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说篆
说篆
《说篆》,一卷,清许容撰。许容,字实夫、号默公,又号遇道人,江苏如皋人。少从邵潜游,善绘山水,篆刻师法汉人,曾官福州府检校,治印略受福建莆田派作风薰陶,篆法工稳,章法疏朗,在清初印坛上别树一帜,后人称为如皋派。龚芝麓赠诗云:“寄语黄山程穆倩,中原旗鼓一相当。”称其篆刻足与程邃相抗衡。后人称其为如皋派之祖,著有《印略》、《印鉴》、《韫光楼印谱》、《谷园印谱》、《说篆》等。
此编据《篆学琐著》本校勘。
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文须考订一本,不可秦篆杂汉、唐,如各朝之印,当宗各朝之体,不可混杂其文,改更其篆。若他文杂厕,即不成文;异笔杂厕,即不成字。章法者,布置成文,务准古印,一字有一字之章法,全章有全章之章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稀密,挪让取巧,当本乎正,使相依颐而有情,一气贯穿而不悖。每作一章.必属意构思,观印之大小,夫白文,以汉文为主,朱文以小篆为主。朱文不可逼边,白文当逼边。朱文不可太粗,粗则俗,不可多曲叠,多则板而无神。若以此刻白文,则太流动,不古朴矣。凡竖宜细,画宜粗,勾连处宜断,交搭处宜白,圈周合须起刀过笔,忌牵连,不宜深细,深则文不自然,细则体多娇媚。纵极工巧,不入赏鉴。惟浅、显、典三字,刻印之妙诀也。
夫用刀有十三法:正入正刀法(以中锋入石,竖刀略直,其势雄,有奇气);单入正刀法(以一面侧入,把刀略卧,其势干,臻于大雅);双入正刀法(两面侧入石也,卧刀,势干,不可轻滑);冲刀法(以中锋抢上,无旋刀,宜刻细白文);涩刀法(欲行不行,不可轻滑潦草,宜用摹古);迟刀法(徘徊审顾,不可率意轻滑);留刀法(停蓄顿挫,留后地步,与涩、迟二法略异);复刀法(一刀不到,再复之也,看病在何处,复刀救之);轻刀法(轻举而不痴重,非浅率之渭);埋刀法(笔锋藏而不露,刀法着而不浮);切刀法(直下而不转旋,急就、切玉,皆用此法);舞刀法(迹外传神,熟极生巧);平刀法(平起其脚,用刻朱文,白文亦间用)。以上刀法,全在用刀之时,心手相应,各得其妙。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稀密,画有曲直,不可一概率意。当审去住浮沉,宛转高下,以运刀之利钝。如大则腕力宜重,小则指力宜轻,粗则宜沉,细则宜浮,曲则宛转而有筋脉,直则刚健而有精神。如一刀不到,则用复刀救之。墨、意则宜两尽,失墨而任意,虽更修饰,如失刀法何哉?然刀法之害有六:心手相乖,有形无意,一害也;轻运紧苦,天趣不流,二害也;因便就简,颠倒苟完,三害也;锋力全无,专求工致,四害也;意骨虽具,终未脱落,五害也;或作或辍,自成两截,六害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庄周
明·张三丰
杨玄操
明·王玉峰
(西汉)刘向;(清)郝懿行撰
元晓
清·程淯
元·李道纯
清·陆寿名
白朴
清·黄叔璥
清·张德瀛
(宋)吕本中撰
宋·史堪
(宋)陈世崇,徐铉著
宋·孟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