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百拳之法,以眼为纲。反侧前后,求察阴阳。浑身着力,脚跟乃强。起伏进出,得先者王。拳无寸隔,沾衣便亡。腰无少主,巧终狈狼。如钉若矢,紧倚门墙。自顶至足,节转轮防。接应变换,无仇为良。八风不挠,随颠随狂。
其一则: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尊,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如天上有日月,凡来去隐,跃、横、直、斜、正,无不照彻于人。对敌时,或开或闭,或虚或实,或高或下,俱要一眼观定,然后进破,自无不合。故先贤曰:由诸心,而发诸手眼为尊焉。
其二则:反侧前后者,诸人立身立足之法,不外此四字也。人一身伫立之间,须要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而有呆钝之嫌。先贤曰:敌未交手,便知胜败,乃明阴阳之理也。又曰:身法为良,乃明阴阳相生之妙也。
其三则:能明阴阳,则当察其用力,其言浑身着力也。自顶至足,须要一片,又要在一时。若不在一时,自己先有弊病,当知真实虚败之理也。
其四则:拳无寸隔者,见肉锋伤之谓也。沾衣便亡者,必粘着身体,而我则不可稍缓也。
其五则:起伏进出者,乃势所用之法,申言阴阳之用,不是另立一门路也。诀言得先者王,诀言以快为主,不可濡滞也。然不是先去打人道理,是我先有预防攻诱之备。谚曰:快打慢者,即此之谓也。
其六则:动静俱属乎腰,腰无所主,则病生焉。上下无力无势,进退展转不顺,虽有至巧亦无所用,须要得乎屈神之妙,则刚柔之法,斯为贵焉。
其七则:顾定对定,内中一切门户,为贵者,谓紧倚内门也。内中门户,明如指掌。敌一切移动,即紧就促倚之。纵技有掀天揭地之能,亦无所施其巧,若徒外势,安得称为上等之法故学者,内门二字,宜逐一摩究也。
其八则:言自顶至足者,节转轮防之谓也。凡人进身,动以立势,静以潜形,直为进步,闪为进出,俱要节节转换如车轮之状。其皮骨筋脉,皆要一顺为妙。
其九则:言必接应变换相连,应用之玄机也。彼来入外门,则接之;入内门,则连而应之。其不可攻者,顺而变之;其不可变者,则佑而换之,皆机字之玄也。识破机字,方称上等法字。
其十则:言八锋不挠者,非八面对敌之说,乃配合身法之妙也。我身之锋有八利焉。手、肘、肩、臀、臂、胯、腿、脚是也。以我之锋,攻彼之钝,则无法而不利矣。故琢磨者,虽颠而实不颠,虽狂而实不狂也。
场中切要:一眼、二快、三不善,全在遇空则攻进。
守身切要:拳要上下左右俱顾,顾者,固之谓也。我身之上下左右,皆能坚固无失,则随其所往无不利矣。
步法:边盘斜拗步最强,单鞭硬步怎提防。须知玄步从之换,之字串步要紧忙。梅花步法人稀少,锦绣跕上下量。雀步颠跳连纷嗌傩锩娌亍4耸侨艺婷鼐鳎д呤谑俏土肌M庥凶砗Σ剑鹩闵⒆右嗫跋辍*
手法:五阳三岛手、拂尘手、旗鼓手、棚措手、九流手、倒淘手、八犯手、攻枪手、五雷千斤手、骑虎手、九缠三串手、斜插不迎手、迎风铁扇手、金镖夺枪手、推枪三换手、双挆斜飞手、回龙倒跌手、七耸高迎手、八字分襟手。
肘法:里鸾肘、外迎肘、蹲坐肘、下挫肘、后捣肘、占阴肘、挑心肘、搕肘、泰山压肘、团肘、头肘、羊蹄肘、肩肘。
偷步法:偷步须要在有意无意之间,点步、站步、抵步,皆从此出。
奸步法:奸步乃迈开之意,其力弱者,取胜全在于此,所谓让中不让也。
梅花步法:梅花五步,乃太极之义,循环无端,前后左右,皆可操练。其法每以步步占中心为主。
步法跌人勾法:勾脚之法,在手不在足,盖以下勾上必推故也。妙在脚尖带起,脚跟站地,须以快利为主,倘敌人闯满,须跌开一步(能手不必用此法)。
搭法:搭脚之法,手与身脚俱要一齐着力;敌人管脚之时,即以搭法跌之。跌一步,最能取胜(宁可学跌法,不可学搭法)。
提法:此乃破勾脚之法,敌人勾时,我脚虚悬,言不必用力,随其勾去之时,一齐压下,则人自跌矣。
颠法:颠脚之法,以脚踹人节缝处,以快为主,以后脚着力。
法(,疑是字):此法最难,观敌人之形势,而以膝头一跌之,须要攻其空处。
踹法:此法不是以脚踹至空处,与颠法相似,以脚板用力。
剔法:剔脚之法,将脚尖悬起,望人脚臁剔去,或望膝尖与节缝边,当用暗力,亦可跌人。
身法操持:凡与人对敌之时,身法带缩,腰法带弯,偷步宜快宜活,须以脚指粘地,两手必换护,两眼必须射敌人,身手一动,即以身法步法,击至空处,此秘法之要诀也。
附原歌诀:与人对敌要推详,身体从容不用忙。破敌全凭一双眼,躲拳须要侧手防。他拳放过须忙进,腋下轻舒难抵挡。若要短打敌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身法总是一个横行直撞,即所谓侧进身偏也)。
审势:与人对敌之时,总要攻其空处,空处何两胁、胸、腰、与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处,则敌人无所用其力,自能百法百中,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对敌之时,敌人一动手,须要认手理清,方为妙法。
粘身:与人对敌之时,须要平心舒气。敌人一动时,则以脚踏进,更以我之手肩,粘住敌人胁边,转身一齐着力,则人自难逃闪矣。
到身:到身之时,手、身、肩、膊、臀、与大腿、膝头,须要一段而进,更要一齐着力,前后手要相应,前后脚亦要相应。前手用四分力,后手用六分力;前脚用四分力,后脚用六分力。后手第一要曳得紧,后脚第一要拴得直;以后脚过身法,以身法送前手。又以后手曳住,须以勒马状样。故知拳家之定舵,须在一只后手,要领会也。后脚拴得直,所谓势去也;后脚曳得紧,所谓势来也。一段而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煞手之时,用力须在眉尖一线,所谓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又名:眉尖带蹙,心最狠也)。
一片:身法一片,须是以我之肩膊,挟住人肋,以我之手肘,垫住人腰;以我之臀,贴住人臀;以我之腿,夹住人腿;以我之膝头,击人之腿腕;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脚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又云: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齐进齐退,思过半矣)。
用力:周身用力,逐一细推:头如顶千钧,颈如搬树转,下颏如龙戏珠而挺出,肩膊如铁浑坚而陡来,前手如推石柱,后手如扯拗马,前脚如万斤之石压,后脚如门闩之坚抵来,臀如坐剪夹大银,身如泰山无可撼。此周身用力之妙,摹神设想之巧者也。
一线:一线用力者,见肉锋伤之言也。此须以意会,而不可以言转。譬如与人对敌之时,自己先已慌张,力皆先出,则到身之时,必无力矣。须于未敌时,平心静气,若毫不介意;待敌人动手之际,而我方分分清清。一片射进,通身之力用在一时,如舞锥子钻入,牙齿带咬 ,眉尖带蹙,此所谓煞手之妙也。
借力:敌人进来之时,凶狠难挡,而我须两眼认清。或用躲、或用闪,借其势以跌之,所谓见势因之,跌更奇也。
偷力:敌人来时,纵然凶狠,而我须于软处,或节缝处,斗之。则彼之力无所用,而我得以伸其力矣。故谓之偷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梁启超
(清)吴庆坻
明·王起隆
清·王清源
潘重规
韩方明
清·何炫
清·李德洽
战国鲁·孟轲
宋·秦观
清·李元度
清·叶封
(宋)叶绍翁撰
宋·陈规
(清)王闿运
(唐)樊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