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管子-春秋齐·管仲
管子目录:
管子
目录
牧 民 第 一
形 勢 第 二
權 修 第 三
立 政 第 四
乘 馬 第 五
七 法 第 六
版 法 第 七
幼 官 第 八
幼 官 圖 第 九
五 輔 第 十
宙 合 第 十 一
樞 言 第 十 二
八 觀 第 十 三
法 禁 第 十 四
重 令 第 十 五
法 法 第 十 六
兵 法 第 十 七
匡 君 大 匡 第 十 八
匡 君 中 匡 第 十 九
匡 君 小 匡 第 二 十
王 言 第 二 十 一
霸 形 第 二 十 二
霸 言 第 二 十 三
問 第 二 十 四
謀 失 第 二 十 五
戒 第 二 十 六
地 圖 第 二 十 七
參 患 第 二 十 八
制 分 第 二 十 九
君 臣 上 第 三 十
君 臣 下 第 三 十 一
小 稱 第 三 十 二
四 稱 第 三 十 三
正 言 第 三 十 四
侈 靡 第 三 十 五
心 術 上 第 三 十 六
心 術 下 第 三 十 七
白 心 第 三 十 八
水 地 第 三 十 九
四 時 第 四 十
五 行 第 四 十 一
勢 第 四 十 二
正 第 四 十 三
九 變 第 四 十 四
任 法 第 四 十 五
明 法 第 四 十 六
正 世 第 四 十 七
治 國 第 四 十 八
內 業 第 四 十 九
封 禪 第 五 十
小 問 第 五 十 一
七 主 七 臣 第 五 十 二
禁 藏 第 五 十 三
入 國 第 五 十 四
九 守 第 五 十 五
桓 公 問 第 五 十 六
度 地 第 五 十 七
地 員 第 五 十 八
弟 子 職 第 五 十 九
言 昭 第 六 十 雜 篇 十 一
脩 身 第 六 十 一 雜 篇 十 二
問 霸 第 六 十 二 雜 篇 十 三
牧 民 解 第 六 十 三 管 子 解 一
形 勢 解 第 六 十 四
立 政 九 敗 解 第 六 十 五
版 法 解 第 六 十 六
明 法 解 第 六 十 七
臣 乘 馬 第 六 十 八
乘 馬 數 第 六 十 九
問 乘 馬 第 七 十
事 語 第 七 十 一
海 王 第 七 十 二
國 蓄 第 七 十 三
山 國 軌 第 七 十 四
山 權 數 第 七 十 五
山 至 數 第 七 十 六
地 數 第 七 十 七
揆 度 第 七 十 八
國 准 第 七 十 九
輕 重 甲 第 八 十
輕 重 乙 第 八 十 一
輕 重 丙 第 八 十 二
輕 重 丁 第 八 十 三
輕 重 戊 第 八 十 四
輕 重 己 第 八 十 五
輕 重 庚 第 八 十 六
管子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
现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汉时由刘向编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
在刘向编定之前,韩非、贾谊、司马迁等人都认为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即主张法治的同时也提倡用道德教化来进行统治,对礼和法是并重的。所以有
...更多
目录
第 一 篇 牧民
第 二 篇形勢
第 三 篇權修
第 四 篇立政
第 五 篇乘馬
第 六 篇七法
第 七 篇版法
第 八 篇幼官
第 九 篇幼官圖
第 十 篇五輔
第十 一篇 宙合
第十 二篇 樞言
第十 三篇 八觀
第十 四篇 法禁
第十 五篇 重令
第十 六篇 法法
第十 七篇 兵法
第十 八篇 匡君 大匡
第十 九篇
...更多
牧 民 第 一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文巧不禁,則民乃淫,不璋兩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右國頌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
...更多
形 勢 第 二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沈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也。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名之鉉也。上無事,則民自試。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檻鵠鏘鏘,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紂之失也。飛蓬之問,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犧牷圭璧,不足以饗鬼神。主功有素,寶幣奚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術,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斲削也。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平原之隰,
...更多
權 修 第 三
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無吏,百姓殷眾,官不可以無長,操民之命,朝不可以無政。地博而國貧者,野不辟也,民眾而兵弱者,民無取也。故末產不禁,則野不辟。賞罰不信,則民無取。野不辟,民無取,外不可以應敵,內不可以固守,故曰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而求權之無輕,不可得也。地辟而國貧者,舟輿飾,臺榭廣也。賞罰信而兵弱者,輕用眾,使民勞也。舟車飾,臺榭廣,則賦斂厚矣。輕用眾,使民勞,則民力竭矣。賦斂厚,則下怨上矣。民力竭,則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敵之勿謀己,不可得也。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
...更多
立 政 第 四
國之所以治亂者三,殺戮刑罰,不足用也。國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險阻,不足守也。國之所以富貧者五,輕稅租,薄賦斂,不足恃也。治國有三本,而安國有四固,而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與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
...更多
乘 馬 第 五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右立國
無為者帝,為而無以為者王,為而不貴者霸,不自以為所貴,則君道也。貴而不過度,則臣道也。
右大數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義之理也。市者,貨之準也。黃金者,用之量也。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為之有道。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調,則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則事不
...更多
七 法 第 六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誅,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誅,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勢器械未具,猶之不治也。形勢器械具四者備,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彊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於為兵之數,猶之不可。不能彊其兵,而能必勝敵國者,未之有也;能彊其兵,而不明于勝敵國之理,猶之不勝也。兵不必勝敵國,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勝敵國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猶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為兵有數,勝敵國有理。正天下有分:則、象、法、化、決塞、心術、計數,根天地之氣,寒暑之
...更多
版 法 第 七
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經既飭,君乃有國。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眾之所忿,置不能圖。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所惡,必計其所窮。慶勉敦敬以顯之,富祿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之。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旦暮利之,眾乃勝任。取人以己,成事以質。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報不得,禍乃始昌。禍昌不寤,民乃自圖。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
...更多
幼 官 第 八
若因夜虛守靜人物,人物則皇。五和時節,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和氣,用五數,飲於黃后之井,以(人果)獸之火爨,藏溫濡,行敺養,坦氣修通,凡物開靜,形生理。常至命,尊賢授德,則帝。身仁行義,服忠用信,則王。審謀章禮,選士利械,則霸。定生處死,謹賢修伍,則眾。信賞審罰,爵材祿能,則強。計凡付終,務本飭末,則富。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同異分官,則安。通之以道,畜之以惠,親之以仁,養之以義,報之以德,結之以信,接之以禮,和之以樂,期之以事,攻之以官,發之以力,威之以誠。一舉而上下得終,再舉而民無不從,三舉而地辟散成,四舉而農佚粟十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浦琳
邹必显
宋·陳耆卿
明·周玄贞
越·佚名
明·诸圣邻
唐·颜师古
元·王好古
明·罗懋登
(金)李天民
清·舒梦兰
元·张养浩
元稹
刘伶
清·俞达
明·邵景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