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八章 中国数术哲学思想-大六壬精义讲解
第八章 中国数术哲学思想
第一节 无极太极说
早在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两名大哲学家,名叫朱烹和陆九渊,他们围绕一个”无极“与”太极“的问题,进行了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辩论。这场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意义极其重大的一场”有“与”无“,及其相互关系的大探讨。虽然,后来的儒家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争论,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真正地辩论清楚。
无极与太极的问题,起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上有一句”无极而太极“,意思是说,无极是先于太极而生。后面还有一句”太极本无极“,即太极本源于无极,或者太极产生于无极。这就产生问题了。这说明事物产生的最高层次并不是太极,而是一个比太极还要早的无极的东西。而《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把事物产生的起始状态归于太极,而并不是无极。
《老子》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说:“道”从无中产生了一,一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有”的概念。万物都是从太极的这一点“有”中产生。这也似乎在说:无就是“道”,无中生有,就是道生一。
那么是不是说:老子强调的是“无”,而“易传”则强调的是太极中的一点点“有”,他们只是立论的侧重面不同而已呢?事物的产生是不是确实必须经过一个“太极”的状态呢?
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对无极和太极不太了解的缘故;太极是产生于无极之中,但无极并不是“实体”的概念。
那什么是无极呢?故名恩义;无极就是没有极;它说的是宇宙的无限广大,无边无际,就象近代物理学上提出的“以太”的概念一样。所谓“以太”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中,还存在着一个“背景宇宙”,科学家幻想着,从我们的宇宙与背景宇宙的相对运动中,可以求算出我们宇宙的运动速度。但经过无数的科学实验证明,这个“以太”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无法发现。
虽然“以太”不存在,但是,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更大的宇宙,这已经被现代天文学所证实。这个更大的宇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极”。宇宙之外有宇审,这就是极其广大无边的概念。
所谓“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从这个广大无边的宇宙中产生出了一个“极”。这个极最初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一个中心,就象一个原子核,让周围的电子围绕它运动一样。所以说,太极是一,是从无中产生出一点的有。太极也就是有极了。这个极是最原始,最初级的极。
这个无中一点的有,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我们宇宙最早的“盘古”,也可以说是我们地球形成最早的那一点物质,同样也可以说,是我旧地球上任何事物刚刚萌芽阶段的那一点元素。
从这可以说明,太极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它并不是完全虚无的无极,而是万物归源的有极。
我们练气功说“万法归宗”,归在哪里,归在太极,而并不是说归于无极。气功的“虚极静笃”,也必须是要求在一片虚空中保持着一点灵光.而不是完全丧失了任何意识,它自身也有个太极在运转。如果归于无极了,这个人也就是化得元影无踪,也就不成为一个真正的能量核心了。
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结于那无中一点的有。有才能产生事物,有是一切的根本。这个有,也就是一切物质运动的中心。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中心;不同的中心,就会产生不同的事物。
我们说,家庭有家庭的中心.国家有国家的中心。如果失去了中心.就会产生混沌。就会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中心。因此,太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我们说“无极”是不是绝对的“无”呢?不对,“无极”也包含了有的成份,它是相对于。有极“而说.没有”有极“之说,哪来的”无极“之说呢?我的说”上“,必然包;含了”下“的成份,否则就无从说起。
西方人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18、l 9世纪黑格尔哲学的诞生,那是经过了多少世纪唯物、唯心论的大辩论以后,他力图调和这两大矛盾,第一次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并且非常深入细致地论述了事物的”无“和”有“的关系。第一次把”扬弃“的概念提高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一书中,就是以”纯有“开始建立他的整个逻辑学体系的。这个”纯有“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把”扬弃“的概念提高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有“。它是不带有任何实际内容的”纯存在“。而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实际内容.所以它又是”无“。而从”纯有“过渡到”无“则为”变易“,”变易“是”有“与”无“的对立统一。他指出:从”有“过渡到”无“,就是消灭”无“;从无过渡到有,就是发生。”变易“就意味着有生灭变化的过程。他反对那些认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有不能同时是无的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的”纯有“和”无“的概念只是从纯粹概念出发来进行推论的.他从概念的”无“和”有“中来推导出万物的产生,从纯粹抽象的概念过渡到地干变化的物质世界。他自己却产生了一条不能跨越的鸿沟,以致于被马克思、思格斯抓住了他的最薄弱的环节,恩格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多少抽象折反映。相反地,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在苛个地方存在有观念的现实链锴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这样,黑格尔的世界就成了“观念”的世界,由“观念”产生的物质的世界。而这个“观念”如何产生世界?黑格尔没有找到它内在机制。于是支好把它归结到“绝对精神”即上帝那里去了。
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是正确的,物质世界的产生,应该来源于物质世界,而并不是什么字宙中存在的“绝对观念”。
然而,黑格尔的学说.把它变换一下,却是十分精辟的。如果黑格尔早点知道中国的太极学说,他的思想将是无比的辉煌!
太极是:“无”,又是“有”,它是根据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定的,这种法则,过去的人叫做“道”。
太极从广阔的无极中产生出一,这是物质运动必然产生的现象;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在我们茫茫的宇宙空间中.随时都可能会产生一个无形的中心.在这个中心周围,由于不断的“真空涨落”(真空中的电子或其它微粒受激发而出现的空间能量变化现象)。使它周围能量不平衡而产生能量流动。从而产生了围统该中心旋转的力量。由此从静态的空间。变成动态的空间。由于引力和各科微粒的强弱作用,而形成了粒子和能量的不断聚集,使物质凭空产生,这就是“从无到有”。实际上,这个无也并不是纯粹的无.它是有物质基础的,所谓。“无中生有”,只是由于能量、时空等因素的改变.使空间最基质的原始物质产生了组合和变易,而从表面上看上去纯粹虚无的东西,变成了能量和物质高度聚集的实有的东西。
太极的“无”和“有”,就是这种物质的最初级的运动.它的运动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因此古代的贤哲们把它称为“虚有”,太极为一、则称为“虚一”。
《易源》说:“王弼之释太衍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又说:“夫用著之四十九者,万物也。五十而虚其一者,能生两仪。四象,八卦,以及乎万物,而不见其生生之迹者……处一数而无数,莫之能名,强号为一”。
这就是说,演天地之数,即大衍之数.共有五十,而我们平常占算万物;只能用四十九数,而留下一个“一”.不能用。这个一就是太极之数,这个数没有实在的东西。但是,它却能生两仪、四象、八卦乃至万物,“这个过程我们是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它便为虚一。
这里,我们要把”虚一“和”实一“区分开来。所谓”实一“,如”天一生水“的一,河图洛书之一等等具有物质形象的一,都叫”实一“。实一是可测算的具有实在内容的一。
第二节 太极变异与三生万物
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太极同样如此。那么,太极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
太极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也是零和一的统一,这就意味着,大极包含着两种对立的成份,它也是个矛盾体。太极的运动使无和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一方面要消失,一方面要产生,这是两个极端即两仪的运动,最后导致了一个第三者-”变易“的产生。
这个”变易“把无和有,生长和死亡综合起来让它们一起前进。产生了一个既有生长、又有死亡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具有实在的内容了。试想,世界上任何东西部可以具有生长和死亡的属性.于是,这个”变易“就从太极的阴阳两仪中产生具有实在意义的事物。
不过,以上的说法,与黑格尔的《小逻辑》一样,只是从概念到概念而已;真正的事物运动,却比这要复杂得多。
事物从一个中心产生了两个对立点,又从两个对立点的统-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的中心,这个较高的中心随即又分裂为两个对立物,从而又统一成为更高层次的中心,这正是我们太极开放和闭合的运动.
阴阳两仪的运动,只是相互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运动,它并不代表着事物的前进,而仅仅是一种量变的运动。就象我们的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运动,它们是随着地环球的存在而长久地进行下去的,不会发生根本的质的改变。
而”三“的运动,就象黑格尔说的”扬弃“的运动,则是一种质的飞跃,它使旧.的矛盾转化成新的矛盾,是事物走向前进的标志。
因此,老子天才地发现了这个规律,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众所周知的著名论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我们如何从太极图上看到三的变化呢?
众所周知的太极图,只是反映出了一对阴阳矛盾的互体,它说明转化及事物的量变过程,它是事物的一种平衡运动或者叫稳态运动,但并没有反映出事物的突变过程。
前面说了,太极有两种运动,一种是闭合的运动,一种是开放的运动。所谓闭合的运动,就是太极环首尾相接,如白天黑夜,永久如此。则太极环首尾本相接,而呈现出一个螺旋运动的曲线。
太极图形应该是设想中的两个球体压合成一个球,并沿半径方向剖开所形成的平面图形,实际上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体。只是为了研究和表示的方便,人们把它标准化而画成了正圆。
我们用圆象征着事物的运动是曲线,并且是往复运动的。阴阳两球的合体,代表着两个完全相反的事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的对立双方在各自的围绕自身中心旋转运动的同时,又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
中间的s曲线,表明二者交接面的时空关系极度地对立和弯曲,这象一堵绝然封闭的墙,双方都不可能透过这堵墙而得到对方的消息,它也表明矛盾的双方是尖锐对立和不相容的。
然而在s曲线的两个端点,即环点上,却是双方联系的桥梁,二者发展到终极,就必须通过环点到达对方,从而走向自己的反面。
从太极中的两个脐点来看,阴面之中是阳脐点,阳面之中是阴脐点,它们是相互包含的。阴阳脐点是双方旋转运动和矛盾分化的中心,在宇宙中代表着黑洞和白洞,它是从太极一个中心中分化出来的两个中心。
以是我们可以看到太极之中就包含了阴阳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依赖,而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那么,太极图是怎样打开的呢?
(见图二、1.2).我们设想从术极图的偶环节处打开,于是圆圈就成为了首尾不相接的弹簧拉开,就成不了一个s曲线,这就代表了事物螺旋上升的过程(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
然而.如图一所示.太极图是双环的,外面一环表可以打开呈螺旋上升,而里面一环则又代表太极是不可分的。太极打开以后,又形成了两极分化,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这样由一个太极分化为两个太极,又由两个太极分化成四个太极,以致万个太极(如图二、3)。太极总是这样处于可分又不可分的状态,这就是《地理知本金锁秘》所说:“阴阳二气,相为终始.互为胚胎而未尝相离也”。
列宁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曲线。不仅人的认识,任何事物的运又 何尝不是如此。太极图的展开(如图二、2),就是这样的螺旋曲线,它由无数的链条组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环节,而每一个高一级的环节.都是对其低一级的环节的否定.构成了无数的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上升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每一个环节点上也代表了事物运动的度的界限,当事物处于量变的过程中,则在一定的链条中运动;如果超过了度的环节点,事物就将产生质的飞跃。由此可见事物总是处于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过程中。
太极的打开,就是一种质变.就是前进和发展。太极图反映了整个世界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
由此而见,”三“的运动,就是太极的变异(打开)和否定之否定的质的运动。
第三节 “三”与四象
《易传》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么,这个四象和八卦,又与我们刚才所说的“三”是什么关系呢?
在历史上,人们大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些人为了把“三”附会于四象,八卦之中,强行地把“三”加到了太极图中.使太极图出现了三个点,而把中间那个点称之为“黄极”、“玄极”之类,这是不符合太极运动规律的。
前段我们说过,太极图是一个圆.它当然是有一个圆心的,这是阴阳事物在围绕它进行旋转运动的中心,这也就是太极图的一,由这个一分化出了二,即阴阳两方面事物各自的运动中心,这是事物在闭合运动中所反映的状态。这个一,就叫太极。而并不叫“黄级”,也不叫“玄极”。
为什么不叫“黄圾”和“玄极”呢?前面我们说到了,太极之一是“虚一”,它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而只是一种“虚象”而已。太极的“虚一”,可以为无,也可以包含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因为它是无中而生有,是个非常普遍而广大的概念。
比如我们说“1十2=3”,可以说:“1角钱十2角=3角钱。”但说不出:“1角钱十1鼻子=?”。这就是说,普遍的概念〔1、2、3〕可以包含任何的事物,而你把它变成一个具体的概念(1角钱、1个鼻子)以后,它就具有了确定性和局限性,就不能代表普遍的事物了。
而我们在太极中加入了一个“黄极”或“玄极”,就已经给它规定了实际的内容了。因为“黄”是黄色的,“玄”是黑色的,太极图里面出现了黄色和黑色的东西,则说明它已经赋予了一定的事物,而不带有普遍性质了。我们能够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黄色的东西,和黑色的东西生成的吗?“黄极”和“玄极”只是后来被人为加入的,而不能把它作为万物之根本。
不过,河图中例有“天一生水”之说,意思说万物从水开始生成。黑为玄,玄就为一。但里面已经讲过,“天一”并不是水是太极的一。因为“天一”己经把一赋予了“天”的含义,它就已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事物了,而不是包揽一切的“虚一”。
再说四象,四象是在太极闭合中运动的。两仪的展开,必然呈现出四个方向,或叫做四个“象限”。
为什么叫“四象”呢?所谓“象”者,形象也,它并不是具体的现实的事物,它仅仅只反映出事物在空间四个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而已。
四象表示了四时、四方,而在每一象的五行属性。都只是通过“象”反映出来,因此说,四象只是一种静态的时空体系而已-。故《易源》说:“两仪天地也,天以一生水,三生木,地以而生火,四生金。水、火、木、金有其似而无其体。是之谓象,本其象之所出而言,故曰两仪生四象也”。四象遇五则为变.,六、七、八、九则成为具体的有形实体了。这些有形实体的运动,就出现了五行的变化和生克制化的运动机制。
当把四象赋予了一定的事物,则这些事物只表现了一种静态的图象,这些事物的图象反映出事物在产生或萌芽时与周围时空和环境的关系,是互相生成,还是互相冲突,这就决定将来发展的大趋势。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和“四”所反映的物质运动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同出于阴阳两仪,但它们是一动一静,一个质变,一个量变。三是事物变化的根源.四是事物变化的基础。因此,《老子》和《易传》的说法都有它们由客观依据。而并不相互矛盾。
第四节 八卦与六十四卦运动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八卦”二字的理解都是非常神秘的。其实,八卦只是古代贤哲们对事物运动本质的理解和描述而已.揭去其神秘的面纱。连小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它。
什么是八卦,八卦就是由四象展开而分成的八组时空方位,并且某一具体的事物“挂”在了其中一组时空之内。“卦”就是“挂”,就是联系。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要占卜吉凶,首先要把自己所处的周围时空分成八个方位,然后用蓍草挂在某一方位上以象征不同的事物,后来演变成一套完整的用蓍草来占算事物的方法。八卦的名称可能正是由此而来。
事物的发展上升到八 卦的层次,就已经和四象完全不同了。它已经具有了质的成份,已经在四象时空中形成了具体的质点。我们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哪怕再大,也只能把它看成是一个质点,这便于我们研究的方便。
现实中的事物也同样如此,无论它事大事小,事多事少;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事物群点,从这一个群点落在了哪一个时空区域内,以及同周围的关系来判断其好坏和吉凶。
我们知道,四象是虚的,它并没有实在的质,而四象五以后,则产生了变,如北方为1,加5则生成了水.南方为2,加5则生成了火.东方为3,加5则生成木,西方为4,加5则生成了金。这时,真正具有实在意义的物质产生了。而事物到了八卦的层次,就已经是这些物质开始自然流动了,因此它们是言之有物。事物到了八卦的层次就是已经产生和开始发展了。
八卦的符号就是三个爻,为什么只用三个爻而木用两个爻和四爻呢?因为三就表示了事物的一种变异,它是前进和发展的概念,三个爻可以反映一个完整的事物和事物的发展情况。八卦用三爻,就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两组概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然而,八卦的三个爻仅仅只能反映停留在某一时空区间内的事物的点的状况,而并不反映该事物向何方向发展的趋势。于是,古人们使用两个八卦叠加在一起,使两点成一线,这样,事物的运动趋向便可一目了然了。
八卦和八卦的叠加、形成了六十四卦,分析六十四卦不同的爻位爻象和周围的关系,便可以完整地判断事物了。
第五节 八卦与六壬时空体系
如果说,我们把两仪四象看成是两维的平面体系,那么,八卦则是三维的立体空间体系。
从两 维时空变异为三维立体时空,这体现出一种时空概念的发展。因为有了三维时空,事物才能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六合运动,事物才能真正地“言之有物”,因此,八卦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既可以代表事物“虚象”的成份,又可以指事物实有的东西,这就是从“三”产生了万物。
从八卦的三维空间中,八卦的三个爻仅仅只能代表某一事物存在于某一点 上,它是不能分开的。如坎卦,在后天卦位上就只代表了事物存在于北方,如果再
叠加一“震”卦。则说明事物将由北而东进行发展,把北方和东方的“卦象”聚合起
来,就可以反映该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这就是八卦预测的最基本的原理。
然而,在后期由于八封的演变,有人把八卦叠加的六个爻分别“装”上了不同的天干地支,把每一个爻的“爻象”更加丰富和具体化,这就与原来的《周易》的东西大不相同了。它不仅运用了周易的“卦象”原理,而且把中国古代彭祖时代就产生的“术数”之学也融汇了进去。
虽然,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术数”产生于《周易》它是周易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周易》和“术数”是有这不同的历史渊源的。彭祖比《周易》产生的时代要早得多。“数术”的内容比《周易》“卦象”更丰富和高明。
中国古代“术数之最”的大六壬就是一切术数之学的精华,它的精妙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是所有其它术数模型,以及《周易》所不可比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易》仅仅是建立在八卦的层次上,而六壬则是直接从太极到两仪,从两仪到四象,又从四象到八卦,进行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变幻和运动。特别是于地盘的变幻,把整个事物的运动完整地包融于一时空体系之中,使人们对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发展趋势一目了然。这就是建立在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大六壬预测体系。
这套预测体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认识世界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把这种思路具体化,模型化和数学化了。
数术学向来是既讲“数”和理,即整个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又讲研究和把握这个规律的“术”和法,即各种预测的方法,以及改变自然现象的各种技术。因此,数术学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完美统一的学问。
我们要知道,不管什么样的预测方法,其时空体系一定要到达八卦的层次,因为它是一个立体时空的基本单位。八卦的点运动以三个爻为起始单元,以六个爻为运动单元。事情上到八卦的层次才言之有物,才能 有五行的生克制化,才能确定事情的有无和发展趋势。因此,八卦的判断,必须是六爻整体的判断。
单的爻,必须与整个的卦象联系起来,才能赋予其某种内容,而脱离了整体的卦象去单独谈论阳爻阴爻,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因此,易卦中的爻辞就是整个封象内容的展开。现在 有许多的人,只看卦象不看爻辞,也能进行准确的判断。
然而,大六壬的起点并不是直接到达八卦的层次。它是直接从太极和两仪开始,然后扩展为四象即四课最后到八卦。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并且包含了各种最 细小的原始环节的一套预测体系。
既然事物上到八卦的层次才有五行生克制化,那么在大六壬中,为什么从天地盘和四课开始就有五行生克的运动呢?
这是因为大六壬以太极为起点,这个起点已经不是“虚一”,而是六壬天一生水的“实一”了。这个实一已经是经过了“四象遇五”的演变,产生了实有的东西,而天地盘也就是从一开始产生万物。因此,大六壬可以直接从天地盘、四课、三传中判断事物,而并不虚象。
关于大六壬的太极问题,请参见《大六壬预测机理》一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东晋·祇多蜜
清·张潮
林庚白
(宋)包拯
韩玉
(宋)洪皓
清·胡王延
宋·罗泌
清·柯劭忞
清·冯舒
明·刘伯温
潘黃門集
战国·墨翟
明·龚廷贤
(明)屠隆
周·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