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妇人小便淋沥不通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妇人小便淋沥不通

  宋 临川 陈自明良甫编辑 明 古吴 薛 己立斋补注 鄞县 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妇人淋沥。由肾虚而膀胱热也。盖膀胱与肾为表里。主于水。行于肾者。为小便也。若肾虚则小便频数。膀胱热则小便淋沥。甚则不通。腹胀喘急。当速治之。

  愚按、前症若膀胱热结。用五淋散。若脾肺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麦冬若脾经郁热。用加味归脾汤。若肺经郁火。用黄芩清肺饮。若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血虚。用加味逍遥散。阴虚。用六味丸。加柴胡、山栀。大抵不渴而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也。用滋肾丸。渴而不利者。热在气分也。用清肺饮。尺脉数而无力者。阴火盛而阳不能化也。用六味丸、滋肾丸为主尺脉浮而无力者。阳气虚而阴不能生也。用加减八味丸、滋肾丸为主。附治验

  一妇人素有前患。内热体倦。余以为肝火血少。脾气虚弱。用八珍汤、逍遥散。兼服月余而小便利。又用八珍汤、而气血复。

  一妇人患前症。面青胁胀。诸药不应。予以为肝经气滞而血伤。用山栀、川芎煎服而愈。

  一妇人小便不利。小腹并水道秘闷。或时腹胁胀痛。余以为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四剂。稍愈。乃去胆草。佐以八珍散。加炒黑山栀。兼服而瘥。

  石苇汤 治小便实热。气滞淋沥。

  石苇 黄芩炒 木通 榆白皮 葵子 瞿麦 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鸡苏散 治血热淋沥。

  鸡苏叶 木通各二两 生地黄 滑石各三两 刺蓟根一两

  右每服半两。淡竹叶三七片。水煎。

  桃仁煎 治血瘕小便如淋。脐腹胀痛。方见血瘕门第七卷第九论

  火府丹 治心经积热。小便涩及五淋。加甘草名导赤散

  生地黄二两杵膏 木通为末 黄芩炒各一两

  右加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汤下。

  许学士云。一卒病渴。日饮水斗许。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余谓心经有热伏。与火府丹数服。越二日。来谢云。当日三服渴止。又三服。饮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可谓通变也。

  一方。牛膝一合。水煎。入麝香少许服之。鄞县耿武尉梦得。其内患淋。下砂石剥剥有声。甚为苦楚。一服而愈。附方

  滋肾丸 治热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肾虚足热。腿膝无力。不能履地。又下焦阴虚。小便不利。肚腹肿胀。或皮肤胀裂。眼睛突出。此神剂也。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各二两 肉桂二钱

  右各另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汤下。

  黄芩分清饮 治肺热小便不利。宜用此药清之。

  黄芩炒 山栀炒各一钱

  右水煎。腹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五淋散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或尿血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或热怫便血。

  赤茯苓一钱五分 赤芍药 山栀各一钱 当归 甘草各一钱五分

  右入灯心。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珍汤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加减八味丸 六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转脬小便不利方论第二

  妇人转脬。或内热传搏于胞。或忍小便。气逆于内。以致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

  愚按、前症不问男女。孕妇转筋。小便不利。命在反掌。非八味丸不能救。余参前后论主治。附治验余见第十五卷

  一妇人小便淋沥。小腹胀闷。胸满喘急。诸药不应。余视为转筋之症。用八味丸一服。小便如涌而出。

  一妇人因郁怒。小便滴涩。渐至小腹肿胀。痰咳喘促。余用八味丸煎服。小便即利而痊。

  一妇人素善怒。小便淋沥不利。月经不调半载矣。或两胁胀闷。或小腹作痛。或寒热往来。或胸乳作痛。或咽喉噎塞。或两脚筋挛。或肢节结核。面色青黄不泽。形气日瘦。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朝用加味归脾汤。以补脾气解脾郁。袪肝火。夕用滋肾丸、生肝散。滋肾水以生肝血。抑肝火。舒筋膜。兼服月余而愈。

  滋肾生肝饮

  山药 山茱萸肉各一钱 熟地黄自制二钱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七分 五味子杵炒五分 柴胡三分 白术 当归 甘草

  右水煎服。

  葱白汤 治气滞小便不通。腹胀欲死。

  橘皮三两 葵子一两 葱白一茎

  右水煎。分三服。

  八味丸 治脬转小便不通。殊有神效。但世所不用。以致误人多矣。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滑石散 治脬转小便数日不通。

  滑石一两 寒水石二两 葵子一合

  右为末。以水一斗。煮至五升。时服一升即利。

  又方

  乱发烧灰 葵子 车前子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

  石苇汤 治转脬小便不通。方见前

  治强忍小便。致脬转尿不利。困笃欲死。

  滑石二两 乱发灰一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桃白皮一斤。细切熟杵。入水三盏。绞取汁调服。千金翼用杏仁二十粒去尖皮。麸炒黄嚼细。水送下立通。

  一方。皂角为末吹鼻内取嚏。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小便乃肾与膀胱主之。盖肾气通于阴。若二经虚而热乘之。则小便涩滞。虚则频数也。

  愚按、前症若肝经火动。用逍遥散。加龙胆草、车前子。膀胱火动。六味丸。加麦门、五味。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郁伤肝脾。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肝脾肺气虚。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肝经血虚。加味逍遥散。肾气虚败。鹿茸散。如不应。用八味丸。附治验

  一、妇人患前症。小便频数。日晡热甚。此肝脾血虚。气滞而兼湿热也。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

  一、妇人患前症。发热烦躁。面目赤色。脉洪大而虚。余谓此血虚发躁。用当归补血汤数剂而痊。

  一、妇人久患前症。泥属于火。杂用寒凉止血之剂。虚症悉具。余曰。此脾胃亏损而诸经病也。当补中气为主。遂以六君、补中二汤。兼服两月余。寻愈。

  桑螵蛸散 治肾气虚寒。小便数少。或时频数。或夜间尤数。

  桑螵蛸三十枚炒 鹿茸炙 牡蛎煅 甘草炒二两 黄耆炒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食前空心。用姜汤调下。日二服。

  缩泉丸 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

  乌药 益智仁等分

  右为末。酒煎山药末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

  鹿茸散 治肾气虚寒。便溺数甚。或夜间频数遗溺。

  鹿茸炙 乌贼鱼骨 桑寄生 当归 龙骨煅各二两 白芍药炒 附子炮各三钱 桑螵蛸炙各五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并食前。用温酒调下。作丸服亦可。凡用附子。重一两三四钱。底平顶圆。周围有瓣者方是。附方

  当归补血汤 八味丸 六味丸 加减八味丸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乃心肾之气。失其常度也。故有水道涩而遗者。有失禁而不知自遗者。亦有生产伤膀胱。不时而遗者。有脬寒脏冷。遗而不知者。

  愚按、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窃谓前症。若肝肾虚热。挺孔痿痹。用六味丸。如不应。用加味八味丸。阳气虚惫。膀胱积冷。用鹿茸丸。如不应。用八味丸。若脾气虚弱。不能禁止。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五味。若肺气虚寒。前汤加附、桂。此症属虚热者多。真寒者少。治宜审察。附治验附小便遗溺

  一妇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柏七分。知母五分。数剂。诸症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

  一老妇患前症。恶寒体倦。四肢逆冷。余以为阳气虚。先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三剂。不应。遂以参附汤四剂。稍应。仍以前药而安。附子计用四枚。人参三斤许。

  一妇人病愈后。小便出屎。此阴阳失于传送。名大小肠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剂而愈。又用补中益气而安。

  鹿茸丸 治阳气虚寒。小便白浊。滑数不禁。或脐腹阴冷。大便不实。

  鹿茸炙 椒红 桂心 附子炮 牡蛎煅 补骨脂炒 石斛 肉苁蓉酒浸 鸡<?月坒>胵炙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炙二钱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秘元丹 治阳气虚。小便不禁。或夜多小便频数。

  白龙骨炒三两 诃子十个去核 缩砂去皮一两

  右为末。糯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

  又方。鹿角镑炒为末。每服三五钱。空心。热酒调下。

  又方。鸡<?月坒>胵炙为末。每服二三钱。空心。酒调下。日二三服。

  又方。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龟板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三钱。

  又方。桑螵蛸酒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附方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 八味丸 加减八味丸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参附汤方见十九卷第六论 五苓散方见二十卷第九论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心主于血。通行经络。循环脏腑。若得寒则凝涩。得热则妄行。失其常道。则溢渗于脬。则小便出血也。

  愚按、前症肝经血热者。加味逍遥散。怒气血伤者。加味逍遥散调发灰。若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送子芩丸。气血俱虚者。八珍汤送发灰膏粱积热者。清胃散加槐花、甘草。风热腹痛者。四君子加防风、枳壳。胃气不能摄血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不能摄血者。济生归脾汤。附治验

  一妇人尿血。因怒寒热。或头疼或胁胀。此脾血虚而肝火盛。用加味逍遥散而血胀止。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头痛痊。后郁怒腹痛尿血。仍用前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治之。将愈。又因伤于饮食。复作心忡不宁。彻夜不寐。仍用前汤而痊。

  一妇人尿血。面黄体倦。饮食不甘。晡热作渴。此脾胃气虚。不能摄血归经。用补中益气。以补胃气。用归脾汤。以解郁结。更用加味逍遥散。以调养肝血而痊。

  一妇人小便出血。服四物、蒲黄之类。更加发热吐痰。加芩、连之类。又饮食少思。虚症蜂起。肝脉弦而数。脾脉弦而缓。此因肝经风热。为沉阴之剂。脾伤不能统摄其血。发生诸脏而然也。予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痊。

  鹿茸散 治劳损尿血。发热内热。或寒热往来。口乾作渴。

  鹿茸炙 当归 熟地黄自制 葵子炒 蒲黄炒 续断酒炒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

  发灰散 治起居所伤。小便尿血。或忍尿脬转。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又治肺疽心衄。内崩吐血。舌上出血。用乱发烧灰。本草云能疗瘀血通关隔利水道破症瘕痈肿狐疝刺痛疰杂疮疗脬转通大小便止咳嗽鼻衄

  右为末二钱。以米醋汤调服。

  生地黄散 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二钱 黄芩炒五钱 阿胶炒 柏叶炒各一钱

  水煎服。

  当归散 治血分有热。小便出血。或时尿血。

  当归 羚羊角镑 赤芍药各钱半 生地黄 刺蓟叶各一钱

  右水煎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用生地黄杵取汁。每用一小盏。日三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小便尿血。用炒蒲黄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滚汤亦下。

  又方。肾虚。鹿角胶二两。炙黄为末。作二服。长流水调。附方

  八珍散 加味逍遥散 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子芩丸方见十二卷第六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夫大便不通者。由脏腑不调。寒热之气。结于肠胃。或经水过多。内亡津液。宜用三脘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选而用之。

  愚按、前症或大肠津液乾涸。或血虚火烁。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待腹满胀。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猪胆汁润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剂。元气愈伤。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大抵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用八珍汤燥药伤血。用四物、连翘、甘草。克伐伤气。用四君、川芎、当归。内热作渴。饮汤脉实。用竹叶黄耆汤。内热作渴。饮冷脉涩。用四物送润肠丸。肝胆克脾土。而不能输送。用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肠胃气虚而不能传送。用补中益气。加芍药、厚朴。积热而秘结。用清胃散加芍药。其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皆不宜损中气。治者审之。附治验

  一妇人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微细。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正前所谓血虚火烁也。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附方

  通神散 治大便实热不通。其证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而欲饮食者。

  大黄炒 芒硝 槟榔 桃仁杵 郁李仁汤浸去皮酒炒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

  大麻仁丸 治肠胃风结。大便常秘。而欲饮食者。

  大麻仁别研如膏 大黄炒各二两 槟榔 木香 枳壳麸炒各一两

  右为末。入麻仁。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

  皂角丸 治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而不坚实者。

  皂角炒去子 枳壳麸炒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苏麻粥 顺气滑肠。用紫苏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润肠丸 治伏火风热。大肠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肾虚。当滋肾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两 羌活 当归尾 大黄煨 皂角仁 秦艽各五钱

  右另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如直肠乾涩。用猪胆汁导之。亦忌前药。附方

  加味逍遥散 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四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竹叶石膏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 疮科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老弱风人便秘戒用利药方论第七

  初虞世云。肺主气。肺气不降。则大肠不能传送。宜用杏仁、枳壳、诃子等药。若老弱风人。津液短少。大便秘涩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胶、皂角之类。每见用駃利之药。大便虽通。精血复伤。反致他病一男子。病风淫末疾。或用駃药利之。患肺痿。咯脓血。至大便不通而死。惜哉。

  愚按、前症若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此丸若用之于热甚气实。与西北禀厚者。无有不效。若用于东南及虚热而气血不足者。则脾愈弱而肠愈燥。反致虚痞矣。此东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风顺气丸。中贵及西北人用之多效。东南人用之。无不致害。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欲去而难去。又不坚实。腹内或如故。或作胀。两关尺脉浮大。余以为肠胃气血虚弱。每服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去后始快。若间二三日不服。腹内仍胀。大便仍难。

  搜风顺气丸 治痔漏肠风。风热闭结。元气充实者。

  车前子一两五钱 大麻子微炒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牛膝酒浸 郁李仁汤泡 兔丝子酒浸蒸晒为末 枳壳麸炒 山药各一钱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子和脾约丸

  麻仁一两二钱半 枳壳麸炒 厚朴姜制 芍药各一两 大黄四两蒸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二钱

  右为末。入杏仁膏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滚汤送下。内杏仁研烂。妇人泄痢秘结方论第八

  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津液燥而秘。不可专以风治。张氏母。年七十。患痢频数。腰脚拘挛。百方不愈。用蒺藜、酸枣仁。治之即愈。黄鲁直苦秘结。亦用前药而愈。故受症有不同也。

  愚按前症若因足三阴亏损。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脉洪而虚。肢体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气血俱虚者。八珍加肉苁蓉。肾经津液不足者。六味地黄丸胃火消铄津液。竹叶黄耆汤。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膏粱积热。清胃散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若燥在直肠。用猪胆导之。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月余不通。痰喘内热。不得就枕。脉洪大。重按细微。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计进饮食百余碗。小腹始闷。此火燥而消铄也。以猪胆汁润之。用十全大补而安。后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苁蓉。常服而通。

  治风人大便或秘

  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康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

  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黎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

  蒺藜汤。 用蒺藜炒杵去刺三两。酸枣仁炒香一两。每用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送下前丸。

  大五柔丸 治脏气不调。大便难利。或为秘结坚硬。

  大黄饭上蒸焙末 枳壳去穰麸炒 白芍药末 葶苈炒为末 牛脂熬油 苁蓉酒浸焙各一两 桃仁百枚去皮尖研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炒黄别杵

  右和匀。炼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日三服。以利为度。

  二仁丸 安康郡太守苦风秘。予处此方。用之甚效。

  杏仁去皮尖面炒黄 麻仁别研 枳壳去穰面炒为末 诃子炒去核为末

  右用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未利增之。

  蜜导法 用好蜜四五两。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搅。候可丸。以蛤粉涂手。捏如指。长三寸许。入大孔内。以手掩良久即通。未通再作。文潞公泄利。求速效。用石脂、龙骨等药。便秘累日甚苦。余告曰。此燥粪在直肠。药所不及。请以蜜导之。下结粪四五十枚而愈。

  通气散 治虚人忧怒。以致伤肺与大肠。不能传送。

  陈皮 苏叶 枳壳面炒 木通各一钱

  用水煎服。

  皂角丸、苏麻粥亦佳见前附方

  补中益气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加味归脾汤 八珍汤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十全大补汤五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首论妇人泄泻方论第九

  论曰。泄泻之症。因肠胃虚冷而邪气乘之。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气伤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属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脾气受伤。属内因也。若饮食生冷伤脾。属不内外因也。大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滑者涩之。温者燥之。

  愚按、前症若生冷所伤。用六君、、木香、砂仁。辛热所伤。用二陈、炒连、山栀。面食所伤。用六君、神黡。米食所伤。用六君、谷糵饮食不时而伤。用四君子汤。饮食过多而伤。用六君子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气虚弱者。六君、升麻、柴胡。脾气虚寒。六君、木香、炮姜。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药。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药、山栀。中气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者。济生归脾汤。肾气虚者。五味子散。脾气虚者。二神丸。脾肾虚者。四神丸。命门火衰者。八味丸。真阳虚败者。固真丸。仍与滞下方参用。附治验

  侍御沈东江之内。停食腹痛作泻。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后复作。传为肾泄。用四神丸而安。

  侍御徐南湖子室。泻属肾经。不信余言。专主渗泄。以致不起。一妇人年五十。不食夜饭。五更作泻。二十年矣。后患痢。午前用香连丸。午后用二神丸。各二服而痢止。又用二神丸数服。而食夜饭。不月而形体如故。

  吴江史玄年母。素有血疾。殆将二纪。年居泄泻。饮食少思。面黄中满。夏月尤甚。治血之药。无虑数百剂。未尝少减。余以为脾肾虚损。用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复用十全大补汤。煎送前丸。食进便实。病势顿退。若泥中满忌参、术痰痞忌熟地。便泄忌当归。皆致误事。

  桂香丸 治虚寒滑泄腹痛。或呕吐不食。手足逆冷。

  附子炮 肉豆蔻炮 丁香 桂心 白茯苓各一两 木香炮 白乾姜炮各两半

  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胃苓散 治脾胃所伤。吐泻不止。水谷不分。即五苓散合平胃散。

  右每服五七钱。用姜枣水煎。空心服。仍节饮食。

  木香散 治脏腑虚寒。下泄米谷。口舌生疮。或呕吐不食。

  木香煨 破故纸炒各一两 良姜 缩砂炒 厚朴制各三钱 赤芍药炒 桔红 桂心 白术各半两 胡椒 吴茱萸炮各一钱 肉豆蔻煨 槟榔一钱

  右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肝四两。批薄。以药掺拌。量入水醋盐葱姜。煮乾。空心顿食。或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粥饮下。日三服。

  府传赵宜人。患泄泻。诸药无效。诊之曰。此肝肾虚也。服前散而愈。经曰。洩痢前后不止。肾虚也。又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

  香连丸 治痢疾。并水泻暑泻腹痛。不问赤白神效。

  黄连净二十两 吴茱萸去枝梗十两

  右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磁器内。置热汤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下。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中气虚寒者。加姜、桂。

  三黄丸 治热痢腹痛。或口舌生疮。咽喉齿痛。及一切虚火之症。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炒等分

  右各另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芍药汤 治热痢便血后重。经曰。溲而便脓血。此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炒一两 当归 黄连炒各半两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桂二钱五分 黄芩炒五钱

  右每服半两。水煎。如不减。加大黄。此症多有因中气虚弱。脾气郁结者。治当审察。

  二神丸加五味二两吴茱萸四两名四神丸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用

  右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 治肾经虚弱。大便不实。或夜间或五更泄泻。

  五味子炒二两 吴茱萸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其效如神。米糊为丸。亦可。

  白术芍药汤 治脾经受湿。水泄注下。后重腹满。形体倦怠。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

  白术炒 芍药炒各二钱 甘草炒一钱

  用水煎服。

  茯苓汤 治湿热泄泻。或饮食伤泻。

  白术炒 茯苓各五钱

  右用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等分。名白术散。

  渗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或小便秘涩。大便溏泄。此症多因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而致。

  苍术炒 白术 甘草炒各一两 乾姜 茯苓各二两 陈皮一两 丁香各二钱半

  右每服四五钱。枣水煎。

  防风芍药汤 治飧泄身热。脉弦腹痛及头痛。

  防风 芍药炒 黄芩炒各二钱

  用水煎服。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人参养胃汤方见七卷第十 论 十全大补汤 济生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东垣补真丸方见七卷第三论妇人协热下痢方论第十

  论曰。下痢赤黄。米谷不化。作渴呕逆。小便不利。心胸烦躁。脉虚大而数。此胃经虚热。津液不分。并于大肠所致。先用五苓散。次用玉粉丹、四味阿胶丸主之。

  愚按、前症若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汤。郁结伤脾土用归脾汤。命门火衰。用八味地黄丸。余参各论主之。附治验

  一妇人五月间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余以为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全愈。至七月终。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舌乾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脾肾虚而阳气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玉粉丹

  蛤粉 硫黄等分

  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米饮下。

  四味阿胶丸

  黄连炒 赤茯苓二两 芍药炒三两 阿胶炒燥一两

  右为末。以醋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附方

  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滞下方论第十一

  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反克脾土。以致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先服神术散。次用五苓散之类。烦渴腹痛。小便赤涩。脉洪数为热。用白头翁汤之类。脉虚弱为伏暑。用香薷散之类。如风邪下血。用胃风汤。腹痛呕逆。手足俱冷。六脉微细。为脏腑虚寒。急服四顺附子汤。灸气海丹田二穴。久痢肠滑。用理中汤。加肉果、诃子。或十全大补汤。加木香、肉果之属。若一方一郡所患相类者。乃属疫症。

  愚按、东垣云。太阴经受湿。水泻变脓血。脾传于肾者。谓之贼邪。难愈。先痢而后泻者。谓之微邪。易痊。若厥阴经下痢。脉沉微。手足厥逆。用麻黄小续命汤汗之。若身冷自汗。小便自利。脉微呕吐。用浆水相温之。若脉疾身动。下迫声响。用白术芍药汤。脉沉身静。饮食不入。用姜附汤。身体沉重。四肢不举。用术附汤。窃谓前症者。饮食停滞。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消饮食。若胃气下流。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肾升元气。若风伤肠胃。宜用神术散。以补脾胃。解外邪。若痰积中焦。宜用六神丸。以补脾胃化痰滞。大凡脾胃虚弱。宜补中气。调饮食。附治验

  一老妇食后。因怒患痢。里急后重。肛门脱下。此脾气下陷。用大剂六君。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钱吴茱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钱五分。二剂。诸症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于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剂而愈。后口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丸。二剂顿愈。又以饮食失宜。大便不实。四肢逆冷。此脾胃复伤。与六君加附子五分。及八味丸而愈。

  先太宜人。仲夏患痢腹痛。去后无度。烦渴饮汤。手按腹痛稍止。脉鼓指而有力。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急用人参五钱。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炙草附子、升麻各一钱。服之即睡觉而索食。脉症顿退。再剂而安。此取症不取脉也。其时同患是症。服痢药者。俱致不起。惜哉。

  神术散 治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或伤风头痛。项背拘急。鼻流清涕。

  苍术炒二钱 藁本 川芎各一钱 羌活 粉草炒一钱五分 细辛五分

  右用姜水煎服。欲发汗。加葱头。

  四顺附子汤

  生附子去皮脐 白乾姜炮 甘草炒 人参各一两

  右每服四五钱。水煎。吐泻腹痛加肉桂半两。小便不利。加茯苓半两。若体寒自汗。手足逆冷。六脉虚弱。背寒面垢。或面如涂油。齿乾烦闷。躁渴引饮。此为伏暑。宜用小柴胡汤、五苓散、酒蒸黄连丸。

  加减参附汤 治寒痢阳气脱陷。呕吐不食。手足俱冷。

  大附子炮 大人参各二钱 丁香十五粒

  右用姜十片。米一撮。水一钟。煎服。如不应。再加之。

  治禁口痢甚妙。石莲肉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又方。乾山药半生半炒黄为末。不拘时。用米饮调下。附方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以致水谷不化。泄泻注下。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人参 白茯苓 芎? 肉桂 当归 白芍药炒 白术炒各等分

  右每服三二钱。入粟米数粒。水煎。空心。食前热服。

  水煮木香丸 治久痢里急后重。日夜无度。其效如神。

  罂粟壳去穰三两 青皮去白二两四钱 甘草炒各二两四钱 诃子炮去核八两当归 木香各六两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化。空心服。

  戊己丸 治胃经受热。泄痢不止。或饮食不入。腹痛不止。

  黄连炒 吴茱萸去梗炒 白芍药各五两

  右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食前下。

  真人养脏汤 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脱肛。

  粟壳蜜炙三两六钱 人参六钱 白术六钱 肉桂八钱 当归六钱 诃子皮一两二钱 木香煨二两四钱 肉豆蔻面煨半两 白芍药炒一两 甘草炒一两八钱

  右每服四钱。用水煎。脏寒加附子一两。

  升阳除湿防风汤。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兼下血。此郁结而不通也。以此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慎勿利之。

  苍术米泔浸四钱 防风二钱 白术炒 白茯苓 白芍药炒各一钱

  先将苍术用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内诸药。同煎至八分。食前热服。夫饮食入胃。其气上升。输精心肺。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不能上升。下流肾肝而成泄利。法宜升补中气。不可痚下。此东垣发前人所未论也。

  调中益气汤 夫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下不得一涩。其证四肢满闭。肢节烦疼。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夏月飧泄。或便后见血。或下白脓。胸满短气。咽膈不通。嗜睡无力。饮食少思。方见四卷第五论

  麻黄续命汤

  防风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麻黄去节二两 人参 黄芩炒 甘草 芍药炒 防己 肉桂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五钱

  右每服半两。用姜水煎。

  白术芍药汤 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宜此汤和之。

  白术 芍药炒各一两 甘草炒五钱

  每服一两。水煎。

  浆水散 治暴利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短难言。甚者吐血。此为恶病。急用此药。缓则不救。

  半夏一两炮洗 附子半两炮 乾姜一作乾生姜 肉桂 甘草炙各五钱 良姜二钱五分

  右为末。每服三五钱。浆水煎。和滓热服。不应。加之。

  姜附汤 治霍乱转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

  乾姜一两 附子一个生用

  每服半两水煎。

  术附汤 治下痢脾气脱陷。脉体不动。汗出身冷。气短喘急。或呕吐不食等症。须急用之。

  白术 生附子须用好者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枣水煎。和滓服。如不应。倍用之。

  六神丸 治食积赤白痢疾。或腹痛不食。或久而不止。

  神黡为糊 麦芽炒 茯苓 枳壳面炒 木香 黄连炒赤各等分

  右为末。用神黡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香连丸方见前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五苓散方见二十一卷第十论 六味丸 八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二

  滞下咳逆呕逆。古人谓之哕。此胃气虚寒之危症也。用橘皮乾姜汤、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热证欬逆。用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尝治一痢咳逆。脉沉弱。投退阴散。两服而愈。又一痢后咳逆。灸期门穴三壮而愈。其穴在第六

  愚按、东垣云。如泄痢而呕者。胃气不利也。上焦不和。用生姜橘皮汤。中焦不和。用芎、归、桂、苓。下焦不和而寒。治以轻剂。热甚而治以重剂。亦有胃火上冲而呕者。有积滞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丹溪云。下痢吃逆。自下冲上。属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言之。殊不知胃弱者。脾阴弱也。故久病变之。乃胃弱脾寒之危症。用半夏一两。生姜半两。或理中汤加枳壳、茯苓、半夏。不效。更加丁香、柿蒂各十枚。胃热咳逆。用橘皮竹茹汤。别病忽然而致。半夏茯苓汤。加枳实半夏。木香调气散最佳。附治验

  一妇人痢后呕哕。服降火化痰等剂。愈甚。脉洪大。按之虚细。作渴饮汤。诸药到口即呕。余以为脾胃虚寒。不能司纳。以参、术、炮姜末各一钱。以饭作丸。米饮不时。过三五粒。至三两许。问药不呕。乃以六君加炮姜。三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患前症。饮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不实。所见之症。悉属虚寒假热。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木香。夕用六君子送四神丸。渐愈。又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而痊。

  一妇人因怒呕哕。时或昏愦。口噤或时举体肉动。其面色或青或赤。余以为肝火炽盛。脾土受侮。用小柴胡汤。加山栀、钩藤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调理而痊。

  橘皮乾姜汤 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橘皮 通草 乾姜 桂心 甘草炒一钱 人参各一钱

  右水煎服。

  橘皮竹茹汤 治哕逆。

  橘皮二钱 竹茹 甘草炒 人参 半夏各一钱

  右姜枣水煎。

  猪苓汤 治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 赤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各一钱

  右水煎服。

  半夏汤 治哕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切二两

  用水煎为二服。

  丁香柿蒂汤 治欬逆。

  丁香十粒 柿蒂十五个

  用水煎。热服。

  生姜橘皮汤 治呕哕手足厥冷。

  橘皮一钱 生姜四钱

  用水煎服。

  退阴散 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或咳逆不止。脉沉细。头痛腰重。急进三服。若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内同煎。入盐一捻。

  乾姜炮 川乌炒各等分

  每服一钱。盐一捻。水煎。

  仓廪汤 治痢疾心烦。手足温。头痛。此热毒上冲。宜用此汤。即败毒散。每服四五钱。入陈仓米百粒。姜五片。枣一枚煎。若脉微弱。或胸腹虚胀。手足厥冷。或因服罂粟、乌梅过多。以致作呕者。宜用山药半生半炒为末。米饮调下。日二三服。附方

  木香调气散 治气滞呕吐。或胸膈不利。心腹刺痛。饮食不思。

  木香 白豆蔻 丁香 檀香各二两 藿香 甘草炒各六两 砂仁四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半夏茯苓汤方见十二卷第三论 补中益气汤 竹叶石滑汤 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三

  妇人脏腑损伤。风邪所入。以致大便下血。或如豆汁。或腹中作痛。若粪后下血。其来远。粪前下血。其来近。远近者。言病在上下也。若面无血色。时寒时热。脉浮弱。按之如丝者。是前症也。

  愚按、前症或饮食起居。或六淫七情失宜。以致元气亏损。阳络外伤。若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怒气伤肝。六君、柴、芍、芎、归。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脾气虚弱。六君子汤。思虑伤心。妙香散。大肠风热。四物、侧柏、荆、防、枳壳。大肠血热。四物、丹皮、柴胡。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茯苓、半夏。心脾不能摄血。必补脾肺之源。举下陷之气。附治验

  一妇人下血不已。面色痿黄。四肢畏冷。此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丸。数服而愈。

  光禄张淑人。下血烦躁。作渴。大便重坠。后去稍缓。用三黄汤。加大黄至四两方应。后用三黄汤。又二十余剂而愈。此等元气。百中一二。韩地宫之内。脾胃素弱。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自汗身冷。气短喘急。腹痛便血。或用诸补剂。皆不应。余用人参、炮附子各五钱。二剂稍应。却用六君子。每剂加炮附子三钱。四剂渐安。又用前汤每加附子一钱。数剂乃瘥。

  一妇人因怒胸痞。饮食少思。服消导利气之药。痰喘胸满。大便下血。余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栀全愈。

  一妇人瘀血腹痛。便血。见前。

  加减四物汤 治肠风下血。

  侧百叶炒 荆芥 槐花炒 甘草炒各五分 枳壳麸炒 生地黄 当归 川芎各一钱

  右姜水煎。

  肠风黑神散 治肠风下血。肠疼后重。或肛门脱出。

  败棕烧 木馒头烧 乌梅去核 粉草炙各一钱

  水煎服。

  愚按、前二症。若病久中气虚弱者。必用培补脾胃为主。

  地榆汤 阴结便血。骆龙吉方

  地榆四两 甘草炒一两半 缩砂仁四十七粒

  每服三钱。水煎。

  防风如神散 治风热气滞。粪后下血。

  防风 枳壳麸炒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煎。

  愚按、前二症若胃气虚。不能统血而下。用四君。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脾气郁结。用归脾汤。气血虚弱。用八珍汤。气血虚寒。用十全大补汤。

  治久下血成片。用头发烧灰。每服一二钱。水调下。

  妙香散。治心气下血。温酒调下。附方

  加味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珍汤 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二神丸 四神丸 三黄丸三方见前第八论妇人痔瘘方论第十四

  妇人痔瘘。因郁怒风热。厚味膏粱所致。其名有五。肛边如乳出脓者。为牝痔。肿胀出血者。为牡痔。痔痛者。为脉痔。肿核者。为肠痔。登厕出血者。为血痔。治宜审之。

  愚按、前症妇人多因胎产经行。饮食起居。六淫七情失调所致。男子多因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而患。或入房强因其精。不乘火势而侮金。或炙火□尃厚味。阴虚湿热。宜凉血润燥痚风。溃后。当养元气。补阴精。不愈。即成痔漏。有串臀、串阴、穿肠者。其肠头肿块者。湿热也。作痛者。风也。便燥者。火也。溃脓者。热胜血也。大便作痛者。润燥除湿。肛门坠痛者。泻水导湿。小便涩滞者。清肝导湿。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症属肝肾不足。故用加味地黄。及六味丸。有效。慎勿敷毒药。及服寒凉之剂。

  鳖甲散 治五种痔漏。脓血淋漓。或肿痛。坚硬下坠。

  鳖甲 露蜂房 蛇蜕 猬皮 猪后悬蹄五味烧存性各二钱 麝香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生地黄煎汤调下。更傅之。

  又方。热痛。用寒水石、朴硝为末。以津调搽。附方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加味地黄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脱肛方论第十五

  夫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也。

  愚按前症。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升麻。中风虚弱。用补中益气、芍药、白术。中气虚寒。加半夏、炮姜、五味。肾虚。用六味丸。虚寒。用八味丸。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有此症。附治验

  一妇人脱肛。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各百余剂而愈。后因分娩复脱。仍以前药各二百余剂始愈。

  姚和众以铁粉傅之良。圣惠方亦治阴脱阴肿

  集验方。以生铁三斤。水一斛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一方。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以磁瓶盛汤。令病人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附方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黡炒 泽泻 猪苓各半两 苍术一两 陈皮 甘草炙 大麦檗各三钱

  右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 八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阴肿方论第十六

  妇人阴肿。因胞胳素虚。风邪客之。乘于阴部。血气相搏故也。愚按、前症若气血虚弱。用补中益气汤。举而补之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若阴肿阴痒。阴冷阴挺。当与后论互相参看。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肿闷。小便涩滞。两胁作肿。内热晡热。月经不调。时或寒热。此因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柴胡、升麻。解郁结。补脾气。升元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湿热。各数剂。诸症悉愈。又用四君、芎、归、丹皮。调补肝脾而经水如期。

  菖蒲散 治月水涩滞。阴间肿痛。

  菖蒲 当归各一两 秦艽二两

  右每服五钱。入葱白水煎。

  白矾散 治阴肿坚痛。

  白矾半两 甘草半钱 大黄一两

  右为末。水和。用枣大绵裹。内阴中。日两换。以愈为度。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妇人阴养方论第十七

  妇人阴痒。为三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而蚀阴中。微则为痒。甚则为痛也。愚按、前症属肝经所化。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纳阴中。以制其虫。附治验

  一妇人胸膈不利。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此郁怒伤脾肝所致。用归脾汤加山栀而愈。复因怒。患处并小腹胀痛。用小柴胡加山栀、芎、归、芍药。痛止。用逍遥散加山栀而愈。又因劳役。患处肿胀。小便仍涩。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丹皮而安。

  一妇人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食少体倦。此肝脾气虚。湿热下注。用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芍药、柴胡、生草主之而安。

  一妇人阴内痛痒。内热倦怠。饮食少思。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湿热所致。用参、耆、归、术、陈皮、柴胡、炒栀、车前、升麻、芍药、丹皮、茯苓而瘥。若阴中有虫痒痛。亦属肝木。以桃仁、雄黄研。纳阴中以杀之。仍用清脾解郁之药。有以鸡肝纳之者。乃取虫之法也。

  又方。捣新桃叶棉裹。纳阴中。日三两易。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逍遥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阴冷方论第十八

  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用五加皮、乾姜、丹参、蛇床子、熟地黄、杜仲各三两。钟乳粉四两。天门冬一两。地骨皮二两。酒十五升。渍二宿。每服一盏。空心。食前饮之。

  愚按、前症属肝经内有湿热。外乘风冷所致。若小便涩滞。或小腹痞痛。用龙胆泻肝汤。若内热寒热。或经候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若寒热体倦。饮食少思。用加味四君子。若郁怒发热。少寐懒食。用加味归脾汤。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寒冷。小便黄涩。内热寒热。口苦胁胀。此因肝经湿热。用龙胆汤袪利湿热。用加味逍遥散调血气而安。

  一妇人所患同前。更寒热呕吐。两股肿痛。先用小柴胡加山栀一剂。寒热呕吐顿止。次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肿痛顿消。

  一妇人阴中寒冷。小便澄清。腹中亦冷。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下元虚寒。治以八味丸。月余。饮食渐加。大便渐实。又月余。诸症悉愈。

  八味丸 治血弱不能荣养脏腑。津液枯涩。风寒客于子脏。以致阴冷。

  愚按、此丸果系肝脾肾虚。殊有神效。附方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加味四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阴挺下脱方论第十九

  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胞络损伤。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

  愚按、前症当升补元气为主。若肝脾郁结。气虚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若肝火湿热。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四围肿痛。小便频数。内热晡热。似痒似痛。小便重坠。此肝脾郁结。盖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 以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车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调理脾郁。外以生猪脂和藜芦末。涂之而收。

  一妇人阴中挺出五寸许。闷痛重坠。水出淋漓。小便涩滞。夕与龙胆泻肝汤。分利湿热。朝与补中益气汤。升补脾气。诸症渐愈。再与归脾汤。加山栀、茯苓、川芎、黄柏。间服调理而愈。后因劳役。或怒气。下部湿痒。小水不利。仍用前药即愈。

  又方。治前症。用麻子仁研涂顶中。自吸。入即洗去。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阴中生疮方论第二十

  窃谓前症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其外症阴中出如蛇如菌。或如鸡冠状。或生虫湿痒。或溃烂出水。或肿闷坠痛。其内症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饮食无味。晡热发热。或胸胁不利。小便痞胀。或赤白带下。小水淋涩。其治法肿痛者。四物汤加柴、栀、丹皮、胆草。湿痒者。归脾汤加柴、栀、丹皮。淋涩者。龙胆泻肝汤、白术、丹皮。溃腐者。逍遥散山栀、川芎。肿闷坠痛者。补中益气汤、山栀、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一妇人溃腐。脓水淋漓。肿痛寒热。小便赤涩。内热作渴。肢体倦怠。胸胁不利。饮食少思。余以为肝脾亏损。用补中益气。内柴胡、升麻各用一钱。加茯苓一钱。山栀二钱。数剂少愈。又与归脾汤。加山栀、川芎、茯苓。三十余剂。诸症悉退。惟内热尚在。再与逍遥散。倍用山栀而愈。

  一妇人素性急。阴内痛。小便赤涩。怒而益甚。或发热。或寒热。此肝经湿热所致。用芎、归、炒栀、柴胡、苓、术、丹皮、泽泻、炒芍、车前、炒连、生草。数剂渐愈。又去黄连、泽泻。又数剂全愈。附方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逍遥散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妇人交接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一

  愚按前症当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以滋化源为主。

  来复丹 交接相伤。四肢沉重。头痛昏晕。米饮下。

  右每服五十丸。方见二十五卷第十论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二

  一妇人每交接出血作痛。此肝火动脾而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而愈。若出血过多而见他症。但用前药。调补肝脾。

  千金疗交接血出。

  桂心 伏龙肝各等分

  为末。酒服钱许。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济生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交接他物所伤方第二十三

  一妇人交接出血作痛。发热口渴欲呕。或用寒凉之药。前症益甚。不时作呕。饮食少思。形体日瘦。余曰。症属肝火。而药复伤脾所致也。先用六君加山栀、柴胡。脾胃健而诸症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形气复。

  一妇人阴肿下坠。闷痛出水。胸腹不利。小便频数。内热晡热。口苦耳鸣。此肝脾火症。用小柴胡加车前、胆草、苓、术、升麻。一剂稍愈。又用加味逍遥加升麻。数剂渐愈。乃以加味归脾加升麻、柴胡。并补中益气加山栀。数剂顿愈仍用加味逍遥、加味归脾二药调理全愈。

  一妇人患前症热痛。或用寒凉败毒药。饮食不入。时欲作呕。小腹重坠。余谓此脾胃复损。元气下陷。先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二剂。重坠渐愈。又加茯苓、半夏。二十余剂而愈。乃以归脾汤。少加柴胡、升麻。并六味地黄丸而康。

  又方。割鸡冠血涂之。以赤石脂末掺之。五倍子末亦良。附方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 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小户嫁痛方第二十四

  愚按、前症当从二十一论互相主治。

  千金方疗小户嫁痛。

  甘草 生姜各五分 白芍药四分 桂心二分

  右以酒二升。煎三四沸服。

  又方。海螵蛸烧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小麦、甘草等分。煎汤洗甚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