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第八-外台秘要方
卷第八
[卷第八] 痰饮论二首
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身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是也,脉偏弦为饮,浮而滑为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疗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二息。
疗痰饮。(出第二十卷中)千金痰饮论问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一云留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留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卒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饮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盘,咳嗽转甚,(一云辄已)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患胸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盘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营卫气不周故也。(出第十八卷中通按形不发作谓表无病状也)
[卷第八] 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
病源夫痰水结聚,在于胸腑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胃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广济疗心头痰积宿水呕逆不下食,前胡丸方。
前胡白术甘草(炙各五分)旋复花豆蔻仁(各三分)人参麦门冬(去心各六分)枳实(炙)大黄(各四分)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热面炙肉鱼蒜粘食生冷等物。
又疗心胸中痰积,气噎呕逆,食不下方。
柴胡橘皮(各六分)茯苓(十分)人参麦门冬(去心)鸡苏(各八分)生姜(二十分)槟榔仁(四分末汤成下)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进一服,未瘥,三日更服一剂,以利为度。忌酢物生冷油腻粘食。(并出一卷中)千金疗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汤方。
泽泻杏仁(去尖皮)枳实(炙)白术(各三两)茯苓柴胡生姜芍药(各四两)旋复花人参橘皮细辛(各二两)半夏(四两洗)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羊肉饧等物。
又疗胸中痰饮,腹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腹槟榔(四十枚)生姜(八两)半夏(半升洗)杏仁(四两去尖皮)橘皮(三两)茯苓(五两)白术(四两切)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饧大酢桃李雀肉等。(古今录验同并出第十八卷中)范汪姜椒汤,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吐方。
半夏(三两洗)生姜汁(七合)桂心附子(炮)甘草(炙)茯苓桔梗(各一两)蜀椒(二合汗)橘皮(二两切)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姜汁煎,取四升半,分三服,服三剂佳,若欲服大散,并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进黄丸辈必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冷水酢物。(千金翼深师同)又白术茯苓汤,主胸中结痰饮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
白术(五两)茯苓(三两)橘皮当归附子(炮各二两)生姜半夏(各四两切)桂(四两)细辛(四两一作人参)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三剂良。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等。(千金翼同)又旋复花汤,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方。
乌头(五枚去皮熬)旋复花细辛前胡甘草(炙)茯苓(各二两)半夏(一两洗)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酢物猪肉冷水等。
(并出第十六卷中)延年茯苓饮,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
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枳实(二两炙)橘皮(一两半切)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仲景伤寒论同出第十七卷中)古今录验疗胸膈痰饮,食啖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复吐之,极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服此丸,宣通下气方。
吴茱萸泽泻芍药白术汉防己赤茯苓(各二两)蜀大黄(二两)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五丸。忌桃李雀肉酢物。(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悬饮方二首
病源悬饮,谓饮水过多,留在胁下,令胁间悬痛,咳唾引胁痛,故云悬饮。(出第二十二卷中)范汪大甘遂丸,疗久留水饮方。
芫花(熬)甘遂葶苈子(熬)大黄苦参大戟芒硝贝母桂心(各一两)杏仁(三十枚)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乌喙(三分炮令折)上十二味捣筛,其巴豆杏仁捣如膏,合以蜜和丸,如大豆许。服二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以意将息之,大佳,疗大水饮病。忌食芦笋猪肉生葱等。(出第十六卷中)千金疗悬饮十枣汤方。
芫花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捣筛,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枣十枚,取八合,绞去滓,纳药末,强人取一钱匕,羸人半钱匕,顿服之,平旦不下者,益药半钱,下后以糜粥自养。(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溢饮方三首
病源溢饮,谓因大渴而暴饮水,水气溢于肠胃之外,在于皮肤之间,故言溢饮,令人身体疼重而多汗,是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范汪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心(二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石膏(如鸡子一枚)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大枣(十枚)上七味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乃纳诸药,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温覆令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出者,勿复服,汗出多亡阳,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忌海藻菘菜生葱。(千金溢饮者当发其汗,宜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桂心干姜甘草(炙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乃纳余药煮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菜生葱。(此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也出第十八卷中)千金翼大五饮丸,主五种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由远志(去心)苦参乌贼鱼骨藜芦白术甘遂五味子大黄石膏桔梗半夏(洗)紫菀前胡芒硝栝蒌桂心苁蓉贝母芫花当归人参茯苓芍药大戟葶苈黄芩(各一两)常山甘草(炙)山药浓朴细辛(各三分)附子(三分炮)巴豆(三上三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狸肉桃李雀肉猪肉羊肉饧生葱酢物生菜野猪肉芦笋等。(胡洽同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支饮方九首
病源支饮,谓水饮停于胸膈之间支乘于心,故云支饮,其病令人咳逆喘息,身体如肿之状谓之支饮。(出第二十卷中)深师疗心下有支饮,其人喜眩,(一作苦冒)泽泻汤方。
白术(二两)泽泻(五两)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合此二汁,分为再服。忌桃李雀肉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千金疗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子(熬令紫色捣为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大枣,得汁二升,纳葶苈,煎取一升,顿服三日一剂,可服三四剂。(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呕家不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加茯苓者是也,先渴却呕,此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目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二斗)生姜(半斤)茯苓(四两)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忌羊肉饧大醋。(仲景伤寒论茯苓三两余并同)又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五苓散主之方。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三分)桂心(去皮二分)泽泻(五分)上五味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水汗出愈。忌桃李雀肉生葱醋物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甘草汤主之方。
甘草(二两炙)桂心白术(各三两)茯苓(四两)上四味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盒饭利。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醋物等。(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以极饮过多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饮胸满,浓朴大黄汤主之方。
浓朴(一两炙)大黄(六两)枳实(四两炙)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之。(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夫上气汗出而咳者,此为饮也,干枣汤主之,若下后不可与也,干枣汤主肿,及支满饮方。
大黄大戟(各一两)芫花(炒)荛花(各半两)甘草(炙)甘遂黄芩(各一两)干枣(十枚)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佳。忌海藻菘菜。
又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方。
木防己(三两)石膏(鸡子大三枚)桂心(二两)人参(四两切)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则复与,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三两)桂心(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分温再服,取微下利则愈。忌生葱。(此本仲景伤寒论方深师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留饮方二首
病源留饮者,由饮酒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胸膈之间,而不宣散,乃令人胁下痛,短气而渴,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范汪海藻丸,疗腹中留饮方。
海藻木防己甘遂苁蓉蜀椒(去汗)芫花(熬)葶苈子(熬各一两)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服十丸,不瘥,当增之。(出第十六卷中)千金疗病者脉伏,其人欲自痢,痢者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一两)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上四味,以蜜半升,纳药汁,及蜜合一升煎,取八大合,顿服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酒饮方三首
病源夫酒者,因大饮酒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在于胁肋下,结聚成,时时而痛,因却呼为酒,其状胁下弦急而痛。(出第二十七卷中)深师消饮丸,疗酒,饮酒停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视,耳聋,腹中水声方。
干姜茯苓(各三两)白术(八两)枳实(四枚炙)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若下去枳实,加干姜二两,名为五饮丸。忌桃李雀肉大醋生冷之类,大神验。
又倍术丸,疗五饮,酒方。
白术(一斤)桂心干姜(各半斤)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稍加之,取下先食服之,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葱。
又温脾丸,疗久寒宿食酒方。
干姜(三两炒)芍药(三两)蜀椒(二两汗)小草(一两熬干)芎茯苓桃仁(去皮尖)柴胡(熬干各三两)大黄(八两切熬令黄黑)上九味捣筛,蜜和更捣万杵,服如大豆许十丸,日三。忌大醋。(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卷第八] 留饮宿食方七首
病源留饮宿食者,由饮酒宿食后饮水多,水气停留于脾胃之间,脾得湿气则不能消食,令人噫气酸臭,腹胀满,亦壮热,或吞酸,所以谓之留饮宿食也。(出第二十卷中)深师通草丸,疗积聚留饮宿食,寒热烦结,长肌肤补不足方。
椒目附子(炮)半夏(洗)浓朴(炙各一两)芒硝(五两)大黄(九两)葶苈(三两熬)杏仁(三两去皮尖)上八味捣筛为末,别捣葶苈杏仁,令如膏,合诸末,以蜜和丸,捣五千杵,服如梧子二丸。忌猪肉羊肉饧等,大效。(方中无通草未详其名出第二十三卷中)范汪千金丸,疗心腹留饮宿食方。
沙参丹参苦参桂心(各二分)石膏(五分研)人参(一分)大黄(一分)半夏(五分洗)干姜(五分)戎盐(一分)巴豆(六十枚去皮心)附子(一分炮)上十二味皆捣,合以白蜜和如小豆吞一丸,日再,令人先食服一丸,不知稍益,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羊肉饧芦笋生葱。
又疗留饮宿食,桑耳丸方。
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上二味捣,和以枣膏,丸如麻子,先食服一丸,不下服,二丸,病下即止。忌野猪肉芦笋。
又主留饮宿食,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熬)大黄甘遂黄连麻黄(去节)杏仁(去尖皮)甘草(炙)附子(炮令各一两)巴豆(五十枚去皮心)上九味捣筛,杏仁巴豆别捣如膏,合和以蜜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芦笋等。
又顺流紫丸,疗百病留饮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烦疼,男子五劳七伤,妇人产有余疾等方。
当归代赭(各一分)茯苓乌贼鱼骨桂心(各三分)肉苁蓉(二分)藜芦(五分小熬)巴豆(六十枚去心皮)上八味捣筛,白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一丸,日再,不知增之,欲下倍服之,别捣巴豆令如膏。忌生葱狸肉酢物野猪肉芦笋。(并出第十六卷中)千金疗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转下,当归汤方。
当归人参桂心甘草(炙)芒硝芍药(各二两)大黄(四两)生姜黄芩泽泻(各三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空心食后服。忌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八卷中)集验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酒下梧子大三十丸,煎服亦得。(出第五卷中)
[卷第八] 痰饮方二首
病源痰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之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则谓之痰。(出第二十卷中)延年疗左肋下停痰饮结在两胁,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便或涩或利,或赤或黄,腹中有时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旋复花丸方。
旋复花(五分)大黄(七分蒸)茯苓(三分)泽泻(四分)人参桂心皂荚(去皮子炙)附子(炮去皮各二分)芍药(四两)蜀椒(三分去目汗)干地黄(四两)防葵(取水中浮者)干姜枳上十六味捣筛为末,纳杏仁葶苈脂中碎研调筛,度蜜和为丸,每食后少时,白饮服三丸如梧子。日二服,稍增,以微利为度,禁食猪肉鱼面蒜生葱酢,今既在肋下,有气水饮结聚不散,数发则闷刺心痛,又未鲁服如此破饮药,虽服补药,癖气不除,终是不损,恐久积聚更急,饮食减少,此方正与癖气相当,更有三两种毒药,今商量除讫,其方内有附子,及别本续命丸有乌头,此并破癖疾,不得不用,复听临时不如服乌头,丸癖气得减,亦未必须服旋复花丸。忌酢物生葱猪肉芜荑。(出第十六卷中)集验疗痰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柴胡赤芍药(各八分)甘草(炙)枳实(炙)生姜白术(各六分)槟榔(七个)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纳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五卷中)
[卷第八] 饮方二首
病源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出第二十卷中)深师附子汤,疗气分心下坚,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此汤主之方。
桂心(三两)生姜(三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细辛(三两)大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二枚)上七味切,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乃下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当汁出如虫行皮中,即愈,神验。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等。(仲景伤寒论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并出第二十二卷中)备急疗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炙)白术(三两)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散,此出姚大夫方。忌桃李雀肉等物。(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三卷中)
[卷第八] 癖饮方七首
病源此由饮水多,水气停聚两胁之间,遇寒气相搏,则结聚而成块,谓之癖饮,在于两胁下弦旦起,按之作水声也。(出第二十卷中)深师朱雀汤,疗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眩痛,苦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亦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痛方。
甘遂芫花(各一分)大戟(三分)上三味为散,以大枣十二枚擘破,以水六升,先煎枣,取二升,纳药三方寸匕,更煎取一升一合,分再服,以吐下为知,未知重服,其良无比。(出第二十三卷中通按此即前十枣汤)千金中候黑丸,疗癖饮停结,闷满目暗方。
巴豆(八分去皮心熬)芫花(三两熬)桂心(四分)桔梗(四分)杏仁(五分去皮尖)上五味捣筛,蜜和丸,饮服如胡豆三丸,日一稍增,得快下为度。忌猪肉芦笋生葱等。
(肘后同)千金半夏汤,疗痰冷癖饮胸膈中不理方。
白术(三两)半夏(一升洗)生姜(八两)茯苓(二两)人参桂心甘草附子(炮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绞去滓,分温三服。忌羊肉饧桃李雀肉大酢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又旋复花丸,疗停痰癖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小便或涩或痢,水在肠胃动摇作水声方。
旋复花桂心枳实(炙)人参(各五分)干姜芍药白术(各六分)茯苓野狼毒(炙)乌头炮石(烧各八分)细辛大黄黄芩葶苈子(熬)浓朴(炙)芫花(熬)吴茱萸橘皮上二十味捣筛,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五丸。日再服,加之,以知为度。忌桃李雀肉大酢猪肉生菜生姜等,大验。(并出第十八卷中)千金翼前胡汤,主胸中久寒,癖实宿痰,膈塞胸痛,不通利二焦,冷热不调,饮食损少无味,或寒热体重,卧不欲起方。
前胡(三两)生姜(四两)黄芩(一两)人参(二两)吴茱萸(一两)大黄(二两)防风(一两)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当归甘草(各二两炙)半夏(三两洗)麦门冬(一两去心)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日三服,三剂良,深师云,若胁下满,加大枣二枚,利水亦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等。
又半夏汤,主痰饮癖气吞酸方。
半夏(三两洗)生姜(六两切)附子(一枚烧)吴茱萸(三百粒炒)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老小服半合,日三。忌猪肉羊肉饧。
又姜附汤主痰癖气方。
生姜(八两切)附子(四枚)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亦主卒风大良。忌猪肉冷水。(深师同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冷痰方四首
病源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遂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饮。(出第二十卷中)范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疗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一斤)橘皮(四两)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纳桂枝四两,若腹痛纳当归四两,羸瘦老小者服之佳。忌羊肉饧。
又方半夏(一升汤洗)生姜(一斤)桂心(三两)甘草(三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并出第十六卷中)千金茯苓汤,主胸膈痰满方。
茯苓(四两)半夏(一升洗)生姜(一斤)桂心(八两)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忌酢物羊肉生葱饧。(出第十八卷中)千金翼论曰,凡痰饮盛,吐水无时节其源为冷冻饮料过度,遂令痼冷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方。
赤石脂(三斤)上一味捣下筛,服方寸匕,日三,酒饮并可,稍稍加至三匕,服尽三斤,则终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补五脏,令肥健,有人久患痰饮,诸药不瘥,惟服此一斤则愈。(出第十九卷中)
[卷第八] 痰结实及宿食方三首
病源此由痰水积聚,在于胸腑,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痞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出第二十卷中)集验疗宿食结实,及痰癖实,瓜蒂散方。
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三合,令吐,如吐不止,饮冷水。(备急救急同出第四卷中)千金松萝汤,主胸中痰积热皆除之方。
松萝(二两)乌梅栀子(各二七枚)常山(三两)甘草(一两炙)上五味切,以酒三升渍一宿,平旦合水三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顿服之,亦可再服,得快吐止。忌海藻菘菜生葱菜。
又撩膈散,疗心上结痰实,寒冷心闷方。
瓜丁(二十八枚)赤小豆(二十枚)人参甘草(炙各一分)上四味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亦疗诸黄。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胸中痰方三首
肘后疗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阻痰方。
矾石(一两)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纳蜜半合,顿服之,须臾未吐,饮少热汤。
又方杜蘅(三两)瓜蒂(三七枚)松萝(三两)上三味切,以水酒一升二合渍之再宿,去滓,温分再服,一服不吐,晚更一服。(千金同并出第三卷中)千金治膈汤,主胸中痰方。
常山(三两)甘草(一两)松萝(一两)瓜蒂(二七枚)上四味,酒水各二升半,煮取一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尽,余更分二服,得快吐瘥后,须服半夏汤,在前冷痰部中。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备急肘后同出第十八卷中)
[卷第八] 痰厥头痛方八首
病源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则死。(出第二十卷中)千金疗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则瘥方。
但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瘥。(集验同出第十八卷中)千金翼葱白汤,主冷热膈痰,发时头痛闷乱,欲吐不得方。
葱白(二七茎)乌头(二分炮)甘草(二分炙)真珠(一分研)常山(二分)桃叶(一把)上六味切,以酒四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真珠,服一升得吐止。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生血等物。(千金深师同)又疗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
常山(一两)云母粉(二两)上二味为散,熟汤服方寸匕,吐之止,若吐不尽,更服。忌生葱生菜。(深师云用云母半两炼之余同并出第十九卷中)备急葛氏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厥头痛,吐即瘥疗方。
釜下墨(四分)附子(三分炮)上二味捣散,以冷水服方寸匕,当吐愈。一方有桂心一分。忌猪肉冷水。(文仲肘后同)又方以盐汤吐,不吐撩出。(张文仲同)又方苦参桂心半夏(洗)上三味等分为末,苦酒和,以涂痛上则瘥。忌生葱羊肉饧。(肘后同)又方常山(四分)甘草(半两)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不吐,更服亦可,纳蜜半升。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千金肘后延年同)又方乌梅(三十枚)盐(三指撮)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一服当吐愈。(肘后同)
[卷第八] 风痰方五首
延年白术丸,主除风痰积聚,胃中冷气,每发动令人呕,吐食或吐清水,食饮减少,不作肌肤方。
白术(五分)白芷(三分)干姜石斛(各六分)五味子细辛橘皮浓朴(炙)桂心防风茯苓甘草(各四分)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十丸饮下,日二,加至二十丸。忌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生菜酢物。(一方有人参五分十三味蒋孝璋处)又茯苓汤,主风痰气发,即呕吐欠,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方。
茯苓(三两)人参生姜橘皮白术(各二两)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三服,中间任食。忌大醋桃李雀肉等。(出第十七卷中)又木兰汤,主热痰饮气,两肋满痛,不能食者方。
木兰枳实(炙)黄芩白术(各三两)漏芦根白蔹升麻芍药桔梗(各二两)生姜大黄(各四两)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为三服,如人行三四里,进一服。忌桃李猪肉雀肉。(一方有玄参三两)又茯苓饮,主风痰气吐呕水者方。
枳实(炙一两)茯苓白术人参(各二两)生姜(四两)橘皮(一两半)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中间任食。忌桃李雀肉大醋。(张文仲处并出第六卷中)又疗风痰饮气逆满,恶心不能食方。
人参(二两)枳实(炙)白术(各三两)生姜(四两)桂心(一两半)上五味切,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葱。(张文仲处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八] 疗诸痰饮方四首
广济疗饮气痰膈,食则呕吐方。
茯苓(八分)橘皮(六分)甘草(四分炙)生姜(八分)鸡苏(六分)人参(四分)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利。忌海藻菘菜酢物。(出第一卷中)千金顺流紫丸,疗心腹积聚,两胁胀满,留饮痰,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寒方代赭(三分)乌贼鱼骨(炙三分)半夏(三分)巴豆(七分去心皮熬)桂心(四分)石膏(五分研)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平旦服一丸,如胡豆,至二丸。忌羊肉饧猪肉芦笋生葱。(出第十八卷中通按此方比前紫丸少当归茯苓苁蓉黎芦多半夏石膏)延年前胡汤,主胸背气满,膈上热,口干,痰饮气,头风旋方。
前胡(三两)枳实(炙)细辛杏仁(去尖皮碎)芎防风泽泻麻黄(去节)干姜芍药(以上各三两)茯苓(一作茯神)生姜(各四两)桂心甘草(炙各二两)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三服,微汗。忌生冷油滑猪牛肉面海藻菘菜生葱生菜酢物。(出第十七卷中)古今录验姜附汤,疗冷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方。
附子(六分)生姜(十二分)上二味切,以水八升,煎取三升二合,分为三服。忌猪肉冷水等。(出第九卷中)
[卷第八] 胃反方一十首
病源夫营卫俱虚,血气不足,停水积饮,在于胃管则脏冷,脏冷而脾不磨,脾不磨则宿谷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来寒热,甚者食已则吐,其脉紧而弦,紧则为寒,弦则为虚,虚寒相搏,故食已则吐,名为反胃也。(出第二十一卷中)集验疗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大半夏汤方。
人参(一两)茯苓(四两)青竹茹(五两)大黄(六两)橘皮干姜(各三两)泽泻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去大黄,用泉水东流水尤佳。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千金备急张文仲同方中无半夏未详其名)又疗胃反吐而渴者,茯苓小泽泻汤方。
茯苓泽泻半夏(各四两)桂心甘草(炙各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等。(千金加生姜四两)又疗胃反朝食暮吐,食讫腹中刺痛,此由久冷者方。
橘皮(一两)白术人参(各二两)蜀椒(一百二十粒汗)桂心(一两)薤白(一握去青)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渍一宿,纳猪肚中缝合,三升水煮,水尽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葱。(千金用羊肚)又疗胃反大验方。
前胡生姜(各四两)阿胶(一两)大麻子仁(熬)吴茱萸(各五合)桂心(三寸)甘草(五寸炙)大枣(十枚)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一方有橘皮三两)又疗胃反吐食者方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烂煮纳酢中,细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
又方好面十斤,粗地黄二斤,二味捣,日干,酒服,若饮三方寸匕,日三服。(千金云治酢咽通按生地黄同面食之杀虫虫去则胃安也)又主胃反食则吐出上气者方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
又方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方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即瘥。
又方芦根茅根各二两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得下食。(以上并与千金同并出第十六卷中)崔氏疗食则吐,或朝食夜吐,名曰胃反,或气噎不饮食,数年羸削,唯饮水,亦同此方。(朱灵感录选)制半夏(六两)人参(三两)生姜(一两)橘皮(二两)春杵头糠一升(绵裹)牛涎(一升)浓朴(二两炙)羚羊角(三两削)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相去十里久,欲频服者,可至三剂,气噎病者,胃闭不受食,唯饮水,水入吐出积年不瘥,乃至于死人间多有此病,此方救疗有效。
忌羊肉饧粘食。
又华佗疗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疗之神效方。
真珠雄黄丹砂(以上研各一两)朴硝(二两)干姜(十累)上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一方有桂心一两必效云治心下坚痛胃反寒病所作久变成肺痿方备急集验千金张文仲同并出第四卷中)救急疗胃反方。
昔在幼年经患此疾,每服食饼及羹粥等物,须臾吐出,正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等家,时称名医,奉敕令疗,罄竭口马所患,终不能瘳,渐羸惫,候绝朝夕,忽有一卫士而云服驴小便极验,此日服食二合然后食,唯吐一半,晡时又服二合,人定时食粥吐便即定,迄至今日午时奏知之,大内中有五六人患胃反同服用,一时俱瘥,此药稍有毒,服时不可过多,承取尿及热服二合,病若深七日以来服之良,后来疗人并瘥。(必效同出第六卷中通按驴尿治虫隔)必效人参汤,主胃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参泽泻桂心(各二两)橘皮甘草(炙)黄(各三两)茯苓(四两)生姜(八两)麦门冬(二升去心)半夏(一升制)大黄(一两半)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服八合,日三夜一服,若羸人服六合以下,去大黄。忌海藻菘菜酢物生葱羊肉饧。(千金同)又疗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诸药疗不瘥方。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空腹任意多少食之,立见效验。
又疗胃反,吐水及吐食方。
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如得可则隔两日更服一剂,神验千金不传。忌海藻菘菜。(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二卷中)万全方疗脾饮食吐逆,水谷不化,此为胃反,半夏饮子方。
制半夏(八分)浓朴(炙)人参白术生姜(切)枣(各六分)粳米(两合)橘皮(四分)上八味细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空肚服二服。忌羊肉饧。(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八]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病源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食也,尺脉浮滑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出广济疗脾胃气微不能下食,五内中冷,时微下痢方。
白术(八两)神曲(末五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二两)枳实(二两炙)上五味,捣筛蜜和丸,空腹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腹中有痛,加当归二两。忌热面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一卷中)延年人参饮,主虚客热,不能食,恶心方。
人参麦门冬(去心)橘皮白术浓朴(各二两炙)茯苓(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一两炙)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蒋孝瑜处大效)又浓朴汤,疗不能食,腹内冷气方。
浓朴(三两炙)白术人参(各一两)茯苓(三两)生姜(五两)橘皮(二两)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蒋孝瑜处出第六卷中)
[卷第八]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
广济主脾胃中热,消渴,小便数,骨肉日渐消瘦方。
黄连麦门冬(各十二分去心)苦参栝蒌知母茯神土瓜根(各八分)人参甘草(炙各六分)上九味捣筛,蜜和丸,每食后少时,煮芦根大麦饮,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四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酢等物。
又主胃气冷弱,食则吐逆,从朝至夜不得食,食入腹则胀气满急,大便出,饭粒如故,带酸气而羸,计日渐困者方。
吴茱萸(二两)白术(三两)人参干姜甘草(炙)五味子(各二两)曲末麦(末各五合)浓朴(一两半)桂心(一两)上十味捣筛为散,空腹煮生姜汤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渐加至二匕。忌生葱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出第一卷中)延年白术丸,疗恶心,数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方。
白术干姜人参浓朴(炙)桂心(各六分)细辛茯苓当归茯神枳实(炙)五味子附子(各六分炮)吴茱萸(六分)远志(五分去心)旋复花(四分)泽泻(五分)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服,加至三十五丸。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葱猪肉冷水。(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八] 胃实热方二首
千金凡右手关上脉阳实者,足阳明经也,病苦头痛,(脉经云阳中坚痛而热)汗不出,如温疟,唇口干,善哕,乳痈缺盆腋下肿,名曰胃实热也。
疗胃实泻胃热汤方。
栀子仁(二两)芍药(四两)白术(五两)茯苓(三两)生地黄(汁一升)射干(三两)赤蜜(一两)升麻(三两)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次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老小以意服之。忌桃李雀肉酢物芜荑等。
又方灸膝下三寸两脚三里穴各三十壮,主胃中热病。
[卷第八] 胃虚寒方七首
千金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恶风寒,洒洒自急,腹中痛耳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浮肿,名曰胃虚冷也,又疗胃虚冷,少气口苦,身体无泽,补胃汤方。
防风柏子仁细辛桂心橘皮(各二两)芎吴茱萸人参(各三两)甘草(一两炙)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物。
又补胃虚寒,身枯绝骨,诸节皆痛,人参散方。
人参细辛甘草(炙各六分)桂心当归(各七分)麦门冬(七分去心)干姜(八分)远志肉(四分)蜀椒(三分汗)吴茱萸(二分)上十味为散,食后服方寸匕,温清酒进之。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并出第十六卷中)范汪疗胃气虚,不欲食,四肢重短气,调和五脏,并疗诸病调中汤方。
薤白(切一升)枳实(六枚炙)橘皮(三枚)大枣(十二枚)粳米(三合)香豉(六合)上六味切,枳实橘皮枣,以水六升先煮薤,得四升,纳诸药,煮取一升半,适寒温服,中分服之,良。(一方生姜四分出第二十一卷中)删繁疗胃虚,苦饥寒痛,人参补虚汤方。
人参当归茯苓桔梗芎橘皮浓朴(炙各三两)桂心甘草(炙各二两)白术(五两)吴茱萸(二两)大麦(二升炒)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猪肉酢等物。(出第十一卷中)又白术八味等散方。(与前疗同)白术浓朴(炙)人参吴茱萸麦(炒)茯苓芎橘皮(各三两)右药捣筛为散,食前服方寸匕,暖酒进之,随性服。忌桃李雀肉大酢。(出第四卷中)延年补胃饮,主胃气虚热不能食,兼渴引饮方。
茯苓(四两)人参(三两)橘皮(二两)生姜(三两)薤白(切一升)豉(五合绵裹)糯米(二合)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六服,中间任食,一日令尽。忌酢物。(张文仲处出第一卷中)
[卷第八] 五膈方八首
病源五肺气者,谓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也,忧膈之为病,胸中气结烦闷,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不为气力,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噫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气膈之为病,胸胁逆满噎塞,胸膈不通,噫闻食臭,寒膈之为病,心腹胀满,咳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食不消,不能食肥,热膈之为病,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胸烦四肢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气及癖也,此是方家所说五膈形证也,经云,阳脉结谓之膈,言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而气之与神并为阳也,伤动阳气,致阴阳不和,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故称为膈气,众方说五膈互有不同,但伤动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气。(出第十三卷中)备急膈中之患,名曰膏肓,汤丸径过,针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气势得相熏染,有五膈要丸方。
麦门冬(十分去心)椒(六分汗)远志附子(炮)干姜人参桂心细辛(各六分)甘草(十分炙)上九味捣筛,以蜜和丸,如弹子。以一枚着牙齿间含,稍稍咽汁,日三,主短气胸满,心下坚,冷气,此病有十许方,率皆相类,此丸最效,五膈者,谓忧膈气膈恚膈热膈寒膈也。
忌张文仲五膈丸方。
吴茱萸曲杏仁(去皮尖)干姜蜀椒(汗)好豉(熬)上六味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七丸,日三。忌生冷。(此方出隐居效验备急肘后同出第三卷中)延年秘录凡忧膈气膈食膈寒膈饮膈,五病同药,常以忧愁思虑食饮而得之,若寒食食生菜,便发其病,苦心满不得气息,引脊痛如刺之状,食则心下坚,大如粉絮,大痛欲吐,吐则瘥,饮食不得下,甚者乃手足冷,上气咳逆喘息气短,疗以九物五膈丸方。
麦门冬(去心)蜀椒(汗各三两)远志(三两去心)甘草(五两炙)附子(一两炮)干姜(三两)人参(四两)桂心(三两)细辛(三两)(通按此即前五膈要丸一味不差)右药捣筛蜜和,微使淖,置有盖器中,先食服大如弹子丸一丸,置喉中稍咽之,喉中胸中当热,药力稍尽,复含一丸日三四夜一二服,服药七日愈,二十日平复,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尽服之,唯夏月合乃益麦门冬甘草人参耳,其余不异神良,椒当以铜器熬于火上,使极热,下置地,纳椒器中熟搅之,须臾汗出,便捣协议处,椒力有热,亦去其毒,非古今录验大五膈丸,疗膈中游气,上下无常处,脏有虚冷,气迫咽喉,胸满气逆,胁有邪气,食已气满,羸瘦着床骨立,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下痢呕逆咳嗽,骨肉销尽服之令人能食,长肌肉,强筋骨,利五脏,好颜色补不足益气力方。
细辛桂心黄芩食茱萸浓朴(炙各三分)杏仁(三十枚去尖)干姜川椒(汗)远志(各三分去心)小草芍药附子(炮)当归(各二分)黄连(二分)上十四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加之,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菜等又五膈丸,疗忧膈气膈食膈寒膈饮膈,异病同药,神方。
人参附子(炮)远志(去心)桂心细辛(各四分)干姜蜀椒(各五分汗)上七味捣筛,以蜜和服如弹丸,着牙下咀咽之,若病剧者,日三夜再,并疗诸毒风注气腹中百病皆应,当得真新好药,即可中病耳,神秘妙方不传。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等物。
(通又疗邪气呕逆吸气五膈为病,五脏俱虚,则受风冷,五脏有邪,呼吸不足,阴注于内,阳结于外,阴阳错乱,语言无常,膈中左右,状如结气,喉咽不利,气出不入,此血气衰微,脏蜀椒(一升汗)干姜(二两)桂心(二两)芍药(一两半)半夏(洗)细辛茯苓(各一两)前胡(一两半)上八物捣筛,蜜和服如弹丸一枚,喉中稍稍吞之,可增至三丸,或冷则加远志一两佳。
日再。忌羊肉饧生葱生菜醋物。
又疗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药悉主之,宜丸方。
制半夏(一分)甘草(炙)远志(去心各四分)干姜桂心细辛椒(去目汗)附子(炮各二分)上八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先饭酒若粳米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增至十丸。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并出第十八卷中)经心录五膈丸,疗寒冷则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入,食饮少方。
干姜(三两)麦门冬(二两去心)附子(一两炮)细辛(二两)蜀椒(一两汗)远志(一两去心)甘草(一两炙)人参(二两)食茱萸(二两)桂心(三两)(通按此方即前五膈丸多食茱上十味蜜和为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卷第八] 七气方三首
病源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凡七种,气积聚坚,大如杯若,(一作盘蒲官切)在心下腹中,疾痛欲死,饮食不能,时来时去,每发欲死,如有祸祟,此皆七气所生,寒气则呕吐恶心,热气则说物不竟言而迫,(一云恍惚不章)怒气则上气不可忍,热痛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气息,恚气则积聚在心下,心满不得饮食,喜气则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忧气则不可剧作,暮卧不安席,愁气则喜忘不识人语,置物四方,还取不得去处,若闻急则四肢手足筋挛不能举,状如得病,此是七气所生,男子卒得饮食不时所致,妇人则产中风余疾。(千金同出第十三卷中)千金七气丸方。
乌头(七分炮)紫菀前胡半夏(洗)细辛丹参茯苓芎桃仁(去尖皮)吴茱萸桂心桔梗石膏(各三分研)人参甘草防葵(各四分千金作防风)大黄(七分)干姜上二十味捣筛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大酢生菜。(一方有芍药无菖蒲)又七气丸,主七气,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凡寒气状,吐逆心满热气状,恍惚眩冒失精,怒气状,上气不可当热,痛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喘息,恚气状,积聚心满,不四肢跗肿,不得举止,亦疗产后中风余疾方。
大黄(十分)椒(二分)人参半夏(洗)芎柴胡甘草(炙)桔梗石膏菖蒲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猪肉生菜酢物。
又七气汤,疗虚冷上气劳气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十两)人参桂心甘草(炙各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八] 气噎方六首
病源此由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令人喘悸胸背痛也。(出第二十卷中)广济疗噎,胸胁气满,每食气噎,通气汤方。
半夏(洗)生姜(各六两)橘皮桂心(各三两切)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
忌羊肉生葱饧等。(出第一卷中)深师疗胸满气噎,通气汤方。
半夏(八两洗)生姜(六两)桂心(三两)大枣(三十枚)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一。忌羊肉饧生葱。(千金同出第二十二卷中)集验疗气噎煎方蜜酥姜汁各一升上三味合和,微火煎五六大沸,取如大枣二枚,纳酒中饮之,直抄服之亦好。(千金古今录验同)又通气噎汤方。
半夏(三两洗)桂心(三两)生姜(八两)羚羊角(三两)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半升,日再服。忌羊肉生葱饧。(古今录验同并出第四卷中)救急疗喉中气噎方。
半夏(洗)柴胡生姜(各三两)羚羊角(屑一法三两)犀角(屑)桔梗昆布通草甘草(炙各二两)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猪肉海藻菘菜等。
古今录验羚羊角汤,疗噎气不通,不得下食方。
羚羊角(屑二两)浓朴(炙)吴茱萸干姜(各三两)通草橘皮(各二两)乌头(十五枚炮)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忌猪肉冷水。(深师千金同出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八] 诸噎方一十二首
病源夫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深师疗噎方羚羊角(屑)前胡甘草(各两)人参橘皮(各二两)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鸬喙上一物,当噎时以衔之则下。(肘后同)又方羚羊角上一物,多少自在末之,饮服亦可,以角摩噎上良。(并出第二十二卷中)广利方疗因食即噎塞,如炙肉悬在咽中不下方。
吴射干(六分)升麻(四分)桔梗(四分)木通(十二分)赤茯苓(八分)百合(八分)紫菀头(二十一枚)上七物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温三服,食后良久服。忌猪肉酢物。(出第四卷中)千金理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炭末细罗,蜜丸如弹子大,含少细细咽津即下。(集验同并出第十六卷中)集验疗噎方。
取头垢如枣大,以粥若浆水和服之。(肘后深师同出第十卷中)必效主噎方。
捺大椎尽力则下,仍令坐之。(通按捺未详仍令坐之亦未详)又方以酢煮面糊啖之则瘥,此只可一两日瘥,欲长久绝者,取溲为丸,如弹子,酢中煮熟,于水中泽,却及热则食二十丸,神验,不过三两度则瘥,大效。
又半夏汤主噎方。
生姜(四两)半夏(一升洗)石膏(四两碎)小麦(一升完用)吴茱萸(一升)赤小豆(二十颗)大枣(二十一颗)人参甘草(炙)桔梗桂心(各二两)上十一味切,以酒二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猪羊肉海藻菘菜饧生葱等。(古今录验有栝蒌无桔梗名干姜汤不用生姜)又方杏仁(二两去尖皮)桂心(二两)上二味末之,蜜和丸,含之如枣核许,稍稍咽之,临食先含极效。忌生葱。(千金同并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噎方芦根(三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出第二十七卷中)
[卷第八] 卒食噎方九首
病源此由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出第二十卷中)肘后疗卒食噎方。
橘皮(三两)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春杵头糠置手巾角以拭齿,立下。(集验深师千金同并出第五卷中)深师疗卒噎法。
旁人可缓解衣带,勿令噎者知,则愈。
又疗卒噎方。
与共食人当以手捉噎人筋,问曰,此等何物,噎人当答言箸,共食人云,噎下去,则立愈。
又疗卒噎不下方。
水一杯刀一口上二物,先以刀横画水,已后尽饮之,则下。(出第二十二卷中)集验疗醋噎方。
羌活(五两)捣用水一升,浸三宿,每日温服五合瘥。
又疗气噎不下,食兼呕吐方半夏(四两洗)生姜(三两各切)上二味,以东流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三合,日三服。忌羊肉饧。(并出第五卷中)备急疗卒食噎不下方。
取蜜含之则下。(千金集验肘后同)又方取老牛涎沫如枣核大,置水中饮之,终身不有噎。(必效肘后深师千金同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八] 五噎方三首
病源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五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出第二十卷中)古今录验五噎丸,疗胸中久寒呕逆,逆气膈,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隔,胁下支满,胸中填塞,令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食无多少,唯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逆胸胁所致,疗之方。
干姜蜀椒(汗)食茱萸人参桂心(各五分)细辛白术茯苓附子(炮各四分)橘皮(六分)上十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不知渐增。忌桃李雀肉大酢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酢物。(出第二十七卷中)经心录五噎丸,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半夏桂心防葵(一方用防风小草各二两)附子(炮)细辛甘草(炙各二两)食茱萸(三合)紫菀干姜芍药枳实(炙)乌头(各六分炮)上十三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不知,加至十五丸。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生葱生菜。(千金同出第二卷中)集验噎塞不通方。
营实根(十二分)上一味捣为散,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出第五卷中)
[卷第八]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
肘后疗食诸鱼骨哽,百日哽者方。
用绵二两,以火煎蜜,纳一段绵,使热灼灼尔从外缚哽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以代前,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矣,秘方不传,礼云鱼去乙,谓其头间有骨如乙字形者,哽入不肯出故也。
又方取捕鱼竹笱须烧末饮之,鱼网亦佳。
又疗食诸肉骨哽方白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枚烧末,水服一刀圭也,仍取所食余者骨,左右手反复掷背后则下也。(文仲备急同)又方烧鸡足末服方寸匕,酒下立出。(深师同)又方生艾蒿数升,水酒共一斗,煮取三四升,稍稍饮之。(深师同)凡疗病皆各以其类,岂宜以鸬疗肉骨,狸虎疗鱼哽耶,至于竹篾薤白嚼筋绵蜜事,乃可通为诸哽用耳,又有咒术小小皆须师解,故不备载。(出第五卷中)深师疗食鱼骨哽方。
捕鱼网烧,饮服刀圭匕良,是鱼哽烧鱼网服之良。
又疗哽及刺不出方服蔷薇灰末方寸匕,日三,亦疗折箭刺入,脓囊不出,坚燥及鼠扑,服之十日,哽刺皆穿皮出效。
又疗铁棘竹木诸刺在肉中,折不出,及哽不下方。
半夏(二两洗)白蔹(二两)上二物捣筛,酒服半钱匕,日三,宁从少少起者,半夏戟人喉中故也。忌羊肉饧等,加干姜一两尤佳。
又方鼠脑浓涂疮上则出,亦可用填鼠,大效。
又疗哽方蝼蛄脑上一物吞即下,亦疗刺不出,涂刺疮上。
又疗咽哽方。
取鱼尾着衣领,令下推,立下。
又方白蔹白芷等分捣散,饮服刀圭。
又疗食哽方鹰粪烧灰存性。
上一物下筛,服方寸匕,虎野狼雕屎皆可服之佳。
又疗骨哽咽不得下饮食方白鸡翼翮大毛各一枚,着铜器中烧之,焦作灰,饮服一刀圭,立下。
又疗哽方半夏(五两洗)白芷(五两)上二物捣筛服方寸匕,则呕出。忌羊肉饧。
又方以东流水一杯,东向坐,以手指画水中作龙字讫,饮水,不自晓书,令他人持手书良。
又方凡书文曰,天有门,地有根,诸家入口者,皆当得吞。(集验同并出第二十二卷中)千金疗哽方。
取鹿筋渍之濡,索之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候至哽处,徐徐引之,哽着筋出。(集验同)又方极吹之,食骨鲠,烧虎野狼屎服。
又方末虎骨若狸骨,服方寸匕。(集验同)又方服瞿麦末方寸匕。(集验同古今录验并主折刺不出)又方吞猪膏如鸡子大,不瘥更吞,瘥止。(古今录验同)又疗诸哽方作竹篾刮令滑,绵缠纳咽中,令至哽处,可进退引之,哽即出。(短剧古今录验深师同)又疗诸哽方鸬屎末服方寸匕。(集验古今录验同)又疗鱼骨哽方口称鸬鸬则下。(并出第二十六卷中)张文仲疗食诸鱼骨哽方。
以鱼骨插头上则立下,陶云,因kt刻则出。(肘后备急同)又方小嚼薤白令柔,以绳系中央,持绳一端,吞薤到哽处引,哽当随出。(集验古今录验深师备急千金同)又疗鱼骨哽在喉中,众法不能去者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又吞,此用得效也。(肘后备急千金集验短剧同)又疗食中吞发哽不去绕喉者方。
取梳头发烧灰,饮服一钱匕。(肘后备急集验千金同并出第三卷中)救急疗哽方。
好蜜以一匙抄,稍稍咽之,令下良。(文仲同)又疗鱼骨哽在喉中方。
以少许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出第七卷中)必效疗鱼骨哽方。
含水獭骨立出。(短剧同)又方鱼网覆头立下,千金云,烧灰服半匕。(短剧同出第二卷中)古今录验疗鱼哽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方。
取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则出也,未出更服之,取出为度。(出第二十九卷中)
[卷第八] 杂误吞物方一十七首
肘后疗误吞钩方。
若绳犹在手中者莫引之,但益以珠若薏子辈就贯之,着绳稍稍令推至钩处,小小引之则出。
又方以小羊喉以沓绳推至钩处,当退脱,小引则出。
又方但大戾头四向顾,小引之则出。
又方常思草头一把,二升水淘灌之,十余过而饮之。
又疗误吞诸木竹钗辈方取布刀故锯烧渍酒中,以女人大指甲二枚烧末,纳酒中饮之。
又方若是桃枝竹钗,但数数多食白糖,自消去。
又疗以银钗簪筋吐,因气吸误吞不出方。
多食白糖,渐渐至十斤,当裹物自出,此说与葛氏小异。(并出第五卷中)深师疗误吞钩方。
虎珀珠上一物,贯着钩绳,推令前入,至钩所又复推,以牵引出矣,若水精珠卒无珠坚物摩令滑,用之也。(出第二十二卷中)千金疗误吞环若指呕方。
烧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鹅羽亦佳。(《备急》、《文仲》同)又误吞珠铜铁而哽者方。
烧弩铜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愈。(出第二十六卷中)张文仲疗吞诸珠铁而哽方。
烧弩铜牙令赤,纳水中,饮其汁立愈。(《肘后》、《备急》同)又疗误吞钱方捣火炭末,服方寸匕,则出。(《肘后》、《短剧》、《集验》、《千金》、《备急》深师同)备急葛氏误吞钗方。
取薤暴令萎煮令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则便随出,生麦叶若蘩缕皆可用,良效。(《千金》、《肘又误吞钉及箭金针铁等物方。
多食肥羊肉脂及诸肥肉,自裹出。(肘后、千金、文仲、同并出第五卷中)古今录验疗误吞银及钗者方。
取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及钗便出。(《短剧》、《集验》、《千金》同千金作白糖)又方取水银一两分服之,钗便下去也,亦可以胡粉一两捣调之,分再服,食银令如泥也,若吞金银物在腹中皆服之,令消烊出也。
又疗误咽针方取真吸针磁石末,酒白饮服一方寸匕,解曰,磁石特能吸取针,难云,今吞针哽在喉中,而服磁石末入腹耶,若含磁石口中者,或吸针出耳,二理详取其义焉。(《短剧》、《集验》、《千金》同出第二十九卷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叶廷圭
吴则虞
清·破头黄真人
尉缭
(东汉)佚名
薛涛 李冶
薛涛
宋·扬维德
清·哈达清格
元魏·佛陀扇多
刘宋·求那跋陀罗
宋·吴仁杰
唐·蔺道人
宋·元照
明·程敏政
(清)云间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