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四-保婴撮要
卷四
[卷四] 风热风症
中风之症,西北方有之。东南气温腠理疏泄,人患之者,皆类中风也。况小儿元气未充,皮毛不固,易虚易实,外邪乘之则壮热抽掣,气粗涎涌,甚至昏愦口噤,即似中风,误以续命等汤投之,多至不救。大人且无真中,况小儿乎!凡有前症,当辩其因∶若阳明经气虚,风邪所乘,筋脉拘急者,为外因;足厥阴肝火炽盛,筋脉偏急者,为内因;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乘入;或急惊风,过服金石之剂耗损肝血,或吐泻后内亡津液,不能养肝,致口眼斜者,皆肝血不足,肝火生风之类,中风之类症也。
治验药方(散见各症)
[卷四] 痉症
发痉之症,因伤风汗出,误发汗,或湿症汗多所致。若项背强直,腰背反张,摇头掣,噤口不语,发热腹痛,病在足太阳也。若面目赤色,无汗恶寒,牙关紧急,肢体反张,痰涎壅盛,昏愦烦渴,小便赤涩,先谵语而发者,名刚痉,当发汗。若大便滑泄,不语不渴,有汗而不恶寒,先手足厥冷而发者,名柔痉,并以小续命汤加减主之。刚痉去附子用麻黄;柔痉用附子去麻黄。若壮热谵语口干,手足微寒,大便滑泄,此兼刚柔,无汗用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若痰塞气盛,用南星、半夏、茯苓以消痰;枳实、陈皮、紫苏以顺气。更审其热,轻者用败毒散;热盛者用小柴胡汤;壮热有汗、胸满口噤、切牙便闭为内热,以大承气汤下之,后用大柴胡汤解之,过三日则难治。此皆治六淫外伤元气,形病俱实之法也。若小儿多因惊骇停食,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所致,更当审之,兼治其母。大要因惊目直呵欠,项强顿闷,属肝经实热,用抑肝散。切牙呵欠,手寻衣领,属肝经虚热,用地黄丸。若肺金不能平木,用异功散。脾不能养肝,用六君子汤。水不能生木,用地黄丸。
治验一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切牙。余以为脾肺气虚。不信,乃用解散之药,果项强口噤,汗出不止,手足并冷,遂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木香治之,渐愈。但日晡微热,睡而露睛,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因惊发热,误行表散,出汗面白,日晡发痉。先兄谓脾肺气虚而肝胆邪盛,以六君子加柴胡、升麻治之,乃发于寅卯时,此肝邪自旺也。用加味逍遥散一剂,其热顿退,又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小儿患瘰,溃而发痉,顿闷切牙寒热,此属肝经风热,先用柴胡栀子散一剂,寒热顿止;次用四物、参、、白术、柴胡渐止;又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茯苓而痊。
——小儿头患疮,溃而发痉,或寒热作渴,或手足厥冷,其脉洪大浮缓,按之皆微细,此元气虚而邪气实也。用十全大补汤加柴胡、山栀,数剂诸症渐退而脉渐敛,又十余剂而愈。
——小儿惊风,服抱龙丸、保生锭,吐涎甚多,又汗出发痉,仍欲祛痰。余曰∶此肝脾血虚,而内生风耳。吐痰不止,脾肺气虚,不能摄涎也。汗出发痉,脾肺气虚而亡阳也。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木香顿愈;又用四君子加归、而安。
——小儿伤风发热,服解散之药,汗出不止,症悉具,其脉洪大鼓指,按之微细,此汗多亡阳,脾肺气虚之症也。用异功散加芎、归、黄,其汗顿止;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停食腹痛,发热呕吐,服峻厉之剂,更吐泻汗多,手足并冷,发痉不止,其脉浮洪,按之如丝。用六君子汤加升麻、炮姜,痉症顿已,惟寒热往来,又用四君、升麻、柴胡而愈少参王阳湖孙女年八岁,发痉,服降火消导之剂,其脉浮洪,寒热如疟。余用四君子加升麻、柴胡、炮姜、钩藤钩,及补中益气汤,间服渐愈。但胁下作痛,去炮姜加木香、肉桂而痊一小儿因乳母大怒,发热胁痛,亦患前症,兼汗出作呕,先用小柴胡汤一剂,子母俱服顿愈。但日晡潮热,以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并愈。
——小儿因乳母发热吐泻,一小儿因乳母食厥昏愦,同患前症。各治其母,而子悉愈。
桂枝加干葛汤
治头痛、项背强ktkt,汗出恶风者。
桂枝芍药甘草葛根(四钱)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
小柴胡汤
治身热恶寒风痉,项强直急,胸胁满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或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或惊过不解,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如疟,发作有时。(方见肝脏)
加味小柴胡汤
(即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
保生锭子
治慢惊,尚有阳症。
全蝎白附子(炮)僵蚕牛胆南星蝉蜕琥珀辰砂(各一钱)麝香(五分)防风(一钱)上为末,糊搜和捏成锭子,金银箔为衣,用薄荷汤磨服。
大柴胡汤
治表里热,大便秘涩,胸满胁痛。
柴胡枳实(各二两二钱)半夏(一两五钱)赤芍药(一两八钱)黄芩(二两)大黄(三两七钱五分)上生姜、红枣煎,不拘时服。
小续命汤
(方见五硬)
抑肝散
(方见肝脏)
地黄丸
(方见肾脏)
败毒散
(方见发热)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加味逍遥散
(方见内钓)
柴胡栀子散
(方见发热)
四物汤
(方见急惊)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加黄、肉桂,即四君、四物二汤合用)
抱龙丸
(方见伤寒)
四君子汤
(方见内钓)
大承气汤
治刚痉,胸满内实,口噤切牙,大热发渴,大便秘涩。
大黄芒硝(各五钱)浓朴(一两)枳实
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强ktkt,恶风无汗,及恶寒刚痉。
葛根(四两)麻黄(三钱)桂(一两)上每服二钱,水煎。
[卷四] 夜啼
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
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缓,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症,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木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治验一小儿发热夜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钩藤钩,而痊。
——小儿三岁面白夜啼,小便青而数。此肺肾虚弱,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一分,夕用地黄丸而愈。大凡小儿面色青黑,睛少,或解颅足热者,出痘多在肾经,预用地黄丸补肾气,多得一小儿二岁,夜啼,面色赤,黑睛色淡,小便频赤,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夕用地
龙齿散
治拘哭肚痛惊热。
龙齿蝉蜕钩藤钩羌活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碧云散
治浑身壮热夜啼。
柏叶(二分)南星僵蚕全蝎郁金雄黄(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用薄荷汤入蜜调服。
六神散
治腹痛,面色青,口中气冷,及四肢俱冷,曲腰而啼,或泄泻不乳。
人参山药白术(各五钱)甘草(炒。二钱)茯苓扁豆(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斤,枣水煎。一方有芍药、当归、人参各二钱五分,甘草、桔梗、愚按∶前症悉属脾土虚寒,元气下陷。本方更加柴胡、升麻,升提元气,而补脾土为善。
神绿散
全蝎(去足翅不拘多少)青薄荷(焙干)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无择灯花散
治心燥夜啼。
灯花(三二颗)上研细,用灯草煎汤,调涂口中,乳汁送下,日三服。一法用灯花涂乳上,令儿吮之,无灯花用灯草烧灰,辰砂少许,亦妙。或用灯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许,蜜调涂唇上立安。
安神散
治夜啼。
蝉蜕(四十九枚,只用后半段,截去前半段并去足翅)上为末,分四服,用钩藤钩汤调下。
人参黄连散
治心经蕴热夜啼。
人参(二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炒炙甘草五分)竹叶(二十片)上姜水煎服。
太乙丹
治睡惊夜啼,青粪。
桔梗(一两五钱)藿香叶(五钱)川芎(二钱五分)白芷(三钱)白扁豆(五钱,炒)上为末,炼蜜丸,樱桃大,辰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薄荷汤送下。粪色青,枣汤下。夜啼,灯心、钩藤汤下,加白术、茯苓、白芍药尤妙。
地黄散
治身热口干,咳嗽心烦。
生地黄(五钱)麦门冬(去心,七钱)杏仁(炮,去皮尖)款冬花陈皮(各三钱)甘草(炙,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温服。
钩藤散
(方见慢惊)
导赤散
(方见心脏)
地黄丸
(方见肾脏)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秘旨安神丸
(方见发搐,即十味安神丸)
柴胡栀子散
(方见诸热症,即柴胡清肝散)
加味归脾汤
(方见内钓)
小柴胡汤
(方见痘症)
大安丸
(即保和丸加白术,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卷四] 悲哭
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也。若六脉弦紧者,先以温汤浸其身取汗,次以凉膈散之类清其内热,此张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炎炽,反侮肺金,金木相击,故悲哭有声者,宜用六君、柴胡、山栀,以补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壮水生木。有因惊风,过服祛风燥血之药而致者;有因吐泻,内亡津液而致者;及禀父肾阴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审之。若小儿忽然大叫作声者,不治。此禀肾阴不足,虚火炎上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参览夜啼、客忤、惊啼、重舌、口疮、天钓、内钓等症。
治验一小儿每忽哭白睛多,每悲面色赤。余谓∶禀赋肾虚,火妄动而然也。用地黄丸。半载后,虽哭而面色不赤,诸症皆愈。
——周岁儿,痰嗽哭不已,用抱龙丸,少止,良久亦然。余视其右腮洁白,左腮青赤,此肺肝二经,相击而作。先用泻白散祛肺邪;次用柴胡栀子散平肝木;后用地黄丸滋肾水,而痊。
——小儿啼叫,额间青黑,此惊风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用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钩藤钩,啼叫渐缓;更加当归,又二剂而安。
——小儿发热夜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脉纹如水字,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子加钩藤钩,而痊。
凉膈散
(方见疮伤)
防风通圣散
(方见风症)
六君子汤
(方见内钓)
六味地黄丸
(方见肾脏)
抱龙丸
(方见伤寒)
泻白散
(方见肺脏)
柴胡栀子散
(方见发热)
大安丸
(即保和丸加白术,方见内钓)
[卷四] 胎症
小儿胎症∶谓胎热、胎寒、胎黄、胎肥、胎弱是也。胎热者,初生旬日之间,目闭色赤,眼胞肿,啼叫惊烦,壮热溺黄。此在胎中受热,及膏粱内蕴,宜用清胃散之类。胎寒者,初生百日内,或手足挛屈,或口噤不开,此在胎母过食生冷,或感寒气,宜用五味异功散之类。
胎黄者,体目俱黄,小便秘涩,不乳啼叫,或腹膨泄泻,此在胎母过食炙辛辣,致生湿热,宜用生地黄汤之类,热盛者,泻黄散之类。胎肥者,肌肉禀浓,遍身血色,弥月后渐瘦,五心烦热,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热所致也。乳母服大连翘饮,儿用浴体法,以疏通其腠理。胎弱者面无精光,肌体瘦薄,身无血色,大便白水,时时哽气,目无精神,亦宜用浴体法。
消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颤动,耳若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目涩昏困。
白茯苓芎羌活荆芥穗防风藿香叶白僵蚕(炒,去丝嘴)蝉蜕(微炒)甘草浓朴(去皮,姜汁制)陈皮(炒)上为末,每服半钱,茶清或薄荷汤调下,荆芥汤亦可。
生地黄汤
治妊娠食酒面,五辛积热,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也。乳母仍忌酒面五辛等物。
生地黄芍药川芎当归(各等分)上每服五钱,水煎产妇服,仍滴儿口数滴。
大连翘饮
(方见噤风撮口)
泻黄散
(方见脾脏)
清胃散
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浴体法
(方见发搐)
[卷四] 解颅囟填囟陷
钱仲阳云∶小儿解颅,或久不合者,因肾气有亏,脑髓不足。故儿多愁少喜,目睛多白,而身瘦。盖人之脑髓,如木无根,有数岁而成废人者,服钱氏地黄丸。更用南星微炮为末,米醋调,敷绯帛,烘热贴之,其柏子仁散、三辛散、封囟散俱效。夫肾主骨,肾气实则脑髓充,而囟早合,骨脉盛而齿早生。肾气怯则脑髓虚,而囟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足,宜用地黄丸补之。若在乳下,当兼补其母,更以软帛紧束其首,使其易合,皆虚火上冲,当调补脾肾为喜。囟填囟陷,亦因所禀肾气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亏损所致。夫脾主肌肉,气逆上冲而为填胀,元气下陷而为囟陷也。并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及用狗头骨炙黄为末,以鸡子清调敷囟门。亦有泻痢气血虚,脾胃不能上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并冷,前汤加姜、桂,未应,虚寒甚也,急加附子,缓则多致不救。
治验一小儿颅解足软,两膝渐大,不能行履,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之,三月而起。
——小儿十四岁,解囟自觉头大,视物昏大。畏日羞明,此禀赋肾气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半载愈;二载而囟合。既婚之后,仍觉囟门开解,足心如炙。喜其断色欲,薄滋味,日服前药二剂,三载而愈。后入房两腿痿软,又教以服前丸,守前戒而愈。
——小儿年十四岁,而近女色,发热吐痰。至有室,两目羞明,头觉胀大,仍不断欲,其头渐大,囟门忽开,用地黄丸、益气汤之类,断色欲年余,而愈。
——小儿年十三岁,患前症,内热晡热,形体倦怠,食少作渴,用六味丸加鹿茸补之,不越月一小儿吐泻发热,囟陷作渴,用七味白术散,母子并服而愈。
——小儿久病发热,其囟或陷或填,手足或温或冷。余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炮姜,治之而安。
——小儿囟陷吐泻,手足并冷,用白术散加木香、炮姜,治之而愈。后伤食腹痛,手足复冷,用六君、炮姜治之,更加昏愦,口角流涎,此脾胃虚寒之甚也,急加附子遂愈。
——小儿病后,其囟或陷或填,此脾胃虚热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炮姜、木香,治之而囟平。但作泻口干,用白术散以生胃气而愈。
柏子仁散
治囟门不合。
防风(一两五钱)柏子仁(一两)上为末,乳汁调涂囟门,十日自合。
三辛散
治脑角骨大,囟门不合。
细辛桂心(各五钱)干姜(一钱)上为末,乳汁调涂囟上,干时再涂。
玉乳丹
治解颅。
钟乳粉(如法制)熟地黄(自法制杵膏)柏子仁(研膏)当归(各半两)防风补骨脂(各一钱)上各另为末,入二膏,加炼蜜,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煎茴香汤送下,加黄、茯苓亦
封囟散
(方见发搐)
地黄丸
(方见肾脏)
济生当归散
(方见黄胆)
[卷四] 目症
经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常主也。又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瞳人属肾,上下胞属脾,两属心,而内又属膀胱。五脏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心实热也,用导赤散;赤微者,心虚热也,用生犀散。肝主青,青甚者,肝热也,用泻青丸;淡青者,肝虚也,用地黄丸。脾主黄,黄甚者脾热也,用泻黄散;淡黄者,脾虚也,用异功散。目无睛光,及白睛多黑睛少者,肝肾俱不足也,用地黄丸加鹿茸。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者,因禀阳气衰弱,遇夜阴盛,则阳愈衰,故不能视也,用冲和养胃汤。凡赤脉翳物,从上而下者,属足太阳经,用东垣选奇汤;从下而上者,属足阳明经,用局方流气饮。盖翳膜者,风热内蕴也,邪气未定,谓之热翳,而浮于外;邪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于内;邪气既深,谓之陷翳,宜升发之,退翳之药佐之。若上眼皮下,出黑白翳者,属太阳寒水;从外至内者,属少阳风热;从下至上绿色者,属足阳明,及肺肾合病也。疳眼者,因肝火湿热上冲,脾气有亏,不能上升清气,故生白翳,睫闭不开,眵泪如糊,久而脓流,遂至损目,用益气聪明汤、茯苓泻湿汤,及四味肥儿丸。目闭不开者,因乳食失节,或过服寒凉之药,使阳气下陷,不能升举,故目不开,用柴胡复生汤。若胃气亏损,眼睫无力而不能开者,用补中益气汤。暴赤肿痛者,肝火炽盛也,用龙胆泻肝汤。多泪羞明者,肝心积热也,用生犀散。亦有肝肾虚热者,用地黄丸。风沿烂眼者,膈有积热也,用清胃散。时时作痒者,脓溃生虫也,用点药紫苏膏。眼睫连札者,肝经风热也,用柴胡清肝散。若生下目黄壮热,大小便秘结,乳食不思,面赤眼闭者,皆由在胎时,感母热毒所致,儿服泻黄散,母服地黄丸。若乳母膏粱积热,致儿目黄者,令母服清胃散。若肢体面目爪甲皆黄,小便如屋尘色者,难治。又有痘疹后,余毒未尽,上侵于目者,属肾肝虚也,用滋阴肾气丸。前症多宜审治其母,兼调其儿。厥有未尽,悉详《原机启微》中,宜参考之。
治验一女子年十四,因恚怒,先月经不行,寒热胁痛,后两目生翳青绿色,从外至内。余谓∶寒热胁痛,足厥阴之症也。翳从外起,足少阳之症也。左关脉弦数,按之而涩,肝惊风热兼血滞也。遂以加味逍遥散加防风、龙胆草,四服而寒热胁痛顿减;用六味丸,月余而翳消。
——小儿十五岁,两目白翳,腹膈遍身似疥非疥,晡热口干,形体骨立,此肝疳之症也,用六味肥儿丸而痊。后阴茎作痒,小便澄白,疮疥益,状如大风,用大芦荟四味肥儿丸,诸症渐愈,又用大芜荑汤而痊。
——小儿白睛多,吐痰发搐,先用抑青丸,四服而痰搐止,后用地黄丸,年许而黑睛多。
——小儿白睛多,三岁不能行,语声不畅,两足非热则冷,大便不实,朝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干山药,以补脾肺,夕用地黄丸加五味子、牛膝、鹿茸,补肝肾,不三月而瘥。
——小儿眼白腿软,两足热,面似愁容,服地黄丸,两月余渐健。服年余,白睛渐黑,出痘无一小儿雀盲眼札,服煮肝丸而目明,服四味肥儿丸,而目不札。
——小儿目无光芒,视物不了了,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服大芜荑汤、九味芦荟丸而愈。后饮食停滞,妄用消导克伐之剂,目症仍作,至晚尤甚,用人参补胃汤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肥儿丸而痊。
——小儿九岁,素有肝火,两目生翳。服芦荟、肥儿等丸随愈。至十四岁,后遇用心过度,饮食不节,即夜视不明。用补中益气汤、人参补胃汤、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眼泡微肿,咳嗽恶心,小便泔白。余谓脾疳食积,以五味异功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后不节饮食,夜视不明。余曰∶此脾胃复伤,须补养为主。不信。乃服峻厉之剂,后变风症,竟不起。
——小儿因发热表散,出汗眼赤发搐。审其母,素有肝火发热。以异功散加柴胡、升麻,子母并服稍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其热顿退,继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子母寻瘥。
——小儿目赤作痛,切牙寒热。余谓肝经风热,用柴胡饮子一剂,而赤痛止。又用四物、参、、白术、柴胡,而寒热退。又用补中益气汤而饮食加。
——小儿眼素白或青,患眼赤作痛,服降火之剂,眼如血贯,脉洪大或浮缓,按之皆微细。用十全大补汤加柴胡、山栀数剂,外症渐退,而脉渐敛,又数剂而愈。
——小儿停食腹痛,服巴豆之药,更加目赤作痛,寒热往来,饮食少思,手足并冷,余用六君、升麻、炮姜,诸症顿愈。惟寒热未已,用四君、柴胡、升麻而安。
——小儿眼赤痛,服大黄之药,更加寒热如疟。余谓脾胃复伤,用四君、升麻、柴胡、炮姜、钩藤钩,而寒热愈。又用补中益气汤,间服而目疾痊。
——小儿因乳母恚怒患发热等症,儿患目痛,兼作呕吐,先用小柴胡汤,子母俱服顿安,但儿晡热仍呕。以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而瘥。
——小儿生下目黄,三日面赤黄。一小儿旬日内目黄而渐至遍身。此二者,胎禀胃热,各用泻黄散,一服皆愈。
——小儿旬日,面目青黄,此胃热胎黄也,用泻黄散,以乳调服少许,即愈。后复身黄吐舌,仍用前散而安。
——小儿患目黄。知其乳母食郁身黄所致,以越鞠丸治母,泻黄散治子,并愈。
——小儿面青寒热,形气瘦弱,眼目生翳。用九味芦荟丸、五味异功散,目翳渐退,乃以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而肌肉生。
——小儿眼每生翳,皆因乳母恚怒而作,用九味芦荟丸、柴胡栀子散,母子服之,并愈。
——小儿乳哺失节,服药过剂,腹胀少食,大便不调,两眼生花,服治眼之药,渐生浮翳,余用异功散加当归、柴胡,饮食渐进,便利渐调,少佐以九味芦荟丸,其眼渐明,乃用人参补胃汤、肥儿丸,而痊。
——小儿未周岁,目内有翳。余谓∶此禀母肝火所致。询其母果素多恚怒,现患瘰目疾,自乳其子。余用地黄丸治之,其母稍愈。后彼无此药,其子遂瞽。
——小儿十二岁,伤寒咳嗽发热,服发散之药,目渐不明,服降火等药,饮食日少,目渐生翳,余谓中气虚,用人参补胃汤,饮食渐进,又用千金补肝丸,及熏眼之法而痊。
——女子十二岁,目生白翳,面黄浮肿,口干便泄,用四味肥儿丸而痊。
——小儿目羞明瘾涩,两足发热,大便不实,食少时咳,仍欲治肝祛风,余曰∶两足发热,小便不调,肾肝虚也;大便不实,食少时咳,脾肺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元气渐复,乃佐以四味肥儿丸,又月余而瘥。
——小儿目痛,恪服泻火治肝之药,反加羞明瘾涩,睡中惊悸悲啼。此肝经血虚,火动伤肺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山栀,补脾肺清肺金;用地黄丸滋肾水生肝血而安。乃兼服四味肥儿丸而一小儿目青发搐,直视叫哭,或用牛黄清心丸,加切牙顿闷,小便自遗。余谓∶肝经血气虚甚也。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
——小儿发搐目札,属肝胆经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治其肝,后用地黄丸补其肾,而愈。
——小儿目痛兼痒,因膏粱积热,仍口渴饮冷便秘。先用泻青丸,疏导肝火;更用清胃散煎熟,磨生犀角服之,以解食毒;又用四味肥儿丸,以治肝症而瘥。
——小儿目疾久不愈,用大芜荑汤五剂,蟾蜍丸数服,又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十四岁,用功劳苦,半载后自汗盗汗,形体殊倦,朝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蔓荆子;夕用十全大补汤寻愈。毕姻后,因唾痰头晕,恪服清痰理气之药,忽目不能开,余用地黄丸、十全大补汤,三月余而痊。
吴江史万湖之孙,自乳儿时,患目疾,年二十目札头摇,用金匮肾气丸,愈而复作,两目生翳,用聪明益气汤并前丸,既愈而复发,形体消瘦,脉数洪大,用补中益气汤,及前丸而瘥。
——小儿因惊眼札或搐,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芜荑、黄连,以清肝热,又用地黄丸,以滋肾生一小儿两目连札,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肝经风热,欲作肝疳也。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而一小儿白睛多,吐痰发搐,用地黄丸为主,佐以抑青丸而搐止。后用世传方地黄丸,而黑睛一女子十四岁,两目作痛,或发痒,或头晕,或头痛,或两胁作痛,或寒热内热,口渴少食,经候不调,此肝脾二经,气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柴胡清肝散而愈。后左眉上结一核,如豆许渐大如栗,腐而作痛,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月余腐肉自脱,乃用八珍汤及前药而愈。
——小儿十三岁,目久痛,渐生青绿翳,后赤烂,左关脉弦数,用九味芦荟丸、加味逍遥散而愈。毕姻后复发,用滋阴肾气丸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而痊。
——小儿十五岁,因大劳,目赤作痛,发热作渴,脉洪大而虚,用八珍汤加炒黑山栀,一剂诸症顿退,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痊。后因梦遗,目仍赤痛,用六味地黄丸料加五味子,二剂而痛止,又三十余剂而复明。
生犀散
治心经虚热。
生犀(取末二钱)地骨皮赤芍药柴胡干葛(各一两)甘草(五钱)上每服二钱,水煎。
生熟地黄散
治眼初患之时,因误筑到蹙,肝受惊风,致目肿赤痛痒。
生地黄(洗)熟地黄(各一两)麦门冬(五钱)当归甘草(炙)枳壳(米泔水浸,面炒)防风杏仁(汤泡去皮尖,用面炒赤色)赤芍药(各二钱五分)上每服一钱,黑豆七粒,水煎。
犀角饮
治脾火眼疼。
犀角(一两)射干草龙胆(炒)黄芩(炒。各五钱)人参(二两)茯苓(二钱五分)钩藤钩(七钱五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牛黄丸
治肝受惊,遂致患目。
牛黄白附子肉桂全蝎芎石膏(各三钱五分)白芷藿香(各五钱)辰砂麝香(各少上各另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临卧薄荷汤化下。乳母亦忌热物之类。
世传方地黄丸
治肾虚,目睛多白。
鹿茸(五钱)泽泻茯苓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牛膝(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
罗氏煮肝丸
治疳眼翳膜羞明,大人雀目,甚效。
夜明砂青蛤粉谷精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以猪肝批开,摊药在内,麻缠定,米泔水半碗煮肝,熟取出汤,倾碗内熏眼,候汤温,分肝三服,嚼吃,就用肝汤下,一日二服。
龙胆饮子
治疳眼流脓生翳,此湿热为病。
青蛤粉(五钱)羌活草龙胆(各三钱)炒黄芩(二钱)蛇蜕(五分)麻黄(二钱五分)谷精草(五分)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东垣人参补胃汤
治劳役,饮食不节,内瘴眼痛,神效。
黄根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一钱)白芍药(炒)黄柏(各三钱,酒拌炒四次)上每服二三钱,水煎,稍热服,临卧三五服。
《千金方》治雀盲。
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为末,以米饮和丸,每服二三十丸。
《世传方》治雀盲。
苍术(四两米泔浸切片,四两焙)上为末,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用麻系定,粟米一合,水一碗,砂锅内煮熟,熏眼,候效。
《圣惠方》治雀盲不计时月,用苍术一两,为末,每服一钱。
《本事方》治小儿赤热肿眼。
大黄白矾(各等分)上为末,冷水调作饼子贴眼,立效。
东垣广大重明汤
治两睑或两赤烂,热肿疼痛,及眼胞痒极,抓之至破烂赤肿,眼楞生疮涩难开。
草龙胆防风生甘草根细辛苗叶(各一钱)上水一碗半,煎龙胆至七分,入余药再煎,至半碗热洗,日五七次,洗毕合眼,须臾瘥。
东垣助阳和血补气汤
治发后热壅,白睛红多,眵泪瘾涩,此过服凉药,而真气不能通九窍防风(七分)黄(一钱)蔓荆子(三分)白芷(二分)升麻(七分)甘草(炙)柴胡当归身(酒洗。各上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临卧,避风处睡,忌风寒及食冷物。
洁古方
治眼赤暴发肿。
防风羌活黄芩(炒)黄连(炒。各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服。如大便秘,加大黄二分,痛甚,加川归、地黄各二分。烦躁不得卧,
保命点眼药
除昏退翳,截赤定痛。
当归黄连(各二钱)防风(二钱五分)细辛(五分)甘草(一钱)上水一大碗,文武火熬,滴水中不散为度,入熟蜜少许,点用。
千金补肝散
治目失明。
青羊肝(一,其去膜、薄切以新瓦炙干)决明子蓼香(一合,熬令香)上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二服,久而有验。
本事方
治太阳寒水陷,翳膜遮睛。
防风白蒺藜(各一两)羌活(一两半)甘菊(三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服。
保命羚羊角散
治水翳久不去。
羚羊角升麻细辛(各等分)甘草(减半)上为末,一半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一半泔水煎,吞送丸子。发陷翳,亦羚羊角散之类用之,在人消息。若阴虚有热者,兼服神仙退云丸。
东垣补阳汤
治阳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翳,见于大,乃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厥阴肝经之阳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翳内阻也。当归太阳少阴经中,是九泉之下,以益肝中阳气,冲天上行,此乃先补其阳,后于足太阴标中,泻足厥阴之火,下伏于阳中。《内经》曰∶阴盛阳虚,则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每日空心服升阳汤,临卧服泻阴丸。须预期调养,体气和平,天气晴明服之,补其阳,使上升通于肝经之末,利空窍于目矣。
羌活独活当归身(酒洗,焙干)甘草稍熟地黄人参黄白术(各一两)泽泻橘红(各半两)生地黄(炒)白茯苓知母(炒黄色。各三钱)柴胡(二两)防风白芍药(各五钱)肉桂(一钱)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候药力行尽,方可饮食。
东垣羌活退翳汤
柴胡甘草黄(各三钱)羌活黄连五味子升麻当归身(各二钱)防风(一钱五分)黄芩黄柏(酒浸)芍药草龙胆(酒洗。各五钱)石膏(二钱五分)上分二服,水煎入酒少许,临卧热服,忌言语。
谦甫五秀重明丸
治眼翳膜遮睛,隐涩昏花,常服清利头目。
甘菊花(五百个)荆芥(五百穗)木贼(去节,五百根)楮实(五百枚)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化下。
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视岐,睹则成二,神水变淡白色,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
柴胡(七钱)人参当归炙甘草干生姜升麻葛根白术羌活(各一两)防风(五钱)黄(一两五钱)白茯苓(三钱)白芍药(六钱)五味子(二钱)上每服二钱,水煎。
滋阴肾气丸
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视物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白色者。
熟地黄(三两)当归尾牡丹皮五味子干山药柴胡(各五钱)茯苓泽泻(各二钱半)生地黄(酒炒,四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十丸,空心滚汤化下。
泻热黄连汤
治内障有眵泪。
黄芩黄连生地黄(并酒洗)柴胡(各一两)升麻(五钱)龙胆草(三钱)上每服一钱,水煎,午前服。
柴胡复生汤
治红赤羞明,泪多眵少,脑顶沉重,睛珠痛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久视则酸疼,翳陷下者。
本蔓荆子川芎羌活独活白芷(各二分半)白芍药(炒)炙甘草薄荷桔梗(各四分)苍术茯苓黄芩(炒。各五分)柴胡(六分)五味子(十二粒,杵)上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服。
黄连羊肝丸
治目中赤,脉洪,甚眵泪。
黄连(为末)白羯羊肝(一具)先以羊肝竹刀刮下如糊,除去筋膜,再擂细入黄连,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茶清化下。
茯苓燥湿汤
治小儿易饥而渴,腹胀生疮,目痛生翳不开,眵泪如脓,俗谓疳毒眼。
白术人参甘草(炒)枳壳(麸炒)茯苓蔓荆子薄荷(各二分)苍术前胡独活(各三分)川芎羌活(各三分半)柴胡(四分)泽泻(一分半)上每服二钱,水煎。
局方菊睛丸
治脾肾不足,眼花昏暗。
枸杞子苁蓉(酒浸炒)巴戟(去心。各一两)甘菊花(四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白汤化下。
抑青丸
(方见惊啼)
加味逍遥散
(方见内钓)
大芜荑汤
(方见疳症)
九味芦荟丸
(方见诸症)
异功散
(方见内钓)
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柴胡栀子散
(方见发热)
蟾蜍丸
(方见诸疳)
[卷四] 耳症
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或聋聩,或虚鸣者,禀赋虚也。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禀赋不足,宜用六味地黄丸。肝经风热,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栀子清肝散,未应,佐以六味丸,间服九味芦荟丸。若因肾肝疳热,朝用六味丸,夕用芦荟丸。若因食积内热,用四味肥儿丸。若因乳母膏粱积热而致者,宜加味清胃散;脾经郁结而致者,加味归脾汤;肝经怒火而致者,加味逍遥散,皆令乳母服之,兼与其儿少许。不可专于治外,不惟闭塞耳窍,抑亦变生他症,延留日久,遂成终身之聩矣。慎之!治验一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用六味地黄丸,令母服加味逍遥散而愈。后因别服伐肝之药,耳症复作,寒热面青,小便频数,此肝火血燥也。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遂痊。
——小儿耳内出脓,久不愈。视其母,两脸青黄,属乳母郁怒致之也,遂朝用加味归脾汤,夕用加味逍遥散,母子皆愈。
——小儿十二岁,素虚羸,耳出脓水,或痛或痒,至十四,稍加用心,即发热倦怠,两腿乏力八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稍愈。毕姻后,朝寒暮热,形气倦怠,两足心热,气喘唾痰,仍用前二药,佐以六君子汤而愈。因后不守禁忌,恶寒发热,头晕唾痰,余谓肾虚不能摄水而似痰,清气不能上升而头晕,阳气不能护守肌肤而寒热。遂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附子一钱,四剂不应,遂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二剂而应,乃用十全大补汤,百余剂而痊。又因大劳入房,喉喑痰涌,两腿不遂,用地黄饮子顿愈,仍用十全大补汤而安。后又起居失宜,朝寒暮热,四肢逆冷,气短痰盛,两寸脉短,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一钱,数剂而愈,乃去附子,用人参三钱,常服始安。
——小儿耳中流脓,项中结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痒或赤涩,皆肝胆经风热之症也,用四味肥儿丸悉愈。
——小儿因乳母恚怒,兼经行之后,多食炙,儿遂耳内作痛出脓,余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令其母服之,子母并愈。
——小儿耳出秽水,属肝肾不足,先用九味芦荟丸而痊。毕姻后,面黄发热多病,又用黄柏、知母等药,更胸膈痞满,饮食少思,痰涎上壅,又利气化痰,加噫气下气,余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干姜、木香等味,治之寻愈。
田氏红玉散
治小儿耳。
枯矾麝香干胭脂(各等分)上为末研匀,先以绵杖子捻脓净,掺入少许。
汤氏龙黄散
治如前。
枯矾龙骨黄丹(各半两)麝香(一钱)上制法同前。
愚按∶前二方可以治腑症之轻者,若系肝经风热血燥等症,必根据前方论内,服合宜之药,外用此以收脓湿,亦无不可。若专泥外攻,而失内治,谬矣。
六味地黄丸
(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
(方见胁痈)
栀子清肝散
(方见热症)
九味芦荟丸
(方见疳症)
四味肥儿丸
(方见呕吐)
加味清胃散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
(三方见内钓)
加味栀子散
加味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
(二方见内钓)
地黄丸
(方见肾脏)
七味白术散
(方见积滞)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二陈汤
(方见寒吐)
[卷四] 鼻塞鼻衄
巢氏云∶鼻乃肺之窍,皮毛腠理,乃肺之主。此因风邪客于肺,而鼻塞不利者,宜用消风散,或用葱白七茎入油,腻粉少许,擂摊绢帛上,掌中护温贴囟门。因惊仆气散,血无所羁而鼻衄者,用异功散加柴胡、山栀。左脸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后用地黄丸。右脸赤,乃肺大肠实热也,用泻白散。鼻色赤,乃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微赤,乃脾经虚热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黄,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后用杨氏地黄丸;淡白色,用六君子汤。颏间色赤,用四物汤加山栀;赤甚,用五淋散;小便赤色,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唇色白,用六君子汤;久不愈,用麦门冬饮子。若初病元气未亏,乳食如常,发热壮热,二便秘结,作渴饮水,卧不露睛者,悉属形病俱实,当治邪气。若病久元气以亏,食少发热,口干饮汤,呕吐泄泻,肢体畏寒,卧而露睛者,悉属形病俱虚,当补正气为要。
治验一小儿咳嗽,恶心,鼻塞流涕,右腮青白,此乃脾肺气虚,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顿愈。但饮食不思,手足指冷,用六君子少加升麻,一剂而痊。
——小儿潮热鼻衄,烦渴便秘,气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与大肠有热也,用柴胡饮子,一服诸症顿退。后因惊复作,微搐顿闷,此肝脾气血虚也,用四君子加芎、归、钩藤钩而愈。
——小儿遍身生疥,挖鼻出血,因肝脾有热,用四味肥儿丸而愈。后食炙,鼻血复出,疮疥复发,先用清胃散二剂,又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而痊。
——小儿鼻衄滞颐,作渴时汗,乃胃经实热也,先用泻黄散,二服而滞颐止,又用四味肥儿丸,数服而鼻血愈。后鼻不时作痒,发渴便血,用圣济犀角地黄汤四剂,母子并服,别令儿童更服四味肥儿丸,月余而愈。
——小儿鼻衄,发热作渴,右腮色青。余谓肝火乘脾。先用加味逍遥散,母子并服,热渴渐止。另用五味异功散少加柴胡、升麻,与子服之而愈。
——小儿鼻衄,服止血之剂,反见便血,右腮色黄或赤,此脾气虚热,不能统血也,用补中益气汤,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愈。
——小儿鼻衄,久不愈,四肢倦怠,饮食少思,恶风寒,此脾肺虚也,先用五味异功散,而鼻血止,又用补中益气汤,而不畏风寒,继用四君,少加柴胡、升麻而痊愈。
——小儿鼻衄,两颏赤。余谓∶禀赋肾气不足,虚火上炎也。不信。别服清热凉血之药,病益甚。余用地黄丸果效。毕姻后,虚症悉至,用八珍渴、地黄丸料寻愈。
——小儿鼻衄作渴,喘嗽面赤,此心火刑肺金也。用人参平肺散及地黄丸料加五味子、麦门冬煎服,而痊。
杨氏地黄散
治荣中有热,肺壅鼻衄。
生地黄赤芍药当归身川芎(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熟,入蒲黄少许;春夏衄入地黄汁、蒲黄各少许;秋冬衄,用车前草汁少许。
麦门冬饮子
治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粒)麦门冬(去心)黄(各一钱)当归身人参生地黄(各五分)上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清胃散
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即五味异功散)
人参平肺散
(方见咳嗽)
柴胡清肝散
(方见热症)
泻白散
(方见肺脏)
泻黄散
(方见脾脏)
犀角地黄汤
(即圣济犀角地黄汤,方见便血脏血)
五淋散
(方见五淋)
四君子汤
(方见内钓)
八珍汤
(即四君、四物二汤合服也,四君见天钓,四物见急惊)
四物汤
(方见急惊)
惺惺散
柴胡饮子
(二方见热症)
四味肥儿丸
(方见呕吐)
加味逍遥散
(方见内钓)
六味地黄丸
(方见肾脏)
[卷四] 龟胸龟背
仲阳曰∶龟胸者,肺热胀满,攻于胸膈,或乳母多食五辛,及儿食宿乳而成。当用龟胸丸,或松蕊丹、百合丹之类治之。龟背者,令儿早坐,因客风吹脊,入于骨髓所致。以龟尿点背间骨节(取龟尿之法∶当置龟于荷叶上,候龟眼四顾,急用镜照之,其尿自出)。又法当灸肺俞穴(在第三椎骨下两傍各开一寸五分)、心俞穴在第五椎骨下两傍各开一寸五分)、膈俞穴(在第七椎骨下两傍各开一寸五分),用艾如小豆大,灸二五壮。此多因小儿元气未充,腠理不密,风邪所乘,或痰饮蕴结,风热交攻而致。法当调补脾肺为主,而以清热消痰佐之。若因乳儿膏粱浓味者,当以清胃散治其母,子亦服少许。
龟胸丸
大黄(一钱,煨)天门冬(去心焙)百合杏仁(麸炒)木通枳壳(麸炒)桑白皮(蜜炒)甜葶苈(炒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温水食后化下。
枳壳防风丸
枳壳(麸炒)防风独活大黄(煨)前胡当归(酒洗)麻黄(去节。各一钱)上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食后米汤下
松蕊丹
治龟背花松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麻黄大黄前胡桂心(各半两)上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数丸,粥饮下。量儿加减(添加)
百合丸
治龟胸背百合(一两)木通朴硝桑白皮(蜜炙)杏仁(去皮尖炒,双仁不用)大黄(煨)天门冬(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温酒化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傅青主
(清)吴广成
金·邱处机
清·吴道源
清·朱丹溪
明·项穆
元·李道纯
清·祝介
明·李承勋
(唐)段公路
普陀洛迦新志
元·冯福京
唐·张鷟
清·张燕昌
王国维著
清·汪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