兰匏品秩、冠带。以通事程复、叶希尹充千户;从王请也。赐王相秩同中国王府长史,称王相如故。
二十八年,王遣王相亚兰匏贡方物,山北王岷、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遣使入贡;赐钞有差。
二十九年,王两遣使贡方物,山北王攀安知、山南王承察度、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贡;诏遣三五郎亹(「实录」前作尾,今作亹)等归省,赐银钞、缎匹有差。会世子武宁遣使入贡,偕寨官子麻奢理、诚志鲁二人入监。三五郎亹复与俱来,请卒业;太祖许之,仍赐衣巾、靴袜。
三十年,王两遣使贡马及硫磺,山北王、山南王叔汪英紫氏亦入贡。
三十一年,王遣亚兰匏等贡马及硫磺,世子武宁贡如之;女官生姑鲁妹偕入谢恩,以昔常在京读书也。三月,太祖命以冠带赐王,并赐臣下冠服。
永乐元年,太宗遣使以「即位诏」谕王,王遣从子三吾良亹奉表贺,且贡方物。大宗遣行人边信、刘亢赍绒绵、绮币赐王;还奏称旨,擢信为湖广道监察御史、亢为工科给事中。未几,王卒,子武宁遣三吾良亹讣告于朝。山南王弟汪应祖遣长史王茂入贡。山北王攀安知遣使善住古耶贡方物,丐赐冠带、衣服;太宗许之。
二年正月,太宗遣行人时中往祭,赙以布帛;诏武宁袭爵。诏曰:『圣王之治,协和万邦;继承之道,率由常典。故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受命皇考太祖高皇帝,作屏东藩,克修臣节;暨朕即位,率先归诚。今既殁,尔武宁乃其世子,特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以承厥世。惟俭以修身、敬以养德、忠以事上、仁以抚丁,克循兹道,作镇海邦,永延世祚。钦哉』!四月,山南王承察度无子,遣命王弟汪应祖摄国事;遣隗谷结致贡方物,且奏乞如山北王例赐冠服(太宗谓吏部尚书蹇义曰:『国必有统,众必有属。既能事大、又能抚众,且旧王所属意也;宜从所言,以安远人』。遂遣使赍诏封之,赐如所请。已而礼部尚书李至刚奏:其使擅诣处州市磁器,当逮问;成祖曰:『远人知求利而已;朝廷于远人当怀之,不足罪』。暹罗船往琉球,遭风漂至福建,布政司籍纪所有请命;成祖谕至刚曰:『暹罗与琉球通好,自是番邦美事,岂可乘其危而利之!乡有善人,犹能济困;况朝廷统御天下哉!其令所司:舟坏,为之修理;人乏食,给之粟。或归、或往琉球,俟风便,导之去』)。
三年,行人时中使琉球还,命复职。中初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罪当戍;上书愿改过,遂命使。至是,还职。王遣三吾良亹奉表贡方物谢恩,已又遣养埠结制等贺万寿圣节。山北王入贡。山南王亦入贡,又遣寨官子李杰赴国子监受学;赐衣如例。
四年,王及山南王、山北王皆表贺元旦。王遣寨官子石达鲁等六人入监。王进阉者数人,太宗曰:『彼亦人子,无罪而刑之,何忍!命礼部还之』。礼部言:『恐阻远人归化之心,请但赐敕止其再进』!太宗曰:『谕之以空言,不若示之以实事。今不遣还,彼欲媚朕,必有继踵而来者。天地以生物为德,帝王乃可绝人类乎』!卒不受。
臣按汪楫「志」云:『「世缵图」云:「洪武二十九年,王即位;凡在位二十六年」』。按其国继世,类先自立而后请于朝;故所纪嗣位之年,与中朝遣封之时,多不合。而其后惮于供应,甚有迟至十余年乃上请者。然明初贡使时通,封卒年岁不应参差如是。即云洪武二十九年嗣位,中更靖难,赴告逾期;顾在位二十六年,则永乐之末,宜尚无恙。何五年遂有祭赙之典耶?臣谨稽前史及其国纂记详考始末,务求至当;疑者仍阙。参之「国统」,可以互见。
五年,世子尚思绍遣三吾良亹贡马及方物,别遣使以其父武宁讣告。太宗命礼部赐祭赙,诏思绍嗣王爵。
六年,王遣使阿勃吾斯奉表贡方物谢恩,山南王亦贡马;各赐钞、币。
七年,王遣使贺万寿圣节,山南王亦贡马;各赐衣币。
八年,王遣三吾良亹入贡,山南王亦遣使贺万寿圣节;皇太子皆赐之钞、币。王遣官生模都古等三人入监,皇太子各赐巾服等物。冬,太宗赐琉球生李杰等冬衣、靴袜。礼部尚书吕震曰:『昔唐太宗兴学校,新罗、百济皆遣子入学;当时仅闻给廪膳,未若今日赉予周备也』。太宗曰:『远方慕中国礼义,故遣子入学;必足于衣食,然后乐学。太祖高皇帝命资给之,着于令典;所谓「典成万物而不遗者」,安得违之』!赐通事林佑冠带(佑,本闽人)。
九年,王遣三吾良亹贺元旦,偕王相子怀德、寨官子祖鲁古入监;又遣使坤宜堪弥贡马及方物。使人有匿不尽贡者,监察御史廉得其实以闻;太宗曰:『此非国王意也,宥之』!王遣使谢,贡方物!敕赐王钞及彩币。升长史王茂为国相兼长史事,命长史程复致仕还乡;皆从王请也(复,本江西饶州人;一作朱复)。
十年,王遣使贺元旦,山南王亦入贡;已又遣使贺万寿圣节。太宗赐钞、币,又赐琉球生夏布襕衫、绦靴。
十一年,王两遣使贡马,偕寨官子邬同志久等三人入监(三人,一作三十人)。已又与山南王各贡马;赐钞及永乐钱。模都古等三人奏乞归省,太宗曰:『远人来学,诚美事;思亲而归,亦人情。宜厚赐以荣之』!赐衣币及钞为道里费,仍命兵部给驿传。留学者皆赐冬、夏衣。
十二年,王遣使贺元旦,遣三吾良亹贡马及方物。皇太子赐琉球生益智每等二人罗布衣等物,从人皆有赐。太宗赐邬同志久等三人衣、钞。
十三年,太宗遣行人陈李芳(一作若)等赍诏封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为琉球国山南王。时应祖为其兄达勃期所弒,各寨官合兵诛达勃期,推他鲁每摄国事,表请袭封;故遣使往,并赐诰命、冠服及钞万五千锭。王及山北王俱遣使贡方物,世子尚巴志亦遣使宜是结制贡马及方物;赐文绮三十表里。
十四年,王遣三吾良亹贡马及方物,谢遣使不谨之罪(先是,贡使直佳鲁犯法,坐诛。太宗敕谕王曰:『比王所遣直佳鲁等来京,朕优待之。及还至福建,乃肆狂悖,擅夺海舶,杀死官军,殴伤中官,夺其衣物。直佳鲁首罪,当置大辟;已命法司如律。其阿勃马结制等六十七人与之同恶,罪亦当死;眷王忠诚,特遣归,俾王自治。自今遣使,宜戒约之,毋犯朝宪』);已又遣使贡马。山南王遣使入贡谢恩。赐琉球生夏衣。
十五年,王及山南王俱遣使入贡,已又与世子尚巴志各遣使贡马。
十六年,王两遣使贡方物;赐使者冠带、钞、币有差。
十七年,王三遣使贡马及方物。
二十年,王遣使贺元旦;已又遣贡方物。
二十一年,世子尚巴志遣使奉表贡方物;皇太子令礼部宴劳之(「世鉴」云:『二十一年癸卯秋,遣使奏曰:「我琉球国分为三者百有余年,战无止时,臣民涂炭。臣巴志不堪悲叹,为此发兵。山南、山北,今归太平;伏愿升下不违旧规,给臣袭封。谨贡土产马及方物』。大明皇帝赐诏云:『尔琉球国分,人民涂炭百有余年。比尔义兵复致太平,是朕素意。自今以后,慎终如始,永绥海邦,子孙保之。钦哉!故谕』。尚巴志之奏及成祖之谕,「明史」、「实录」皆不载,姑存以备考)。
二十二年二月,王讣闻于朝;遣官赐祭赙。九月,遣行人周彝赍敕以行。
臣按徐葆光「录」称:「思绍,永乐五年嗣位;十九年,卒』;以「沿革志」称二十三年卒为非。又以「明实录」二十年以后尚书「王贡如常」,至二十二年始讣于朝;未详其故。臣窃以「实录」止据本国疏文,比事属辞;「沿革志」虽采「世缵图」,实以「实录」为主也。详见「国统」。
臣又按汪楫「志」称:『山南王承察度遣从子三五郎尾(又作亹)入学,中山王察度遣从子三吾良亹入谢』;自是两人无疑。第良亹既为察度从子,则是武宁兄弟行矣。而武宁遣讣告哀及入谢,皆曰「侄」;至思绍,凡四遣入贡,亦皆曰「侄」;岂数人名称皆同,抑臣主不以世系为序耶?臣因详考其故,盖国人名字皆王所赐,子孙不改;多系采地,间有以官为名者。至后人有能亢宗者,又别赐采地,则更他名矣。且名字系有定制,大抵所名不过三、四十数,比户多彼此同名者。问之,曰:『此琉球名也,亦别有姓名备而不用』。如按司,国音呼为「安知」;山北王有攀安知者,必其上世有为按司者,故以官名也。若斯之类,不一而足;岂仅惊座之陈遵、小冠之子夏哉!惟久米村唐人三十六姓及本国常充贡使选者,有姓字名号,仿效中华;闻亦各别有琉球名,与众同其姓名,止为朝贡设,国中不用也。想明初国俗犹朴故尔。
洪熙元年,仁宗遣中官柴山赍敕至国,封世子尚巴志嗣中山王。敕曰:「昔我皇考太宗文皇帝躬膺天命,统御万方;恩施均一,远迩归仁。尔父琉球国中山王思绍,聪明贤达,茂笃忠诚;敬天事大,益久弗懈:我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缵承大统,念尔父没已久,尔其嫡子,宜俾承续。特遣内官柴山赍敕命尔嗣琉球国中山王,尔尚立孝立忠,恪守藩服;修德务善,以福国人:斯爵禄之荣,延于无穷。尚其祗承,无怠、无忽』!仍赐冠带、袭衣、文绮(方仁宗遣山时,贡使已两至,表称世子贺成祖万寿圣节。至是,始知改元)。是年,凡四遣使贡马及方物。
臣按夏子阳「录」作宣德三年事,有「副使阮姓,阙其名」;且谓「谓封自巴志始,父思绍系追封」。但抄「旧录」,未见「实录」故尔。
宣德元年,王遣使贡方物谢恩(附奏曰:『臣祖父昔蒙朝廷大恩,封王爵,赐皮弁冠服。洪熙元年,臣奉诏袭爵,而冠服未蒙颁赐』。宣宗命行在礼部稽定制制以赐之。先是,仁宗遣封,已赐冠带;而王复以为请,以皮弁。故宣宗谓礼部尚书胡潆曰:『远人归诚,固是美事。特赐冠服,亦表异恩。古人言「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朕与卿等尤当念之』),又遣郑义才进香长陵;赐海舟一。已又两遣使贡马及硫矿,赐袭衣、靴袜有差。
二年,王两遣使贡方物,山南王他鲁每亦遣使进香长陵。
三年,王遣郑义才贡马及方物,谢赐皮弁、海舟。宣宗遣使赍敕劳王,并赐王纻丝、纱罗、锦缎;已又遣内官柴山、副使阮渐赍敕赐王金织、纻丝、纱罗、绒锦。
四年,王遣使表贡,贺万寿圣节;已又两遣使贡马及方物。山南王亦两遣使入贡,赐宴及钞、币。又命山南王使赍敕及钞、绢归赐王(汪「志」云:『自是,山南王不复遣使,盖并于中山矣。永乐十三年以后,山北王不复入贡;则山北先山南而亡者,十四年矣。
五年,王四遣使入贡;宴赉如例,仍赐王钞。
六年,王两遣使入贡,又表贡马及金银器皿谢赐锦币。
七年,宣宗命内官柴山赍敕至国,令王遣人赍往日本,谕其朝贡。明年,日本遂来朝;命行在工部给王使漫泰来结制海舟一。是年,王四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八年,王两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九年,王遣使贡马及方物。已又遣使谢赐衣服、海舟;命贡使赍敕及币归赐王。
十年,王遣使谢(礼部尚书胡潆奏曰:『比奉旨,节一切冗费,以安军民。今四裔使臣动以百数,沿途疲于供给;宜敕诸路总兵官并都、布、按三司继今审其来者,量遣正副使、从人一二十人赴京,余悉留彼处给待』。从之)。
正统元年,英宗颁赐「大统历」;适王遣贡使伍是坚至,令赍回。敕谕王及日本国王源义教;敕曰:『我国家统有天下,薄海内外,罔不臣服。列圣相承,无闻远近,一视同仁。尔为国东藩,世修职贡,益永益虔;王遣使来朝贡马及方物,礼意勤至。朕嗣承祖宗大宝,期与四海群生,同乐雍熙。矧王笃于事大,良可嘉尚!使者还,特赐王及王妃白金、彩币以答远意。王其钦崇天道、仁恤有民,永保藩邦,以副朕意』。王再遣使贡马及方物(使者至福建,如例止具贡物以闻。其自携螺壳九十、海巴五万八千,失于自陈;有司以漏报没入。使者吁请给值,英宗命行在礼部如例给之。后浙江市舶提举司王聪复以为言,英宗谓礼部曰:『海巴、螺壳,远人资以货殖;取之奚用』!命悉还之,仍着为令)。
二年,王遣使义鲁结制等贡马及方物(附奏:『本国各官冠服,皆国初所赐;年久朽敝,乞更赐』。又言:『本国遵奉正朔,而海道险阻,受历之使,或半载、一载方返』。事下礼部;覆奏,命「冠服,本国可依原降造用;「大统历」,福建布政司给与之」)。
三年,王遣使义鲁结制等贡马及方物;赐币有差。
四年,王遣使梁求保入贡,已又遣阿普礼是等入贡;宴赉如例(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成规疏言:『琉球国往来使臣俱于福建停憩,馆谷之需所费不赀。比者通事林惠、郑长所带番梢人从二百余人,除日给廪米外,其茶、盐、酰、酱等物出于里甲,相沿有例;乃故行刁蹬,勒折铜钱。今未半年,已用铜钱七十九万六千九百有余。按数取足,稍缓辄肆詈殴。虽远人不足与较,而凭陵之风渐不可长。已行福州等府、县止将例应供给之物,按日支与;不许私以铜钱支当。但烦琐多端,终非久计。乞命该部定议:于人支日廪之外,量加少许,听其自办。其林惠等不行禁戢、坐视纷纭,请执治』!事下行在礼部,以为于例止日给廪米,一切费宜悉罢之;其通事人员不行禁戢,请治罪。英宗以远人姑示优容,令移文戒谕之)。
五年,王遣使步马结制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先是,朝贡者朝参出入,皆给马;至是,令止给正、副使:着为令)。
六年,英宗遣还东影山遭风往爪哇国市贡物通事沈志良等(福建巡按郑颙疏言:『琉球国通事沈志良、使者阿普斯吉载磁器等物并护船器械往爪哇国,遭风进港,妄称进贡;今已拘收候旨』。英宗曰:『远人宜加抚绥;况遇险失所,尤当矜怜。其悉以原物还之;听自备工料修船,促还本国』)。
七年,世子尚忠遣长史梁求保入贡,以巴志讣告,请封。遣给事中俞忭、行人刘逊赍诏敕至国,封世子尚忠为王。诏曰:『昔我祖宗恭天明命,君主天下;无间远迩,一视同仁。海外诸国咸建君长,以统其众。朕承大宝,祗奉成宪,用图永宁。故琉球国中山王尚巴志爰自先朝恭事朝廷,勤修职贡,始终如一。兹既云亡,其世子尚忠敦厚恭慎,克类前人;上能事天,下能保民。今遣正使给事中俞忭、副使行人刘逊赍敕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以主国事。尔大小头目人等,其钦承朕命,尽心辅翼、惇行善道,俾国人咸乐太平,副朕仁覆苍生之意』。并敕王曰:『尔遣长史梁求保奏尔父王尚巴志亡没,良深悼念!特遣使命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以主国事。尔宜笃绍尔父之志,益坚事上之诚。敬守臣节,恭修职贡;善抚国人,和睦邻境:庶几永享太平之福』。仍赐王及妃皮弁冠服、金织袭衣、币布等物。忭等未至,忠已两遣使贡马及贺明年元旦,犹称「世子」。
九年,王四遣使入贡;赐使臣梁回海舟一。
十年,王两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十一年,王两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十二年,世子尚思达遣长史梁球(一作求)以其父尚忠讣告,请封。三月,命给事中陈傅、行人万祥谕祭故王尚忠、封世子思达为王。敕曰:『尔比遣长史梁球等奏,尔父王尚忠亡没,良深悼念!特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继承尔父主理国事。尔宜笃绍先志,敬守臣节,恪修职贡;简任贤良,善抚国人,和睦邻境:以保国土』。仍以皮弁冠服、常服及织金、纻丝、罗缎等物赐王。复诏谕其国『臣庶尽心辅翼,各循理分,毋或僭逾:俾凡国人同乐雍熙,副朕一视同仁之意』。王遣通事蔡让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十三年,王遣使入贡。
十四年,王遣梁同等贡马及方物,已又遣马权度等入贡。王叔尚金福亦贡马及方物;赐衣币、冠带,仍命赍敕并彩币归赐王及王妃、王叔。
景泰元年,王遣使百佳尼入贡;景帝命赍敕并文绮、彩币归赐王及妃。已又遣梁回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通事程鸿言:『船坏,愿以赐币造船』。礼部请移文福建三司,听其自造,不得扰民)。
二年,王遣使察都等入贡,已又遣亚间美等入贡(察都请自备工料造船;礼部言:『宜令候本国进贡通事李敬等回日,附载归国』)。景帝命左给事中乔毅(「殊域周咨」作陈谟)、行人童守弘(童,一作董)谕祭故王思达,封王叔尚金福为王。
三年,金福两遣使入贡,犹称「王叔」;盖命未达也。
四年,王四遣使入贡。未几,王卒;王弟布里与其子志鲁争立,焚烧府库,两伤俱绝,所赐镀金银印亦熔坏。国人推尚泰久主国事。
五年,泰久以国难告,并请铸印颁赐:命所司给之。已又遣使人贡;命赍敕及彩币归赐王弟。
六年,王弟两遣使入贡。命给事中严诚(「殊域周咨」作李秉彝)、行人刘俭充正副使,赍诏敕封王弟尚泰久为王。诏曰:『帝王主宰天下,恒一视而同仁;藩屏表率国中,或同气以相嗣。朕躬膺天命,抚驭诸侯。琉球国王尚金福既薨,其弟尚泰久性资英厚,国众归心;兹特遣使赍敕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凡彼国中远近臣庶,宜悉心辅翼,罔或乖违:长坚忠顺之心,永享太平之福。故兹诏示,咸使闻知』。又敕王曰:『尔自先世恪守藩维,传及尔兄,益隆继述;敬天事上,久而愈虔。属兹薨逝,轸于朕怀!尔乃王弟,宜绍国封。恃遣使赍诏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尚砥砺臣节,怀抚国人!钦哉』。
七年,遣使入贡,犹称「王弟」。及册封后,遣使入谢,又别遣使入贡。
天顺二年,王三遣使入贡。
三年,王遣使李敬贡马及金银器皿(疏言:『本国王府失火,延烧仓库铜钱;请照永乐、宣德间例,所带货物以铜钱给赐』。礼部以铜钱系中国所用,难以准给;宜将估计钞贯,照旧六分京库折支生绢,其四分移文福建布政司收贮纻丝、纱罗、绢布等物,依时值关给。从之)。已又遣使亚罗佳其等入贡;宴赉如例。
四年,王遣使入贡。
五年,王遣使王察等贡马及方物。
六年,王遣使程鹏等贡方物;宴赉如例。已又遣使入贡,以泰久讣告。英宗命吏科右给事中潘荣、行人司行人蔡哲充正副使,往祭故王泰久,赍诏封世子尚德为王。诏曰:『朕绍帝王之统,缵祖宗之绪,主宰天下,一视同仁;抚驭华夷,靡间遐迩。惟尔琉球国僻居海岛,密迩闽中;慕义来庭,受封传业:盖有年矣。故国王尚泰久克笃勤诚,敬天事大;甫余六载,倏尔告终!先业攸存,可无承继!其世子尚德性资仁厚,国众归心;今特遣正使吏科右给事中潘荣、副使行人司行人蔡哲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件。凡国中官僚、士庶,宜同心辅翼,作我外藩。呜呼!循理谨度,永坚率俾之忠;亲族睦邻,丕冒咸宁之化。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七年,王遣使崇嘉山等入贡;宴赉如例。
成化二年,王遣使程鹏等贡马及方物;赐宴及衣币。
三年,王遣长史蔡璟入贡;赐币。
四年,王遣使程鹏、已又遣使读诗贡马及方物;俱赐衣币。
五年,王遣长史蔡璟入贡,已又遣使查农是等入贡;宴赉如例。王卒,世于幼,国人废之,共立御锁侧尚圆为王(广东市舶司奏:『九星洋有遭风番舶,审知是琉球贡船,欲贸货往闽,造船回国』。部覆令广东巡抚严加译审:果无虞诈,方许贸易;仍谕今后进贡,务由福建故道。并敕地方官禁约下人:不得因而侵损,失向化之心)。
六年,王遣使程鹏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福建按察司奏:『琉球贡使程鹏至福州,与委官指挥刘玉私通货贿;俱应究治』。诏逮治玉而宥鹏)。
七年,尚圆遣使蔡璟等入贡,以父尚德薨来告,请封。宪宗命户部都给事中邱弘、行人司行人韩文充正副使,赍仪物行庆吊礼,封世子尚圆为王。弘至山东病卒,改命兵科给事中管(一作官)荣偕文往(贡使蔡璟以织金蟒罗制衣,为锦衣卫校尉所诇,刑部鞫之;璟固称是国王受赐于先朝者。稽旧籍,无有没入内库;仍敕谕王知之)。
八年,王遣长史梁应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福建三司官奏:『琉球国先因进贡,潜居内地,遂成家业;应遣还』。礼部议:其人若承户部勘合许入籍者,留;余如请)。
九年,王遣王舅武实入贡谢恩(奏称:『王常遣人往满剌加国收买贡物,遭风飘至广东;有司转送福建,愿自备工料修船同回』。许之)。
十年,王遣使沈满志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仍以钞、绢酬其自贡物值;满志等乞如旧制折给铜钱,不许)。
十一年,王遣使程鹏入贡(附奏:『乞如常例,岁一朝贡』。礼部覆称:『去年福建守臣言:『琉球使臣登岸焚劫,访察不获;宜令鹏等赍敕省谕,并定贡期』。宪宗敕王曰:『王使朝贡,已如例赏赐遣还。近福建镇守官奏:通事蔡璋等还次福州,杀人劫财,非法殊甚!今因使臣还,特降敕省谕。敕至,王宜问璋等故纵其下之罪,追究恶徒,依法惩治。自后定例:二年一贡,其许百人,多不过加五人。除正贡外,不得私附货物并途次骚扰,有累国王忠顺之意。其省之』)。
十二年,王遣使梁应等入谢。会宪宗立皇太子,应因奏乞如朝鲜、安南例,赐诏赍回。礼部以海外国,例不颁诏。宪宗特命降敕,并以锦币归赐其王及妃。是年,王卒。
十三年,王遣使李荣奉表谢恩。已又遣使程鹏贡马及方物,复请岁一遣使朝贡;不许。
十四年,世子尚真遣长史梁应等请袭封。命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张祥充正副使,赍诏封世子尚真为王;赐皮弁冠服、金镶犀带,并以绿币赐王及妃。应等具奏乞仍一年一贡;不许。
十五年,王遣使李荣朝贡、迎封册;赐宴及衣币。
十六年,王遣使马怡世入谢(附奏:『臣伏读祖训条章,许臣国不时朝贡。故自臣祖、父以来,皆一年一贡。迩年旧抚福建大臣以臣国使有违法规利者,令臣二年一贡:此诚臣之罪也。然臣祖宗所以殷勤效贡者,实欲依中华眷顾之恩,杜他国窥伺之患。乞如旧制』!宪宗不许;敕王曰:『曩因尔国使臣入贡,往往假馈送为名,污我中国臣工;其实以为己利。又不能箝束傔从,以致杀人纵火、强劫民财。又私造违禁衣服,俱有显迹。故定为二年一贡之例。朝廷富有万方,岂为尔一小国而裁省冗费哉!此例既定,难再纷更。特兹省谕,王其审之』)。
十八年,王遣使贡马及方物,乞以陪臣子蔡宾五人于南京国子监读书;令有司岁给衣服、廪馔如例(王又以不时进贡为请;疏言「以小事大,如子事父」。礼部言:『其意实假进贡,以规市贩之利;宜勿听』!仍敕王曰:『朝廷定尔国二年一贡,已具前敕。臣之事君,遵君之敕可也。屡违敕奏优,可乎?所以固拒者,非为惜费;盖二年一贡,正合中制。朕恤小之意,实在此。王其钦遵,毋事纷更』!礼部又言:『琉球国进贡,旧例到京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俱给赏有差。迩因各国进贡率多奸弊,每国只许五七人,不过十五人到京;余俱留边以俟。今福建以例止容正议大夫梁应等十五人赴京,既已给赏;余六、七十人俱留,布政司宜发官帑以次均给:庶不减削太甚,失柔远之意』。从之)。
二十年,王遣使程鹏贡马及方物(奏:永乐间所赐船破坏,止存其三;乞自备工料,于福建补造。部议许造其一)。
二十二年,王遣使蔡曦贡马及方物(王咨部,请遣官生蔡宾等五人归国省亲。帝曰:『昔阳城在太学,诸生三年不归省者,斥之。矧远人,岂可长留不遣!其即放归,以遂定省之私』)。
二十三年,王遣使马审礼等贡方物谢恩。孝宗赐冠带、衣币,仍命领诏赐王及妃锦币。
弘治元年,王遣使皮扬那等入贡(时从浙江入贡,帝命却之;以贡道当由福建,且贡非其时。礼部言:『远人之情可念;减赏从人,稍示裁抑』。从之。时蔡宾亦随贡使至,言『成化中读书南京国子监,今吏部侍郎刘宣时为祭酒,特加抚恤;乞容执贽于宣所致谢』。许之)。
三年,王遣使马仁等进香,别遣王舅麻勃都入贡(奏称:『本国来贡人员,近只许二十五人赴京;物多人少,恐致疏失』。又谓:『贡船抵岸,所在有司只给口粮百五十名,其余多未得给』。命来京人员许增五人,增口粮二十名)。
五年、七年,王皆遣正议大夫梁德入贡;赐王锦缎,宴赉如例。
九年、十三年,王皆遣正议大夫郑玖入贡;赐王锦缎,宴赉如例。
十五年,王遣使入贡。
十六年,命广东守臣送所获国王遣使往满剌加国收买贡物、遇风舟覆、漂至海南登岸之吴诗等百五十二人于福建守臣处给粮养赡,候本国贡使归之。
十七年,王遣使补贡(王具言:『前使遭风未回,致失二年一贡之期』。至是补贡,纳之)。武宗登极,命行人左辅颁诏至国。
正德二年,王遣王舅亚嘉尼施等贡马及方物(奏乞每岁一贡;礼部议:『彼因入贡违期,故为此奏以饰非;宜勿听』!武宗特许之。长史蔡宾奏乞自备工料修造贡船二只;部议:『验实量修,不必改造』。宾复奏;武宗曰:『宾,善人也。令二船拆卸补造,第勿过式』)。
四年,王遣正议大夫程琏入贡。
五年,王请遣官生蔡进等五人入国子监读书。许送南监,给衣、廪如例。
六年,王遣正议大夫梁能;七年,遣正议大夫梁宽等入贡。宴赉如例。
十年,王遣长史陈义;十一年,遣正议大夫梁龙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十二年,王遣正议大夫陈义入贡。
十三年,王遣长史蔡迁;十五年,遣长史金良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
嘉靖元年,王遣王舅达鲁加尼进香、贡方物庆贺;诏赐王及妃锦币,敕王仍遵先朝旧例:二年一朝贡,每年不得过百五十人。仍命福建巡抚、御史查勘验放。
三年,王遣长史金良等二十人入贡(良言:『先有正议大夫郑绳领谢恩方物,风漂未至;表文在此,请得先进』。许之。明年,绳至,言方物以舟败;至是,复进。福建守臣以闻。世宗命就彼中宴赉,遣还方物,令所司辅运;仍令绳赍敕转敕日本国王,令捕系倡乱者以献)。
五年,官生蔡廷美等请就国子监读书;令礼部给衣、廪如例。是年,王卒。
七年,第五子尚清(「汪志」作天缵王卜称第五子;「徐录」云:尚真第五子)遣正议大夫郑绳等入贡请封;绳等回至海中溺死。
九年,又遣蔡瀚入贡,申前请。礼部以袭封重典,命福建镇、巡官查访申报。瀚请遗蔡廷美等四人归娶;给赏有差(「大学录」作十一年事。瀚又言:『来经日本国,正源义晴托赍表文,乞赦其使臣宋素卿之罪;非乞新勘合金印,复修常贡』。礼部验无印篆,倭情谲诈,不可遽信。敕琉球国王遣人传谕日本:令擒献首恶,送回掳去指挥,奏请裁夺)。
十一年,正议大夫金良赍国中人民结状请封。世宗命吏科左给事中陈侃、行人司行人高澄充正副使,赍诏敕封世子尚清为王。诏曰:『朕躬膺天命,为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乎古礼。其于锡爵之典,未尝以海内外而有间焉。尔琉球国远在海滨,久被声教;故国王尚真,夙绍显封,已逾四纪。兹闻薨逝,属国请封;世子尚清,德惟克类,众心所归,宜承国统。朕笃念怀柔之义,用嘉敬顺之诚;特遣使赍诏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宜慎乃初服,益笃忠勤,有光前烈。国中耆俊、臣僚,其同寅翼赞,协力匡扶。尚殚事上之心,恪尽臣藩之节;保守海邦,永底宁谧』。又敕王曰:『惟尔世守海邦,继膺王爵;敬顺天道,世事皇明。尔父尚真自袭封以来,恭勤匪懈;比者薨逝,良用悼伤!尔以冢嗣,国人归心,理宜承袭。兹特遣使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祗承君命,克绍先业;修职承化,保境安民:以称朕柔远之意』。
十三年,遣正议大夫梁椿入贡,表称「世子」;时诏命犹未达也(诏弛朝鲜、琉球贡使在京五日出之禁,从朝鲜国王李怿请也)。
十四年,陈侃等使还,言海中值风涛之险,多藉神庥,不致颠覆;乞赐祭以答神贶。礼部议:令福建布政司设祭一坛;升侃为光禄寺少卿、澄为尚宝司丞。王遣王勇毛实等入贡谢恩;仍以锦币、杂物赐王(先是,王以金四十两馈侃等,不受;实等并以金奏,世宗命侃等受之)。
十七年,王遣使陈赋入贡;宴赉如例。
十九年,王遣长史梁梓贡马及方物(奏请造海舟四;许之)。
二十年,王遣使殷达鲁等入贡;宴赉如例。
二十一年,长史蔡廷美招漳州人陈贵等驾船之国,因与潮阳船争利互杀;遂安置贵等于旧王城,尽没其赀。贵等夜奔,为守者多所掩杀;于是诬贵等为贼,械送福建。廷美表将赴京陈奏,巡按徐宗鲁会三司官译审以闻,留廷美等待命。得旨:『贵等违法通番,着重治。琉球既屡与交通,今乃敢攘夺货利、擅杀我民,且诬以贼;诡逆不恭,莫此为甚!蔡廷美本宜拘留重处,念素系朝贡之国,姑且放回。复若不悛,即绝其朝贡。令福建守臣备行彼国知之』。
二十二年,王遣正议大夫陈赋等贡马及方物;宴赉如例,并以礼币报王。王请遣官生梁炫等归娶;时炫等就学南监已踰七年,诏给资粮、驿骑,遣人护归。
二十四年,王遣长史梁显入贡,送还朝鲜漂流人口;宴赉如例。
二十六年,王遣使陈赋入贡(赋与蔡延会偕来。廷会祖璟,本闽人;永乐中,拨往琉球充水手,而产籍在闽。廷会与给事中黄宗概上世有亲,遂与交通馈谒。事觉,逮问。礼部请并罪赋;世宗曰:『陈赋无罪,赏如例。廷会交结朝臣,法当重治。念属贡使,姑革赏示罚;仍行抚按官将廷会在闽产籍勘明处分』)。
二十八年,王遣正议大夫梁显入贡;宴赉如例。
二十九年,王遣官生蔡朝用等五人诣京,请入监读书;许之。
三十二年,王遣长史梁炫入贡;宴赉如例。
三十四年,王遣正议大夫梁硕入贡,又请放官生蔡朝用等归国省亲;许之,遣使送归。是年,王卒。
三十六年,尚清第二子尚元遣正议大夫蔡廷会等入贡请封(先是,三十五年,倭寇自浙败还,入海至琉球境;世子尚元邀击,尽歼之,得中国被掠人金坤等六名。至是,献还;因乞每岁自行修买归舟,不候题请。世宗嘉其忠顺,许之;仍赐敕奖论赏银五十两、彩币四表里,有功人马必度及廷会等俱厚赐)。
三十七年,命给事中吴时来、行人李际春充正副使,赍诏封世子尚元为王。时来寻疏论大学士严嵩奸邪状,嵩言其畏航海之险,故生事妄言;世宗怒,杖、戍时来。改命刑科给事中郭汝霖偕际春以行。
三十九年,汝霖等尚未行,正议大夫蔡廷会入贡,奉表谢恩(时称受世子命,以海中风涛叵测、倭人出没不时,恐使者有他虞,获罪上国;请如正德中封占城故事,遣人代进表文、方物,而身同本国长史梁炫等赍回诏册,不烦遣使。巡按御史樊献科以闻;下礼部议,言『琉球在海中诸国,颇称守礼;故累朝以来,待之优异。每国王嗣立,必遣侍从之臣,奉命服、节册以往。今使者未至,乃欲遥受册命,则见委君贶于草莽:其不可一也。廷会奉表入贡,乃求遣官代进;昧以小事大之礼,弃世子专遣之命:其不可二也。昔正德中,流贼为梗,使臣至淮安,抚、按官暂为留住;候事宁,即遣贡阙。丁占城国王为安南所侵,窜居他所,故令使者赍回敕命,乃一时权宜;且此失国之君也。造无稽之词以欺天朝,援失国之君以拟其主:其不可三也。梯航通道,柔服之常;彼所借口者,特倭人之警、风涛之险耳,不知琛宾之输纳、贡使之往来,果何由而得无患也?其不可四也。当时占城虽领回诏敕,然其王沙古卜洛犹恳请遣使为蛮邦光重。且廷会非世子面命,又无印信文移;若遽轻信其言,万一世子以遣使为至荣、请遥拜为非礼,不肯受封,复上书请使如占城,将谁任其咎哉!其不可五也。令福建守臣以前诏从事便。至于未受封而先谢恩,亦非故典;宜止许入贡方物,俟受封后方进谢恩表文』。世宗从之)。
四十一年,汝霖等始奉诏至国。诏曰:『朕受天命,主宰寰宇。凡政令之宣布,惟成宪之是循;其于锡封之典,遐迩均焉。尔琉球国远处海陬,声教渐被;修职效义,阅世已久。故国王尚清显荷爵封,粤逾二纪;兹者薨逝,属国请封。世子元,朕念厥象贤,众心归附,是宜承诏国统。特遣正使刑科右给事中郭汝霖、副使行人司行人李际春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王宣谨守礼度,益笃忠勤。凡国中官僚、耆旧,尚其同心翼赞,以佐王饰躬励行,用保藩邦。故兹诏示,咸俾悉知』。王遣王舅源德偕汝霖等入谢;诏升汝霖为光禄寺少卿、际春为尚宝司丞(初,王以金四十两馈汝霖等为谢,却之。源德赍所馈金请命,世宗谓「朝廷命使,无受谢之义」;诏听汝霖等辞。寻以二臣远行着劳,各赐银、币)。
四十二年,王遣正议大夫郑宪入贡,送还中国漂流人口;世宗降敕褒谕,赐镪、币。宪因奏本国亦有流入中国者,乞命守臣恤遣;下其疏于濒海所司。
四十四年,王遣长史梁灼贡马及方物,送回本国北山守备郑都所获中国被掠人口;世宗嘉王忠顺,再敕奖谕,仍赐银五十两、彩币四表里,灼、都各二十两、一表里。
隆庆元年,王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二年,王遣使入贺;宴赉如例。
三年,王遣守备由必都等归日本掠去人口,守臣以闻;穆宗以王屡效忠诚,赏银、币同前,仍赐敕奖励,由必都等给银、币有差。
五年,王遣正议大夫郑宪入谢,又归被掠人口;再敕奖励,赐银、币,给赏如前。遣官生梁照等三人归国;从王请也。明年,王卒。
万历元年,尚元世子尚永遣使入贡请封;礼部行福建镇、巡官查勘。又送还被掠人民;奖赉如例。
二年,遣王舅马中叟、长史郑佑等十八人入贡,贺登极;宴赉如例。
三年,世子两遣使入贡。
四年,世子遣正议大夫蔡朝器等贡方物;如例给赏外,神宗命每五日另给鸡、鹅、米、面、酒、果以示优异。命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行人司行人谢杰充正副使,赍皮弁、玉圭往封尚永为王(崇业等疏言四事:一、颁去诏敕如彼国恳留,宜如例俯循其请。一、秩祀海神,合举祈、报二祭。一、造船宜专责府佐,副以指挥二员,造完一并随行。一、饮食、物用、弓矢、器械以及观星、占风、听水、察土、医卜、技艺之流毕备,许酌量取用。悉如所请)。
五年,遣正议大夫梁灼入贡,表称「世子」;时崇业等尚未行也。
八年,崇业等始赍诏敕至国。诏曰:『朕受天明命,君临万方;薄海内外,罔不来享。延赏锡庆,恩礼攸同。惟尔琉球国远处海滨,恪遵声教,世守职贡,足称守礼之邦。国王尚元,绍序膺封,臣节罙谨。兹焉薨逝,悼切朕衷!念其侯度有常,王封当继。其世子永,德惟象贤,惠能得众;宜承国统,永建外藩。特遣正使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副使行人司行人谢杰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国中官僚、耆旧,尚其协心翼赞,毕力匡扶;懋猷勿替于承先,执礼益处于事上。绥兹有众,同我太平:则亦尔海邦无疆之休』。又敕王曰:『惟尔先世守此海邦,代受王封,克承忠顺。迨于尔父元,畏天事大,益用小心;诚节懋彰,宠恩洊被。遽焉薨逝,良用悼伤!尔为冢嗣,克修厥美;群情既附,宜绍爵封。兹特遣使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恪守王章,遵述先志;秉礼守义,奠境安民:庶几彰朕无外之仁,以永保尔有终之誉』。王遣王舅马良弼入谢,偕陪臣子郑周等三人就学;命送南监,给衣粮如例。
九年,王遣正议大夫梁灿入贡。
十一年,王遣使梁灼入贡。
十五年,王遣正议大夫郑礼谢恩,别遣使贡方物。明年,王卒。
十九年,尚圆嫡孙尚宁遣使郑礼入贡,言国方多事,未暇请封;部咨:『该国世子宜速请袭爵,镇压国人;毋以地方多事为辞』!
二十三年,国人哈那等船飘温州,浙江巡抚刘元霖以闻;神宗命优恤遣还。
二十七年,宁遣使郑道等入谢,请封(部议:不必遣官;但取具该国王舅法司等官印结与世子奏本,到即颁封。神宗命选廉勇武臣一员同往)。
二十九年,命兵科给事中洪瞻祖、行人司行人王士祯充正副使往(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朱国祚言:『琉球国僻处东南,世修职贡,时当承袭;屡遭倭警,延逭至今。既经世子尚宁奏请,相应准封。其该用皮弁冠服、纻丝等项,宜照例应付。遣官,已奉明旨;但据其陈乞情词,援引「会典」,必以文臣为请。惟圣明裁定』!得旨如请)。时浙江巡抚刘元霖报获海船系琉球国差探封贡声息,其中类倭数人,衣笠、刀仗皆倭物;会同馆译问长史蔡奎,奎不能辨。神宗命待该国质审回奏,再遣瞻祖等往。已而瞻祖以忧去,以兵科右给事中夏子阳代之。
三十二年,宁遣王舅毛继祖等入贺册立东宫,并谢赐还本国漂流人口;各赐衣服、帽袜。
三十三年,神宗命夏子阳等作速渡海,以彰大信;仍传谕彼国以后领封海上,着为定规(先是,二十三年,琉球使臣于霸等为世子请封。抚臣许孚远以倭氛未息,议遣使赍敕至福建,听来使面领;或遣惯海武臣,同彼国使臣往。得旨:『待世子表请,然后如议颁封』。迨二十八年,请封表至,则有「用武臣」之旨。二十九年,世子再疏乞差文臣;始改后命。于是夏子阳等方赍敕人闽,而巡按方元彦以滨海多事、警报频仍,偕抚臣徐学聚请仍遣武臣前往;子阳等具言『属国言不可爽,使臣义当有终。乞坚成命,以慰远人』。俱未报;而礼部侍郎李延机言『宜断行领封初旨,并武臣之遣而罢之』。于是御史钱桓、给事中萧道高各具疏力言其不可;且云:『此议当在钦命未遣之先,不当在册使既行之后。宜行该抚速造海船,勿误今年渡海之期。俟事竣复命,然后定为画一之规;先之以文告,令其领封海上,永为遵守』。从之)。子阳等赍诏敕至国;诏曰:『朕躬膺天命,诞受多方;爰暨海隅,罔不率俾:声教所讫,庆赉惟同。尔琉球国僻处东南,世修职贡。自我皇祖称为礼义之邦,国王尚永祗袭王封,恪遵侯度;倏焉薨逝,良恻朕心!其世子宁,贤足长人,才能驭众;间关请命,恭顺有加。念其国统攸归,人心胥属;宜膺宠渥,固我藩篱。特遣正使兵科右给事中夏子阳、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祯赍诏往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仍赐以皮弁冠服等物。凡国中官僚、耆旧,尚其殚忠辅导,协力匡襄;坚事上之小心,巩承先之大业:永缓海国,共享升平。惟尔君臣亦世世永孚于休』!又敕王曰:『惟尔上世以来,建邦海外,代膺封爵,长固藩维。尔父永,恪守王章,小心祇畏;忠诚茂着,称我优嘉。遽至长终,良深悼恻!尔为冢嗣,无忝象贤;既允群情,宜崇位号。兹特遣正使兵科右给事中夏子阳、副使行人司行人王士祯赍敕谕封尔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尔及妃冠服、彩币等物。尔宜益处侯度,克绍先猷;保又人民,奠安境土:庶几恢朕有截之化,抑亦贻尔无疆之休』!
三十四年,子阳等事竣复命;升子阳为太常寺少卿、土祯为光禄寺丞。王遣王舅毛凤仪、正议大夫阮国入谢(凤仪等赍子阳等所辞金上于朝,神宗命来使赍回。王附奏:『洪、永间,赐闽人三十六姓,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今世久人湮,文字、音语、海路、更针常至违错;乞依往例更赐』。礼部寝之)。
三十六年,王遣使郑子孝等十三人入贡;宴赉如例。
三十八年,王遣王舅毛凤仪、长史金应魁急报倭警,致缓贡期;巡抚陈子贞以闻。
四十年,浙江总兵官杨崇业奏报倭情,言『探得日本以三千人入琉球国,执中山王,迁其宗器;宜敕海上严加训练』。而兵部疏言倭入琉球获中山王,则三十七年三月事也(时福建巡抚丁继嗣奏:『琉球国使柏寿、陈华等执本国咨本,言王已归国,特遣修贡。臣窃见琉球列在藩属,固已有年。但尔来奄奄不振,被拘日本;即令纵归,其不足为国明矣。况在人股掌之上,保无阴阳其间!且今来船方抵海坛,突然登陆;又闻已入泉境,忽尔扬帆出海。去来倏忽,迹大可疑。今又非入贡年分,据云以归国报闻;海外辽绝,归与不归,谁则知之!使此情果真,而贡之入境有常体,何以不服盘验、不先报知,而突入会城!贡之尚方有常物,何以突增日本物于硫磺、马、布之外!贡之赍进有常额,何以人伴多至百余名!此其情态,已非平日恭顺之意;况又有倭为之驱哉!但彼所执有辞,不应骤阻,以启疑贰之心。宜留正使及人伴数名,候题请处分;余众量给廪食,遣还本国。非常贡之物,一并给付带回:始足以壮天朝之威、正天朝之体』。章下礼部,覆如抚臣言)。
四十四年,王遣通事蔡廛来言:『迩闻倭寇造战船五百余只,欲胁取鸡笼山。恐其驰突中国,为害闽海;故特移咨奏报』。福建巡抚黄承玄以闻。
天启元年,颁登极诏于福建布政司,转命卫指挥萧崇基赍诏之国。
三年,尚丰遣使蔡坚等贡硫磺、马匹,请封(尚丰,尚元第三子尚久之子,元之孙也。先是,定期二年一贡;万历间,国被倭难,诏停贡已十年。至是,以为言;部议『本国休养未久,暂拟五年一贡;待册封后另议』)。
五年,丰遣使入谢,并乞封典。
六年,丰遣使入贡。
七年,丰遣正议大夫蔡延等入贡;宴赉如例。
崇祯二年,丰遣使入贡,再申前请。礼官何如宠以履险糜费,请令陪臣领封;不从。命户科左给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司正杨抡充正副使,赍诏及仪物往封尚丰为王。
六年,三策等始至国。王遣使入谢。
九年,王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十二年,王遣使蔡坚等入贡。明年,王卒。
十七年,尚丰第三子尚贤遣使金应元入贡,请封;会中朝道阻,不得归。
大清顺治三年,福建平,尚贤请封;使者与通事谢必振等至江宁投经略臣洪承畴,转送入京。礼部言:『前朝敕印未缴,未便授封』;遣通事往谕。
六年,尚贤弟尚质自称「世子」,遣本国通事周国盛赍表归诚,随通事入朝。
七年,质遣王舅阿榜琨、正议大夫蔡锦等奉贡入贺;船漂没,未达。
八年,世祖章皇帝令来使周国盛赍敕归谕世子。
十年,世子遣王舅马宗毅、正议大夫蔡祚隆等贡方物,缴前朝敕印,请封;备言其国王没,敕即随葬;惟尚宁未葬,故即以宁敕缴。
十一年,又遣官进贡,请封;赐国王蟒缎二、彩缎六、蓝缎二、素缎二、闪缎二、锦三、绸四、罗四、纱四,赐王妃彩缎四、闪缎一、蓝缎二、素缎三、锦二、罗四、纱四。赏王舅彩缎表里各四,正议大夫彩缎表里各三、蓝缎一、绸二、罗二,使者彩缎表里各二、蓝缎一、绸一、纱一、罗一,通事从人纱缎、绸布、银两各有差。遣兵科爱惜喇库哈番张学礼为正使、行人司行人王垓为副使,赍诏书一道、镀金银印一颗,令二年一贡,进贡人数不得过一百五十人,许正副使二员、从人十五名入京;余俱留边听赏。学礼等疏请十事,部议赐一品麟蟒服,于钦天监选取天文生一人、南方自择医生二人,赐仪仗、给驿护送,外给从人口粮。至福建,修造海船,选将弁二兵二百人随往。因海氛未靖,还京未行。
圣祖仁皇帝御极,念远人延伫日久,谴责学礼等,卒遣行。康熙二年至国,诏仍顺治十一年所颁,敕则康熙元年也。
三年,王遣陪臣吴国用、金正春奉表谢封,进贡;且疏言:『捧读敕谕,因臣使物故甚多、滞闽日久,将正副使并督、抚诸臣处治。但中外均属臣子,臣躬承天庥,不能少为诸臣之报,而反重为诸臣之累;臣何人斯,岂能宴然清夜』!圣祖命还学礼等原职,赐国王蟒缎二、彩缎四、蓝缎二、素缎二、闪缎二、锦二、绸二、罗二、纱二,赏王舅彩缎表里各四、罗四、彩缎三、靴一双,紫金大夫彩缎表里各四、罗三、靴一双,使者彩缎表里各二、折纱布四,通事、从人缎布有差。王又另疏进学礼等所辞宴金正使一百两、副使九十两,请令二臣收受。部议不可;奉旨:『这琉球国所与宴金,仍着使臣收受』。
四年,王遣使进香,并贺登极;进贡。其贡物有在梅花港口遭风漂溺者,奉旨「免其补进」。
五年,补进贡物;圣祖命发回。又令应进玛瑙、乌木、降香、木香、象牙、锡、速香、丁香、檀香、黄熟香等十件不系土产,免其进贡;其硫磺留福建督、抚收贮,余所贡方物令督、抚差人解送。其来使不必赍送到京,即给赏遣回。
六年,令贡使仍赍表入觐。明年,王卒。
八年,尚质世子尚贞遣使入贡;于常贡外,加进红铜及黑漆嵌螺茶碗。照例给赐,惟正使不系王舅,与副使正议大夫赏同。
十年,进贡;于常贡外,加进鬃烟、番纸、蕉布。其被风飘失贡物,免其查议。
十三年,进贡;于常贡外,加进红铜及火炉、丝烟。
十八年,补进十七年贡。除赴京存留官伴外,其余员役,令先乘原船归国。
十九年,世子遣使进贡;圣祖谕:『琉球国进贡方物,止令贡硫磺、海螺壳、红铜;其余不必进贡』(贡物,旧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银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刀、枪、盔甲、马鞍、丝锦、螺盘;后俱免进。外有加贡物无定额,熟硫磺一万二千六百斤、海螺壳三千个、红铜三千斤)。
二十年,世子遣使入贡。圣祖以贞恪共藩职,当耿精忠叛乱之际,屡献方物,恭顺可嘉!赐敕褒谕,仍赐锦币五十。又于常贡内,免其贡马;着为例。
二十一年,世子遣耳目官毛见龙、正议大夫梁邦翰上言:『先王尚质,于康熙七年告薨;贞嫡嗣,使袭爵。具通国结状,请封』。礼部议:航海道远,应令贡使领封。见龙等固请,部议执不可;圣祖特允之,遣翰林院检讨汪楫、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为正副使。楫等疏陈七事:一、请颁御笔;一、请照例谕祭海神;一、渡海之期,不必专候贡使;一、请带修船官匠一同渡海;一、请给关防,以稽诈冒;一、请增兵护行,以壮国威;一、请预支俸银为办装赀。礼部尽议不行;仍令会同户、兵、工三部再议。奏上,圣祖大书「中山世土」四字赐王,特许带修船匠役随行、制祭文二道祈报海神,并给俸二年以往。
二十二年,楫等至闽。时方治兵攻台湾,遂不候造船,径取战舰渡海。六月,楫等至国,谕祭故王尚质,册封尚贞为王。王遣法司王舅毛国珍、紫金大夫王明佐等谢封。楫等回京,复为题请「远人向化,请赐就学」;礼部议覆准行。王又另疏进楫等所辞宴金一百九十二两,请令二臣收受;部议不可。奉旨:『这琉球国所与宴金,仍着使臣收受』。
二十三年八月,奉圣祖谕:『汪楫等奉使琉球,往回甚速;黾勉尽职,可嘉!着吏部议叙具奏』。
二十五年,王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维新、郑秉均等四人入太学;附贡使耳目官魏应伯、正议大夫曾夔船桅折伤,秉均飘至太平山修船。
二十七年,贡使到京;于正贡外,加屏风纸二千张、嫩蕉布五十匹。圣祖令成楫等三人照都通事例日廪甚优;四季赐袍褂、衫裤、靴帽、被褥俱备;从人皆有赐。又月给纸、笔、墨、朱银一两五钱。特设教习一人,又令博士一员督课。
三十年,王遣贡使耳目官温允杰、正议大夫金元达到京,请官生归国;赐宴,各络赏云缎、绸布等,乘传,厚给遣归(以后贡使,例遣耳目官一员为正、正议大夫一员为副;后不具书官名。他官则书)。
三十二年,王遣马廷器、王可发等入贡;宴赉有差。
三十四年,王遣翁敬德、蔡应瑞入贡。
三十六年,王遣毛天相、郑弘良入贡。
三十八年,王遣毛龙图、梁邦基入贡。
四十年,王遣毛得范、郑职良入贡;得范至杭州,病卒。
四十二年,王遣毛兴龙、蔡应祥入贡。
四十四年,王遣温开荣、蔡肇功入贡。
四十六年,王遣马元勋、程顺则入贡。
四十八年,王遣向英、毛文哲入贡。国中多灾,宫殿尽焚;台飓频作,人畜多死、草木皆枯。是年,王卒。
四十九年,尚贞世子尚纯子尚益,以嫡孙嗣立。
五十年,益遣孟命时、阮维新入贡。
五十一年,尚益卒,未及请封。
五十二年,尚益世子尚敬嗣立。遣毛九经、蔡灼入贡;灼至福州,病卒。
五十四年,敬遣马献功、阮璋入贡。
五十六年,敬遣夏执中、蔡温入贡;且告曾祖尚贞与其父尚益之丧,请封。
五十七年,遣翰林院检讨海宝、编修徐葆光充正副使往。
五十八年,又遣向秉干、杨联桂入贡;联桂至通州,病卒。六月,海宝等至国,谕祭故王尚贞、尚益,册封尚敬为王。
五十九年,海宝等自琉球回,代请官生入学,并请给天妃春秋祀典;礼部议:俱准行。王遣王舅向龙翼、紫金大夫程顺则入贡并谢封,贡金鹤、盔甲、马鞍等物;宴赉有差(「徐录」:金鹤二——银座全、盔甲一副——护手护肷全、金靶鞘腰刀二、银靶鞘腰刀二、黑漆靶鞘镀金铜结束腰刀二十、黑漆靶鞘镀金铜结束衮刀十、黑漆洒金马鞍一——辔镫全、金彩画围屏四、扇五百、土绵二百、纹蕉布二百、土苎布一百、白钢锡五百斤、红铜五百斤;以上皆谢封贡物。旧例有胡椒,今缺;以钢锡代之。其常年贡物,止白锡一千斤、红铜三千斤、硫磺一万二千八百斤;硫磺纳藩库,贡使赍铜、锡至京。前明于福州特设市舶提举一员,专理琉球贡事;以内官领之。本朝省并其事于本府海防同知;今贡使犹称之曰「提学」云』)。王又另疏进海宝等所辞宴金一百九十二两,请令二臣收受;部议不可。奉旨:『宴金仍着使臣照旧例收受』。
六十年,王遣毛廷辅、梁得宗入贡。圣祖谕:将琉球国王照安南国王于常赏缎匹数目外,增添缎匹加赏,交来使赍回赐王。其正副使、通事人等,各加赏缎匹有差。
六十一年,王遣毛弘健、陈其湘入贡,附遣官生四人入监;至闽洋触礁,俱溺死。
雍正元年,王遣王舅翁国柱及曾信入贡,复遣官生郑秉哲等四人入监;路卒一人。
二年,世宗宪皇帝召见王舅翁国柱于干清宫,御书匾额「辑瑞球阳」四字赐王,及玉、缎等物交与翁国柱赍回;仍赏国柱银、币(法琅炉瓶盒一分、白玉盒一对、汉玉玦一件、白玉镇纸二件、三喜玉杯一件、青玉炉一件、白玉提梁礶一件、汉玉螭虎笔洗一件、青玉三喜花插一件、白玻璃大碗四、白玻璃盖碗六、磁胎烧金法琅有盖靶碗六、青花白地龙凤盖碗十二、青花白地龙凤盖锺十、蓝磁盘十二、霁红碟十二、霁红碗十、填白八寸盘十二、绿龙六寸盘二十、青花如意五寸盘二十、青团龙大碗十二、五彩宫碗十四、绿地紫云茶碗十、紫檀木盒绿端砚一方、棕根盒绿端砚一方、上用缎二十匹。赏王舅翁国柱银一百两、上用缎八匹),恤病故官生蔡宏训银三百两(留一百两修理坟墓;其二百两着翁国柱带回,交宏训之母养赡)。王遣毛健元、蔡渊入贡。
三年,王遣紫巾官向得功及郑士绚入贡。
四年,召见紫巾官向得功于干清宫,赐王玉、缎等物,交得功赍回;仍赏得功银、币(内造缎二十匹、玉方鼎一件、玉夔龙水注一件、汉玉方壶一件、玉五老双寿杯一件、玉异兽花插一件、玉荷叶盘一件、玉龙凤方盒一件、玉螭虎双寿碗一件、玉云喜卮一件、玉磬一架、白玻璃碗四、蓝玻璃盖碗六、青龙红水七寸盘十二、霁红白鱼七、盘二十、青花如意五寸盘二十、绿地紫云茶碗十、青龙暗水大宫碗十二、五彩蟠桃宫碗十四、霁红盘十二、霁红盖碗十、霁蓝盘十二、红龙高足有盖茶碗六、青花龙凤盖碗十二、青花龙凤盖锺十、法琅炉缾盒一分、紫檀木盒绿端砚一方、杏木盒绿端砚一方。赏紫巾官向得功内造缎八匹、银一百两)。王遣毛汝龙、郑廷极入贡,并进谢恩礼物。世宗命将进到四年贡物存留,准作六年正贡;其六年应进表文,仍令照例遣使赴京恭进。嗣因汝龙等呈请表文、方物一并来京,部议不许;仍令将六年表文,俟八年正贡时一并恭进。遣官生郑秉哲、郑谦等归国。
六年,王遣毛鸿基、郑秉彝入贡。
八年,王遣王舅向克济及蔡文河入贡。
九年,礼部议:『琉球国王奏:进贡方物,请遵依旧典二年一贡,不敢愆期。应如所请』。奉谕旨:『朕因琉球地处重洋之外,奉表修贡,远涉风涛,深为轸念!曾经降旨将雍正八年贡物,准作十年正贡。今该国王奏请按期入贡,情词恳切,具见诚悃;知道了。着仍遵前旨,若十年贡物已经遣使起程,即准作十二年正贡;十一年不必遣使前来。将此行文该国王知之』。
十年,赏王舅向克济玉磁器物(黄玻璃缾一对、红玻璃缾一件、绿玻璃瓶一件、白玉笔搁一件、白玉双龙觥一件、汉玉双喜杯一件、红玛瑙水盛一件、牛油石福寿盒一件、铜法琅花缾一件、铜法琅茶盘一件、琼石荷叶觥一件、青绿鼎一件、彩添小圆盘八件、哥窑四系花囊一件、蓝磁瓶一件、霁红瓶二件、霁青胆瓶一件、哥窑瓶一件、官窑双管瓶一件、填白双圆瓶一件、红粉红磁小缾一件、青花磁桃式盒一件、五彩套杯一副、五彩酒锺四件、洋红酒锺四件)。王遣温思明、郑仪入贡。
乾隆元年,王遣毛光润、郑国柱入贡;光润至福建,病卒。
二年,王遣王舅向启猷及金震入贡。
三年,王遣向维豪、蔡墉入贡。
四年,皇上以王遣使庆贺,忠荩可嘉;降敕奖谕,并御书匾额「永祚瀛壖」四字赐王及文绮等物。
五年,王遣王舅翁鸿业及蔡其栋入贡,并进谢恩礼物;其栋至福州,病卒。
六年,礼部议:『琉球国谢恩礼物,照雍正四年之例存留,准作二年一次正贡』。奉旨:『依议』。
七年,王遣毛文和、蔡用弼入贡。
九年,礼部议:『将琉球国进到礼物存留,准作九年正贡;其九年应进表文,仍令照例遣使赴京恭进』。奉旨:『依议』。
十一年,王遣毛允仁、梁珍入贡。
十三年,王遣向永成、郑秉哲入贡。
十五年,王遣毛元烈、阮为标入贡;元烈至福建,病卒。又遣都通事阮超群等送回十四年内地被风失舟吴永盛等四船九十二名;其林士兴等六船一百三十名因船身坚固,先已拨给桅木、廪饩,资送回籍。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以闻;奉旨:『赐国王蟒缎二匹、闪缎二匹、锦二匹、彩缎四匹、素缎四匹,以示嘉奖。其伴送之都通事阮超群、东观旭等,亦着该督、抚优加奖赉有差』。
十六年,福抚潘思榘奏:『琉球国使臣毛如苞等二号贡船一只在洋遭风,飘回本岛修葺补进;并将闽县遭风船户蒋长兴等、常熟县商民瞿长顺等三十九人留养两年,随船护送来闽』。奉旨:『于常例外,赐国王蟒缎二匹、闪缎二匹、锦二匹、彩缎四匹、素缎四匹,以示优奖。其在船官伴人等,亦着该抚分别赏赉有差』。是年,王卒,世子尚穆遣陪臣郑国贞告哀;署福建巡抚新柱以闻。
十七年,世子穆遣向邦鼎、杨大壮入贡。
十九年,世子穆遣毛元翼、蔡宏谟入贡,兼请袭封;疏云:『琉球国中山王世子臣尚穆谨奏:为沥恳循例封袭,以光世土,以效忠勤事。窃以敝国蕞尔弹丸,眇兹尺土;沐天朝深仁厚泽,有加无已。臣元祖尚质,于顺治十一年荷蒙天恩颁给王爵印篆为中山王,永奠海邦。臣高祖尚贞,于康熙二十一年恭沐诏敕册封。臣曾祖纯、祖益,未及请封,早已辞世。臣父敬,于康熙五十七年叨蒙册封为中山王。嗣爵以来,夙夜惟寅,矢勤矢慎,虔输忠诚,恪恭匪懈;于乾隆十六年正月二十九日薨逝。念臣小子穆,恭循典例,以嫡继统;谨遣陪臣耳目官毛元翼、正议大夫蔡宏谟等虔赍奏请,伏乞圣恩体循臣父事例,差选天使按临蛟岛,俾臣穆拜纶音于海表,永守藩疆;膺诏命于波区,代供贡职:则顶祝皇恩浩荡,世世不朽矣。伏祈睿鉴,敕部施行;臣穆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具奏以闻』。『球琉国中山王世子臣尚穆,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奉表上言:伏以玉版恢图,焕规模于旧制;宝纶沛泽,隆体统于藩臣。率土莫不尊亲,众星拱北;普天咸称神圣,诸水朝宗。欢洽臣民,庆腾宇宙。恭惟皇帝陛下覆育同天,光华匝地。躬桓蒲谷,悉归王会之图;侯甸要荒,尽入职方之府。臣穆世沐帝泽,代守海藩。胙土分茅,自古之帝王大典;请封袭爵,今日之臣子微忱。谨遣陪臣毛元翼、蔡宏谟等仰请纶音,望龙墀而悚栗;叩希天眷,瞻凤诏以遥颁。伏愿至德弥崇,覃恩愈广。制仪制礼,因旧典以广新恩;教孝教忠,由内臣而及外吏。将见川岳效灵,九有觐照光之盛;江河献瑞,万方沾熙皞之隆矣。臣穆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恭进以闻。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琉球国中山王世子臣尚穆谨上表』。
二十年五月初七日,遣翰林院侍讲全魁、编修周煌充正副使往封。
二十一年七月初八日,臣魁、臣煌至国,先行谕祭故国王尚敬;以八月二十一日,宣读诏敕,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是年,王遣向全才、阮超群入贡。
二十二年正月,臣魁、臣煌自琉球还,代请官生入国子监读书;并陈天威远播,神应弥昭,请加天后封号,别颁谕祭文二道。事下礼部,部议俱准行。王遣王舅法司官马宣哲、紫金大夫郑秉哲入贡,奉表恭谢天恩,贡金鹤、盔甲、马鞍等物;宴赉有差。
琉球国志略卷四上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舆地
舆地
建置疆域形胜城池(炮台附)
「淮南子」谓「八■〈王延〉之外,有八极;裨海之外,复有大瀛海环之』。其言廓落不足征信,固然矣。顾乾坤定位,覆载难名;指实固属臆说,据理则甚寻常。昔人多谓琉球北有落漈之患;漈即尾闾,台湾淡水外亦然。据此,则琉球以东,别无地矣;何以尚有鸟语鬼形之毘舍那国,蠕蠕于琉球东隅烟雾间耶?是弱水之外,更有洲峤;扶桑以后,犹多岛屿:诚不容以蛙、蠡之见概之也。国家膺图御宇,声教暨讫;幅■〈巾员〉周广,列在职方者不胜亿计。琉球蕞处万里外,视版图所绘,仅如毛发;比独能尊事天朝,世世滋益恭。因是以仰赖皇威,永保厥土:邻境詟伏,一视中华蒲谷之班;濒海安恬,无复曩时鹬蚌之扰。臣于使竣,辄按方舆,得其道里远近之数,与其村县统辖之详;而形势要害,以次附录:务期异同有考、今古殊观,庶蜃穴鲛区灿然如指上螺纹,爰以备史宬采辑之万一。志舆地。
建置
疆域
形胜
城池(炮台附)
建置
流虬,隋使羽骑尉朱宽至国,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始曰流虬(「中山世鉴」)。
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王姓欢斯、名渴利兜,不知其由来、有国代数也(「隋书」)。
流鬼(见新唐书)。
宋景定五年,西北诸岛始来贡。咸淳二年(丙寅),北夷大岛来朝;自后,每年来贡(「中山世鉴」)。
瑠求,在漳、泉、福州界,与澎湖诸岛相对;西、南、北岸皆水(「元史」。「粤志」亦作瑠求)。
元延佑元年,国王玉城嗣位;世衰政废,内为色荒、外为禽荒。诸按司不朝,国分为三:大里按司据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城十一国,称山南王;今归仁按司据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大宜味、恩纳七国,称山北王;中山惟有首里王城、那霸、泊、浦添、北溪、中城、越来、读谷山、具志川、胜连、三平(西平、南平、真地平)等数国(「中山世鉴」)。
明洪武十六年,命内使监丞梁民同奉御路谦赍符,赐王镀金银印一。十八年,补给山南王、山北王驼纽镀金银印各一(「明史」、「实录」)。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南夷宫古岛、八重山岛始来贡;其后,每年来贡(「中山世鉴」)。
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秋,尚巴志遣使奏曰:『我琉球国分为三者,百有余年。臣巴志为此发兵山南、山北,今归太平。伏愿陛下圣鉴,不违旧规,给臣袭封』(「中山世鉴」)。自后国虽合一,仍称中山王。
国朝顺治八年,世祖章皇帝遣使封尚质为中山王,赐印一颗,印文止称「琉球国王」,诏敕文称「琉球国中山王」如故。
疆域
琉球国国都,元延佑间,分为三;宣德时,并为一国,分为三省。中山为中头省,属府十四;山南为岛窟(一作尻)省,属府十二;山北为国头省,属府九(府,土名间切)。府所属曰村头(土名母喇)。地形东西狭,其宽处可有数十里;南北长,四百四十里。自中山首里,南至喜屋武边海,紧行一日半;北至国头边海,紧行三日半。
臣按汪楫「录」云:『幅员周回可五、六千里,东西长、南北狭』。非惟国都失实,即以属岛准之,亦非是。
进贡,由福建海道,来以冬至自姑米山起,五十更(六十里为一更,计三千里);回以夏至至姑米山止,四十更(二千四百里)。姑米至国都,四百八十里。径直海面,西距福建布政司一千七百里、距京师七千八百三十二里。国人至今自呼琉球地曰「屋其惹」。辖三十六岛,东四岛、西三岛、西北五岛、东北八岛、南七岛、西南九岛。水程,南北三千里,东西六百里。远近环列,语言惟姑米、叶壁与中山为近;余皆不相通。择能中山语者,给黄帽为酋长。又遣黄帽官莅治之,主听讼、征赋,名奉行官,亦名监抚;使岁易人,土人称之曰亲云上(读如「牌金」,盖三字两音也)。太平山、大岛、八重山各三员,马齿山二员,小岛各一员;惟巴麻(国音读「间」字同「麻」,华言「山」也)、伊计、椅山、硫磺山四岛不设。
臣按「屋其惹」,徐葆光「录」谓其旧土名;非也。细考之,乃土音如此;令之作书;则仍是「琉球」两字耳。
中山省(首里、泊、久米、那霸,不入间切;真和志以下,共十四间切)
首里,王宫所在,不称间切;属村县二十一:崎山(在王宫东)、金城(在王宫西南)、内金城、新桥(在王宫东北)、赤平(在王宫北)、仪保(在朱平村北)、西仪保、末吉(在王宫北)、山川、新川、殿川、寒川、大中、鸟崛、汀白次、赤田、姑场川、桃原、当藏、真和地、立岸。
泊(土音「土马爷」,一字三音。在首里西五里),属村县二:东境、西境。
那霸(在首里西十里),属村县六:东县、西县、泉崎、若狡町、辻山(辻音「失汁」一字两音)、渡地。
久米(粂字土音「苦念搭」,一字三音;今讹为久米。在那霸东),属村县四:东门村、西门村、北门村、南门村(亦名大门村。旧有普门寺,又名普门地。皆洪武中,赐闽人三十六姓居之,不他徙;故名唐营,亦称营中。后改唐荣,以村中贵者为总理唐荣司)。
真和志(在首里西五里),属村县十二:识名、国场、牧志、天久、松川、与仪、龟田、安里、凑川、古波藏、仲井间、上间。
南风原(在首里南七里),属村县七:宫平、津嘉山(旧有玉那霸,今并入)、内岭、本部、喜屋武(读如「腔」,三字一音)、神里、平川。
东风平(在首里南二十五里,地在山南省界中),属村县九:东风平、富盛、志多伯、世名城、友寄、高良、山川(首里同名)、宜寿次、当铭。
西原(在首里东七里),属村县十六:幸地、小桥川、安室、桃原(首里同名)、我谢、翁长、平郎、小那霸、棚原、末吉(首里同名)、石岭、嘉手刈、小波津、与那城(与那城府同名)、内间、吴屋。
浦添(在首里东三十里),属村县十一:浦添、伊祖、牧港、安波茶、泽■〈山氏〉、屋富祖、城间、西原(西原府同名)、内间(西原同名)、势理客、前田。
宜野湾(在首里东三十里),属村县十二:宜野湾、谢名、普天间、新城、具志川(具志川府同名)、城田、嘉数、安仁屋、伊佐、喜友名、野嵩、我如古。
中城(在首里东四十里),属村县十九:中城、姑场、热田、当间、岛袋、粤间、和宇庆、屋宜、津灞、安谷屋、伊集、渡口、喜舍场、添石、瑞庆览、新垣、安里(真和志同名)、中顺、比嘉。
北谷(亦称比溪。在首里北四十里。此府多稻田),属村县十二:北谷、滨川、砂边、野国、野里、玉代势、屋良、桑江、嘉手纳、平安山、伊礼、前城。
读谷山(在首里东六十里),属村县十二:读谷山(亦称座喜味)、高志保、喜名、宜间、渡具知、大湾、伊良皆、渡庆次、波平、长滨、濑名霸、根波。
胜连(在首里东北六十里),属村县十:胜连、神谷、比嘉(中城同名)、平敷屋、平安名、内间(浦添同名)、新垣(中城同名)、龟岛、滨村、南原。
与那城(在首里东北五十里),属村县六:仲田、平安座、安势里、上原、池宫城、伊计。
越来(在首里北五十里),属村县十:越来(尚圆王弟宣威采地。代尚圆立六月,让位圆子尚真,退老于此。今其子孙世为此村领主)、照屋、安庆田、湖屋、上地、诸见里、山内、宇庆田、大古回、中宗根。
美里(在首里北六十里),属村县十八:嵩原、高原、恩纳(亦称东恩纳,以别北山之恩纳)、石川、古谢、伊波、野原、松元、田里、楚南、比屋根、与仪(真和志同名)、宫里、知花、池原、嘉手茢、登山、山城。
具志川(在首里东六十里),属村县十五:安里(真和志同名)、上江洲、宇坚、祝岭、中岭、天愿、高江洲、田场、田崎、安庆名、江洲、大田、荣野比、川崎、兼嘉段。
山南省(属间切十二)
大里(在首里南二十里),属村县十七:与那原、与古田、涌稻国、板良敷、仲程、与那霸、稻福、上与那原、大城、宫城、古坚、目取真、岛袋(中城同名)、南风原(南风原府同名)、高宫城、真境名、当真。
玉城(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十一:玉城、中村渠、富里、丝数、垣花、富名腰、前川、当山、和名、奥武、志坚原。
丰见城(在首里南十五里。有山南王弟故城。国中祈雨,例在此),属村县十七:丰见城、饶波、长堂、翁长(西原同名)、真玉桥、盛岛、奥平、高岭、仪保(首里同名,亦称宜保)、我那霸、渡嘉敷、高安、伊良波、名嘉地、田头、保荣茂、嘉数(宜野湾同名)。
小禄(在首里南二十里),属村县十一:小禄、上原、当间(中城同名)、■〈双上牛下〉宫城(土音:■〈双上牛下〉为「五十」,宫为「诐」,城为「五十姑」,三字六音)、大岭、仪间、湖城、具志、多加良、安次岭、赤岭。
兼城(亦曰金城。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属村县十:兼城、座波、照屋(越来同名
)嘉数(宜野湾、丰见城同名)、波平、武富、安波根、丝满(在海边村,石甚奇)、
湖平、志茂田。
高岭(土名多嘉岭。在首里西南三十里),属村县五:大城(大里同名)、真荣里、国吉、与座、屋姑。
佐敷(亦称佐铺。在首里南二十里),属村县八:佐敷、新里、屋比久、手登根、外间、津波古、与那岭、小谷。
知念(在首里南三十里),属村县十:知念、敷名、久手坚、山口、钵岭、久高、外间(佐敷同名)、知名、安座真、下敷屋。
具志头(在首里南三十里),属村县六:具志头、波名城、中座、喜纳、新城(宜野湾同名)、与座(高岭同名)。
麻文仁(麻亦作「摩」。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五:麻文仁、米次、石原、松岭、小渡。
真壁(在首里南四十里),属村县八:真壁、田岛、真荣平、丝洲、宇荣城、古波藏(真和志同名)、新垣(中城、胜连同名)、名城。
喜屋武(在首里南四十里,为国中极南沿海边上),属村县五:喜屋武(南风原同名)、上里、福地、山城(美里同名)、束边名。
山北省(属间切九)
金武(在首里东北九十里),属村县五:金武、宜野座、奥松、汉那、祖庆。
恩纳(在首里北一百里),属村县九:恩纳、安富祖、名喜真、山田、真荣田、仲泊、古良波、谷茶、富津喜。
名护(在首里北一百五十里),属村县九:名护、屋部、世富庆、安和、喜濑、幸喜、松堂、许田、宫里(美里同名)。
久志(在首里东北一百五十里),属村县十一:久志、松田、边野古、嘉阳、宜作次、濑嵩、汀间、松滨、田荣良、川田、宇富良。
羽地(在首里北一百七十里),属村县六:池城、屋嘉、伊指川、真喜屋、源河、谢敷。
今归仁(在首里北二百里),属村县十二:今归仁、亲泊、谢名(宜野湾同名)、中城(中城府同名)、运天(亦称上运天)、崎山(首里同名)、玉城(玉城府同名)、平敷、仲宗根、吴我、天底(林木最茂,不见天日)、我部。
本部(在首里北三百里。南风原同名),属村县七:伊野波、浦崎、渡久知、崎滨、濑底、伊豆味、谢花。
大宜味(在首里东北三百里),属村县五:屋嘉比、喜如嘉、田凑、根路铭、津波。
国头(在首里东北三百十里),属村县四:国头、边土名、伊地、宇郎。
东四岛
姑逵佳(译为「久高」):在国东一百四十五里。「夏录」作孔达佳山。多螺石、海松,产赤粳米、黄小米、海带、龙虾、佳苏鱼、五鲁鱼。
津奇奴(译为「津坚」):在国东三十五里。产海松。
巴麻(译为「滨岛」):南、北二岛。在国东三十五里。
伊计(译为「池岛」):在国东三十五里。四岛语言颇相近。
西三岛
东马齿山:在国西一百三十里。大小五岛。「夏录」云:『俗呼溪赖米』。产牛、马、粟、布、文具、螺、怪石。属间切一:渡嘉敷(丰见城同名)。
西马齿山:大小四岛。属切一:座间味(地极硗瘠。人多黑色,善泅水,久久乃出。产海松、鱼、螺、鹿)。别有姑巴汛麻山(近姑米山,无人居。产鹿)。
姑米山(译曰「久米岛」):在国西四百八十里。产五谷、土绵、茧紬、白纸、蜡烛、螺、鱼、鸡、豚、牛、马。福州至国,必针取此山为准。属间切二:安河、具志川仲里(或作金城、名地二间切)。
西北五岛
度那奇(译曰「渡名喜岛」):近姑米山,多牛。
安根■〈山尼〉(一作阿姑尼,译曰「粟国岛」;又为安护仁):与度那奇俱近姑米山,语言亦相类。产铁树,比他处良。多豕。
椅山■〈木寄〉(亦曰世麻,亦曰伊江岛):在中山、山北之间,四面黄沙。潮涨,隔半里许;水退,可徒涉至山上。有稻田,民颇富饶。
叶壁山(土名伊平屋岛):在国西北三百里。「夏录」云:『俗呼禹臣马』。产米、五谷、棉花、蕉丝、海胆、毛鱼。
硫磺山(一名黑岛;多鸟,又名鸟岛):在国西北三百五十里,与姑米山相对。不生草木。置采硫磺户数十家,岁运米廪食之;统以二酋长,泊府官遥领之。其人目为硫气熏灼,皆如羊,不精明。相近有灰堆、尤家埠、移山奥。
东北八岛(国人皆曰乌父世麻。过此,为土噶喇、七岛。土噶喇,亦作度加喇)
由论:在国东北五百里。产芭蕉果、□木。
永良部(讹为伊兰埠):在国东北五百五十里。有温镇。
度姑(译曰「德岛」。土音读「德」字为「度」「姑」二音):在国东北六百里。
由吕(一作由路):在度姑东北三十八里。
乌奇奴(又曰浮野):在度姑东北四十里。
佳奇吕麻(吕一作「路」,又作加喜吕麻):在国东北七百七十一里。
大岛(土名乌父世麻):在国东北八百里。水行,三日可达。其岛长一百三十里。自称小琉球,分七间切;有西间切、东间切、笠利、名濑、屋喜、住用、古见等,分属二百余村,大酋长十二员、小酋长一百六十余员领之。有「四书」、「五经」、「唐诗」等书。产米、粟、麦、豆、薯、木棉、芭蕉、棕、桑、竹、栌、罗汉松,杂畜禽鸟多有。海鲜有草鳣鱼、海爪、蛏类——小似瓜子。果有槠子。烧酒、米肌、黑糖、苏铁皆有之。
奇界(亦名鬼界):在国东北九百里。人多黑。产樫木。
臣按汪楫「录」:『七岛者,口岛、中岛、诹访濑岛、恶石岛、卧蚆岛、平岛、宝岛也;人不满万,惟宝岛较大。国人统呼之曰土噶喇;或曰即倭也。然国人甚讳之,殊不知有日本者』。
臣间览其国所置经书,悉系日本所刻;仍用汉文,旁印钩挑字母。且有宝历、永禄、元和、宽永、天和、贞亨、元禄诸名色,又皆日本僭号:则与日本素相往来,明矣。一说七岛本国属,尚宁王被袭,割地与之,王乃归;即七岛也。今非所属,故不详。前使臣汪楫至时,适七岛人在其国,欲仰觐天朝使者,因得一见。至,问之,则书手版曰「琉球国属地」;是未免国人诳之耳。汪又云:『北山寂无人来。或云倭常执王,割地乃得返,即北山』;实则非也。
南七岛(国人皆曰太平山)
太平山(始为宫古,后为迷姑,今为麻姑):在国南二千里。「夏录」云:『俗呼苗恭』。用艮寅针至中山。福州自东涌开洋,至钓鱼台;北风,用单卯并乙辰针,可达。周围五、六十里,颇富饶。每年五月归,贡税于中山』。
臣按汪楫「录」里:『太平山,去国甚近』。岂二千里可里近耶?殆未之详考也。
伊奇麻(译曰「伊喜间」。一作伊计间):在太平山东南。
伊良保(一作惠良部):在太平山西南。
姑李麻(译曰「古里间」。一作来麻,土名来曰「姑李」):在太平山正西。
达喇麻(一作太良末):在太平山正西。
面那(一作水名。土音水曰「而子」名曰「那」):在太平山西南。
乌噶弥(一作宇间味):在太平山西北。
西南九岛(国人皆曰八重山)。
八重山(一名北木山,土名彝师加纪):在太平山西南四百里,去中山二千四百里。由台湾彭家山用乙辰针,可达。察度王当洪武时,二大岛来贡——即八重山、太平山也。较太平尤饶给,多木、黑木、黄木、赤木、草席。产牛、马、螺石,出麻布、棉布、海参、红酒(名蜜林酒)、五谷、渠、玳瑁、珊瑚、羊肚、松纹、海芝、海松、海柏等石。每年五、六月,与太平山来贡中山。
乌巴麻(二岛。译曰「宇波间」。一作小滨):在八重山西南。
巴度麻(译曰「波渡间」。一作鸠问):在八重山西南。
由那姑呢(译曰「与那国」):在八重山西南。以上四岛,皆近台湾。
姑弥(一作西表):产异兰,名西表兰。在八重山西,较诸岛为大。
达奇度奴(译为「富武」。一作武富):在八重山西、姑弥东。
姑吕世麻(译为「久里岛」。一作黑岛):在八重山西少北。
阿喇姑斯古(译曰「新城」):在八重山西。
巴梯吕麻(译曰「波照间」):在八重山极西北。
臣按「隋书」:『大业四年,炀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浮海,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句上黾下〉鼊屿:又一日,至流求』。「明一统志」亦云『鼋鼊屿,在国西,水行一日;高华(一作英)屿,在国西,水行三日』。今皆无其名。又「元史」:『瑠求,境与澎湖诸岛相对』。「明一统志」亦云『澎湖岛,在国西,水行五日』。然考澎湖与台湾相近,实非国之属岛也。至郑若曾所著「琉球图」,以针路所取,去国都二、三千里之彭家山、钓鱼台、花瓶屿、鸡笼、小琉球等山错列在那霸港左近,去国都二千里之太平山误置于中山欢会门之前;前人则既详辨之已。
形胜
中山雄踞东溟,土硗地险;三十九府碁列于中,三十六岛星罗于外:洵海表之巨藩也。北恃叶壁尾闾控其后,敌虞落漈;南凭那霸马加镇其前,舟惧冲礁。处则以逸待劳,如长蛇之阵,挚首则尾应;出则因臂使指,若捕鹿之形,扼吭而角掎。宜乎倭酋不敢侵、大岛不复贰,长为天家之屏翰,世守瀛峤之金瓯欤!
地形狭长,海水环注;井极深,多咸苦。然在处山隈窦岩,有甘泉涌出。
王城高峙中山绝,俯视南北,遥瞩群岛,四海面顶洋皆在眉睫中。左耸龙冈,右蹲虎崒,当诸间切孔道,有居重驭轻、由中制外之势。自万岁岭东至王府,衢路太直;特结圆墩一所,琢砺石砌成。上植凤尾蕉十余丛籍之,以上培国脉、下阜民生;亦堪舆家罗星水口补凑之法所不可缺者。
久米村,旧为普门寺地。明洪、永问,赐闽人三十六姓,因以居之。奥山作案,辻阜为屏;泉崎水萦带其间,中岛石卓立如印:真所谓天马行空,鬼乐相生。但帷幛重迭,毡褥未备。乃港堤突出,园广如唇;加以木石分植,宛似龙形,有文明之象。允宜簪缨甲诸村而俊髦辈出,崭然见头角也。
臣按汪楫「录」称:『那霸港口礁石岝崿,左右筑炮台,实无一人、一物,土人谓无险可守。惟港口数里皆铁板沙,非生长斯土者不能引舟入港。大海中既不得泊,近山又虑触礁,且遥望雉堞翼如也,有望而返耳;以故恒不设备。然万历间,萨洲岛倭猝至,王被执去;所谓铁板沙者,亦不足恃』。据此,则与莒人城小而恶,又不设备,卒无救渠邱之溃;古今同诮。「书」所以云「有备无患」也。倘恃险而骄,虐用其民;虽金城汤池,无所用之。是知保邦之胜算,又在德、不在险矣。
城池(炮台附)
王城:在首里中山绝顶,累砺石为垣,高四、五丈,广四、五里。四门,前欢会门,西向——即国门也;后继世门,东向;左水门,南向;右久庆门,北向。进欢会门,为瑞泉门,左右二掖门。有刻漏楼,仿中国丽谯,为内城:皆无雉堞。
臣按外间切及各岛以城名者,甚众;要皆不立城郭,徒有其名。故不录。
炮台:有三,俱在那霸港口。中流有巨石,名马加;四围皆铁板沙,沙坚逾铁,嵌空嵯岈,沿海皆是。潮长则没,舟误触辄碎:国人恃为金汤。南北跨海筑长堤,两炮台并峙;皆琢砺石砌成,极坚整。方广亩许,环以埤堄。北堤中作桥门三,以通潮。桥西有临海寺,门外有「重修临海桥碑」一;康熙三十五年程顺则立,五十二年再刻「碑阴」。桥东迎恩亭前,有「修堤碑」一;康熙五十五年蔡温立。南炮台堤中有番字石碑一,额曰「了揽新森城碑文」,嘉靖三十三年国王尚清时立,余皆番字;石剥蚀,不可读。又一石题一梵字「■」,下有小字云「书法华经」,一石一字。漫湖中别有小炮台突起小屿,四面临水,上狭下广,方长可亩许,无雉堞。近奥山□属岛姑米山、马齿山,俱有炮台,亦曰烟台;为往来舟楫举号火处。
琉球国志略卷四下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风俗
风俗形质气候习尚仪节节令服饰(舍宇附)
形质
气候
习尚
仪节
节令
服饰
舍宇
琉球国俗,臣至日所见,如席地危坐、盘盂依仿俎豆、行酒必主人先饮而后酌客之类,皆为近古。闻曩时世家大族,始创瓦屋;迩乃栋宇渐兴,颇知营造。要之,初犹俭啬朴野,几与雕题凿齿、反踵贯胸、裸袒涅颜者埒。今历染华风,顿除蛮习。诚有如夏子阳所云「■〈?翕〉蹄■〈女带〉主之陋,浸为王化所移,不可尽诋杜氏之谬也」。志风俗。
「隋书」:『深目长鼻,亦有小慧』。
「朝野佥载」:『人形短小,似昆仑』。今亦有魁梧俊伟者;首里、久米、泊、那霸四村,秀美尤多。姑米山所见,间有丰颐修髯,殊异常夷』。
胡靖「录」:『国中无名利萦心之累,民间无有余不足之忧。人无所事事,亦不群然嬉聚;或一二静对,清言茹烟而已。是以人无劳心,多致天年』。「夏录」云:『迩来渐有机械,浑沌日雕琢矣』。
「集事渊海」:『其人骁健』。「夏录」云:『但能耐饥寒、任劳苦、尚血气;不平则露龈裂■〈耳此〉相忿争,或持刀剚之。旋自引刀,自剖腹死』。
——以上形质。
谢杰「使录补遗」:『地无木棉;隆冬亦衣苎,较闽加密,用以御寒。富贵者或衣丝棉;贫子衣苎五、六斤重,即过一冬。我众十月西归,身犹衣葛;由气候之暖也』。
夏子阳「录」:『气候常热,以海岛卑湿而近于东。隆冬时,间有霜雪』。又云:『田多瘠硗,谷亦丰歉不齐。俗传受封之后,必大有年。顷驻节日验之,果岁丰时和。雨露之泽,良不偶耳』。
徐葆光「录」:『多暖、少寒,无冰,霜雪希降。草木常青,蚊至冬不收声。十一月,秧田插莳(徐葆光「冬耕诗」:『寒风飒飒却为霖,高下连山耕事深;十月芋田叶未老,隔棱已透绿秧针』。『菊含英处已寻梅,六月收田十月栽;有稻常闻两番熟,无花不是一年开』。
——以上气候。
「隋史」:『无文字』。「徐录」称:『舜天时,依日本国书,制字母四十七,名「依鲁花」:ィ,依;ロ,鲁;ハ,花;ホ;义;ニ,夫;ヘ,挥;ト,都;テ,痴;リ,利;ヌ,奴;ル,禄;ラ,乌;ヮ,哇;カ,喀;ョ,夫;タ,达;レ,力;ソ,苏;ツ,即;ネ,你;ナ,那;ラ,口;ム,某;ヴ,务;ヰ,依;ノ,奴;ォ,乌;ダ,姑;ャ,耶;マ,马;ケ,其;フ,夫;コ,库;ェ,而;テ,梯;ア,牙;サ,沙;キ,基;ュ,夭;メ,霉;ミ,米;シ,志;ヱ,意;ヒ,蜚;モ,毛;セ,世;ス,使;ソ(音妈。此另是一字,以联属诸音者;合之,共四十八字)。有一字可作二、三字读者,有二、三字可作一字读者:略仿中国切音三十六字母意。或借以反切,或取以连书。如「春色」二字,琉人呼春为「花鲁」二音,则合书「ハロ」二字,即为「春」字;「色」为「依鲁」二音,则合书「ィロ」二字,即为「色」字。若有音无字,则合书二字,反切行之。如村名泊,与泊舟之「泊」并读作「土马伊」,则一字三音矣。村名喜屋武,读作「腔」字,则又三字一音矣。语言,亦多以五、六字读作一、二字者。得中国书,多用钩挑旁记,逐句倒读;实字居上,虚字倒下逆读。语言亦然。文移中,亦参用中国一、二字,上下皆国字也。据元陶宗仪云:「琉球国进贡中华表文,用木为简,高八寸许、厚三分、阔五分,饰以髹、扣以锡、贯以革;而横行刻字于其上,字体科斗书」。又云:「日本国中自有国字,字母四十有七;能通识之,便可解其音义。其联辏成字处,彷佛蒙古字法。以彼中字体写中国诗文,虽不可读;而笔势纵横,龙蛇飞动,恍有颠、素之遗」。今表疏皆中国书;如陶所云,或其未通中国以前字体如此。但今国中字母亦四十有七,以国书写中国诗文,果与颠、素无异。「汪录」云:「皆草书,无隶字」;信然。国僧多游学日本,归教其国中子弟,则其为日本国书无疑』。臣尝见其国中「四书」,悉照中国官板印刷装钉;两旁字母,钩挑疏密分明,细如丝发。询之,云「自福州购回」;福州殊无是也。偶见有宝历、宽永日本诸僭号,始信「徐录」不谬。夏子阳「录」:『僧识番字,亦识孔氏书。以其少时尝往倭国,习于倭僧;陪臣子弟十三、四岁,皆从之习字读书。若三十六姓,复从旧时通事习华语,以储他日长史、通事之用。作诗,惟僧能之;然颇晓音韵而已,许以效唐,则过也』。
杜氏「通典」:『妇人产,必食子衣;以火自炙,令汗出。食皆用手;偶得异味,先进尊者』。今俱不然。
谢杰「补遗」:『俭而不勤、贫而不盗,浑朴而有等。职官之家,有弥旬茹蔬者。女力织作,男反坐而食之』。
夏子阳「录」:『男子多仰给于妇人;司牝鸡之晨者,十室而九』。
汪楫「录」:『农习于惰,纴妇较耕男为勤。家织蕉布;非是,则无以为衣也。负薪、运水,亦妇人为之』。
张学礼「录」:『小心畏法,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臣兹役见道旁有以竹枝夹物件,插置墙隙者;问之,云系「见遗失者拾而插之,以俟本人来取;即他人亦无冒取之也」。后又闻有窃盗者;则黠夷乘随封人众、番官难于稽察,故间有之。
汪楫「录」:『国人无姓,或以所生之地为名、或以上世所官之地为名。至充贡使或谒使者,旋乞姓名书手版上,与本名迥异』。臣履其国,细询之;乃知其名祖、父、子、孙、兄、弟皆同。或国中集事,则书其名于上,旁别注「某子几男」之类,以故事多延缓。至有功,王赐以姓,始敢称姓;实则各有私姓,家藏图谱。王城以紫巾官入国史院者专掌之,若古者献民数之遗;不仅首里、久米有姓也。然即二府人,平居极亲相比磷,问以所识者之名氏,懵如也;问以田名,则随口而对矣。若姓名,则曰唐名。
张学礼「录」:『士大夫恒好奕,僧院辄以奕供客。有倦意,则授以枕;枕如小文具,中藏三、四层,人各枕其一』。
徐葆光「录」:『棋局高尺许,脚三、四寸,面厚七、八寸;极坚重。黑子磨黧石为之,白子磨螺蛤顶骨为之。人皆善奕,谓之「悟棋」。下时,不用四角黑、白势子;局终,数空眼多少,不数实子也。亦有象棋』。
汪楫「录」:『士大夫无事,辄聚饮,好以拇战行酒。曼声而謌,搊三弦和之,其音哀怨,抑而不扬。秋夜四望,丝肉盈耳。近亦有唱中国弦索歌曲者,云系飘风华人所授』。又云:『无贵贱老幼,遇中国人,必出纸乞书,不问其工拙也。得使臣书,尤恭谨;俯身搓手、高举加额而后启视』。臣见其国俗,凡有所受,必高举为礼;一茶、一烟皆然。即尊长受之卑幼,亦然;不独得使臣书始然也。
张学礼「录」:『女子有不嫁人者,离父母自居,专接外岛贸易之客;女之亲戚、兄弟——毋论贵贱,仍与外客序亲往来,不以为耻』。臣兹役甫至,风闻土妓甚众,谓之「侏■〈亻离〉」——实则「倾城」二字之音也。外岛且更继至,因移书唐荣总理司,谕其善为驱逐,毋令蛊我华人。
——以上习尚。
「隋书」:『土人呼王为「可老羊」、妻曰「多拔茶」。「夏录」云:『今称王曰「敖那」、称妃曰「札喇」;岂方言或以世异乎』!「徐录」:『琉球国王曰「倭急拿敖那」,国王曰「哭泥华」,王妃曰「倭男礼喇」』。臣细访之,国语多有音无字,即国字译者第就汉文之音同者代之,究非的字也。今称曰「御主加那志」,「御主」二字音如「屈诗」、又如「勿苏」;称妃曰「御妃」,音为「屈非」。国之女人则称妃曰「倭男札喇加那子」,国人读「可」字音如「加」、「老」字音如「那」。盖「隋书」系其国人姑以汉字与国语同音者译「加那」两字,初未尝知华音为「可老」也。「敖」与「加」国音相近,故「夏录」因作「敖」字;「徐录」则只据其音书之,不知「御」音如「屈」,「主」音如「诗」,因以相近「哭泥」之音代之。若解「御」音为「屈」,则「屈非」正「御妃」正字耳。至国人呼男曰「会几噶」、女曰「会南姑」,亦只男女二字其音若是,故呼册使曰「阿几噶加那子」、呼妃曰「倭男札喇加那子」;「倭男」即「会南」音也。想「徐录」必误谓「夏录」「札」字系「礼」字省文,故特书正文「礼」字,遂大径庭矣。大抵夷语音多字少,与华人酬接,今俱用汉文,可不深究也。若「可老」音如「加那」,则「拔茶」音正与「札喇」不远,又不得概谓旧史之不足信也。故「夏录」、「张录」、「徐录」末皆以国语附之,实多影响傅会;间有一、二合者,率皆浅俚无适于用,今俱略之。又彼国以「御」字作「尊」字用,如「御用」、「御座平」等,书札皆用之,对华人则不敢用。
夏子阳「录」:『王视朝,群臣具夷服搓手膜拜,跪移时不起』。又云:『过先王庙前,辄下马搓手而行。居官言事,必具酒二壶至其家,跽而酌之。酌毕,告以所事』。
张学礼「录」:『百姓见官长经过,男女皆去簪、脱屐,俯伏道旁;俟过而后行』。今不去簪,若坐;则两手据地,蚁行而过。
汪楫「录」:『屋内必布细席,内裹草荐,以布为缘;名曰「脚踏棉」』。
徐葆光「录」:『室中皆席地坐,无椅桌之用。饮食诸具皆低小』。
胡靖「录」:『客至,脱屦以进;始知「坐」字两人从「土」。「礼」云「户外二屦」;其谓是欤』?
汪楫「录」:『客入,无拱揖之烦。坐定,主人则以烟架置客前,听客自取。架列火炉一、唾壶一、烟匣一(今俗呼烟为淡巴菰,总呼曰淡巴菰盆),烟管横其上。一室中常置数架,人各授一具』。
徐葆光「录」:『饮食置碗之具,如古俎豆、盘器,或方、或圆,皆着脚,高、广各尺许。水火炉,制用轻简,铜表、锡里,一置水、一置火;外作一木架盛之。下二层,黑漆奁三、四事;中藏茗具。国王令秀才二人值之。客出游,则携以随。茶瓯色黄,描青绿花草,出土噶喇;其质少粗,无花,但作水纹者,出大岛。瓯上有朱黑漆木盖,下有空心托子。瓯颇大,斟茶止二、三分;用果一小块,贮匙内。此学中国献茶法。若彼国烹茶法,以茶末杂细米粉少许入碗,沸水半瓯,用小竹帚搅之起沫满瓯面为度;以敬客。士夫家有一榼,渗金间采,制作甚精。郊饮,各携一具;中四器,置食物,旁置酒壶二,盏、箸略备。民家食榼,或方、或圆,皆作三、四层;刳木为之。曲隐几,仿古式,绕身如扇形,高尺许。书架如镜架,着小座,高半尺许,席地坐用之。灯,制四方木格,上宽下窄,白纸糊之,空其顶;施木柄,钉柱上。民间灯,多不用烛;以木作灯,四方糊纸,笼油盏其中,置地席上』。
「隋书」:『凡有宴会,执酒者必待呼名而后饮;上王酒者亦呼王名,衔杯共饮』。夏子阳云:『今不然』。胡靖「录」:『肴馔尽干制,无调羹,各盘贮而不相共。饮酒,止以一杯。相传有「我合彼分、我分彼合」之别』。
张学礼「录」:『宴宾,席甚简薄;斤肉、樽酒,可当数人叙款洽而已。一席不过一、二器;即妻子,从不同食。客来,不分坐次,随客意自坐(今宾主平等,皆危坐、或皆盘膝。若卑幼,则跪伏于前,然后危坐;尊者令安坐,始敢盘坐。或主人系卑幼,宾至则改危坐);坐下,烟茗、酒馔接踵而至。客退竟出,主人绝不迎送』。
「隋书」:『嫁娶,以酒肴、珠贝为聘。或男女相悦,便相匹偶』。
「明一统志」:『浴死者之尸,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亦知造坟』。
夏子阳「录」:『今官民之家遇有吉庆之辰,亲知具酒一壶相贺。有丧,则邻里聚送,亲者护柩而泣;送至墓,掩毕而归。木主,属僧题之:男书「圆寂大禅定」、女书「禅定尼」,绝无考、妣之称』。
汪楫「录」:『嫁女不治奁具,父母走送之婿家;衣仍白,国俗不讳也。送葬者,亦剪纸垂布为旛前导。棺制,三尺长,仅及身之半;屈死者足殓之』。
徐葆光「录」:『墓皆穴山为之。既■〈穴上之下〉,垒以石。贵家则磨石方整,亦建拜台、墓门,远望如桥门;更有在层崖之上者。女墓前挂棕叶片扇、白巾;男墓前白布笠、立杖、草履、木屐。若插花筒、置香炉,则男女墓皆同』。臣闻旧俗每三年开函一视,复封之;今则不尔。亦有以三和泥筑成者。国中无道士、尼姑,惟有僧;亦有男巫、女巫。
渡海者,家立长竿,置小木舟其上,长尺许,桅、柁、帆、橹皆备。另作薄木片风轮五叶,安船首尾,以候风之有无顺逆。归乃撤之——即古「五两旗」遗意也。
凡许愿,皆以石为神。神岳丛祠,皆无神像;设香炉,炷香、浇酒,搓手膜拜。若渡海,则凡在船人等,同日齐往数十处神祠遍祷,奉一石置船上。归国,又遍酬之。
夏子阳「录」:『国中有女王者,王宗姊妹之属;世由神选以相代。五谷成时,女王渡海至姑达佳山采其谷穗嚼之,各山乃敢获;若未尝先获者,食之立毙』。又云:『凡月初三、十八、二十三夜,皆修吉果拜待。初三夜,焚香对月拜;十八夜,焚香立待,待升明而拜,拜毕乃敢坐;二十三日,焚香坐待,待月出则拜:谓可延龄益寿』。今皆无之。吉果,糯米粉为饼,火焙熟之,白净如雪。国王每朔、望馈天使食物有之,圆大如盘。闻此惟王府得为之,民间只三指宽、三四长寸而已。姑米山人呼曰「雪米乌喇」。
——以上仪节。
「隋书」云:『望月盈亏以纪时节,候草荣枯以为年岁』。
臣按此皆未通中国之初,然尔。今历世凛奉正朔,贡使至京,必候赐「时宪书」赍回;而国中特设通事官,豫依「万年书」推算应用(书面云:『琉球国司宪书官,谨奉教令印造选日通书,权行国中,以俟天朝颁赐「宪书」。颁到日,通国皆用「宪书」,共得凛遵一王之正朔,是千亿万年尊王向化之义也』)。琉球虽穷岛荒陬,固长在光天化日之下矣。因并录其俗之节令,以备采风。
元旦至初六,拜贺——如中国。
徐葆光「录」:『正月十六日,男女俱拜墓。是月,女子皆击球、板舞为戏。板舞者,横巨板于木橙上,两头对立,一起一落,就势跃起四、五尺许,不倾跌■〈竒攵〉侧也』(徐葆光「鹊踏花翻词」:『一板横蹻,两头起落,双双瞥见飞仙驾;翩反如燕身轻,借势低昂,春风擫袖争高下;一边乍踏鹊翻枝,一边已打乌飞柘。那霸正月,彩虹齐跨,惊鸿不着秋千架;掀动六尺轻槎,纵然平地,归客犹惊詑。羡他纤趾会腾空,凌波可学应无价』)。
二月,国中同定吉日,祭麦神。十二月,各家俱浚井汲取新水洗额,云可免病。
三月三日,作艾糕相饷遗。同定吉日,又祭麦神;谓之大祭。
五月五日,竞渡(泊一、那霸一、久米一,共龙舟三),角黍蒲酒拜节,同中国。定吉日,祭稻神。此祭未行,稻虽登场,不敢入家。
六月,同选吉日,又祭稻神;亦谓之大祭。又同选吉日,作六月节;国中蒸糯米为饭相饷。
七月十五日,盆祭祀先。预于十三日夜,列火炬二于大门外,以迎祖神;十五日,盆祭毕,送之。臣至国适上旬,出经道旁民舍,小童各手一纸幡,对立招展;问之,为中元迎送祖神也。亦有延僧作盂兰盆醮祀者。
八月初十、十五两日,各家蒸糯米交赤小豆为饭相饷(「徐录」有『白露先后三日,守天孙』。今无其俗)
九月,放纸鸢。
十二月初八日,通国作糯米糕,椶叶包裹三、四层,和叶烝食相饷,名曰鬼饼;亦「驱傩」之意(「徐录」作庚子、庚午日)。二十四日,送灶。次年正月初五日,迎灶。正、三、五、九此四月,名为「吉月」;妇女相率至沿海雪崎洞中,拜水神祈福。每月朔、望,妇女取缺罂至炮台汲新潮水,归献灶神及献天后宫前石神。
——以上节令。
「隋书」:『男女皆以白纻绳缠发,从项后盘绕至额。男子冠装以珠贝,饰以赤毛,形制不同。妇人以罗纹白布为帽,其形方。织斗镂皮并杂色纻、杂毛为衣,缀毛垂螺为饰;下垂小贝,其声如佩。缀铛施钏,悬珠于颈;织藤为笠,饰以毛』。今俱无之。
张学礼「录」:『男女不剃胎发;男二十成立完姻之后,将顶发削去,惟留四余』。今则孩童至五、六岁,皆髡然如僧。即十三、四,便有薙发者。未薙前,则呼小名。名之类,约有四十余,随其所用;惟父子不得同,孙则同祖之名。既剃后,则改呼田名。如某地筑登之座至二十以上有职事者,谓之某地筑登之。惟久米人七岁后,称若秀才,给米二石。薙发后,先拜孔圣,次拜国王;王籍其名,谓之秀才,给米三石。康熙癸亥年,各裁一石。首里、泊、那霸子弟仕至库官,始有俸也。未剃顶时,髻上插长簪八、九寸许如妇人簪;冠,则易短簪,一梅花头、一耳挖形。「夏录」云:『首里人髻偏右,久米人髻居中』。今悉居中。「隋书」云:『男子剪去髭须』。「夏录」云:『今剪唇上髭令齐者,间有之』。「徐录」云:『惟三种人发尽剃如僧,一、医官;一、王府茶役,曰宗叟;一、司灌园人』。今医官亦不剃。簪制:王用龙头金簪,妃凤头金簪。官爵最贵者,起花金簪;次者,金头银柱;余皆用银,百姓则用铜。命妇士妻,视其夫。民间,则以玳瑁:皆倒插髻中,翘额上。土妓,若中国人遗以银簪,则弗禁。别无首饰,珠翠皆不用。凡花有香、有色者,俱不戴;惟木兰,则累累髻畔。不穿耳,年十五,即针刺手指背,以墨黥之;岁岁增加,至中年,黧然矣;或方、或圆,形状不伦。「南史」云:『作虫蛇之文』。「夏录」云:『作花卉文』。「张录」云:『作梅花文』:皆不实。衣服,男女宽博交衽,袖广二尺许,长不掩指。右襟末缺五、六寸,袖口不缉。夹衣,则两面可反复穿之。皆无钮、无带,总名曰衾;以织成棋纹细布为之,亦有素质染绘成文者。里衣短小,男女皆作竖领如中国。女衣项上一钮,胸右一带。外衣惟男子以带束之,别有大带长一丈四、五尺,宽六、七寸,围于腰。带锦细花最贵,锦大花次之,龙蟠红黄缎又次之,杂花色者不拘。胸前将前襟搊起凸然,烟包、纸袋、小刀、梳篦之属皆怀之。幼童及僧衣,两胁下皆不缝。帽则初以帕缠首,后易薄槛木片为骨,以帕蒙之。前七层或九层,后十一、二层;紫最贵、黄次之,红又次之,青绿斯下矣;中又以绢之花、素为别。国王见天使,仍明时衣冠:乌纱帽,双翅侧冲上向,盘金朱缨垂领下,更有皮弁。受封后诣馆谢及望舟宴时,皆着之;闻居常亦裹五色帽。而摄政者则花锦帽,远望如屋漏痕。又有片帽,以黑色绢为之漫顶,下檐作六棱;寒时皆戴之。雨笠,以麦茎及藤为之。皮笠,则黑漆其外而朱其里,系官役所戴。女人衣不设带,左右手曳襟以行;襟袖视男子较长。土妓多衣红衫,俗呼「红衣人」。汪录云:『良家妇行路上,手持尺布以自别』。「徐录」云:『妓襟用红绢为缘』。今俱无之。男妇皆无中衣,今间有之。妇裳至短,迭其下为两层,风不得开。髻垢,辄洗之;散发行走,不以为异也。抱儿惟一手,叉置腰间。履无贵贱,男女皆草靸,名曰「三板」。编草为底,上横平梁,中界寸绳;着时举足入梁,纳绳于拇指、二指之间。贵宦近亦着袜,或布、或革,及踝而止;别为一窦,栖将指。贵家女衣襟上,即本色或异色紬纱作鳞比五层状;亦有比甲背后下垂处,或作燕尾形。
「明一统志」:『地不产奇货,人无剽掠。商贾不通,时驾舟楫,缚竹为筏;急则群舁之,泗水而遁』。「夏录」云:『舟舶之制,与中国略同。如小艇,则刳木为之。陪臣入贡航海,必别以巨舟。缚竹为筏,未之见也』。「徐录」云:『前明洪、永中赐海舟后,每请自备工料,于福州改造。今本国亦能自造如式。各岛之船,大小皆尖底。太平山船加饰栏槛,小船皆刳独木为之;或不胜载,则并两为用』。
王肩舆,照中国式,或八人、或十六人。轿上亭盖帷幔,髹木为之。国相以下,轿高不逾三尺,席底趺坐,四围以席;远望如笼榼。贵族亦有用罗汉杉木雕镂金漆,锦边绘里,纱谷为蔽;皆用两人,以木杠贯其顶而抬之。
马高者绝少,善山行,上下沙砾中,不见颠蹶;终岁食青,不识栈豆。故虽村户下贫,亦多畜马。鞍制,略同中国;朱黑漆描金,前后加红帕四条以为饰。鞯,黑漆皮描金龙;简略者,只用红毡一条。勒索,用五色相间蕉布全幅,入手两盘,垂之尚及马胁。镫以木,或铜铁为之。式如曲杓形,一边着绳系鞍下;空其口,以便赤足穿踏。骑马皆不用鞭。官家女人骑马,拥领蔽面,多侧坐鞍上,两足共一镫;人控徐行。
——以上服饰。
屋宇不甚高,以近海多风;去地必二、三尺,以避地湿。每一间,瓦脊四出如亭子样。瓦皆■〈同瓦〉瓦,粘盖极厚;非此,不能御■〈风贝〉台也。门窗皆无户枢,上下限俱刻双沟道;设门扇——其中为方格,以纸糊之,左右推移,以为启闭。外限复设板门,重迭一处;闭时,递次至末扇。内有暗拴,自落限窍。屋用樫木,纹理细润坚重,千年不蠹;出奇界岛尤良。然价贵难购,故久米有从仕多年,尚处茅屋者。壁无粉墁,多用砑粉花笺及名书画表之。室内地板上,无贵贱悉铺脚踏。画轴皆短小,屋矮故也。中间多作神龛,以香炉置青石其中,白沙实之为玩;或云即祖神也。盖家不设神主,贵家始有祠堂,又多以「天地君亲师」五字供奉者。竹帘以全茎细竹为之,挂四周;内可见外,外不见内。然皆一行作屋,无重构复室也。居无砖墙,惟迭海崖砺石砌成;贵家有削磨极平者。屋上、门前,多安瓦狮;及立片石,刻「石敢当」者。「隋书」谓「门户必安兽头骨角」;殆以此欤!屋中开轩多旁向,或东、或西。庭院中设小山石,树乌木、榕、桧、樫木、福木及佛桑、紫薇、山丹、榴、槿、兰、竹之类;更地多茸草,极细软如茵。或置小石池,畜金鱼、螺、螓其中。石上植铁蕉,墙上密栽慎火草。庭隅必立石桩,置石盆贮水。桩前用■〈同瓦〉砌如小池,填以石笋。池前铺一石,或方、或圆,以备盥洗手足之用。盖国人晨起即盥涤其中,不用热水故也。村径皆极宽洁,多编细叶小竹或列植十里香作屏篱;时时剪剔,今整齐方平。久米最盛,为中山八景之一(徐葆光「粂村竹篱诗」:『村村编竹墙,筠绿满秋径;客伴迷东西,隔篱忽相应』。米廪,亦悬地四、五尺,远望如草亭;下施十六柱,柱间空处可通人行,上为板阁。村民有数家共一亭者。
女集,向在天使馆东天后宫前后徙马市街,今移在辻山沿海坡上。早晚两集,无男人,俱女为市。市物惟鱼、盐、米、菜及粗窳陶、木器;间有土织蕉、棉布,亦极薄恶,价复不贱。道中无肩担背负,凡柴薪、米、豆累百余斤者,女人悉以首衬草圈顶之;垂手曳袖,无偏堕者。闻首里市集亦女人为之。店肆,惟使馆前略有数间;近皆移空,以居从役。
——以上舍宇。
琉球国志略卷五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山川
山川
国中山属岛山海(潮候、风信、针路附)水泉桥梁
臣窃闻前代洪武时,尝躬祀琉球山川之神于南京,寻改附祀于福建,典綦隆已。兹秋奉命到国,辄访其境内之名山川,而蕃官以三山、五岳对。徐浏览其都邑,祗中国一大培塿耳,岳云乎哉?按「星槎胜览」谓球山抱合而生,有翠麓(一作丽)、大崎、斧头、重曼等名;今俱无有。而前明陈侃,胡靖暨本朝使臣张学礼等「图录」,又皆绘山南、山北离立海中,与中山隔别;不知山南、北固与中山联在一岛也。臣详考图经、细分原委,于山则先国中之显著者,次及属岛之有闻者;于海则风潮与封贡暨常所往来诸地之针路尤晰,而水利桥梁相因而见:虽不敢拟诸山经、水注,而以觇异域流峙之大较,则与侈谈蓬岛、诞说瑶池者业有间矣。志山川。
国中山
属岛山
海(潮候、风信、针路附)
水泉
桥梁
国中山
崎山:在王府继世门之东,为中山龙脉。上有望仙阁,下为云坛。坛侧建茶亭。去亭百步有石岩,镌梵书「雨上〈弓弓弓〉下」字一,大盈丈。下瞰大壑,云涛蜃彩、旷幻杳忽,不可名状。古松偃郁,怪石苍斒;有堂曰「东苑」,前使汪楫书额。苑外十数里,竹径纡回,密筱成墙;高不逾寻,平直如削:洵第一胜处也。东望林木丛茂,为佐敷;隔海港少西,见一山郁然青翠,即辨岳也(汪楫「崎山道中」诗:『竹屏十里若为栽,细叶繁枝费剪裁;记取崎山山下路,梦游时向此中来』)。
升簥山:在王府东北。有故宫人宅。
石虎山:在王城北赤平村下。有天庆院。
龟山:在王城北末吉村,亦称末吉山。重冈环绕。山半有亭,南望见海,山下有万寿寺。寺中有察度王旧影,后毁于火。
勒马岩:在王城西。下瞰龙潭,苍莹可爱。
万松岭:在首里立岸村,一名万岁岭。山北大道上下石碑略曰:『兹岭以「万岁」为名,盖取「嵩呼」之义,以作中山都会。尚真君上命于天,俾为斯记。大明弘治丁巳仲秋吉日,奉诏扶桑散人樗不材谨记』。
泊山:在首里西五里。有桥,跨海。前有泊津,西流入海。
天久山:在泊村西北沿海,与波上、雪崎相望。下有圣现寺。东行大石离立,或方、或圆,崖洞颇奇。
奥山:在那霸炮台西水中,潮至,则弥漫数十里;潮退,则沙平可涉。旧为蛇窟,僧心海始辟之,蛇相率渡水去。筑堤截潮,引泉种松,建龙渡寺(徐葆光诗:『水远平如镜,山围翠作堆;分明洞庭渚,不见雁飞来』。『客去山更寂,回首俄成昨;明月擢歌声,又向泉崎落』)。
鹤头山:在奥山东。万松森立。西望有泉,从岩底喷流,供诸村茗饮。每潮,至扳敷宇平等湖。渔舟夕照,为那霸近所第一胜处。
辻山(国人读为「失汁山」,一字两音。「汪录」作青芝山):小石阜。沿海下,皆夷冢,亦多僧塔;女集在焉。下为旧演武场。
波上:在辻山东北,一名石笋崖。山下海中生石芝、石松,多白色;嵌空玲珑,仍具扶疏之态。山头石垣四周,有板阁三楹;旁为护国寺,右崖左小神舍。八月十八夜,多候潮于此;为中山八景之一(汪楫「波上诗」:『海之水瀜瀜,刻屈劳天风;万里赴峭壁,一激凌苍穹。回头发长噫,纷纷成白虹』。海之水泠泠,吞天一色青;触石石不受,砉若奔繁星。历落扫何处?浮光入杳冥』。徐葆光「笋崖夕照」诗:『日日晚来游,残霞水外浮;乡心随日下,不觉海东流』)。
雪崎山:在辻山东北,近海碛。有洞可供玩憩,国人多以正、三、五、九月男女群至拜祷。
龟山:在雪崎东北,崎海滩上,拳石嶙峋;非末吉之龟山也。
识名山:在真和志。有神应寺。东苑八景「识名积翠」,即指此。
七星山:在牧志村长虹堤南。墩阜错峙,若断若联,故名。西里许,为城岳。丛灌成林,密筱攒蕉;云日屏翳,四山皆松。
壶家山:城岳东,为国中陶处。
中岛:在泉崎南,与奥山隔湖遥对。昔多蕉树,今废;为中山八景之一(徐葆光「中岛蕉园」诗:『蕉影墙头合,人家住绿云;机声织明月,幅幅冰绡纹』)。
浦添山:在首里东三十里。山水明秀,土田肥沃;中山龙气小蟠结处。
姑场山:在姑场村。有姑场岳。常为王孙采地。
——以上俱中山省。
石火山:在丰见城饶波村山下。有水东北流,为饶波。
小禄山:在首里南二十里。
仪间山:在那霸对岸。山下有垣花村,多米廪(徐葆光「垣花村诗」:『欲问山南路,垣花第一程;横桡弄清浅,振策上峥嵘。冬雨秧田绿,寒陂水岸平。劝农初遗使,应向此间行』)。
大岭:在海边村。无他树,满望皆呀呾呢,泉石颇佳(徐葆光「大岭诗」:『孤村背岭住,一径野人家;丛棘种成树,畬田耕带沙。冈寒牛卧日,潮去岸留楂。回首山南石,崚嶒迭海霞』)。
高岭(土名多嘉岭):在首里西南三十里。有山南王故城。东北有八头岳。
国吉山:在高岭东南。
樱岛山:在麻文仁村。山形如樱,丹崖碧嶂,故名。
——以上俱山南省。
金武山:在首里东北九十里。上为金峰;下有洞,有千手院、有富藏河。
恩纳山:在首里北一百里。一名佐渡山。
名护山:在名护间切,去首里北一百五十里。上有万松院,产异兰。有岳祠,称名护岳。
佳楚山:在今归仁府。一名宇胜岳,最高;为中山第一峰。
运天山(一名上运天),在名护山北。下有运天江,多稻田。
——以上俱山北省。
属岛山(凡岛,皆山也。既以岛名,不复列。兹特就其岛中之小山著名者,揭书一、二;不能详也)。
清水山、菊花山、永明山:俱在大岛。
筑山:在太平岛。山甚高,土名七姑山。上有碧于亭。
金城山:在姑米山。松杉蔽天,下有甘泉,泻石崖直下如瀑布。
——以上俱外岛。
海(潮候、风信、针路附)
环岛,皆海也。海面西距黑水沟,与闽海界。福建开洋至琉球,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溟」与「冥」通,幽元之义),又曰东溟。琉地固巽方,实符其号。东邻日本萨摩洲(「指南广义」作要是麻)——常所交市国,一苇可航。北望野古,可直达高丽。南逼台、澎、淡水后之溜山,恰与叶壁后之漈水同属尾闾,沃焦之壤。而三十六岛唇齿相依,臂指互用。水中复有沙洲隐现,断续于各岛间,直若草蛇灰线、马迹蛛丝。以故气脉牵联,地土物候大同小异;是海固不可以道里计,而球阳之海则实有无形之区限在焉。若其舟航之便利、鳞介之蕃滋,又足以聚其人民而遂其生长。建邦斯土者,其永睹海波之不扬;而长祝中国万年有道之圣人,恪共尔职,慎固吾圉!我皇上覆载同仁,中外一体,自必深嘉乐予、加惠无穷,而不忍膜外视之者矣。
水之进退有度,朝而至者为潮、夕而至者为汐。然世之论者不一:「山海经」以为海鳅出入之故。夫鳅,特一微物耳,顾能横四海之大而鼓之以盈缩耶?浮屠氏谓为神龙变化之迹。殊不知龙见于春夏、蛰于秋冬,则秋冬之潮汐又何物变化而致其往来乎?抱朴子则云「两水相合相荡而成」。然必疾风暴雨,始足以张其势;乃雨霁水枯,未闻其或辍也。要皆支离诞妄,不足为典要。及观卢肇之赋,以日出于海,冲激而成;而「高丽图经」谓天包水、水承地,地沈则水溢、地浮则水缩。余襄公之论,独以为水之应月,各从其处:月临卯酉,则水涨于东西;月临子午,则水平于南北。综是数说,应月之论为最与邵康节「经世书」所云「海潮者,月之喘息」相唇合。臣窃睹阴燧水精,皆可映月而取明;水于八月望夜尤速且多,可验应月之说为不诬矣。福州与各直省潮水,率皆与月为进退。琉球,独较福州每潮率后三辰。望日,福州午时潮满、琉球则满以戌时,余日因以递迟;似不与月运同行。然据望日昼潮以戌时满,而望前夜潮则实于望日辰时满;虽谓之早于福州两辰亦可。况凡物必有所自始,而其来也有渐。琉球地偏东极而尾闾在其后,安知非月始离海之精,琉球受光独近,得气尤盛;初出之光华,与内地方中之精彩略等。且水生于西而归于东,而物从其朔,潮之生也恒自东;则琉地之潮逐月始生而即涨,又何足异乎!故八卦先天之坎位,月象也;而后天之坎位,乃一六生成之所:畴谓潮汐非应月而生者哉!虽然,覆载之大,非可以常见拘。据各洋舶往来所见,潮候又各不同。西洋一日一潮,定以申涨、以寅退;是有汐而无潮。马寻诸国则一日两潮,计昼夜各两潮、两汐;即钱塘潮,古亦有偶三日不至者。臣所以不能不复参之理气之说也。华钥谓「潮汐者,天地嘘吸之气、阴阳消长之理,自然而成」;似属通论,足括群言(潮候)。
封册,例以夏至后,乘西南风至琉球;以冬至后,乘东北风回福州。然北风凛烈,不比南风和缓;故归程尤难。考嘉、万封舟回闽最称安吉者,惟萧崇业。其放洋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故海船老伙长皆言无论冬至迟早,总以十月二十后东风顺送为吉。若冬至前后,则风势日劲,浪从船上过矣。正月风飓最多,应期不爽,万无行舟之理。二月则多雾,恐风顺,遇山不见,反致逼山;且龙蛰甫惊,常多出海,复有龙风之患。前使海宝等回闽,于二月十六日放洋,十七日即见二龙起于船之左右,水沸立二、三丈;益信十月二十后之说为不刊也。
清明以后,地气自南而北,则南风为常;霜降以后,地气自北而南,则北风为常。反是,飓、台将作矣。正、二、三、四月多飓,五、六、七、八月多台;飓骤发而倏止,台渐作而多日。九月则北风,或至连月,俗称「九降风」;间有台起,亦骤如飓。船在洋中,遇飓犹可,遇台难当。十月以后,多北风,台飓无定期;舟人视风隙以来往。凡飓将至,天色有黑点;急收帆,严柁以待之。稍迟,则收帆不及,或至倾覆。台将至,天边断虹见若片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若见北方者,比他方尤虐。又海面骤变——多秽如米糠及海蛇浮游,皆台、飓征。
十二月二十一日起,一日应来年一月。或一日风作一次、二次,则来年所应之月台亦一、两作;多次亦如之。记而验之,无不应者。
暴期;正月初三日,龙神会。初四日,接神飓。初八日,龙神会。初九日,玉皇飓。此日有飓,各飓皆验;此日无飓,则各飓多不验。十一日,龙神会。十三日,关帝飓。二十五日,龙神会。二十九日,乌飓,又龙神会。二月初二日,白发飓。初三日,龙神朝帝。初七日,春明暴。初九日,龙神朝帝。十二日,龙神朝帝。二十一日,观音暴。二十九日,龙神朝帝。三月初三日,真武暴,又龙神朝星辰。初七日,阎王暴,又龙神朝星辰。十五日,真君暴,多风。二十三日,天妃诞,妈祖暴,多雨。二十七日,龙神朝星辰。二十八日,诸神朝帝。四月初一日,白龙暴。初八日,佛子飓,又龙会太白。十二日、十七日,俱龙会太白。二十三日,太保暴。二十五日,龙神太白暴。五月初五日,屈原飓,又天帝、龙王朝玉皇。十一日,天帝、龙王朝玉皇。十三日,关帝飓。二十一日,龙母暴。二十九日,天帝、龙王朝玉皇。六月初九日,地神、龙王朝玉皇。十二日,彭祖暴。此日至二十四,皆系大飓旬。十八日,彭祖婆暴。二十四日,雷公诞。此暴最准,名为洗炊笼飓。二十七日,地神、龙王朝玉皇。七月初七日、初八日、初九日,皆神、煞交会。十五日,鬼飓。又神、煞交会。二十七日,神、煞交会。八月初一日,灶君飓。初三日,龙王大会。初五日,系大飓旬。初八日,龙王大会。十四日,伽蓝暴。十五日,魁星暴。二十一日、二十七日,皆龙神大会。九月初九日,重阳暴。十一日、十五日,皆龙神朝帝。十六日,张良暴。十九日,观音暴,又龙神朝帝。二十七日,冷风暴。十月初五日,风信暴。初八日,东府君朝玉皇。初十日,水仙王暴。十五日,东府君朝。二十日,东岳朝天。二十六日,翁爹暴。二十七日。东府君朝。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安飓。二十九日,西岳朝天。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飓,又名扫尘风。白此日至年终,每遇大风,名送年风。二十九日,火盆飓。
凡遇暴期,不在本日,则前后三日;又日值箕、壁、翼、轸四宿,亦主起风:皆宜谨避。
——以上风信。
琉球在海中,与浙、闽地势东西相值,但平衍无山。船行海中,以山为准。福州往琉球,出五虎门取鸡笼山、花瓶屿、彭家山(或作平佳)、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姑米山、马齿山(以上山皆取北过),收入那霸港;回福州,出那霸港,由姑米山取温州南杞山、台山、里麻山(一名霜山),收入定海所,进五虎门。「指南广义」云:『自五虎至姑米,四十更;自姑米至定海,五十更。一更六十里,以沙漏定之。漏用玻璃瓶两枚——细口大腹,一枚盛沙满之,两口对合,中通一线以过沙;倒悬针盘上,沙尽为一漏,复转悬之。计一昼夜约二十四漏,每二漏半有零为一更。风缓船迟,虽及漏刻,尚不及更;风疾船速,未及漏刻已逾六十里,为「过更」也。
高澄「操舟记」:『漳人谢敦齐曰:「西南诸国,行不二、三日,即有小港避风。若琉球,则去闽万里,中道无止宿地』。
陈侃「使录」:嘉靖十二年(癸巳),封王尚清。五月,侃至闽。七月初二日,与副使高澄照题准定式,定■〈稳,舟代禾〉造船(长十七丈、宽三丈一尺六寸、深一丈三尺三寸。择日务与使臣之年庚合,非是弗利)。十三年三月,船竣。五月初八日,自广(以冉切)石放洋。初九日,小琉球。初十日,过赤屿;一昼夜兼三日程。十一日夕,见古米山。十二日,至山下。十三日,北风。十四日夕,舟裂。十五日,塞罅。十六日,见叶壁山;申刻,泊山。十八日,小舟四十牵挽。十九日,风逆甚,泊移山之澳。二十五日,至那霸(共十八日)。九月十二日,登舟,风逆。二十日,开洋。二十一日,飓作,桅、柁折。二十三日,易柁。二十六日,舟行如飞。二十七日黎明,见福建山。二十八日,至定海(共七日)。十月初二日,入城(针路无考)。
郭汝霖「使录」: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封王尚元。九月,至福州。十一月,起工造船,倭警。三十九年八月,再定■〈稳,舟代禾〉。十一月,毕工(舟长十五丈、宽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四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梅花开洋,过东涌、小琉球。三十日,过黄茅。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台。初三日,赤屿,无风。初七日,午风,见土纳奇。申刻,见古米山,几下叶壁。初七日未刻,见那霸港。初八日,暴雨。初九日辰刻,到那霸(共十一日)。十月十八日,开洋。二十日夜二鼓,柁失,抛货。二十一日,换柁;肚绳断,凿二舱系柁。二十六日,至清水。二十七日,见宁波山。二十九日,至福宁,入五虎门(共十一日)。十一月初二日,入城(针路不载)。
萧崇业「使录」:万历四年(丙子),封王尚永。十月,至闽。五年七月,定■〈稳,舟代禾〉,旋坏。十月,再定■〈稳,舟代禾〉(舟长十四丈、宽二丈九尺、深二丈四尺)。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梅花开洋。直至三十日,不见山,孤燕绕桅,飞青蜓入神舍不去,三龙起于海。六月初一日,过叶壁山。初五日,泊那霸港(共十四日)。十月二十四日,开洋。二十七日,北风暴,柁牙折、柁叶失。二十九日晚,见台州山。三十日,次温州。十一月初一日,经台山。初二日,进定海(共九日)。初五日,入城。
萧崇业「过海图」:梅花头,正南风,单辰针六更、辰巽针二更,取小琉球;乙卯针四更,彭佳山;单卯针十更,钓鱼屿;乙卯针四更,黄尾屿;单卯针五更,赤尾屿;单卯针五更,姑米山;乙卯针六更,马齿山。
夏子阳「使录」:万历三十年(癸卯),封王尚宁。十月,入闽。甲辰八月二十二日,定■〈稳,舟代禾〉;丙午三月,告竣(船度未载)。五月二十四日,自梅花所开洋。过白犬屿,又取东沙;丁风,用辰巽针八更,取小琉球山;未风,乙卯针二更;二十五日,过鸡笼。申酉风,甲卯针四更;二十六日,过平佳山。亥风,乙卯针三更,未风,乙卯针三更,取花瓶屿。二十七日,丁未风,乙卯针四更,取钓鱼台。丙午风,乙卯针四更;二十八日,过黄尾屿,柁牙数折。丙风,乙卯针七更;丁风,辰巽针一更;二十九日,过古米山。三十日,又辰巽针六更,过度那奇山;又辰巽针一更,至马齿山。六月初一日,至那霸港(共八日)。十月十五日,登舟。二十一日,开洋。二十二日,过古米山。二十三日,一麻雀入船,断虹见西北;北风大发。柁绳断;伙长钩取,续之。二十四日巳刻,柁折,易副柁;柁牙连折,二桅损裂。夜初,副柁又折。二十五日酉刻,又易柁。二十六日,麻雀群飞船上。二十七日,柁叶失去,起柁干。二十八日,舟裂入水,集棉布数百疋绞之。二十九日,离黑水,入沧水;风大,几逼山。神火示现见礁,急转柁,免。三十日,入鳖屿。十一月初一日,到五虎门(共十一日)。舟阁浅损裂,水入;各觅小船扶救,仅以身免。初三日,入城。
杜三策从客胡靖「录」:崇祯元年,封王尚丰。六年五月二十三日,登舟(舟长二十丈、广六丈、深五丈,载五百人)。六月初四日,梅花开洋。初八日暮,过姑米山。
初九日,到那霸港(共六日。「徐录」九日,误)。十一月初八日,登舟。初九日,开洋。十一日,飓风大作,毙一柁工。柁牙日折几十次。十九日,异鸟集樯杪。二十日,到五虎门(共十二日。「徐录」十一日,误)。
国朝张学礼「使录」:顺治十一年,封王尚质。十二年三月,入闽造船。十五年,以海氛未靖,掣回。康熙元年,复遣行。二年四月,入闽。五月初四日,登舟(舟长十八丈、宽二丈二尺、深二丈三尺)候风。至六月初七日,梅花开洋。初九日,过分水洋。十一日,见巨鱼如山。十二日,过糠洋,自梅花七日不见山。十五日,见北山。十九日,泊伊兰埠地,近龙潭。二龙见,大桅决、铁篐失二三,转至山南。二十五日,次温镇,抵那霸港(共十九日)。十一月十一日,冬至;十二日,登舟。十四日,开洋,过姑米山。十六日,飓大作,桅半折,霹雳断桅。十八日,勒索断,柁浮。十九日,风止,起柁。二十一日,异鸟集战台。二十三日,见浙江山。二十四日,到五虎门(共十一日)。
汪楫「疏抄」:康熙二十二年,封王尚贞,移文闽督选二鸟船(长十五丈、宽二丈六尺。「海防册」:烽火营鸟船一,长十二丈三尺、宽二丈五尺;闽安中营鸟船一,长十二丈二尺、宽二丈六尺五寸)。六月二十三日,开洋。双鱼导引,万鸟回翔。二十四日酉刻,过钓鱼台。二十五日,过赤屿。薄暮,祭沟。二十六日,过马齿山,至那霸港(计四日。洋舶针簿载汪楫海行云:乙辰八更,取鸡笼头;用辰多、辰巽三更,取梅花屿。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乙尾四更,过黄尾屿。甲卯十更,取姑米山。乙卯七更,取马齿山。甲寅并甲卯,取那霸港)。十一月二十四日,开洋。二十七日,过姑米山。二十八日夜初,飓大作,大桅铁篐断十三,顶绳断,金栓裂尺余。十二月初二日,见南杞山。初四日,泊定海(共十一日)。
徐葆光「传信录」:康熙五十八年,封王尚敬,闽督预取宁波商舶二号备用(船长十丈、宽二丈八尺、深一丈五尺)。五月二十二日,出五虎门,开洋(前此皆由梅花所;由五虎,自己亥始)。夜,丁未风,乙辰针三更半;二十三日,丁未风,乙卯针二更;二十四日,丁午风,乙卯针。过米糠洋,二大鸟集桅。夜四更,当见鸡笼山,不见;复四更。二十五日,丁未风,单乙针二更、乙卯针一更半;夜,正南风,单乙针一更半。二十六日,正南风、转丁午、复丁未,单乙针一更;晚,丙午风,乙卯针;夜,丁午风,乙卯针一更、单卯针二更;二十七日,丁午风;夜,丁风,乙辰针二更半:连日用卯针二十七更半,船身东北下六更许,诸山皆不见。二十八日,改用乙辰针,丁未风二更半;日入,丁午风,辰巽针二更。二十九日,见叶壁山。日中,坤申庚风、又子癸风,回针东南行,取读谷山。日入,丑艮风,丙巳针、又用丙午单卯针,取那霸港。六月初一日,登岸(共十日)。五十九年二月十六日,开洋;南风,干亥针一更半、单干针四更;日入,见姑米山。夜,丁未风、转坤未风,干戌针三更半;头巾顶绳连断三次。十七日,二龙见,水沸立;西北风,单子针一更。夜,坤未风,干戌针一更。十八日,用单干、干戌针四更。日入,西南风,干戌针四更半。十九日,辛酉风,单庚针一更;午,转壬子癸风,单酉针。日入,子癸风、又丑癸风,单戌针三更半。二十日,东北艮寅顺风,午,转甲卯风,辛戌针四更。日入,乙辰风。夜,过沟;巽巳风,辛酉针三更半。二十一日,大雾,有鸟集桅。夜,东北大顺风,庚申针二更。二十二日,东北风,庚酉申针四更半。日入,双燕集桅;乙卯风,庚酉针一更。二十三日日入,壬子风,庚酉针二更;未明,见山。二十四日,单申针一更,至鱼山。日晡,转北风,丁未针三更。日入,至凤尾山。二十五日,无风,舟停。二十六日,壬亥风,用单未、坤未针三更。日入,单未针一更。二十七日,见盘山;东北风,用坤申庚针四更,离北关一更许。日入,一更至台山。二十八日夜,飓作,椗走乙辰针二更半。二十九日,至霜山;东北风,用申庚酉针。日晡,与二号船齐至定海所;谢恩船先一日到。三十日,进五虎门(共十五日)。
臣谨按:琉球海道虽与福州东西径直,然船身宜上、不宜太下。历考前使自陈侃有「录」以来,封舟不至落北者,惟前明册使夏子阳及本朝使臣汪楫;余皆多用卯针,以致飘过北山。臣兹役深鉴前车,独删「指南广义」主用卯针之说,折衷于夏、汪二录,时饬本舟伙长敬谨遵用。以故由五虎开洋,三日之间直至姑米,方谓媲美前封;乃臣等奉使无状,陡遭巨飓,阁礁坏舶,几至颠覆。幸以诏敕在舟,神灵显应,保护天章;红光示见,俾臣等获登彼岸,使事有终:莫非深荷皇上生成之德、覆载之仁!谨述兹役往琉、回闽针路,附载于篇。
乾隆十九年,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穆,遣其陪臣毛元翼、蔡宏谟等赍表恭请袭封。二十年五月初七日,大学士会同翰林院掌院等拣选,带领引见;奉旨:『侍讲全魁充正使,编修周煌充副使。钦此』。礼部条列封例上闻,蒙恩赐正一品麟蟒服。臣等于二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恭请圣训。次日,赴礼部祗领节、诏敕、谕祭文、新铸清篆驼纽印、银币等物。初九日,驰传出都门。以四月二十四日抵闽,而督臣喀尔吉善、抚臣钟音已先选备福州民船二座充用(船长十一丈五尺、宽二丈七尺五寸、深一丈四尺,加上栅六尺。前九舱、中八舱、后七舱;水柜二、水桶二,共受水六百二十石)。择六月初二日,恭捧诏敕奉安官舱正中,由南台江登舟。初五日,至太平港。初六日,祭江,取水。申刻,到怡山院,谕祭海神,天后宫行香。初七日,至金牌门,上道。初九日巳刻,到五虎门;未时,祭海。初十日早潮,出五虎门;过官塘进士门,开洋,单午风,乙辰针。至日入,行船六更。夜,单午风,单乙针,行船五更;见鸡笼山头。十一日上午,坤未风,单乙针二更;下午,单酉风,单乙针。至日入,行船四更,见钓鱼台(连日俱有大鱼夹舟左右,或三、或四;又宿洋鸟绕樯而飞)。夜,单丙风,单乙针,行船四更。十二日,单午风,单乙针一更,见赤洋;转单丁风,单乙针。至日入,行船五更。夜,单午风,单乙针四更。是夜,过沟,祭海。十三日,丁午风,甲卯针,行船二更,见姑米山。风轻,转单午,单乙针;日入,行船一更。夜,丁午风,乙卯针二更。姑米人登山举火为号,舟中以火应之。十四日,单甲风,姑米头目率小舟数十牵挽,至山西下椗。十五日,单卯风,小舟又挽至山北下碇,距岸约三、四里许(自开洋至姑米北岸,计五日);礁石狞狰,铁沙荡激,舟未得近。十六日,风止,舟胶。十七、十八日,俱东北逆风。十九日寅刻,雷雨、风暴。二十日,卯刻,虹见,东北风;辰刻,雨。二十一日卯刻,微雨,东北风。二十二日,东北大风,接封大夫郑秉和请易小舟登岸暂避。臣等惧其惊众,不许。是夜,风转暴。二十三日,暴甚,船身播荡,呕伏者相枕。郑秉和再请登岸,臣等谕以「诏敕在舟,岂容暂离;若奉以行,众将何恃!不如勿动,以安人心」。有议以绳系腰而缒入小舟者;其说愈陋,复力止之。二十四日,风愈暴,碇索屡下屡断;众议以地多礁石,欲起帆随风漂流。臣等以利害婉示之。问筊于神,神许以专泊此地,可保终吉;因谓之曰:『风势如此,不致逼山者,帆未起也。脱一起帆,瞬息虀粉矣!且柴、蔬、水、米俱尽,开将何往』?乃止。是夜四鼓,椗索十余一时皆断,柁走;龙骨触礁而折,底穿入水。时既昏黑兼大雷雨,帆叶、厨栅吹没殆尽。倏见神火飞向桅末,焚招风旗而坠;又海面一灯浮来,若烟雾笼罩状。于是众悉呼曰:『天妃遣救至矣』!须臾,船身直趋向岸,一礁石透入船腹,不动,亦不沈。因令解放杉扳(本舟小般)下水,臣等乃获捧诏敕、节、印陆续发岸。同舟二百余人举庆更生,佥谓仰赖我皇上如天之福,阽危获安;且群颂天后广庇之德,随感而孚云。是日起,岛人日送蔬、米公馆中,供应弥谨。二十九日,王世子遣耳目官等来候。七月初四、初五日,王世子连拨国中海舶迎载。初七日,臣等谨捧诏敕、节、印,赐物奉安船上,仍迎请天后神像登舟;遂乘西南风开驾,夜过马齿山。初八日,至那霸港(自遭风登岸,易海舶至那霸,计二十三日)。
十月中旬,琉球国更造新船,配用原船桅、柁报竣。臣等即于本月二十六日恭奉节、印登舟,中山王尚穆先诣迎恩亭候送,跪请圣安。十一月初一日,冬至;初七日,东风微起,封舟同谢恩、进贡两舟乘潮出港。午遇飓,仍收回。潮落风狂,几复触礁。嗣因风信已过,波浪日恶;至二十日,中山王遣陪臣敦请进馆,须候春信始可开洋。臣等谨奉节、印,再入馆中。十二月十二日,二号船到;臣等饬将原船修补,择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登舟。三十日卯时,东北风,遂率三舟一同开洋;用乙卯针,行三更。午时,至马齿山安护浦,下椗。二月初一日,西南风;初二日未刻,转西风。初三日,北风甚壮;初四日寅时,单癸风,用午针出澳。已刻,转丑风,单辛针三更;午时,过姑米山,单申针五更。初五日早,乙辰风,单辛针五更;夜,辰巽风,单辛辛六更,过沟、祭海。初六日,单艮风,辛针六更;转辰巽风,单辛针四更。初七日,风同,辛针三更;申刻,大雾,不见山,寄椗。初八、初九日,俱大雾,西南风;初十日早,白虹见,雾暂开,见台州石盘山。午,复大雾,白虹再见,转午风;戌时,东北风,起椗,用未针,见温州南杞山。亥时,雷电、风雨交作;船欹,急落帆叶,只用半篷。十一日,东北风,单辛针七更;晚,至罗湖,下椗。十二日,风同,用申针,收入定海所,下椗。十三日巳刻,进五虎门。午时,至亭头;二号船已于初六日先至。臣等至怡山院,行谕祭海神礼。进贡船同日至,谢恩船是日至定海(共十四日)。十六日,入城。
——以上针路。
水泉
瑞泉:在首里王城欢会门内。城建山巅,而泉脉上涌,极甘烈;大旱不竭。石壁峭立,高广数十丈。于泉眼以铁龙嵌之,泉从龙口喷流,跳珠飞雪,沁入肌骨。下承以小方池,旁通小沟,伏流直灌龙潭,分溉田圃;民苦斥卤,甚利赖焉。外树栅扃之,设司守之。日供王府茗钦;册封时,则日遣红帕筑登之押送两石到馆,以漆筩盛之,加封鐍焉(徐葆光「报谢国王日馈瑞泉二斛」诗:『数斛清甘应客须,碧筒金锁候泉隅;赪肩得得驰山驿,绛帕朝朝送水符。乍出灵源无点浊,向来渴疾已全苏。何当一勺遥相报,空说中泠在我吴』)。
龙潭:王城北,瑞泉下流汇处,广可两亩、长数里。堤岸坚整,与圆觉寺前圆鉴池通。上跨观莲桥,清涟澄澈,杂植芰荷,游鱼可数。国中竞渡,多在于此。重阳日,王宴天使,亦设栅堤北,作龙舟之戏焉。
奇泉:在王府西南毛氏园内。
吉泉:在末吉村龟山下。
笠泉:在桃原村。
泊津:在泊村。西流入海。
那霸港:首里西十里。直达大洋,马加石对峙如门,底皆铁板沙。左右建炮台二。凡封舟贡舶及往来诸舟,悉湾泊焉。设渡船二,以通山南行旅。
漫湖:通海,即那霜港所停潴处。港狭,束水而入,经漫瑚四溢各间切,远近纡回,可数十里;而凝聚丰见山下,环奥山、萦中岛,沟塍联注,脉络贡通。潮尽,则坦然可徙步;潮涨,则一望弥漫,故名(一作缦湖)。傍水中一石,甚奇耸;正对久米村。
日泉:在真和志牧志村。相传见红日坠地,生泉。泉上有古松。
旺泉:在真和志城岳内。
天真泉:在宜野湾普天间村松寿院傍。
无漏溪:在北谷村。宋淳佑中,溪有恶蛟为害,义本王募生男女以祭。宜野湾章氏女舍身养母,感神灭蛟。
玉泉:在玉城。国王每岁祈雨处。
饶波:在丰见城石火山下。东北流。
玉湖:在真玉桥村。
砂川:在大岭村下。有砂岳,在海中一里许。正南为麻姑山(徐葆光「砂川诗」:『沙净潮初上,粼粼散马蹄;蹴波飞作雨,破浪踏成蹊。石立云根漏,川横岳势低。麻姑如可望,几点没凫鹥』)。
乐平泉:在仪间山垣花村东。
惠泉:在高岭村山南王故城下(徐葆光「惠泉诗」:『勺水无兴废,冷冷傍故城;犹堪资谷汲,只守在山清。石罅通泉脉,松间作溜声。夕陂还歇马,一掬漱余酲』)。
芳泉:与惠泉相近。
富藏河:在金武山下千手院傍。
诸喜泉:在名护山悬瀑崖上。
轰泉:在名护松堂村。
手水:在许田村。昔有客遇一女求水,女手水进之;故名。
许田湖:在许田村下。
大荣川:在宇胜岳下。西南流。
亲川泉、获剑溪:俱在今归仁亲泊村。
运天江:在今归仁运天村,亦名运天□,西流北山,舟多泊此。
——以上国中。
白川:在姑米山。
上行瀑:在姑米山安嘉村。凡瀑,皆悬流顺泻;惟此瀑自下而上,盘逾山脊,乃旁溢四注。盖两山相距不远,本山陡峭,泉脉直冲地底,伏流涌见;而对山稍低,势亦邪衍,不似本山之峻绝,两旁沙土高突,中见石骨微凹,山趾适当泉眼,拥激有力,不暇旁溢。迎距互乘,击荡万状,恍如醉汉争斗;前者势孤,后者势盛,群而挤之。前者虽不回顾,业巳却步而退尺矣。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固其势使然也。
面那水:近伊良保西南。
赤濑:在大岛。有大石如圆柱,广一里,纯紫色。无人居。
温泉:北山、硫磺山俱有之。
桥梁
龙渊桥:在龙潭上。
天女桥、观莲桥:俱圆觉寺前莲池上。
临海桥:那霸港北炮台堤上。作三门,以通潮。旁有临海寺,程顺则有记(见「艺文」)。
泉崎桥:在漫湖浒。双门拱月,每当皓魄澄虚,一碧万顷,如玻瓈世界中,不复有凡俗想;为中山八景之一(徐葆光「泉崎夜月」诗:『明月送潮来,桥上不知暮;遥见渡头人,纷纷厂西去』。地近陶厂,故云)
金城桥:在首里王城西南。
茶崎桥:在立岸村。
长虹桥:在真和志牧志村长虹堤上。旁多盐埠。为中山八景之一(徐葆光「长虹秋霁」诗:『跨海卧长堤,秋来宜晓望;脚底彩云生,月在虹霓上』)。
安里桥:在真和志安里村先王庙右。
八幡桥:在八幡岭上。旁有八幡宫,供八幡大士。
泊桥:在泊村,亦名高桥。
真玉桥:在丰见城北玉湖之上,为往山南要路。「汪录」误以安里桥当之。
石火桥:在丰见城石火岭下(徐葆光「石火桥」诗:『涉海不知远,盘山觉路遥;暮烟迷绝磴,惊瀑撼危桥。前岭火相接,隔溪人互招。山山名字别,译语问归樵』)。
大里桥:在高岭村山南王故城下。旧为石桥,水门三;今架木为之。
琉球国志略卷六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府署
府署
王府(世子府附)使馆学校
古称「岛夷卉服」,则穴居土处可知。按「隋书」称「国王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盖其时栋宇之制未备,而亦寖异乎巢窟之旧矣。今则闬闳轮奂、阶戺轩崇,大改前模。至于安奉诏敕、供顿使臣公所,则多仿中国矩度;纵未足云壮丽,亦既燥湿不虞,无忧从者不直此也。方当圣朝重熙累洽百有余年,举万类而甄陶之。凡在域外波臣,咸知向学,文教浸兴;则又且俎豆尼山,置师儒弟子:胶黉之设,无异华风,前此未有也。志府署。
王府(世子府附)
使馆
学校
王府
王城,在首里。由万松岭东上数里许,衢道修广,有坊牓曰「中山」。道南有安国寺,对街为世子第。中路砌石为大墩,内植凤蕉一丛。更进,又一坊牓曰「守礼之邦」(「汪录」云:『万历初,封王尚永制词有「足称守礼之邦」,故以为额)。道左有天界寺,寺西南为王茔,对街为大美殿。更进为欢会门,即王府城也;高踞山巅,砺石砌成,削磨如壁,苍黝磊历。远望如聚髑髅,故「隋书」因其形似,误谓「王所居多聚髑髅其下」耳。城外石崖上,左刻「龙冈」、右刻「虎崒」。城四面,门各一:前西向,即欢会门;后东向,为继世门(「汪录」:『世子嗣位,由此门入』);左南向,为水门;右北向,为久庆门。进欢会上崖,有门西北向,牓曰「瑞泉」(门左有碑,前使徐葆光镌「中山第一」四字)。左右甬道,有左掖、右掖二门通入王宫。更进有楼西向,牓曰「刻漏」(上设铜壶漏水)。更进有门西北向,为广福门;即王府门也。城周回三、四里,有马道,无雉堞。
王殿在山顶。康熙元年毁,五十一年重建(前使臣张学礼时,殿尚未建,预题曰「东南屏藩」;受封在世子殿)。前为奉神门,左右三门并峙,在广福门内;与殿皆西向。山形本南北向,以中国在海西,表「忠顺面内」之意故也。殿九间,左右夹室一。殿前月台,建穹亭覆之。中阶七级,石栏周护,雕刻花鸟颇工整。殿上有楼,为御书楼,极高敞壮丽,巨梯当槛立。正中悬奉圣祖仁皇帝御书「中山世土」匾额,左奉世宗宪皇帝御书「辑瑞球阳」匾额,右奉皇上御书「永祚瀛壖」匾额。臣等于开读日拜瞻宸翰,天章炳焕,日月光华;诚海邦世宝也。下为王听政位,中壁悬上古伏羲画卦像,龙马负图立其前(「汪录」作孔子像);绢色苍古,微有剥蚀,非近代物(前使臣海宝「题中山王府」诗:『中山祖德见诒谋,「世缵图」成贡典修;三锡皇纶来汉使,万年臣节戴宗周。星棋花屿环芳甸,弦管烟村带画楼。敷命采风皆我职,史编为纪海东头』。前使臣徐葆光「拜瞻御书华匾恭纪二章」:『锡祚煌煌语有神,帡幪五世命三申;垂封已许天同久,拜赐时瞻墨尚新。玉札半纶为誓券,沧波一渡作通津。桑田可变恩常在,不怕重扬东海尘』!『龙章卅载贲山隈,拜舞楼头五色开;始信天文垂象远,直从海角觐光来。河山旧誓留千叶,鸾凤余辉照八垓。真个乘槎到云汉,举头咫尺见昭回』)。殿庭方广数十亩,分砌三道,方砖铺之。左厢北向为南楼,窗尽垂帘。楼隅隙地亩许,蟠松与凤蕉错植奇石间,前使汪楫题曰「听涛」。右厢南向为北宫,匾曰「忠顺可嘉」(亦用制词中语);凡宴天使皆于此,以其地面南故。殿屋皆固朴,多柱础,一间至用二十余柱。屋梁举手可接,以处山冈,且防海飓。
世子府第,在安国寺南。别有世子殿在中城(「徐录」云:『国王时往游』)。
〔使馆〕
天使新馆
馆在那霸,去迎恩亭里许,面南。一仿中朝官廨制度,前筑照墙,东西辕门外栅四周。栅内东西门房各四楹,以居国之执事人员。左右鼓角亭各一,旗竿二,上施「册封」黄旗各一。大门署曰「天使馆」,门内东西班房各六楹,以处书吏、隶役。仪门署曰「天泽门」,前明册使夏子阳题;年久失去,前使徐葆光隶书补题。门内甬道至月台,前徐葆光种榕树左右各两株。庭中广可数亩,陪臣行礼于此。正中为大堂前楹,前使张学礼、王垓隶书「天威远播」匾。屏门上前使汪楫、林麟焻题「敷命堂」匾,汪楫又联于门曰:「帝德着怀柔,正朔万年颁上国;臣心表忠信,南风三日到中山」。中楹,前使海宝、徐葆光题「皇纶三锡」匾,臣魁题其左曰「露洒扶桑」。左右楹间,徐葆光复书二牓,一载前明册使姓名:洪武五年,诏中山王察度,使行人杨载;永乐二年,封武宁,使行人时中;五年,封思绍,不遣使;洪熙元年,封尚巴志,使中官柴山;正统十年,封尚忠,使给事中俞忭、行人刘逊;十三年,封尚思达,使给事中陈傅、行人万祥;景泰二年,封尚金福,使给事中乔毅(一作陈谟)、行人童守宏;六年,封尚泰久,使给事中严诚(一作李秉彝)、行人刘俭;天顺六年,封尚德,使吏科给事中潘荣(福建龙溪人)、行人蔡哲;成化六年,封尚圆,使兵科给事中官荣、行人韩文(尚宣威未请封);成化十三年,封尚真,使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司副张祥;嘉靖七年,封尚清,使吏科给事中陈侃(浙江鄞县人)、行人高澄(顺天固安人);四十一年,封尚元使吏科左给事中郭汝霖(江西永丰人)、行人李际春(河南杞县人);万历四年,封尚永,使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云南籍,应天上元人)、行人谢杰(福建长乐人);二十九年,封尚宁,使兵科右给事中夏子阳(江西玉山人)、行人王士祯(山东泗水人);崇祯元年,封尚丰,使户科左给事中杜三策(山东东平州人)、行人司司正杨抡(云南籍,上元人);尚贤请封未获,卒。一载本朝历遣使臣姓名:康熙二年,封尚质,使兵科副理官张学礼(辽阳人)、行人王垓(山东胶州人);二十一年,封尚贞,使翰林院检讨汪楫(江南仪征人)、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福建莆田人);尚纯未立先卒,子尚益未请封;五十八年,封尚敬,使翰林院检讨海宝(满洲镶白旗人)、翰林院编修徐葆光(江南吴江人)。今上乾隆二十一年封尚穆,使臣魁、臣煌忝任斯役,谨续题其后。后为中堂,安奉诏敕所;臣煌恭题曰「声教东渐」,复敬书一联曰:「圣化浃扶桑,万里而遥瞻日近;皇华临辨岳,九州岛之外仰天高」。左右为两使臣房。堂后左右板阁各一,汪楫题其左曰「长风阁」,林麟焻题其右曰「停云楼」;寻废,徐葆光重书之,且系以诗。左右廊房各九楹,以居从人。东院有水井一,砺墙周围如城,高丈余。堂屋皆上用■〈同瓦〉瓦,下用方砖,壁悉用厚板;役舍,则以芦箔漫土其上。楼上铺脚踏棉,余舍铺设、桌椅、床帐及诸什物悉照中国制造,设专司掌之。堂后徐葆光构小东轩,迭石种蕉以供燕适;今废,臣煌重植凤蕉一丛(徐葆光「敷命堂前种榕诗」:『使馆邀纶世一开,圣皇册命已三来;天无稽泽随时降,树有余阴为手栽。门合海隅迎日月,根蟠龙爪压风雷。诸卿好与勤封殖,若木光中拱上台』。汪楫「长风阁喜雨」诗:『三年荒徼望甘霖,一夜轻雷送好音;有脚春来天子惠,随车雨足使臣心。蕉花穿户红全湿,橘叶遮垣绿更深。见说涂人歌且舞,老夫高眺亦长吟』。徐葆光「停云楼诗」:『身似孤云复此停,楼头举目海天青;行人旧迹今何在?鸿爪从来偶一经』。『停云霭霭觉身孤,尽日流观山海图;一出随风栖绝岛,无心也忆故山无』?又「小东轩诗」:『半庭花药好,凿牖小楼偏;卧席看云变,规窗学月圆。一琴消院漏,薄醉作秋眠。灯影凌虚泛,吴江舴艋船』。又「使院种芭蕉」诗:『踰海莫逃暑,况兹日出隅;人徒既充院,而复画地居。主人夙敬客,莽灌咸扫除;庭宇固疏旷,炎郁乃不舒。朝树盼夕荫,十年计何迂!芭蕉叶垂云,草木无一如;分列植百本,取诸织纴余。微雨众卷坼,一夕俄纷敷。砺墙影交碧,灰野光敛晡。炎风应序来,飒然秋与俱。人事戒欲速,济变亦良图;置物苟得所,安往非吾庐』)。
天使旧馆(支应司附)
旧馆,在使馆西南。大门上,有小板阁。入门,大堂三楹;万历中,册使萧崇业取唐人「海东万里洒扶桑」句,以「洒露堂」名之,前使王垓书「驻节」匾。中楹,明使臣杜三策书「每怀靡及」匾。后有楼——楼西隙地数亩,前封测量平安、丰盛额居之(胡靖记云:『杨行人抡居西偏小楼,名曰「听海」;杜三策题四律,有「一帆多藉乘风力,万里长悬捧日心;兴来欲泛张骞斗,归去羞言陆贾金」诸警句。楼今废。张学礼记云:『楼上有明杜三策「梅花诗」百首,今已墁灭,并诗亦不传』。胡靖「听海楼」诗二首:『夜听鱼龙出水吟,一尊对月酒频斟;寒涛喷洒连天雪,残菊飘零满地金。数曲歌萦孤客思,几回梦绕故园心!平生浪迹知多少,此处夷犹可再寻』?『支离游况此来豪,万顷波光入彩毫;泼墨烟云龙出海,临池朗月鹤鸣皋。浮槎欲泛天河斗,乘兴犹疑雪夜舠。干饮中山浑是梦,不知身寄海天高』)。或云:弥世公馆即其地。
天使馆旁,支应分设七司:一、馆务司,掌馆中应行事件;一、承应所,掌馆中修葺物件;一、掌牲所,掌羊、豕、鸡、鸭支送等事;一、供应所,掌酒、米、小菜支送等事;一、理宴司,掌七宴事;一、书简司,掌书帖往来等事;一、评价司,掌评定物价等事。每司,遣大夫一员、红帕三人、杂差等二十人主其事。七司外,又有总理司,亦名长史所;设紫金大夫一人、长史四人、笔者十二人,总理七司大小事及上下文移。其朝夕供应奔走,别有库官等为之。
(附)那霸公馆:有二,一在旧使院前,一在天使馆东下天妃宫左。皆极深邃宏敞,为差辨管理那霸钱谷、狱讼二官公所。
(附)姑米岛公馆:亦有二,一在金城间切、一在内间切。在内间者,臣等兹役遇飓登岸时,同居之;臣煌颜其堂曰「宝典流辉」,复系一联云:「鳌首驾山来,拥卫不违天咫尺;蜑民迎节拜,欢呼创见汉威仪」。
学校
学校,在久米村泉崎桥北圣庙东偏。康熙十三年立庙(庙制详见「祠庙」、「典礼」),尚未立学。五十六年,紫金大夫程顺则启请建明伦堂,又于堂北祀启圣并四配神主。五十七年冬,堂成,蓄经书略备。国王又敬刊「圣谕十六条」,命程顺则演其文义,月吉读之。官师,则紫金大夫一员司之;每三、六、九日诣讲堂,稽察诸生勤惰,兼理中国往来贡典。讲解师,则择久米内文理精通者一人为之,不拘大夫、都通事、秀才皆可;岁廪十二石。训诂师,则择句读详明者一人为之,岁廪八石。程顺则有「庙学纪略」、蔡文溥有「中山学校序」颇详悉,俱见「艺文」。久米七岁以上初学者,则设塾于上天妃宫以教之;首里亦设乡塾三所。外村小吏、百姓之子弟,则以寺为塾,以僧为师;皆学「国字」,有草书,无楷字。近那霸等村亦多家塾;读书之声,有中宵朗朗弗辍者,殊可嘉也!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代请官生入学读书疏
翰林院侍讲臣全魁、臣周煌谨奏:为据词代请事。
臣等蒙恩简用,远使琉球。事竣将旋,中山王臣尚穆诣馆宴送,令陪臣通事向臣等致词云:『海隅下国迭被皇仁,宸翰荣褒,纶音宠锡。但僻处弹丸,荒陋成俗;向学有心,执经无地。先于康熙二十二年,经恳前使汪楫等代请陪臣子弟四人入学读书;奉部议:准遣官生阮维新等入学在案。嗣于五十九年,恳前使海宝等援例代奏,复蒙许遣。今幸天遣使臣至国,敢祈陈明远人向化之诚,俾得再遣入学读书,下国不胜悚企』等语。臣等理合据词缮折代奏,伏候圣鉴,敕部议覆施行!谨奏。
即日奉旨:『该部议奏。钦此』。
礼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抄出翰林院侍讲全魁、周煌奏称:『臣等使竣将旋,中山王令陪臣通事致词云:「海隅下国,荒陋成俗;向学有心,执经无地。先于康熙二十二年,经恳前使汪楫等代请陪臣子弟四人入学读书;奉部议:准遣官生阮维新等入学在案。嗣于五十九年,恳前使海宝等援例代奏,复蒙许遣。今幸天遣使臣至国,敢祈陈明远人向化之诚,俾得再遣入学读书,下国不胜悚企」』等因,具奏到部。查康熙二十三年册封使臣翰林院检讨汪楫等、五十九年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等事竣回京,俱奏称该国王恳求转奏,令陪臣子弟入监读书;经臣部覆准具奏,奉旨『依议,钦此』。随据该国王前后遣令官生到京,臣部并札国子监读书三年,遣令归国各在案。今翰林院侍讲全魁等既称该国王尚穆向化输诚,恳请陪臣子弟入学读书;应如所请,准其于应贡之年遣令来京,臣部札行国子监肄业。俟命下之日,行文福建巡抚转行该国王遵照可也。谨奏。
于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初一日奏,本日奉旨:『依议。钦此』。
琉球国志略卷七
翰林院侍讲臣周煌恭辑
祠庙(寺院附)
祠庙(寺院附)
「周官」宗伯禳祈宜报之典最繁,所以昭诚敬、广仁孝也。国家岁事有常,百神效灵,山海宁谧。琉球仰遵圣教,颇知淫祀无福诸不在祀典者,罔敢僭黩;是以举行蜡腊、崇饰宫墙,而寝庙城丛亦皆式礼莫愆,允合「生三事一」之义。若乃像教之设,虽儒者所不道;要其大旨足以警醒贪嗔:揆之神道设教遗意,初无大忤。且点缀名山邃谷,上以备祝厘净地、下亦供登览胜游,未为不善也。因复略表其尤著者焉。志祠庙。
社坛:在首里末吉村。祭国中山川处。
雨坛:有二,一在丰见城,十月下种时,迎龙神像设坛祈雨处,为国相采地;一在玉城村,又曰云城,国王每岁祈雨处。
雩坛:在首里崎山东苑内。旱甚,国王诣坛躬祷。
雷神庙:在那霸护国寺前。祀雷声普化天尊,故俗呼「天尊庙」。「汪录」里:『永乐中,贡使自京师塑像归。崇祯末,王尚质新之。其上梁文有「祈通渡唐之船,冀遂懋迁之愿」。「旧录」作三清殿,今无此称』。「徐录」云:『供玉皇』;误。左右悬绢旛二,实书雷神号也。「张录」云:『殿前二松,大数围,高二十余丈』;今无。殿前百步有方池,亩许;池下新栽松,近百余株。中楹,张学礼题「苍生司命」匾。殿廊悬大锺一,镌字曰:『王大世主,庚寅庆生。兹现法王身,量大慈愿海。新铸巨钟寄舍天尊殿,以上祝万岁之宝位、下济三界之众生。辱命相国(缺)为铭,铭曰:「华钟铸就,挂着珠林;撞破昏梦,正祷天心。君臣道合,蛮夷不侵;彰凫氏德,起追蠡吟。万古皇泽,流妙法音」。景泰七年(丙子)九月二十三日,住持■〈木〈巷,毛代巳〉〉律师艮舜证之大工,国吉奉行;智贤并与,那福中西』。
臣按景泰七年,为王尚泰久时。「中山世鉴」云:『泰久以永乐十三年(乙未)生』;距庚寅差五年——尚圆亦以是年生。泰久于景泰五年(甲戌)嗣位,四十岁;至天顺四年(庚辰)薨,寿四十六:则非庚寅生矣。而「世鉴」又云:『诸山寺大钟,皆王所铸;故铭文或书丙子、或书丁丑,皆署景泰年号』。若尚圆则以成化六年(庚寅)即位,至十二年(丙申)薨,寿六十二;更无涉矣。「世缵图」则谓「尚德王始铸大钟」。考尚德以正统六年(辛酉)生,亦与庚寅不合也。岂「世鉴」所云泰久以乙未生,或考之未审耶?
文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南向。红墙朱扉,左右立「下马」碑。内棂星门三。进门,广庭甬道,上设拜台。大殿三间,奉先师孔子神位、圣像;两旁二龛,设四配位、像,各手一经。中梁,摹竖圣祖御书「万世师表」匾一。康熙十三年建,前使汪楫、林麟焻各有记(见「艺文」)。五十六年,紫金大夫程顺则复启建明伦堂;又于堂中近北壁分三小间,祀启圣并四配位。两庑,蓄经书略备。国王命顺则敬刊「圣谕十六条演义」,于月吉读之。久米之子弟就学其中。顺则立碑记之,又有「庙学纪略」。前使徐葆光为书「启圣祠」、「明伦堂」、「儒学」三大牓,立碑一(俱见「艺文」)。臣煌至馆,循例展谒。拜瞻之下,进诸秀木,悉加奖勉;谆宣我皇上右文德意,令通事官传示。众皆忻忻拱听,似有会心者。其规制未备,则如启圣公主尚仍公号,殿上未增祀十二哲,亦未建两庑祀配食诸贤。臣因举内地诸郡邑条规,移咨国王知之。其春秋祀典,详见「典礼」。
天妃宫:有三,一在那霸天使馆东,曰下天妃宫,门南向。明夏子阳、王士祯立「灵应普济神祠」额。前广数十亩,有方沼池。门左右,石神二。甬道宽广,殿宇宏敞。堂内,有崇祯六年册使杜三策、杨抡「慈航普度」匾,顺治六年招抚司谢必振「普济万灵」匾,康熙二年册使张学礼、王垓「普济群生」匾(「张录」:『别有「中外慈母」匾』)。五十八年,册使徐葆光书联云:「那霸唐营,并峙两官分上下;夏来冬往,安流二至合华彝」。有钟一,铭文与天尊庙同;唯相国缺名处作「辱命相国安灊为」,其铭末作「景泰丁丑年」。一在久米村,曰上天妃宫。「夏录」云:『嘉靖中,册使郭汝霖所建。门南向,亦为石神二。甬道左右宽数亩,周围缭垣。正中为天妃神堂,右一楹祀关帝、左为久米幼童诵读地。门额,旧夏子阳、王士祯书「灵应普济神祠」,年久匾失。康熙中,徐葆光取宋宣和及元天历两赐额,合书之曰「顺济灵慈之宫」。堂内,有杜三策、杨抡「德配元穹」匾,康熙中张学礼、王垓「生而神灵」匾(「徐录」作「生天福灵」),汪楫「朝宗永赖」匾。林麟焻联一:「累朝垒诰表神功,岳降自鯑江,翊运疑庥,频现红灯宣圣化;重译献琛逢盛世,皇华临马齿,抠衣展拜,永清碧海耀吾宗」。麟焻,莆田人,天妃族,故末称「裔侄孙」。徐葆光联一:「统全海之洪波,俯顺人情,应念东西南北;综历朝之宝册,仰觇圣德,一心忠孝慈仁」。臣等姑米遇飓,仰藉皇上威灵,神光护佑,全船二百余人无一亏损;易舟到港,谒庙行香。臣煌谨安「愿大能成」匾一,「神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臣何力之有也,忠诚若水证平生」联一:敬抒微忱,稍答神贶。有钟一,镌文与下天妃宫同。一在姑米山,系新建。兹役触礁,神灯示见;且姑米为全琉门户,封、贡海道往来标准:臣煌谨同臣魁公启国王代建新宫,崇报灵迹。中山王尚穆,现在遴员卜地鸠工。臣煌使旋有日,恭制匾、联各一:匾曰「玉山仙姥」,联曰「凤舸灿神光,一片婆心扶泰运;龙津标圣迹,万年福曜镇安嘉」。米、姑各地更为立碑,以纪其事。
臣谨按天后氏族、里居、存没之迹错出,前纪街谈巷说,传闻异辞。据徐葆光录「天妃灵应记」云:『天妃姓林氏,莆田湄洲人(「张记」云:「蔡氏,猴屿人」;非是);宋都巡检愿(一作孚)第六女。以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生;弥月不啼,名曰「默生」而神灵。少与群女照井,有神捧铜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骇。自是,屡显灵异。常乘片席往来海上,或驱檐前铁马渡江;人咸称为「通贤灵女」,或称「神姑」。一日,方织,忽据机瞑坐,颜色变异;母蹴问之;寤而泣曰:「父无恙,兄殁矣」!顷之信至,父与兄渡海舟覆,父若有挟之者,得不死;兄以柁摧,救不获。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升化;室处二十八岁(「张记」云:「救父,投海身之」;误)。时显灵应,或示梦、或示神灯,海舟获庇无数;土人相率祀之』。
天后封号
宋徽宗宣和五年,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八舟溺其七;独允迪见神朱衣坐桅上,遂安。归闻于朝,赐庙额「顺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始封「灵惠夫人」,赐庙额「灵应」。三十年,海寇至江口,神见风涛中;寇溃,就获泉州。上其事,加封「昭应」。孝宗干道二年,兴化疫,神降于白湖;去湖丈许,得甘泉,饮者立愈。又海寇至,雾迷其道,至庙前就擒:加封「崇福」。淳熙十一年,助巡检姜特立捕温、台寇;加封「善利」(「汪录」作「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灵慈,乃庙号;凡加封,皆原灵惠始封之号,当作「灵惠」。以上,夫人凡四封)。光宗绍熙三年,以救疫、旱功,特封「灵惠妃」。宁宗庆元四年,以救潦功,加封「助顺」。嘉定元年,平大奚寇,以雾助擒贼;金兵至淮甸,战花靥镇及紫金山,神见像,再捷三战,遂解合肥围:加封「显卫」。十年,救旱、获海寇,加封「英烈」。嘉熙三年,钱塘潮决;至艮山祠,若有限而退:加封「嘉应」。宝佑二年,救旱;加封「协正」。三年,加封「慈济」。四年,以浙江堤成,加封「善庆」。五年,教授王里请于朝,封妃父「积庆侯」、母「显庆夫人」,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锡命。景定三年,反风胶海寇舟,就擒;加封「显济」(以上封妃凡十,宋共十四封)。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以海运得神佑,封「护国明着天妃」,又进「显佑」。成宗大德三年,以漕运效灵,加封「辅圣庇民」。仁宗延佑元年,加封「广济」。文宗天历二年,加封「灵感助顺、福惠徽烈」(共二十字),庙额「灵慈」(元晋封天妃,凡五加封)。
明太祖洪武五年,封「照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成祖永乐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自后遣官致祭,岁以为常。庄烈帝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又加「青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明封圣妃一、改封天妃一、改封元君二,凡四封)。
本朝康熙十九年,收复台湾,神灵显应;提督万正色以闻,加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仍永乐七年号),遣官谕祭。
臣谨按天妃庙祀,自元至元中,于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赍香遍祭。明嘉靖中,册使陈侃使还,乞赐祭以答神贶;礼部议令布政司设祭一坛,报可。万历三年,册使萧崇业始请秩祀海神,合举祈、报二祭;至今封舟出海,因之。康熙二十二年,册使汪楫等还,疏请照岳、渎诸神,着地方官行春秋二祭;部议未准。五十八年,册使海宝等具疏再请,得旨:『着地方官春秋致祭,编入祀典』。臣等兹役,自闽海往还,祈神获佑;窃疑封号尚袭前明,即谕祭文内但云「海神」、不言「天妃」。敬沥微忱,乞加封号,并请明颁谕祭;俱蒙圣慈俞允。崇报益隆,名实悉称,典礼周详,超轶千古矣。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请加封号谕祭疏
翰林院侍讲臣全魁、臣周煌谨奏:为天威远播,神应弥昭;敢沥微忱,仰祈睿鉴事。
臣等蒙皇上天恩,简使海外;陛辞之日,训诲周详。赍命以来,惟冀克竣典礼,无陨越。顾往返辄有滞留,风波不无惊阻。今得趋赴行在瞻仰天颜,皆由我皇上再造之鸿恩;故能使天妃效灵,更生有庆。所有微臣等感激之私,有不得不陈请于圣主之前者。伏查天妃于康熙十九年收复台湾,神灵显应;福建提督臣万正色奏请加封,经礼部议准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则是仍明永乐间封号也。又查前明册封琉球,有祈、报海神文二道。康熙二十一年,前使臣汪楫等奏请谕祭海神,其略云:『海神天妃,灵感最着』;是以海神为天妃矣。臣等兹役遵例于怡山院致祭,按其地有天妃宫,仅一拈香;而谕祭之典,则又设位于江岸,实望祭也。伏读祭文内所引事实,似指天妃;然但云致祭于海神,未明着天妃之号。臣等窃疑海自有神;岳渎载于「祀典」,似不得即以天妃为海神明矣。伏念臣等始渡海时,以六月初十日出五虎门,十三日已见琉球之姑米山;十四日近山下椗守风之次,适当暴期,波浪兼天,舟身震撼,呕逆颠仆者无数。臣等屡祷于神,神出筊示谓「宁泊此,毋舍去也」。于是肃将简命,虔告天妃:『神若默佑生灵,当为神乞加封号;并请于册封之年,明颁谕祭』。奈臣等忠信未孚,延至二十四日夜台飓大作,椗索十余一时皆断,舟走触礁,龙骨中折,底穿入水;时既昏黑,兼值雷雨,距岸约六、七百步许,自分此时百不一生。呼吁之顷,忽神火见于桅顶;又海面灯光浮来,若烟雾笼罩状。举舟之人,皆所共见;乃胥呼曰:『天妃救至矣』!须臾,舟稍向岸,赖一礁石透入舟腹,得不沈溺、复不漂流;以故解放本舟小船,次第救免。臣等于万迭惊涛之中,赍奉节、诏、赐物登岸:实皆荷我皇上洪福,恩同覆载,履险终平;而天妃阿护之灵,尤其彰明较著者。是用殚竭愚忱,仰恳皇上天恩,敕部议加封号。更请于册封之年,别颂谕祭文二道,与海神并举;抑或于谕祭海神文内,明着天妃之号:庶崇报益隆,名实允称。为此缮折恭奏,伏候圣裁!臣等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奏。
即日奉旨:『该部议奏。钦此』。
礼部谨题:为遵旨议奏事。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内阁抄出翰林院侍讲全魁、周煌奏称:『天妃于康熙十九年收复台湾,神灵显应;福建提督臣万正色奏请加封,经礼部议准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则是仍明永乐间封号也。又查前明册封琉球,有祈、报海神文二道。康熙二十一年,前使臣汪楫等奏请谕祭海神,其略云「海神天妃,灵感最着」;是以海神为天妃矣。臣等兹役遵例于怡山院致祭,按其地有天妃官,仅一拈香;而谕祭之典,则又设位于江岸,实望祭也。伏读祭文内所引事实,似指天妃;然但云致祭于海神,未明着天妃之号。臣等窃疑海自有神;岳渎载于「祀典」,似不得即以天妃为海神明矣。伏念臣等始渡海时,以六月初十日出五虎门,十三日已见琉球之姑米山;十四日近山下椗守风之次,适当暴期,波浪兼天,舟身震撼,呕逆颠仆者无数。臣等屡祷于神,神出筊示谓「宁泊此,毋舍去也」。于是肃将简命,虔告天妃:「神若默佑生灵,当为神乞加封号;并请于册封之年,明颁谕祭」。奈臣等忠信未孚,延至二十四日夜台飓大作,椗索十余一时皆断,舟走触礁,龙骨中折,底穿入水;时既昏黑,兼值雷雨,距岸约六、七百步许,自分此时百不一生。呼吁之顷,忽神光见于桅顶;又海面灯光浮来,若烟雾笼罩状。举舟之人,皆所共见;乃胥呼曰:「天妃救至矣」!须臾,舟稍向岸,赖一礁石透入舟腹,得不沈溺、复不漂流,以故解放本舟小船,次第救免。臣等于万迭惊涛之中,赍奉节、诏、赐物登岸:实皆荷我皇上洪福,恩同覆载,履险终平;而天妃呵护之灵,尤其彰明较著者。是用殚竭愚忱,仰恳皇上天恩,敕部议加封号。更请于册封之年,别颁谕祭文二道,与海神并举;抑或于谕祭海神文内,明着天妃之号:庶崇报益隆,名实允称』等因,具奏到部。该臣等谨按「会典」,四海龙神,各有封号:东海称显仁龙王之神、西海称正恒龙王之神、南海称昭明龙王之神、北海称崇礼龙王之神;有司以岁时秩祀。「会典」内开载,天后亦称海神。康熙十九年敕封海神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二十年,福建提督臣万正色以天后着灵奏闻于朝,诏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五十九年,翰林院检讨海宝等奏称:『奉旨册封琉球,于怡山院祭天妃;往返海道,略无危险』。经臣部议准:该地方官春秋致祭,编入「祀典」。乾隆二年,福建总督郝玉麟疏称:『台湾守备陈元美等在洋遇风,虔祷天后,俱获安全,褒封宜加;亦经臣部议准加封,其字样交内阁撰拟进呈,钦定「福佑群生」四字,钦遵各在案。是向来册封琉球使臣所祭,实系天后而非南海昭明龙王之神,已确有可据。今该侍讲全魁等奏称「万迭惊涛之中,赍奉节、诏、赐物登岸,实皆荷我皇上洪福,恩同覆载,履险终平;而天妃呵护之灵,尤其彰明较着。仰恳天恩敕部议加封号。更请于册封之年,别颁谕祭文二道,与海神并举;抑或于祭文内,明着天妃之号」等语。应如所奏,恭请加封。其封号字样,应照例交内阁撰拟进呈,恭候钦定。嗣后谕祭天后祈、报文二道,书明天后封号,即于怡山院天后宫举行祭事,于礼乃为允协;并请别颁谕祭南海龙神祈、报文二道,于江岸望祭:庶礼仪咸备,而祀典逾隆矣。恭候命下之日,行文该处钦遵办理。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十四日。
奉旨:『依议。钦此』。
内阁谨奏:为请旨事。
据礼部来文,内称『本部议覆翰林院侍讲全魁、周煌题请加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以酬神贶。其加封字样,交内阁撰拟』等因,移咨前来。臣等谨拟加封字样,进呈御览,伏侯钦定。
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
奉旨:『用「诚感咸孚」。钦此』。
天后灵迹
臣谨按天后救济灵迹,不胜枚举。兹但就历使封舟显应,条录于左(洪熙元年,册使中官柴山遇险获济事,详「显圣录」;以后无考。今断自陈侃始)
嘉靖十三年,册使陈侃、高澄舟至姑米山,发漏;呼祷,得塞而济。归,值飓风,桅樯俱折;忽有红光烛舟,乃请筊,起柁。又有蝶、雀示象,冠服祷请立碑,风乃弛。还,请春秋祀典(详甲午「使录」)。
嘉靖四十年,册使郭汝霖、李际春回闽日,飓将发,有二雀集舟之异。及飓发,失柁;汝霖等为文以告,风乃息,更置柁。一异鸟集桅不去(详癸亥「使录」)。
万历七年,册使萧崇业、谢杰针路舛错,且柁叶失去;虔祷之次,俄有一燕、一蜻蜓飞绕船左右,遂得易柁(详己卯「使录」)。
万历三十年,册使夏子阳、王士祯舟过花瓶屿,无风而浪;祷于神,得风顺济。归舟柁索四断,失柁者三,大桅亦折;水面忽见神灯,异雀来集,东风助顺(详丙午「使录」)。
崇祯元年,册使杜三策、杨抡归舟飓作,折柁牙数次,勒索皆断。舟中有奇楠木高三尺,三策等捐千金购刻神像;俄有奇鸟集樯端,舟行若飞,一夜抵闽(详癸酉「使录」)。
本朝康熙二年,册使张学礼、王垓归舶过姑米飓作,桅左右欹,龙骨半折;忽有火光荧荧,霹雳起风,雨中截断仆桅,柁旋不止,勒索皆断;祷神起柁,三祷三应,易绳下椗。有一鸟若雁——绿嘴红足,集战台上;舟人喜曰:『天妃遣来引导也』!遂达定海(详「记录」)。
康熙二十二年,册使汪楫、林麟焻归舟飓三昼夜,舟上下倾仄,水满舱中。虔祷天妃,许请春秋祀典;桅箍断而桅不散、顶绳断而篷不落,与波上下,竟保无虞(详「使录」)。
康熙五十八年,册使海宝、徐葆光多用卯针,几至落漈;虔祷,得改用乙辰针,又筊许。二十八日见山,果见叶壁;复祷,得西北风,一夜抵港。归舟至凤尾山,旋风转船,蓬柁俱侧;呼神,复正。至七星山飓作,椗走,几触礁;呼神,获免(详「传信录」)。
臣等兹役舟泊姑米候风,忽飓台作,连三昼夜。六月二十四日夜半,椗绳尽断,龙骨触礁而折,底穿入水;呼吁之顷,众见神火起于桅顶、焚招风旗而落,又海面灯光浮来若烟雾笼罩状,船遂牢搁礁上,得不沈溺,以次获济登岸。归舟至石盘,阻雾不进;祷,得见山。既起椗,雾复合,风雨雷电交作,落帆叶不下,舟欹甚;再祷,再霁:赖以安行。臣又闻护封二号船去时,亦于六月二十四日夜在洋被浪击损右■〈舟皮〉,杉板漂失;神前灯已灭,逾时复燃,舟以渐驶,得抵温州云。
关帝庙:在上天妃宫神堂之右。册使汪楫匾曰「莫不尊亲」;徐葆光联云:「赤心常挂扶桑日,正气时通大海风」。程顺则有记(见「艺文」)。
龙神庙:在上天妃宫大门内左厢,北向。徐葆光联云:「受朝宗而宅海,敷雨露以行天」。国王祷雨,以舟载像至丰见城,设坛祈之。
水母庙:张学礼「图录」:『近奥山』。今未详其处。
先王庙:在真和志安里村。庙前,松冈数重。左右溪涧环注安里桥下入海,复有海水来朝。庙貌浑朴,迭石为墙;左右立木坊及「下马」碑。石路修广,老树森列。正中作圈门三,左右角门二。前堂三楹,匾「肃容」二字;祭毕,设宴之所。更进甬道,东西厅各三楹,阶畔铁树雨丛。正庙七楹,正中向外通为一龛,安奉诸王神位:舜天,居正中。左昭舜马顺熙、英祖、英慈、西威、武宁、尚巴志、尚思达、尚泰久、尚圆,尚宣威、尚清、尚永、尚丰、尚真、尚益,共十五位;右穆义本、大成、玉成、察度、思绍、尚忠、尚金福、尚德、尚真、尚元、尚宁、尚贤、尚质、尚纯、尚敬,共十五位。诸皆称「神主」;惟宁、丰、贤、质四主称「尊灵」,又加称宁曰「康翁」、丰曰「宗盛」、贤曰「秀英」、质曰「直高」。左壁向右木主一,书历代有功王叔神位;右壁向左木主一,书先代王妃神位。楹上,前使臣张学礼、王垓题「河山带砺」匾,汪楫、林麟焻题「承劝厥成」匾,海宝、徐葆光题「世笃忠贞」匾;臣等亦书「源远流长」四字悬其次。堂西神厨二楹;东为佛堂,前后六楹。旁三楹,为僧厨——即崇元寺。
圆觉寺内,亦有先王神位。中一龛五主:正中祀尚圆,称「龙庆云君」,盖其私谥也;为不祧之祖。中左第一主,祀尚贞,为高祖;中右第一主,祀尚纯,为曾祖;中左第二主,祀尚益,为祖;中右第二主,妃尚敬,为祢。左一龛:正中尚稷。左第一主尚清,右第一主尚永;左第二主尚丰,右第二主尚质。右一龛:正中尚真。左第一主尚元,右第一主尚宁;左第二主尚贤:皆祧主也。与「传信录」所记大异(臣按先王庙,乃历代统祀,非一姓也。圆觉寺,自尚圆始,为本宗)。
天王寺内,亦有神主。佛堂左一龛,神主二:一为尚稷,乃始祖尚圆之父也;一为尚久,乃尚丰王之父、尚元第三子也。二人皆王父,未为王;故别奉于此。旁二主,为王妃。右一间四主,皆王妃。
天界寺内,有尚懿神主;乃尚宁王之父。寺中皆女主,供王妃及王姊妹出嫁者。虽有家祠,亦得祔。
岳祠
国中皆以石为神。凡神岳、丛祠之所,砺垣四周,灌本密郁;■石离立数处,置香炉于前,浇酒、设牲果。渡海、祈福、酬愿、报赛,惟就石膜拜献供,不立神像也;在处有之。今略记其有名可指者。
城岳:在真和志古波藏村。古松森立,可数百株。东三十余步,有泉名「旺泉」,从石溜出,甚甘洁;为中山八景之一(徐葆光「城岳灵泉」诗:『瑞泉托王居,巨榜标金阙;玉乳泻岩溜,泠泠自幽绝』。又「城岳」诗:『一邱古庙只荒榛,丛灌无人敢作薪;渡海人归还赛社,祠旁浇酒石为神』)。
辨岳:在崎山西南。墙四周,丛木尤密。小门内拒,南向。门外木亭二所。左傍有小石塔及石灯案左右各五。入门,石磴北屈而东,数十级;至顶,有石香炉,为祭山神处。木亭前,平地方广;南向见海。东南方有石炉炷香,为祭海神处。岳神名祝祝,天孙氏第二女也。国王登位、受封,皆齐戒亲祭。每年正、五、九月,祭山海及护国神,皆于此;或遣官行礼。
八头岳:在高岭东北。
佳楚岳:在今归仁村,一名宇胜岳。最高,为中山第一峰。
名护岳:在名护村。山出异兰。
恩纳岳:在恩纳村。
——以上,国人称为五岳。
姑场岳:在中城村。
苏姑那岳:在佐敷村。
砂岳:在小禄大岭村海中一里许。巨石甚奇,枵然如屋。石根穿漏,垂若锺乳;下可容百余人(徐葆光「砂岳」诗:『漱海无顽石,山根铁板沙;映波横岳面,回沫吐鲸牙。脚底舒云叶,潮头结浪花。醉来平处坐,一一似尊洼』)。
寺院(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鲍东里
明·薛俊
宋·曹彦约
唐·许尧佐
清·谢诏
元·费著
清·潘永因
明·冒襄
宋·钱时
明·徐氏
周·公孙龙
清·刚毅
明·谢谠
清·张登
唐·司空图
唐·提云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