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外台秘要方-未知
外台秘要方目录:
简介
前言
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简介
外台秘要方 唐·天宝十一年 王焘 公元752年
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五官科疾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
...更多
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读书与实践,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宝。历代医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名著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好学术素质的必由之路。
纵观古往今来的名医巨匠,无不是通过熟谙典籍、躬身实践而登上中医药学术高峰的。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
...更多
序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
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于医。吾于医固未之学,而一接程子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闻未闻,解未解。程子之于医几乎!道又见其医人也,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其疑难者,多至盈时,惟恐少误,无惑而后动其心。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余言。余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学
...更多
卷第一
[卷第一]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凛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
...更多
卷第二
[卷第二] 伤寒中风方九首
(臣亿等按伤寒论伤寒中风自是两疾,今云伤寒中风非。)病源中风伤寒之状,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即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荒语也本作谵)甚者至哕,手足躁扰,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疗。
<
...更多
卷第三
[卷第三]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候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小轻也。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也。
...更多
卷第四
[卷第四] 温病论病源二首
《病源》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又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气之所致。(以上与《伤寒论》同)凡病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
...更多
卷第五
[卷第五] 疗疟方二十一首
病源夏日伤暑,秋必病疟,疟病之发以时者,此由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稍益晏者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蓄积乃作,夫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邪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
...更多
卷第六
[卷第六] 霍乱病源论三首
病源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痢,心腹并痛者,则吐痢俱发,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痢,虚者但吐痢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饮酒食肉好餐腥脍,生冷过度,或居处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则不磨,不磨则水谷不消化,亦令清浊二气相干,脾胃虚弱,便生吐痢,水谷不消则令心腹胀满,皆成霍乱,霍乱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气虚
...更多
卷第七
[卷第七] 心痛方八首
《病源》心痛者,由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故成疹不死。
又心为火,与诸阳会合,而手少阴心之经也,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
又诸脏虚受病,气乘于心者,亦令心痛,则心下急
...更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鲍山
(宋)吴淑撰
明·孙梅锡
周·佚名
钟瑶
(宋)李焘
(清)顾祖禹
清·王氏
落花散人
元·徐显
刘宋·求那跋摩
清·陈杰
孟棨
(南宋)洪迈撰
越·佚名
清·纪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