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两晋秘史-明·杨尔增
两晋秘史目录:
两晋秘史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一百○一回
第一百○二回
第一百○三回
第一百○四回
第一百○五回
第一百○六回
第一百○七回
第一百○八回
第一百○九回
第一一十回
第一一一回
第一一二回
第一一三回
第一一四回
第一一五回
第一一六回
第一一七回
第一一八回
第一一九回
第一二十回
第一二一回
第一二二回
第一二三回
第一二四回
第一二五回
第一二六回
第一二七回
第一二八回
第一二九回
第一三○回
第一三一回
第一三二回
第一三三回
第一三四回
第一三五回
第一三六回
第一三七回
第一三八回
第一三九回
第一四○回
第一四一回
第一四二回
第一四三回
第一四四回
第一四五回
第一四六回
第一四七回
第一四八回
第一四九回
第一五十回
第一五一回
第一五二回
第一五三回
第一五四回
第一五五回
第一五六回
第一五七回
第一五八回
第一五九回
第一六十回
第一六一回
第一六二回
第一六三回
第一六四回
第一六五回
第一六六回
第一六七回
第一六八回
第一六九回
第一七○回
第一七一回
第一七二回
第一七三回
第一七四回
第一七五回
第一七六回
第一七七回
第一七八回
第一七九回
第一八○回
第一八一回
第一八二回
第一八三回
第一八四回
第一八五回
第一八六回
第一八七回
第一八八回
第一八九回
第一九○回
第一九一回
第一九二回
第一九三回
第一九四回
第一九五回
第一九六回
第一九七回
第一九八回
第一九九回
第二○○回
第二○一回
第二○二回
第二○三回
第二○四回
第二○五回
第二○六回
第二○七回
第二○八回
第二○九回
第二百一十回
第二一一回
第二一二回
第二一三回
第二一四回
第二一五回
第二一六回
第二一七回
第二一八回
第二一九回
第二二○回
第二二一回
第二二二回
第二二三回
第二二四回
第二二五回
第二二六回
第二二七回
第二二八回
第二二九回
第二三○回
第二三一回
第二三二回
第二三三回
第二三四回
第二三五回
第二三六回
第二三七回
第二三八回
第二三九回
第二四○回
第二四一回
第二四二回
第二四三回
第二四四回
第二四五回
第二四六回
第二四七回
第二四八回
第二四九回
第二五○回
第二五一回
第二五二回
第二五三回
第二五四回
第二五五回
第二五六回
第二五七回
第二五八回
第二五九回
第二六○回
第二六一回
第二六二回
第二六三回
第二六四回
第二六五回
第二六六回
第二六七回
第二六八回
第二六九回
第二七○回
第二七一回
第二七二回
第二七三回
第二七四回
第二七五回
第二七六回
第二七七回
第二七八回
第二七九回
第二七九回
第二八一回
第二八二回
第二八三回
第二八四回
第二八五回
第二八六回
第二八七回
第二八八回
第二八九回
第二九○回
第二九一回
第二九二回
第二九三回
第二九四回
第二九五回
第二九六回
第二九七回
第二九八回
第二九九回
第三○○回
第三○一回
第三○二回
第三○三回
第三○四回
第三○五回
第三○六回
第三○七回
第三○八回
第三○九回
第三一○回
第三一一回
第三一二回
第三一三回
第三一四回
第三一五回
第三一六回
第三一七回
第三一八回
第三一九回
第三二十回
第三二一回
第三二二回
第三二三回
第三二四回
第三二五回
第三二六回
第三二七回
第三二八回
第三二九回
第三三○回
第三三一回
第三三二回
第三三三回
第三三四回
第三三五回
第三三六回
第三三七回
第三三八回
第三三九回
第三四○回
第三四一回
第三四二回
第三四三回
第三四四回
第三四五回
第三四六回
第三四七回
第三四八回
第三四九回
第三五○回
第二十回
于是惠帝依张华之计,宣殿中将军王宫入内,说与计策,命其持驺虞幡麾,领卫兵五百人直入帅府。见龙、虎卫瓘士拥护楚王司马玮乘舆而出,王宫持幡高叫曰:“楚王矫诏谋杀汝南王及太保,圣上震怒,诏命我等持此幡麾,招回汝等大小将士军校,各回龙、虎二营,不许护送。”言未毕,甲冑数百人皆释仗而走。楚王司马玮左右无复一人,窘迫不知所为,被王宫使从军执之,斩于府前,乃收兵回奏。惠帝大悦,乃拜张华为少傅,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金章紫绶。张华固辞,不受其职。贾后欲劝惠帝罢之,当贾谧上言曰:“张华庶族儒雅,又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之所依,可以托六尺之
...更多
第二十一回
却说陆云领职,到任肃然。下不欺上,市无二价。一日,祭祀归,忽听见一人被杀在地,无人告发。云即使人拘唤邻众,究问死者姓名。因拘死者之妻,监禁十日,故无所问,而遣其妇出,密令从人随妇后窃听。从人欲行,云谓曰:“其妇此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若与妇人语,便缚来见我。”从人领其言,私跟妇人而去。不过数里,果有一男子候其妇人,问曰:“因何得出?”,妇人未及答,被从去人缚了,送来见云。 云问曰:“你如何杀人?”其男子不肯招认,云怒曰:“汝分明与死者之妻通奸,共杀其夫,汝何得抵赖?”于是其男子、妇人默然,不敢争论,遂供招偿命。由是军民百姓皆
...更多
第二十二回
六年正月,惠帝以张华为司空。六月,匈奴郝度元与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各以兵五万俱反,杀北地太守,自称为大王。诏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与雍州刺史解系起兵五万讨之。
次日,雍州刺史解系见征西大元帅赵王伦曰:“今匈奴郝度元、马兰、羌、卢水胡分作三处侵掠,臣与殿下亦宜以兵分作三队去镇要害。若不分军去守,则两处百姓必降,北地皆为匈奴所有,再难与争。”王伦未及答,嬖人孙秀密谓赵王伦曰:“殿下既为大将军,宜自主事,何听调遣于臣下?今之将军皆殿下之家人,要发即发,要止即止。解系何等人,反受他节制?殿下宜自己督其军,五分队
...更多
第二十三回
八月,秦雍氐羌齐万年以七万之众谋反,大掠泾阳,各州郡表奏入朝,奏请发兵去讨。至十一月,惠帝设朝,近臣奏知此事。惠帝问群臣曰:“氏羌谋反,谁可去征?”张华奏曰:“御史中丞周处勇略双全,陛下委其征讨,不日平静。”帝曰:“朕正欲用此人。”即召周处至金阶,封为建威将军,领兵五万,令其与安西将军夏侯骏并梁王肜共合兵征讨之。当中书令陈准谏曰:“不可。若用周处,臣料其必败,不得生还,必遭梁王之忌。”惠帝问曰:“何如被梁王之忌?”准曰:“夏侯骏与梁王皆贵戚,非将师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罪。周处忠勇直果,有进无援。望陛下语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
...更多
第二十四回
七年正月,将军周处领军至泾阳,氐羌齐万年以兵七万屯梁山。梁王肜、夏侯骏谓周处曰:“今氐兵皆屯梁山,你可领五千兵去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败,不惟身亡,为天朝耻。今日以五千兵去战彼七万,若无后援,何以取胜?”梁王曰:“你速去攻,吾自以大兵后应。”于是,周处以五千人欲饱飧出战,粱王故使人促之曰:“氐兵甚弱,不必传飧。”令速进兵。周处愤怒,驱兵而出,与齐万年遇于六陌坡。周处全身披挂,手执长枪,出阵与齐万年交战,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自旦至暮,两军混战,其如氐兵十倍于我,加之兵未得食,五千人所存无几。处复奋勇攻击,战得弓尽弦绝,救兵不至
...更多
第二十五回
却说洛阳巴氏李特、李庠、李流兄弟三人皆有武才,善骑射,性任侠,州党皆重之。因齐万年反,关中荐饥,洛阳、天水等六郡之民流移入汉州者数万家。道路有疾病穷乏者,李特兄弟赈救之,由是颇得众心。后与其流民至汉中,上书朝廷,乞寄食巴蜀。有司奏知惠帝,诏群臣朝议。张华谏曰:“今流民甚众,宜遣人持节慰劳,且监察之,勿令入剑阁,无至乱也。”帝曰:“然。”于是遣侍御史李芯持节入汉川,慰劳流民。
芯既入汉川,流民特等以倡金千两赂芯,乞表与众入蜀。芯既受其赂,上表言流民十余万口,非汉中一郡所能赈赡。蜀有仓储,宜令就食,朝廷从之。
...更多
第二十六回
却说皇太子司马遹,乃惠帝长子,才人谢玖所生。遹幼聪慧,故武帝甚爱之。曾对群臣言太子司马遹似宣帝,于是令诏传于天下。时望气者言广陵有天子气,故封为广陵王。元康元年,出就东宫。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不能尊敬保重。
而贾后素忌太子遹有令誉,因此以密计敕黄门李已、阉宦刘才,媚谀于太子遹曰:“殿下富有天下,贵为太子,诚可及壮时极意所为,何故自为拘束?”太子遹于是慢傲益彰,或废朝侍,性拘小忌,惟好缮壁修墙,正瓦动屋,而于宫中为市,使人屠酤,手揣斤两,轻重不差。遹母谢玖,乃屠家之女,故太子好之,由是名誉寝丧。又令
...更多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七回至四十八回,起自西晋惠帝永康元年庚申岁,止于惠帝太安二年九月,首尾共十三年事实。
永康元年正月,太子遹见贾谧恃中宫骄贵,心有不平之意。
贾谧闻知其怨己,乃谗于贾后曰:“今太子多蓄私财以结小人者,为贾氏故也,不如早图之,免累三族。”后曰:“然!” 乃使人召其妹贾午入宫,谓曰:“今闻人言太子欲结党羽,要谋贾氏,吾须废之,恨我未有亲子,奈何?”午曰:“此事容易。娘娘可诈为有娠,待十月满足,内橐物产以瞒朝臣。妹今孕满欲产,权住宫中。倘若生男,娘娘认为己子而抚养之,将来主器,有
...更多
第二十八回
太子妃王氏,字惠风,乃太尉王衍之女,有贞婉志节。当太子遹见废,王衍上表离婚,不与女儿说知,只令其休随太子往金墉,别行改嫁豪士。惠风曰:“妇人再醮,在百姓家,有志之女亦所不为,况台阁之女,皇储之妃?动为天下不取,而败坏人伦,忍心害理,贻万世之笑骂乎?”即叱车仗同太子往金塘不提。 史说阎缵,字缵伯,巴西人也。博览坟典,坚持雅节。其父早逝,继母不慈,力事之弥谨,乡里以孝称。国子祭酒邹湛荐为秘书监,未就。及闻皇太子被贾后所废,阎缵使家人舆棺诣阙,上书理太子之冤。惠帝设朝,缵自至御榻前上书,惠帝览之,曰:臣缵伏念前太子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
...更多
第二十九回
丁巳永康七年九月,惠帝、贾后以尚书左仆射王戎为司徒,阮瞻为太子舍人,王戎弟王衍为尚书令;乐广为河南尹,胡母辅之为乐安太守,谢鲲为长史,毕卓为工部侍郎。此数人皆以清谈任显,故贾后用之。
史说王戎,宇浚冲,琅琊人也。父王浑乃西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彻,视目不眩。裴楷见而旨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尝与群儿戏于道旁,见李树多实,群儿竞趋之,戎独不往。人问其故,戎曰:“树在道旁而多李,必苦李也。”群儿取之,果苦,人皆异之。阮籍素与浑为友,时戎年十五,随浑在邸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一见与之交结。<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杜佑
(明)王世贞
(唐)岑参著
(北宋)司馬光 主編
清·陈洵
宋·道诚
唐·张读
南北朝·刘昼
元·陈绎曾
江式
(宋)司马光
娥川主人
明·徐纮
宋·陈思
唐·郑綮
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