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扬州画舫录-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目录:
扬州画舫录
袁枚序
阮元序
画舫录
自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扬州画舫录
“扬州书舫录”这部书,是作者李斗家居扬州期间,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多年的时间陆续写成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扬州的城市区划、运河沿革、工艺、商业、园林、古迹、风格、戏曲以及文人轶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记载;有些记载还相当详细具体。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十七、八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
《扬州画舫录》十八卷,仪征李
...更多
袁枚序
昔洛阳有“名园”之记,东京有“梦粱”之录,皆所以润色升平,标举名胜也。然而宋室偏安,人物凋攰,不足以美盛德之形容。本朝运际中天,万象隆富,而扬州一郡,又为风尚华离之所;虽誃台丙舍,皆作十洲云麓观,由来久矣。记四十年前,余游平山,从天宁门外拕舟而行。长河如绳,阔不过三丈许,旁少亭台。不过匽潴细流,草树卉歙而已。自辛未岁天子南巡,官吏因商民子来之意,赋工属役,增荣饰观,奓而张之。水则洋洋然回渊九折矣;山则峨峨然隥约横斜矣;树则焚槎发等,桃梅铺纷矣;苑落则鳞罗布列,閛然阴闭而霅然阳开矣。猗欤休哉!其壮观异彩,顾、陆所不能画,班、扬所不
...更多
阮元序
《扬州画舫录》十八卷,仪征李公艾塘所著也。扬州府治在江淮间,土沃风淳,会达殷振,翠华六巡,恩泽稠叠。士日以文,民日以富。艾塘于是综蜀冈、平山堂诸名胜,园亭寺观、风土人物,仿《水经注》之例,分其地而载之:以上方寺至长春桥为“草河录””;以便益门为“新城北录”:以北门为“旧城北录”;以南问为“城南录”;小东门为“小秦淮录”;分虹桥外为虹桥上、下、东、西四录;分莲花桥外为“同东录”、“同西录”、“蜀冈录”,共十六卷;别纪“工段营造录”、“肪扁录”二卷。凡郡县志及江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壁《平山
...更多
画舫录
扬州自春秋末吴王夫差开筑邗城以来,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隋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江、淮、河、海四大水系,使扬州成为南北水路交通枢纽。至唐为全盛时期,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其后屡遭兵燹,兴兴废废,但均衰而复兴。明清间为两淮盐运漕运中心,万商云集,号称东南一大都会。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临幸,客观上催化了扬州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发展。乾隆年间商业经济下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四方名士汇集扬州。在海通和铁路兴筑前,扬州既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扬州画舫录》则是这一繁荣时期的现实记录,它是一部由当代人记叙当
...更多
自序
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璧《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江都汪明经中尝慨志书考古未精,于是撰《广陵通典》,于土地之沿革及历代人物典礼,言之详矣。后之作者莫能或之先也,惟专考古事,略于近世,则以体裁有如是耳。
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自甲
...更多
卷一
◎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自北桥始。乾隆辛未、丁丑、壬午、乙酉、庚子、甲辰,上六巡江、浙,江南总督恭纪典章,泐之成书,谨名《南巡盛典》。内载向导统领努三、兆惠奏自直隶厂登舟,过淮安府,阅看高邮东地南关、车络坝等处河道堤工,拢扬州平山堂,渡扬子江至金山,三百七十七里,分为八站,此江北地也。又自崇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湾坝,一里金湾新滚坝,二里西湾坝,六里凤皇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盛典》载御制诗云:“清晨解缆发
...更多
卷二
◎草河录下
“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野树成林,溪毛碍桨,茅屋三四间在松楸中,其旁厝屋鳞次,植桃树数百株,半藏于丹楼翠阁,倏隐倏见。前有屿,上结茅亭,额曰“螺亭”。亭南有板桥接入穆如亭。亭北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曰“临水红霞”。折南为桃花庵,大门三楹,门内大殿三楹,殿后飞霞楼三楹,楼左为见悟堂,堂后小楼又三楹,为僧舍,庵之檀越柴宾臣延江宁僧道存居之。
楼右小廊开圆门,门外穿太湖石入厅事,复三楹,额曰“千树红霞”,庵中呼之为红霞厅。迤东曲廊数折,两亭浮水,小桥通之。再东曰桐
...更多
卷三
◎新城北录上
便益门在新城东北,创于嘉靖丙辰。以倭变,用副使何城、举人杨守诚之议,都御史陈儒、御史吴百朋、崔楝、知府吴桂芳、石茂华,先后任其事。城外护城河本名市河,知府吴秀所浚,初引官河水注其中,历久内河高于官河,仍于官河口筑堤以蓄内河之水。堤外为官河,堤内有吊桥,为便益门,渡游船皆集于是。右岸有都天庙、三清院、闻角庵,左依东城下,?屋茆檐,桑柘鸡犬,皆极萧疏冲淡之致。
都天庙在大仪乡砖道上,道旁荒冢如弈。草深没踝,路灯如萤,连贯不绝。有如来石塔,八棱,刻佛像,以镇鬼也。 三
...更多
卷四
◎新城北录中 拱宸门在新城西北,亦曰天宁门。城内天宁坊,亦曰天宁街,名起于城外之天宁寺也。寺左有兰若,为寺中东园下院。北折为东园便门,又东折为梅花岭。寺右有杏园,为寺中西园下院。沿岸入丰乐街过街楼岔路,分上下买卖街抵北门。 天宁街口乃古天宁寺山门旧址,旧有华表,俗称牌楼口。牌楼高二十丈,额曰“朝天福地”。宇下蝙蝠以万计,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柱下栖乞儿数百。迨改建新城,寺在城外,华表遂废。
天福居在牌楼口,有花市,花市始于禅智寺,载在郡志。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开明桥每旦有花市。盖城
...更多
卷五
◎新城北录下
天宁寺本官商士民祝?之地。殿上敬设经坛,殿前盖松棚为戏台,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剧,谓之“大戏”。事竣拆卸。迨重宁寺构大戏台,遂移大戏于此。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而黄元德、张大安、汪启源、程谦德各有班。洪充实为大洪班,江广达为德音班,复征花部为春台班;自是德音为内江班,春台为外江班。今内江班归洪箴远,外江班隶于罗荣泰。此皆谓之“内班”,所以备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朱端章
韩邦庆
明·伏雌教主
宋·施谔
唐·李筌
清·黄元御
刘文武
明·释智旭
欧阳询
(宋)张邦基
清·皮锡瑞
清·薛阳桂
(清)严可均 辑
三国·王肃
清·华阳散人
宋·王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