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宋史-元·脱脱等
白话宋史目录:
《宋史》简介
太祖纪
太宗纪
真宗纪
仁宗纪
英宗纪
神宗纪
哲宗纪
徽宗纪
钦宗纪
高宗纪
孝宗纪
光宗纪
宁宗纪
理宗纪
度宗纪
瀛国公纪(附二王纪)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
仁宗郭皇后传
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
光宗慈懿李皇后传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
理宗谢皇后传
度宗全皇后传
燕王德昭传
汉王元佐传
昭成太子元僖传
益王君页传
庄文太子砱传
镇王..传
子崧传
士砫传
范质传
王溥传
石守信传
王审琦传
慕容延钊传
李继勋传
王全斌传
赵普传
李崇矩传
王仁赡传
李处耘传
曹彬传
潘美传
张美传
郭守文传
袁继忠传
崔彦进传
曹翰传
党进传
李汉琼传
米信传
田重进传
刘温叟传
窦仪传
吕余庆传
刘熙古传
石熙载传
李穆传
薛居正传
沈伦传
卢多逊传
李日方传
吕蒙正传
张齐贤传
钱若水传
苏易简传
辛仲甫传
王沔传
温仲舒传
赵昌言传
李惟清传
柴禹锡传
陶谷传
扈蒙传
杨业传
杨延昭传
李汉超传
郭进传
姚内斌传
王继勋传
翟守素传
樊知古传
索湘传
何蒙传
马知节传
雷德骧传
王继忠传
呼延赞传
寇准传
李沆传
王旦传
向敏中传
王钦若传
丁谓传
夏竦传
陈尧佐传
宋庠传
宋祁传
陈执中传
贾昌朝传
王益柔传
陈彭年传
高琼传
曹利用传
杨崇勋传
狄青传
郭逵传
宋绶传
宋敏求传
王博文传
丁度传
明镐传
王则传
王尧臣传
孙扌卞传
田锡传
王禹翶传
张咏传
掌禹锡传
王洙传
尹洙传
孙甫传
谢绛传
梁颢传
彭乘传
司马池传
陈希亮传
姚仲孙传
陈从易传
贾黯传
滕宗谅传
李防传
陈贯传
范祥传
田京传
梁鼎传
王济传
杨亿传
晁迥传
刘筠传
孙何传
戚纶传
张去华传
卢斌传
杨允恭传
李迪传
王曾传
张知白传
杜衍传
庞籍传
章得象传
韩琦传
曾公亮传
陈升之传
吴充传
王硄传
富弼传
文彦博传
范仲淹传
范纯仁传
韩亿传
韩绛传
韩维传
韩缜传
包拯传
吴奎传
赵扌卞传
唐介传
邵亢传
钱惟演传
钱易传
张方平传
王拱辰传
胡宿传
欧阳修传
刘分攵传
刘奉世传
曾巩传
曾肇传
蔡襄传
余靖传
郑獬传
吕诲传
郑侠传
李允则传
王安石传
王安礼传
王安国传
蒲宗孟传
蔡挺传
王韶传
王厚传
薛向传
李定传
王广渊传
沈括传
李师中传
陆诜传
徐禧传
李稷传
种世衡传
种谔传
种师道传
司马光传
吕公著传
范镇传
范祖禹传
苏轼传
吕大防传
刘挚传
王存传
孙固传
梁焘传
王岩叟传
孙觉传
李常传
孔文仲传
鲜于亻先传
王觌传
刘安世传
彭汝砺传
吕陶传
孙谔传
赵挺之传
郑居中传
侯蒙传
李邦彦传
王安中传
耿南仲传
何..传
孙傅传
张叔夜传
聂昌传
张根传
任谅传
周常传
李纲传
宗泽传
赵鼎传
张浚传
朱胜非传
吕颐浩传
李光传
许翰传
许景衡传
张所传
陈禾传
韩世忠传
岳飞传
刘钅奇传
吴..传
吴芉传
杨存中传
张宪传
杨再兴传
牛皋传
张俊传
刘光世传
曲端传
刘子羽传
吕祉传
王伦传
汤思退传
王之望传
王庶传
洪皓传
洪适传
洪遵传
洪迈传
胡铨传
赵开传
李邴传
张致远传
吕本中传
陈规传
陈桷传
刘一止传
胡松年传
何铸传
范如圭传
张阐传
赵逵传
李弥逊传
陈俊卿传
虞允文传
汪澈传
叶..传
周葵传
施师点传
刘珙传
王刚中传
范成大传
汪应辰传
王十朋传
杜莘老传
李焘传
袁枢传
李椿传
张孝祥传
周必大传
留正传
赵汝愚传
彭龟年传
詹体仁传
林栗传
京镗传
楼钥传
陆游传
方信孺传
王淮传
赵雄传
吴猎传
项安世传
刘光祖传
李壁传
李蘩传
仇胒传
高登传
王信传
汪大猷传
辛弃疾传
刘宰传
刘火龠传
柴中行传
李孟传传
毕再遇传
安丙传
杨巨源传
赵方传
李宗勉传
刘黻传
洪咨夔传
许奕传
陈居仁传
杜范传
杨简传
吴昌裔传
汪纲传
高斯得传
曹彦约传
欧阳守道传
孟珙传
赵汝谈传
赵必愿传
史弥远传
郑清之传
危稹传
余..传
乔行简传
赵葵传
谢方叔传
陈宜中传
文天祥传
姚希得传
李庭芝传
陈仲微传
梁成大传
李知孝传
徐鹿卿传
洪天锡传
谢枋得传
陈靖传
吴遵路传
程师孟传
周敦颐传
程颢传
程颐传
张载传
邵雍传
谢良佐传
尹火享传
杨时传
李侗传
朱熹传
张木式传
黄干传
陈淳传
邢艪传
王昭素传
李之才传
孙复传
胡瑗传
邵伯温传
洪兴祖传
杨万里传
吕祖谦传
蔡元定传
陆九渊传
陈傅良传
朱震传
胡安国传
陈亮传
郑樵传
真德秀传
魏了翁传
徐梦莘传
李心传传
王应麟传
黄震传
宋白传
梁周翰传
柳开传
穆修传
石延年传
苏舜钦传
梅尧臣传
苏洵传
文同传
黄庭坚传
晁补之传
秦观传
张耒传
陈师道传
刘恕传
李格非传
米芾传
周邦彦传
陈与义传
汪藻传
熊克传
康保裔传
李若水传
杨震传
李涓传
向子韶传
杨邦艱传
曾艵传
李彦仙传
赵立传
王忠植传
崔纵传
吴安国传
滕茂实传
张顺传
张贵传
范天顺传
李芾传
尹艷传
姜才传
张世杰传
陆秀夫传
张珏传
翟进传
林空斋传
薛庆传
姚兴传
陈东传
欧阳澈传
马伸传
吕祖俭传
吕祖泰传
华岳传
李艸传
戚同文传
陈抟传
种放传
林逋传
谯定传
刘勉之传
郭雍传
韩显符传
刘翰传
柴通玄传
庞安时传
钱乙传
魏汉津传
王老志传
王仔昔传
王继勋传
张尧佐传
王贻永传
李遵勖传
高遵裕传
吴益传
窦神宝传
蓝继宗传
李宪传
王中正传
童贯传(附方腊传)
梁师成传
杨戬传
蓝王圭传(附康履传)
关礼传
董宋臣传
王黼传
朱面力传
蔡确传
吴处厚传
吕惠卿传
章..传
曾布传
蔡京传
蔡卞传
蔡攸传
赵良嗣传
张觉传
郭药师传
黄潜善传
汪伯彦传
秦桧传
万俟..传
韩芃胄传
丁大全传
贾似道传
张邦昌传
刘豫传
吴曦传
李全传
蔡攸传
蔡攸,字居安,兴化仙游人,是蔡京的长子。元符中,官为监在京裁造院。徽宗当时是端王,每次退朝,蔡攸都到自己的府衙,他们在途中相遇,蔡攸必下马垂手站立恭迎端王,端王问左右,知道他是蔡承旨的儿子,心里喜欢他。等即位后,记着他,于是蔡攸得宠。
崇宁三年(1104),蔡攸从鸿胪丞被赐予进士出身,授予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编修《国朝会要》,二年间官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再次任宰相,他被加官为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提举上清宝..宫、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道、史官僚计有百人,多数是三
...更多
赵良嗣传
赵良嗣,本是燕人马植,世代为辽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行为污浊且乱伦,人们极端鄙视他。政和初年,童贯出使辽国,走到卢沟,马植晚上见到他的侍史,自称有灭燕的办法,于是才得以拜见童贯。童贯和他交谈,认为他是奇人,就带着他一起回来,改姓名叫李良嗣。童贯把他推荐给朝廷,他就献计说:“女真人对辽人恨之入骨,而天祚帝荒淫无道。本朝若派使臣从登、莱州渡海,和女真结好,相约攻打辽国,辽国可图。”议论这事的人认为祖宗以来,虽然有这条路,但因它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接,禁止商人船只通行,有一百多年了,一旦开通,恐怕于中国不利。徽宗召见他,问他来的原因,他答“
...更多
张觉传
张觉,平州义丰人。在辽国中进士,任辽兴军节度副使。辽兴军百姓杀死节度使萧谛里,张觉平定叛乱,州人推举他领州事。燕王耶律淳死后,张觉知道辽国必亡,征召壮丁五万人,一千匹马,练兵备战。萧后派时立爱来做知州,张觉拒不接受。
金人进入燕京,向辽国旧臣康公弼询问张觉的情况,康公弼说他怎能有什么作为,应该表示对他不怀疑,让他任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知州。辽国宰相左企弓等将要回到东部,粘罕想先派兵捉拿张觉,康公弼说:“这样做是逼他反叛,请让我去他那儿观察一下。”就前去见张觉。张觉说:“契丹八路都被攻陷,现在只有平州还在,我
...更多
郭药师传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国快灭亡时,燕王耶律淳招募辽东饥民为兵,让他们向女真报仇怨,称为“怨军”,郭药师担任首领。第二年,有两营的“怨军”反叛,郭药师杀了反叛者罗青。都统萧干留两千人分为四营,以郭药师及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为将领。耶律淳在燕京称帝,改“怨军”为“常胜军”,提升郭药师为诸卫上将军、涿州留守。耶律淳死后,萧后掌权,萧干专横,辽人怀有二心。
宣和四年(1122)九月,郭药师率所部八千人献涿、易州投降宋朝,皇上下诏任命他为恩州观察使。宋军北伐,刘延庆同萧干在卢沟对阵,郭药师说:“萧干倾全力对抗我们
...更多
黄潜善传
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考中进士,宣和初年,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徽宗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黄潜善回京后,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他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因事获罪被贬到亳州,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为河间知府。
靖康初年,金人攻打宋朝,康王设大元帅府,用文书召黄潜善率兵去支援。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后,黄潜善到大元帅府告诉康王,康王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黄潜善为副元帅。
靖康二年(1127),高宗即位,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当时皇上顺从民心,提升李纲为右相
...更多
汪伯彦传
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人。考中进士,积累官职到虞部郎官。靖康元年(1126),被召见,他献上河北边防十条策略,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相州知州。当年冬,金人攻陷真定,皇上下诏迁真定帅府于相州,由汪伯彦统领。
高宗以康王的身份出使金国来到磁州,当时到处是金的骑兵,曾有数百名骑兵到磁州城下,追踪康王的行迹。汪伯彦马上用帛书请康王回相州,汪伯彦亲自背着装弓箭的袋子,他的部下在黄河边迎接康王。康王慰劳他说“:以后见到皇上,一定首先推荐你做京兆尹。”汪伯彦从此成为康王的知心人。不久,康王接到蜡书,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以
...更多
秦桧传
秦桧,字会之,江宁人。政和五年(1115)考中进士,补为密州教授。接着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汴京,派使索求三镇,秦桧上书言兵机四事:一是说金人贪得无厌,请求只答应割燕山一路;二是说金人狡猾奸诈,不能放松守备;三是请求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恰当的语言写入誓书;四是请求在城外设馆安置金使,不能让他入城和上殿。没有得到答复。他任命为职方员外郎。不久,隶属张邦昌为干当公事,秦桧说:“此行专为割地,与臣开始的议论相矛盾,不符我的心愿。”于是,三次上章辞职,皇上允许。
当时议割太原、
...更多
万俟..传
万俟禼,字元忠,开封阳武县人。考中政和二年(1112)上舍生。他被调为相州、颍昌府教授,历任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绍兴初年,盗贼曹成在荆湖一带劫掠,万俟
禼在沅、湘一带避乱,帅臣程昌禼图方便传檄让万俟禼权领沅州政事。曹成突然到沅州城下,万俟禼召集土豪、青壮年守城,曹成粮尽才撤走。万俟
禼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改为提点湖北刑狱。岳飞为荆湖宣抚使,对万俟禼不以礼相待,万俟禼对岳飞不满。万俟禼朝见皇上,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辞别皇上出都时,秉承秦桧的意志,在朝中诬陷岳飞。皇上留他
...更多
韩芃胄传
韩..胄,字节夫,是魏忠献王韩琦的曾孙。他的父亲韩诚,娶高宗宪圣慈烈皇后的妹妹为妻,官至宝宁军承宣使。韩..胄因父亲的官位而进入仕途,历任..门祗候、宣赞舍人、带御器械。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的身份知..门事。
孝宗去世,光宗因病不能主持丧礼,朝内外议论纷纷,赵汝愚决定立嘉王为皇太子。当时宪圣太后在慈福宫居住,韩..胄与慈福宫宦官张宗尹友好,赵汝愚就让韩..胄通过张宗尹把自己的意图秘密禀告给太后。韩..胄两次到宫门口,没有得到允许进见的命令,他彷徨想走,遇到重华宫提举关礼问他缘故,关礼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宪圣
...更多
丁大全传
丁大全,字子万,镇江人。脸是蓝色。嘉熙二年(1238)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调任萧山县尉。他到帅府去拜谒,安抚使史岩之等众宾客退去后,只留下丁大全,款待备至,期望他以后定被重用。丁大全是皇帝姻亲的女仆的丈夫,就借此取得宠位。侍奉内侍卢允升、董宋臣。历任大理司直,补为饶州通判。入朝为太府寺簿,调到尚书茶盐所检阅江州分司,又兼任枢密院编修官。他被任命为右正言兼侍讲,推辞不受。改任为右司谏、殿中侍御史。
丁大全升任侍御史兼侍读。他弹劾丞相董槐,皇上处理董槐的诏书还没下,丁大全半夜调来边兵一百多人,包围了董槐家,用
...更多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刘凤
唐·还阳子
(北魏)郦道元
明·李承勋
陈·真谛
(东汉)班固
清·叶其蓁
明·杨致和
明·黄宗羲
元·汪可孙
纳兰性德
清·邓廷桢
清·郭麐
(清)梁恭辰
歐陽競無
清·彭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