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45讲 清代的易图:李光地《启蒙附论》和《序卦杂卦明义》中的易图-易图讲座
第45讲 清代的易图:李光地《启蒙附论》和《序卦杂卦明义》中的易图
——李光地《启蒙附论》和《序卦杂卦明义》中的易图
李光地(1642一1718),字晋卿,号榕村,又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初授庶吉士,后迁翰林院学士。任内阁学士期间,康熙用其言取台湾,后为直隶巡抚,擢吏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贞。易学著作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彖》十二卷、《周易观象大旨》二卷、《太极图解》一卷等。又有奉敕纂修的《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康熙《御制周易折中序》曰:“深知大学士李光地素学有本,易理精详,特命修《周易折中》。上律河洛之本,下及众儒之考定与通经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览,片字一画,斟酌无怠,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传之天下后世。能以正学为是者,自有所见欤?”虽是书之“凡例”以康熙皇帝口气写成,然“今经传之说,先以《本义》为主,其与程传不合者,则稍为折中其异同之致。传义之外,历代诸儒各有所发明,足以佐传义所未及者,又参合而研核之,并为折中,以系于诸说之后”之诠释经传十八卷、集说“朱子成书,与《本义》相表里”之《易学启蒙》二卷及《启蒙附论》一卷、《序卦杂卦明义》一卷,计二十二卷之《周易折中》,实由李光地总裁而成。
《周易折中》卷二十一“启蒙附论”曰:“朱子之作《启蒙》,盖因以象数言易者,多穿穴而不恨,支离而无据。然《易》之为书,实以象数而作,又不可略焉而不讲也。且在当日言图书卦画蓍数者,皆创为异论以毁成法,师其独智而訾先贤,故朱子述此篇以授学者,以为欲知《易》之所以作者,于此可得其门户矣。今摭图书卦画蓍数之所包蕴,其错综变化之妙,足以发朱子未尽之意者凡数端.各为图表而系之以说,盖所以见图书为天地之文章,立卦生蓍为圣神之制作,万理于是乎根本,万法于是平权舆。断非人力私智之所能参,而世之纷纷撰拟、屑屑疑辨,皆可以熄矣。”于是,本“图书为天地之文章”之说列《河图阳动阴静图》、《河图阳静阴动图》、《洛书阳动阴静图》、《洛书阳静阴动图》、《河洛加减之源》、《洛书乘除之原》、《洛书对位成十互乘成百图》、《洛书勾股图》、《河洛未分未变方图》、《河洛未分未变三角图》、《点数应河图十位》、《幂形应洛书九位》、《幂形为算法之原》、《天圆图》、《地方图》、《人为天地心图》、《先后天阴阳卦图》、《后天卦以天地水火为体用图》、《先天卦变后天卦图》、《先天卦配河图之象图》、《后天卦配河图之象图》、《先天卦配洛书数之图》、《后天卦配洛书之数图》、《先后天卦生序卦杂卦图》、《先天图者序卦二根》(二图)、《后天图者杂卦之根》(二图)、《大衍圆方之原》、《大衍勾股之原》、《老阳数合方法》、《老阴数合钩股法》、《乾策坤策图》、《法图》等,共三十四幅图。卷二十二《序卦杂卦明义》又列《序卦圆图》、《四象相交为十六事图》、《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图》、《十六卦互成四卦图》、《互卦圆图》、《循环互卦图》等,共六幅图。总二卷列易图四十幅。
明末桐城方氏易学(特别是方孔炤、方以智父子之易学),已肇以《周易》贯通当时从西方传入天文历法与算数等方面科学知识之端。如方孔招的《崇祯历书约》谓“欧逻巴人利马窦”所云天学:静天即于穆之理也,九重天包地球,如脬气鼓豆,其质测也。并言其致理是“以象数为徵”,谓自黄帝、周公、邵子、朱子以至吴澄等“皆明地为浮空不坠之形,大气举之。则其言皆中国先圣先贤所己言者”。方以智所编《图象几表》则谓河洛图书为算法之源,其“商高积矩图说”谓“大衍之数”为勾股算法之源,“河洛积数概”则列《河洛方百数母》图,并以之衍出三角形、圆形诸图。李光地列算法诸图,并谓其皆源于河洛图书,则是入清步方氏易学之后,把自然科学知识同《周易》所言“大衍之数”、“河出图,洛出书”、“参天两地而倚数”等内容进一步结合之人,可谓“科学易”之先驱。
李光地《启蒙附论》中谓“河图”、“洛书”为“天地之文章”,为“圣人作易之由”及诸多算法之源,以康熙口气写就的“凡例”中则有“朕讲学之外,于历象九章之奥,游心有年,涣然知其不出易道。故自河洛本原、先天后天位置以至大衍推迎之法,皆稍为摹画分析,敷畅厥旨,附于《启蒙》之后,目曰《启蒙附论》”之说。所列以先天八卦配河洛象数之图,则是本朱熹《易学启蒙》之说推画之图(朱熹说《河图》配八卦曰:“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说《洛书》配八卦曰:“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又本朱熹“且又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也邪”之说,推衍出以后天八卦配河洛象数之图。此则是说“圣人”则河洛图书列八卦方位,并非说圣人一阴一阳画卦,故后来江永于《河洛精蕴》中进一步推衍出“圣人则河图画卦图”与“圣人则洛书列卦图”。
李光地所出诸多易图及说,其中较特殊者则是“先天卦者序卦之根”、“后天者杂卦之根”之图及其图说。本“序卦之法,以两卦相对为义”、“杂卦即互卦也,互卦之法,或上去一画而下生一画,或下去一画而上生一画”之说而列图,至“杂卦序卦明义”则进一步论说之。有关《序卦》卦序与文字,是本《易经》六十四卦上下经之序而来,只是仅取其卦名另系以文字而已。所以,探讨六十四卦上下篇之序,当从“韦编三绝”联简成“编’’又分而为上下“篇”(上篇十五“编”,下篇十七“编”)之实际情况出发,而不应受到《易传》文字的束缚。自吴澄、萧汉中、秦镛、来集之等人以《易传》之义分节阐述“序卦”卦序之理而后,李光地又以分节说而明“序卦”卦序之理。吴澄分七节?萧汉中分六节,秦镛分九节,来集之分三节,至李光地又分八节。《序卦》卦序可分之节多寡不同而说各有“理”,孰说为是?虽《左传》已言“互体”乃至以“互卦”释经盛于汉代,然“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之说却出于宋代邵雍之《伊川击壤集·大易吟》。邵雍此诗本意亦不是指二画之“四象”及“互卦”而言,乃是说《先天图》方图“天之四象”与“天之四象”相交成“天门”十六卦,“天之四象”与“地之四象”相交成“人路”十六卦,“地之四象”与“天之四象”相交成“鬼方”十六卦,“地之四象”与“地二四象”相交成“地户”十六卦。邵雍分八卦为“天之四象”(乾为日为太阳、兑为月为太阴、离为星为少阳、震为辰为少阴)与“地之四象’’(坤为水为太柔、艮为火为太刚、坎为土为少柔、巽为石为少刚),是本《说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之说而来,并无以二画组合为“四象”之说。以二画组合为“四象”之说始于朱熹,至吴澄则以之推出《互卦图》,而李光地又列《四象相交为十六事图》,曰:“六十四卦成后,以中爻互之,只此十六卦,即以六爻循环互之,亦只此十六卦。”并谓此图为“互卦之根”。对此,江永于《河洛精蕴》中辨之曰:“邵子谓阴阳刚柔为四象,与今说二老二少原不同,则非谓十六互卦也。”邵雍亦无“四画卦”之说,李光地《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图》以“四画”为“四象相交”之组合,从而互得十六个六画卦(《乾》、《夬》、《睽》、《归妹》、《家人》、《既济》、《颐》、《复》、《姤》、《大过》、《未济》、《解》、《渐》、《蹇》、《剥》、《坤》),此则是本朱熹、吴澄之说而推衍,非邵雍说之本意。李光地同前儒一样认为《序卦》是孔圣人之作,出于言不淆圣之意而力求其卦序与文字之理。今天看来,既然知《序卦》不是孔子作,则求《易经》六十四卦卦序所以安排之意,就当另辟新径。马王堆出士帛书《易经》卦序之不同,将给人们以启迪。
《御纂周易折中》照录朱熹《周易本义》与《易学启蒙》全部文字及易图,又附以《启蒙附论》和《序卦杂卦明义》二篇,虽自谓“足以发朱子未尽之意者凡数端”,然朱熹注《序卦》仅“晁氏曰郑无而泰二字”区区九字,又谓其“非圣人之精”,对所谓“后天八卦”则谓“其不可晓处多”。所以,李光地之发明,并非全是“朱子未尽之意”。明代以朱熹易学立于学官,学者大多以《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为蓝本立说或推衍易图,入清至康熙朝则又以“御纂”名义将朱熹二书合之为《周易折中》,此则无疑是从新把朱熹易学定为官学,由此将影响有清一代易学发展之动向,而其中之《易学启蒙》与《启蒙附论》、《序卦杂卦明义》,则对后来易图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高拱乾
唐·法照
清·汪龙庄
宋·张预
宋·胡太初
(漢)劉向
(宋) 陆游
清·文晟
清·沈德潜
梁·周兴嗣
宋·彭百川
明·姜清
(宋)确庵、耐庵 编
鲁迅 辑
明·刘时俊
宋·余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