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两晋秘史-明·杨尔增
两晋秘史目录:
两晋秘史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九回
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一百○一回
第一百○二回
第一百○三回
第一百○四回
第一百○五回
第一百○六回
第一百○七回
第一百○八回
第一百○九回
第一一十回
第一一一回
第一一二回
第一一三回
第一一四回
第一一五回
第一一六回
第一一七回
第一一八回
第一一九回
第一二十回
第一二一回
第一二二回
第一二三回
第一二四回
第一二五回
第一二六回
第一二七回
第一二八回
第一二九回
第一三○回
第一三一回
第一三二回
第一三三回
第一三四回
第一三五回
第一三六回
第一三七回
第一三八回
第一三九回
第一四○回
第一四一回
第一四二回
第一四三回
第一四四回
第一四五回
第一四六回
第一四七回
第一四八回
第一四九回
第一五十回
第一五一回
第一五二回
第一五三回
第一五四回
第一五五回
第一五六回
第一五七回
第一五八回
第一五九回
第一六十回
第一六一回
第一六二回
第一六三回
第一六四回
第一六五回
第一六六回
第一六七回
第一六八回
第一六九回
第一七○回
第一七一回
第一七二回
第一七三回
第一七四回
第一七五回
第一七六回
第一七七回
第一七八回
第一七九回
第一八○回
第一八一回
第一八二回
第一八三回
第一八四回
第一八五回
第一八六回
第一八七回
第一八八回
第一八九回
第一九○回
第一九一回
第一九二回
第一九三回
第一九四回
第一九五回
第一九六回
第一九七回
第一九八回
第一九九回
第二○○回
第二○一回
第二○二回
第二○三回
第二○四回
第二○五回
第二○六回
第二○七回
第二○八回
第二○九回
第二百一十回
第二一一回
第二一二回
第二一三回
第二一四回
第二一五回
第二一六回
第二一七回
第二一八回
第二一九回
第二二○回
第二二一回
第二二二回
第二二三回
第二二四回
第二二五回
第二二六回
第二二七回
第二二八回
第二二九回
第二三○回
第二三一回
第二三二回
第二三三回
第二三四回
第二三五回
第二三六回
第二三七回
第二三八回
第二三九回
第二四○回
第二四一回
第二四二回
第二四三回
第二四四回
第二四五回
第二四六回
第二四七回
第二四八回
第二四九回
第二五○回
第二五一回
第二五二回
第二五三回
第二五四回
第二五五回
第二五六回
第二五七回
第二五八回
第二五九回
第二六○回
第二六一回
第二六二回
第二六三回
第二六四回
第二六五回
第二六六回
第二六七回
第二六八回
第二六九回
第二七○回
第二七一回
第二七二回
第二七三回
第二七四回
第二七五回
第二七六回
第二七七回
第二七八回
第二七九回
第二七九回
第二八一回
第二八二回
第二八三回
第二八四回
第二八五回
第二八六回
第二八七回
第二八八回
第二八九回
第二九○回
第二九一回
第二九二回
第二九三回
第二九四回
第二九五回
第二九六回
第二九七回
第二九八回
第二九九回
第三○○回
第三○一回
第三○二回
第三○三回
第三○四回
第三○五回
第三○六回
第三○七回
第三○八回
第三○九回
第三一○回
第三一一回
第三一二回
第三一三回
第三一四回
第三一五回
第三一六回
第三一七回
第三一八回
第三一九回
第三二十回
第三二一回
第三二二回
第三二三回
第三二四回
第三二五回
第三二六回
第三二七回
第三二八回
第三二九回
第三三○回
第三三一回
第三三二回
第三三三回
第三三四回
第三三五回
第三三六回
第三三七回
第三三八回
第三三九回
第三四○回
第三四一回
第三四二回
第三四三回
第三四四回
第三四五回
第三四六回
第三四七回
第三四八回
第三四九回
第三五○回
第三○○回
庚子四年,是岁西秦降于后秦王。
却说南燕王慕容德即皇帝大位,都广固,更名裕德。因谓文武曰:“朕今年迈无嗣,大不幸也。吾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若不早定东宫,朕崩之后,是遗祸于宗室也!吾欲择宗族中有德者立之,卿等议何人堪任大事也!”时尚书郎鲁邃上言曰:“陛下之兄北海王慕容纳之子名超,字祖明,仁德久着。臣闻慕容暐降秦王苻坚之时,被苻坚徙于长安,苻坚被后秦王姚苌所害,长安为姚兴所都。姚苌已死,其子兴嗣位,其弟姚绍有知人之鉴,见超异之,劝姚兴授以爵位。姚兴信之,召慕容超入见,超恐姚兴相害,凡有
...更多
第三○一回
后秦王姚兴遣姚硕德以兵二万,去伐西秦。西秦王干归使将军慕九等以兵二万五千屯守。秦军樵彩路绝,秦王兴闻知,潜引兵一万救之。干归闻之,亦引铁骑数千,前候秦兵。会大风,浓雾昏,与中军相失,入于外军,被兴军杀败而走。其众皆降于兴。兴进军袍罕,干归奔金城,将复西走,谓诸帅曰:“今秦王兴军势盛大,吾兵寡弱,不如早避,举兵而去,庶几得免,卿等宜留此降秦,以全宗族。”众皆曰:“死生愿从陛下!”干归曰:“今吾将寄食于人,若天未亡我,庶几异日克复旧业,与卿等相见,今随而死,是无益也。”乃大哭而别,干归乞降于南凉。南凉王利鹿孤待以上宾。秦兵既退,南羌梁
...更多
第三○二回
辛丑五年正月,南凉王利鹿孤欲称帝,将军密鍮勿仑曰:“吾国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人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敌,储蓄仓库,启敌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率国人以习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策也。且虚名无实,徒为世之质的,将安用之?”利鹿孤乃更称河西王,以其弟傉檀都督中外、录尚书事。又命群臣极言得失,从事史嵩曰:“陛下命将出征,无往不克;然不以绥宁为先,惟以徙民为务,民安土重迁,故多离叛。此所以斩将搴旗,而地不加广也。”利鹿孤善之。
...更多
第三○三回
孙恩引众北出海盐,欲报山阴之仇。刘裕闻知恩来,乃点兵筑城于海盐之北而拒之。恩日夜引贼众来攻其城,刘裕忧其兵少,乃选敢死之士二千人,至夜出击之,贼众不知裕兵多少,乃走。时裕虽连胜,而深虑寡不敌众之势,乃思一计,至夜偃旗示以羸弱,待观其懈,遂率部兵奋击,大破之,杀得恩兵十损其七,大败而逃。裕兵追下百余里方返,犒赏三军。
至八月,晋帝设朝,群臣奏知刘裕杀败孙恩之功,帝降诏以裕为下邳太守。裕得诏即行,回京口。 史说孔靖,字季恭,好昼卧,忽见一神人衣服非常,至前谓曰:“汝速起!新天子在门前矣!”言讫,忽不见。靖遂
...更多
第三○四回
西凉王吕隆多杀豪望,人不自安。魏安人焦朗使人说后秦姚硕德曰:“今吕氏兄弟相残,政乱民饥,乘其篡夺之际,取之易于反掌,不可失也。”姚硕德以告其主秦王兴,兴从之。 自以兵五万从金城济河,直趋姑臧。吕隆大惧,遣吕超等以兵三万逆战对垒,被硕德大破之,吕隆走回,闭城固守。于是西凉公李暠、河西王利鹿孤、张掖公蒙逊,各遣使奉表入贡于秦,怕秦来攻。秦王兴闻凉杨桓之贤,使人征之,利鹿孤不敢留,使桓至秦。秦陇西硕德围姑臧累月,抚纳夷夏,分置守宰,节食聚粟,为持久计。
吕超言于凉王吕隆曰:“今资储内竭,上下嗷嗷,当卑辞降秦。
...更多
第三○五回
壬寅元兴元年正月,桓玄表其兄伟为江州刺史,镇夏口。
司马刁畅都督八郡,镇襄阳,遣将冯该戍湓口。自谓有晋国三之二,数使人上己符瑞,欲以惑众。又致笺于会稽王道子曰:贼造近郊,以风不能进,食尽故去,非力屈也。
昔国宝死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明公也,而谓之不忠良。今之腹心,谁有时望,岂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
元显看书大惧,张法顺谓曰:“桓玄承藉世资,素有豪气,既并殷、杨,兼有荆楚。第下所控引,止三吴耳。今东土涂地,公私困竭,玄必乘此纵其奸凶。”
...更多
第三○六回
次日,元显奏安帝下诏,罪状桓玄,安帝从之。以元显为总领大将军、征讨大都督,加黄钺;刘牢之为前锋,谯王尚之为后锋。张法顺言于元显曰:“桓谦兄弟每为上流耳目,而牢之反复,万一有变,则祸败立至,可令牢之杀谦兄弟以示无贰;若不受命,当逆,为其所败。”元显曰:“今非牢之无以敌玄,且始事而诛大将,人情不安。而且桓玄有遗惠于荆土,而谦其子,安可杀也?”言讫,奏安帝除谦荆州刺史,以结西人之心。却说桓玄令人探访虚实,闻知朝廷以元显握兵,遣牢之等以兵前来,心中大惊,欲完保江陵。忽一人挺身上言曰:“明公英威,震于远近,元显口尚乳臭,刘牢之大失物情,若以
...更多
第三○七回
却说南凉王利鹿孤,在位三年而卒。群臣奔凉州,立其弟秃发傉檀为凉王,带领其众,国号南凉,都于乐都,改元弘昌元年。却说晋辅国将军袁虔之,先与桓玄同志齐名,素不相睦。
及闻桓玄得志,恐不为其所容,乃弃官引家属入长安,来降后秦王姚兴。兴闻其来降,亲临东堂,命群臣引进虞之。虔之入见礼讫,秦王姚兴因与闲话,而谓虔之曰:“桓玄虽晋臣,其实晋贼,其才度定不如父,焉能办成大事也?”虔之曰:“玄不如其父远矣!今既握朝权必将行篡夺,既非命世之才,适足为他人驱除耳!此天以机授之陛下,愿速加经略,廊清吴楚。”
...更多
第三○八回
时桓玄闻谢景仁之才名,乃宣见,谓文武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取?遂令景仁年三十而方为著作郎耶?”因而言讫,以景仁为中兵参军。景仁谢恩,群臣始散。
却说桓修闻玄即位,乃同刘裕来建康,至次日入朝见玄,拜舞已毕。桓玄大喜,乃以修为抚军大将军,刘裕为中军参军,就命二人起兵东征卢循。修、裕二人谢恩出外,即日起行,还京口起兵。
次日,桓玄设朝,乃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凡,盖人杰也。朕错用之以东征。”王谧奏曰:“陛下龙眼不舛,刘裕叛心无有,陛下何思何虑也?”玄曰:“卿言亦是。”于是罢
...更多
第三○九回
时桓修手下司马刁弘引文武佐吏数百人,在城外屯扎,欲与桓修报仇。刘裕命众兵紧守四门,乃亲自登城楼上,而谓司马军吏曰:“今郭江州已奉乘舆反正于浔阳,我等受密诏诛逆党。今日贼玄首已当枭于大航,诸君非大晋之臣乎?何故助贼为乱耶?”刁弘等老臣,信以为实,乃邀众退散去讫。是日孟昶因劝桓弘出猎,次日天尚未明,弘使人开门出猎,早被刘毅、刘道规等率壮士数百人,直入内堂斩之,因收其众济江。众同推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昶为长史,守京口。裕率二州之众千七百人,屯于竹里,移檄远近响应。
却说桓玄设朝,文武出班山呼礼毕。群臣奏曰:
...更多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南北朝·颜之推
(清)劉良璧 纂輯
元·黄泽
清·高兆
元·李翀
清·周保璋
唐·令狐德棻 等
(清)俞蛟
(宋)曾巩撰
汉·徐干
清·张玉书
(清)句曲张芳菊人
清·江考卿
(唐)李浚等撰
清·张纯照
(南朝宋)郭季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