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八-保婴撮要
卷八
[卷八] 脱肛
夫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魄门是也。巢氏云∶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此多因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
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四物、牡丹皮。微者或作痛者,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热者,属胃气热;手足指寒者,属胃气寒。
治验一小儿痢后脱肛,饮食少思,面色青黄,余谓脾土亏损,肝木所胜也。不信,另服消导克滞之剂,腹痛膨胀,倦怠作呕,余曰∶脾气虚甚矣。又不信,恪服前药,腹益胀重坠,四肢浮肿。复请治之,仍欲克滞。余曰∶腹胀重坠,脾气下陷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四剂,更手足冷,又加干姜,四剂而腹胀诸症渐愈。后因饮食过多,作泻脱肛,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及五味异功散而愈。
——小儿脱肛半载,侵晨便泄,两目白多,用升补脾气之剂,不应。余曰∶肾开窍于二阴,此属肾虚也。用四神、地黄二丸及补中益气汤,月余而愈。
——小儿痢久脱肛,目睛多白,面色渐黄,余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调补脾肾而痊。
——小儿小便先频数涩滞,次下痢脱肛,久而不愈,余以为禀父肾虚,用六味地黄丸寻愈,后患泄泻咳嗽声喑,亦用前丸而瘥。
——小儿脱肛,用寒凉之药,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肛门重坠,此脾气虚而中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白术、茯苓而瘥。
——小儿肛门肿痛,出血水,年余未愈,忽吐血便血,皆成紫块,此肠胃积热,用圣济犀角地黄丸顿止。更用金银花、甘草为末,白汤调服,半载而痊。
——小儿脱肛,杂用除湿祛风收涩等药,面黄体倦,少食便血,余欲升补脾气以摄其血,反服四物、槐花之类,而血亦甚,更加作呕,余先用四君、木香治之,形气渐充,便血顿止。又用补中益气汤,更以萆麻仁涂顶心而愈。
——小儿因咳嗽,服化痰等药,或作或彻,服滚痰丸,更吐泻,手足指冷,眉目发搐,肛门脱而不赤,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治之,诸症渐愈;但脱肛未入,恪服补中益气汤而愈。
——小儿患痢脱肛,色赤或痛,用补中益气汤送香连丸而愈。后伤食用泻,肛复脱不入,仍用前汤,更以萆麻仁研涂顶门而愈。
涩肠散
治小儿久痢,肠头脱出。
诃子(泡)赤石脂龙骨(各等分)上为末,腊茶少许,和掺肠头上,绵帛揉入。
四神丸
(方见惊泻)
地黄丸
(方见肾脏)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圣济犀角地黄汤
(方见便血尿血,即济生犀角地黄汤)
四君子汤
(方见内钓)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卷八] 肛门作痒
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蚀肛门。若因湿热壅滞,用四味肥儿丸。大便秘结者,用清凉饮。虫食肛门,先用化虫丸,后用四味肥儿丸,外以雄黄散纳肛内。若因病不食,虫无所养,而食脏食肛者,其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如粟,心内懊,此虫在上食脏。若下唇内有疮,此虫在下蚀肛门。若蚀肛透内者,不治。诸虫惟上半月头向上,可用药追之。望后头向下,令患者闻烹食香味,虫头即向上矣,后用药追之。
治验一小儿嗜膏粱甘味,患疥疮,余谓当禁其浓味,急用清胃之药,以治其积热。不从,乃用敷药以治其外,更肛门作痒发热,疮益甚,肌体骨立,饮食少思,遂用九味芦荟丸,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寻愈。
——小儿肛门作痒,耳前后结小核如贯珠,隐于肌肉之间,小便不调,面色青,此禀母之肝火为患,用九味芦荟丸为主,佐以五味异功散加山栀、柴胡,又以加味逍遥散加漏芦与母服之而愈。
——小儿十三岁,肛门作痒,或脱出,或大便血,遍身生疮,发热作渴,腹大青筋,用大芦荟丸、五味异功散,其疮渐愈;佐以补中益气汤,热渴渐止,肛门悉愈;又用异功散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所制黄连治之而血愈。
——小儿十五岁,两目白翳,遍身似疥非疥,肛门作痒,晡热作渴,形体骨立,余以为肝疳之症也,用六味地黄丸而痊。后阴茎作痒,小便澄白,服蟠葱散,肛门肿痛,服大黄等药,肛门脱出,作痒不可忍,杂用降火之药,不应,下唇内生小白疮,余以为虫蚀肛门,用九味芦荟丸而愈。
——小儿肛门作痒,误以为痔,服槐角丸等药,肢体消瘦,鼻下湿烂,下唇内生疮,此虫食下部也,先用化虫丸二服,乃用五味异功散四剂,却用大芜荑汤、四味肥儿丸而痊。
——小儿七岁,饮食过多即作泻,面色青黄,服峻利克剂,余谓当节饮食健脾胃为善。不信,后牙龈赤烂,肛门作痒,服清热之剂,腹痛膨胀。复请欲用前剂,余曰∶此元气亏损,虚火上炎也。仍不信,后腮间黑腐,余曰∶此脾气大虚,肉死而不知痛也明矣。后虽信余,已不救矣。若初用五味异功散,健脾胃为主,佐以大芦荟丸、四味肥儿丸,清脾湿热,岂有不治之理哉!后之患者审之。
——小儿肛门作痒,属大肠经风热,用槐角丸而愈。
——小儿肛门连阴囊痒,出水漓淋,属肝经湿热也,用龙胆泻肝汤、九味芦荟丸治之并愈。
——小儿嗜甘肥,肛门作痒,发热作渴,杂用清热之剂,腹胀少食,鼻下生疮,余谓脾胃湿热生虫也。不信,后下唇内生疮,先用四味肥儿丸,诸症渐愈,又用大芜荑汤治之而痊。
[卷八] 便血尿血
经云∶肺朝百脉之气,肝统诸经之血。又云∶气主之,血主濡之。盖荣血为水谷之精气,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脾胃有伤,荣卫虚弱,行失常道,故上为衄血、吐血,下为尿血、便血。若外感风邪则血鲜,为肠风。内伤则血浊,为脏毒。又热入大肠,则大便下血。
热入小肠,则小便出血。然小儿多因胎中受热,或乳母六淫七情浓味积热,或儿自食甘肥积热、六淫外侵而成。若因母食浓味者,加味清胃散。怒动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汤。忧思郁怒者,加味归脾汤。禀父肾燥者,六味地黄丸。儿有积热,小便出血者,实热用清心莲子饮,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大便出血者,犀角地黄汤。风邪外侵者,仓廪散。病后元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
粪前见血者,四君加黄连制吴茱萸。粪后见血者,四君加吴茱萸制黄连。若婴儿以治母为主。余当临症制宜。
治验一小儿七岁,食菱、芡过多,腹胀发热,大便不通,小便下血,先用消积丸,大便即通,小便血止,又用保和丸及异功散而愈。
——小儿因乳母饮酒,小便出血,用八正散去大黄加干葛、山栀、漏芦,母子服之并愈。
——小儿小便见血,或咳血、衄血,此脾肺虚热,食后用圣济犀角地黄汤,食前用六味地黄丸顿愈。后因食浓味,用清胃散及六味地黄丸而愈。
——小儿禀父气不足,不时便血,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母饮酒炙,复致前症,母服加味清胃散,子服六味地黄丸而愈。
——小儿便血,手足发热,齿龈溃臭,朝用六味地黄丸,暮用异功散加芜荑,月余渐愈,乃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
——小儿禀父肾虚,便血作渴,足热形瘦,用六味丸寻愈。后出痘第四日,两足发热,作渴饮冷,以前丸料煎与恣饮,三剂后足凉渴止,其痘安然而靥。
——小儿便血,面青胁痛,小便频数,此肝木侮脾土而不能统摄也,用异功散加柴胡、炒黑龙胆草,二剂肝症顿退;仍用异功散而血止。
——小儿便血发热,作渴饮冷,用黄连解毒汤一剂热服,诸症顿愈。后因饮食过伤,下血甚多,发热倦怠,饮食少思,先用补中益气汤,元气复而饮食增,又用四君加升麻而愈。
——小儿便血,作渴少食,先用七味白术散,渴止食进,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瘥。后食生冷,腹胀便秘,用保和丸,二便下血,或时发搐,此脾气伤而肝火动也,用异功散加钩藤钩、柴胡而搐止,又加升麻、木香而血止。
——小儿食生冷果品,腹胀作痛,大便不利,小便尿血,用茯苓散加黄连,二剂大便通而尿血愈。
——小儿尿血,两足发热,用六味地黄丸而愈。后患痢久不愈,复尿血,作渴饮冷,以前丸料煎服,兼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尿血,面青胁痛,小便频数,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炒黑龙胆草,次用地黄丸而愈。
——小儿久患便血,属脾胃虚热也,诸药不应,用人参二两、炒黑黄连、吴茱萸各半两为末,米糊作丸,佐以补中益气汤顿痊。
——小儿便血,面黄腹胀,用四味肥儿丸,及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制黄连、木香、芜荑,三十余剂而愈。至夏间患血痢,发热晡热,手足浮肿,仍用前药而痊。
——小儿八岁,腹胀脐凸,大便下血如痢,小便色赤似血,面目皆黄,两腮色赤,此食积所伤,而肝侮之也,盖脾病则肺虚不能生肾,故有是症,当先消导积滞,遂用越鞠丸加三棱、蓬术、姜汤下四服,二便通利;又用大安丸二服,下血亦止。后复伤食,发热腹胀,小便下血,服保和丸四服而愈。
——小儿十一岁,因劳发热尿血,小便不利,先用清心莲子饮二剂,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而痊。
——小儿便血,服寒凉药过多,腹胀小便不利,其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痊。
甘露饮
治小儿胃中客热,齿龈溃烂,时出脓血,及目赤肿痛,口疮喉肿,或身面皆黄,大便不调,小便黄涩。
熟地黄麦门冬(去心,焙)枳壳(炒)茵陈甘草(炙)枇杷叶石斛黄芩(炒)生地黄天门冬(去心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聚金丸
治大便下血,发热烦躁,腹中热痛,作渴妄言,舌涩目昏,其脉弦数。
黄连(一两水侵晒干,一两炒,一两灰火煨,一两生用)黄芩防风(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肝脾积热,吐血衄血便血,发热作渴,大便秘,小便赤者,宜用之。若热已退,而作渴下血未止,或日晡益甚者,阴血虚也,用四物、参、术主之。若热既退,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脾气虚也,用四君子、当归主之。若概用前方,则误多矣。
济生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温病失于表汗,致内有瘀血吐血,面色黄,大便黑,及疮痘出,多以此解之。
犀角牡丹皮(各一两)生地黄(八钱)赤芍药(七钱)上每服二钱,水煎服。
千金地黄丸
治小肠积热,脏毒去血。
黄连(四两)生地黄(半斤,捣取汁连滓拌匀晒干)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量儿加减。
制黄连吴茱萸法
上以黄连、吴茱萸各等分,熟水拌湿入瓷器内,炖汤中良久,俟气味相和取出晒干,炒黄,各拣出听用。
清心莲子饮
(方见白浊)
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加味归脾汤
越鞠丸
四君子汤
清胃散
异功散
(五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保和丸
大安丸
(三方见虚羸,即保和丸加白术)
加减肾气丸
(方见腹胀)
八正散
(方见小便不通)
六味丸
(方见肾脏)
茯苓散
(方见尿白)
下积丸
白术散
(二方见积痛)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卷八] 大便不通
《婴童百问》云∶小儿大便不通,乃胃与大肠有热,以致秘结不通,用清凉饮之类。若饮食夹惊,及积滞而不通者,用大连翘饮之类。惊风积热而不通者,用掩脐法。此皆治实热之例也,余尝治之。因乳母或儿膏粱积热,及六淫七情、郁火,传儿为患者,用清邪解郁之剂。
禀赋怯弱,早近色欲,大便难而小便牵痛者,用滋补肺肾之剂。《褚氏遗书》云∶男子精未满而御女,以通其精,则四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老人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牵痛如淋。今童子即有此患,益见今人所禀,与古人大径庭矣。人之血气浓薄既殊,而医之用药疗法,又岂可泥执古方,而无加减之变乎?治验一小儿食膏粱之味,大便不通,饮冷发热,用清凉饮加大黄而通。后饮食停滞,腹痛大便不通,用保和丸而痛止,再煎槟榔汤送保和丸,一服而便通。
——小儿食粽停滞,大便不通,痛不可忍,手足发搐,用大柴胡汤,调酒曲末一钱,下滞秽甚多,作呕不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愈。
——小儿大便不通,审乳母饮食浓味所致,用清胃饮以治母热,儿间饮以一二匙而愈。后乳母感寒腹痛,食姜酒之物,儿大便秘结,兼便血,仍用清胃散,每日数匙而愈。
——小儿因乳母暴怒,大便不通,儿亦患之,兼用加味小柴胡汤,儿先用保和丸二服,后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儿日饮数匙并愈。
大柴胡汤
(方见痉症)
神芎丸
(方见惊风)
六味丸
(方见肾脏)
清胃散
(方见内钓)
[卷八] 小便不通
东垣云∶小便不利,有在气在血之异。夫小便者,足太阳膀胱之所生,长生于申,申者金也,金能生水,肺中伏热,水不能生,是绝小便之源也。治法∶用清燥金之正化,气薄之药茯苓、猪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瞿麦、扁豆之类,皆为淡渗,能泄肺中之热,而滋水之化源也。若不渴,热在下焦,是热涩其流,而溺不泄也,须用气味俱浓,阴中之阴药治之。二者之病,一居上焦,在气分而必渴,一居下焦,在血分而不渴,血中有湿,故不渴也,二者之殊,至易分别耳。窃谓前症,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泻利,而小便涩少者,宜分利。若热蕴于下焦,津液燥而小便不行者宜渗泄。若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者,宜顺气。若乳母肝心二经有热者,用栀子清肝散。肝经怒火者,用柴胡栀子散。若因父母曾服燥剂而致者,用四物、麦门、甘草。数而黄者,用四物加山茱萸、黄柏、知母、五味、麦门。肺虚而短少者,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阴挺痿痹而频数者,用地黄丸。热结膀胱而不利者,用五淋散。脾肺燥不能化生者,用黄芩清肺饮。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而淋沥者,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而淋沥者,用六味丸。若因乳母浓味酒面积热者,用清胃散、五淋散。仍参诸淋览之。
治验一小儿十四岁,肢体倦怠,发热晡热,口干作渴,吐痰如涌,小便淋沥,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禀赋肾虚阴燥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而愈。
——小儿五岁,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分利澹泄之药,益加不通,小便阴囊渐肿,先兄谓前药复损真阴也,用六味丸料加牛膝、肉桂、车前子,佐以补中益气汤而痊。
——小儿八岁,先小便涩滞,服五苓散益甚,加木通、车前之类腹胀吐痰,加枳壳、海金砂而胸满阴肿,遍身发浮,余用六味丸煎送滋肾丸而痊。此皆禀父气所致,其作湿热痰气治之,而殁者多矣。
——小儿八岁,先因小便黄赤,服五苓、导赤等散,后患便血,余以为禀父虚热也,用六味丸及补中益气汤而痊。
木通散
治小便不通,少腹作痛。
木通滑石(各一两)牵牛(半两,炒)上为末,灯心葱白水煎,空心服。
八正散
治蕴热,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或咽舌生疮,小便赤闭,及热淋血淋。
车前子瞿麦(炒)大黄(面裹煨)山栀滑石蓄木通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入灯心水煎,食前服。
栀子仁散
治小便不通,脐腹胀闷,心神烦热。
栀子仁(五枚)茅根冬葵子(各半两)甘草(炙,二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栀子清肝散
柴胡栀子散
(二方见发热,即柴胡清肝散)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黄芩清肺饮
(方见百内嗽)
加减滋肾丸
(方见腹胀)
清胃散
(方见内钓)
四物汤
(方见急惊)
五苓散
(方见五淋)
六味地黄丸
(方见肾脏)
[卷八] 诸淋
夫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二经相为表里,俱主水道,水入小肠,下行于胞则为溺。若膀胱热,则津液内涸,水道不通。肾气热,则小便淋沥,或少腹引脐而痛。夫淋有五∶石淋者,肾热化石,内塞水道,痛引膀胱;气淋者,肺气壅热,小腹胀满,小便涩滞;热淋者,三焦有热,传入肾、膀胱,流入于胞,小便赤涩;血淋者,心热血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寒淋者,膀胱气冷,与正气交争,寒战气解是也。亦有因妊母肝热,及乳母恚怒者,当分五脏蓄热治之。若心脏有热者,导赤散加黄连。肝脏有热者,柴胡栀子散;大便不通,泻青丸。脾脏有热者,泻黄散;脾气不足,异功散;脾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肺脏有热者,泻白散;肺气虚热,异功散加炒黑山栀。肾脏有热者,地黄丸。或因乳母肝经热者,用栀子清肝散;恚怒者,用柴胡清肝散。乳母浓味者,用加味清胃散;心小肠热者,用清心莲子饮。或儿早近色欲,小便涩滞或作痛,及更去后大小便牵痛者,皆属肝肾不足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加牛膝、车前、肉桂。未应,当参五脏所胜,不可轻用渗泄寒凉之药,大损胃气,仍参前小便不通症览之。
治验一小儿小便不通,服五苓之类不应,颏间及左腮色赤,乃肝肾虚热也,用四物、山栀及地黄丸而愈。后因感冒误汗,小便仍不利,余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安。
——小儿小便不利,茎中涩痛,时或尿血,此禀父胃热为患也,先用五淋散以疏导,又用滋肾丸、地黄丸补肝肾,渐愈。后出痘色紫,小便短赤,颏间右腮或赤或白,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前症并愈。
——小儿小便不利,衄血、鼻色赤,属脾肺有热也,用济生犀角地黄汤而愈。后颏间常赤,作渴有痰,此禀赋肾气不足,用地黄丸而诸症瘥。
——小儿十五岁,所赋虚怯,且近女色,小便滴沥,误服五苓散之类,大小便牵痛,几至不起,用六味丸而愈。
金砂散
治小便淋沥不通。
郁金海金砂滑石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煎地肤子汤调下,灯心、木通亦可。
又方
冬瓜最治实热,小便不通,内热口渴。
立效散
治小儿诸淋不通,茎中作痛。
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胡荽滑石海金砂山栀子槟榔(各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五淋散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或小腹肿胀。
赤茯苓赤芍药(各五分)山栀(炒)当归(各三分)甘草(二分)上用灯心十根水煎。
木通散
(方见小便不通)
导赤散
(方见心脏)
泻青丸
(方见肝脏)
泻黄散
(方见脾脏)
四物汤
(方见急惊)
清胃散
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泻白散
(方见肺脏)
地黄丸
(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
栀子清肝散
(二方见发热,即柴胡栀子散)
滋肾丸
(方见腹胀)
清心莲子饮
茯苓散
(二方见白浊)
五淋散
(方见五淋)
圣济犀角地黄汤
(方见尿血便血)
[卷八] 遗尿
巢氏云∶肾主水,与足太阳相为表里。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故睡中遗出,《内经》谓膀胱不约为遗是也。用破故纸散、益智散、鸡肠散之类主之。亦有热客于肾,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漩溺遗失者,用六味地黄丸;虚热亦用前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
治验一小儿眼胞微肿,咳嗽恶心,小便泔白,余谓脾疳食积也,用五味异功散,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后不节饮食,视物不明。余曰∶目为五脏之精,脾胃复伤,须补养为主。不信,乃复峻厉之剂,变慢脾风,竟为不起。
——小儿三岁,素遗尿,余视其两颏微赤,此禀父肾与膀胱二经阴虚也,与六味丸服之,赤色渐退,而遗尿亦愈。
——小儿四岁,饮食少思,便泄腹痛,素遗尿,额颏青黑,虽盛暑而恶风寒,余谓∶经云∶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用八味丸治之,诸症悉愈。
破故纸散
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便不禁。
破故纸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汤氏鸡肠散
治小便不禁,睡中遗出。
鸡肠草(一两)牡蛎粉(三钱)龙骨()麦门冬(去心)白茯苓桑螵蛸(炙。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一钱,枣水煎。
又方
五倍子炒焦为末,每服半钱,白汤调下,或糊丸米汤送下。
益智散
(方见潮热,即益智丸)
异功散
(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四味肥儿散
(方见寒吐)
六味地黄丸
加减八味丸
(二方见肾脏,即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
[卷八] 白浊
仁斋曰∶小儿尿白,久则成疳,此因心膈伏热,或乳哺失节伤脾,使清浊不分故也。《全婴方》云∶小便初溺微赤,良久白浊者,乃热疳之症也。初溺黄白,良久白浊者,冷疳之症也。冷者,益黄散;热者,牛黄丸;冷热相兼者,芦荟丸。纯下白浊者,君朴丸。诸失津液,欲成疳而小便白者,茯苓散。小便如泔,或良久变白,亦有脾虚食积湿热下注者,先用茯苓散五七服,次用四味肥儿丸。若乳食少思,或腹肚胀大,小便频数,此脾虚元气下陷也,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若肥体色黄,小便不调,发黄脱落,鼻下疮痍,嗜土少食,大便青褐者,用栀子茯苓汤。仍审其乳母饮食七情治之。
治验一小儿发热懒食,小便良久变白,余用四味肥儿丸即愈。或误以为积热,用清凉祛逐之剂,形体顿弱,虚症悉至,小便如疳,用补中益气汤及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面色痿黄,眼胞微肿,作渴腹胀,饮食少思,小便澄白,大便不实,此脾疳之症也,用四君子加山栀、芜荑,兼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女子小便或青或白,后前阴作痒出水,此肝经湿热,先用龙胆泻肝汤一剂,又以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而愈。
——小儿两耳后脑下各结一核,小便白浊,面色痿黄,体倦口干,大便不调,用芦荟丸而愈。
后鼻外生疮作痒,小便仍白,视物不明,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白浊,两耳内耳外生疮,脓水淋漓,先用大芦荟丸而愈。后遍身如疥,肌体消瘦,发热作渴,大便酸臭,小便白浊,用九味芦荟丸、五味异功散而愈。
——小儿白浊,形气甚虚,发热作渴,余谓肝肾虚羸也。用大芦荟丸、地黄丸而愈。毕姻后,小便仍白,唾痰发热,形气益虚,用大剂益气汤、六味丸,各五十余剂而愈。
——小儿白浊,发热口干,体瘦骨立。余谓肾经虚羸,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后两目或生白翳,面黄浮肿,小便仍白,此变肝脾疳症,用四味肥儿丸,月余渐瘥。
君朴丸
治小儿小便白浊,久则黄瘦,不长肌肉。
使君子(煨)浓朴(制)黄连(各一两)木香(三钱)上为末,蒸饼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
茯苓散
治乳食伤脾,或心经伏热,小便白浊。
三棱(煨)蓬术(煨)砂仁赤茯苓(各半两)青皮陈皮滑石甘草(各一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
三棱散
治小儿尿白,久则成疳,宜补脾消食化积。
三棱蓬术(各一两,炒)益智仁甘草神曲(炒)麦芽橘皮(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送下。
厘清饮
治小便余沥,并赤白浊。
益智仁川萆石菖蒲(盐炒)乌药茯苓白芍药(各三分)上入灯心水煎。
清心莲子饮
治发热口干,小便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麦门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各三钱半)石莲肉茯苓黄柴胡人参(各二钱五分)上每服二钱,水煎服。
栀子茯苓汤
(即大芜荑汤,方见诸疳症)
大安丸
(即保和丸加白术)
补中益气汤
(二方见虚羸)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加味逍遥散
异功散
四君子汤
(三方见内钓)
益黄散
(方见脾脏)
牛黄丸
(方见惊痫)
芦荟丸
(方见疳症)
[卷八] 疳症
钱仲阳云∶小儿诸疳,皆因病后脾胃亏损;或用药过伤,不能传化乳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失宜,致儿为患。五脏之疳不同,当各分辨。肝疳者,一名风疳,其症白膜遮睛,或泻血羸瘦。心疳者,其症面黄颊赤,身体壮热。脾疳者,一名肥疳,其症肢体黄瘦,皮肤干涩,多生疮疥,腹大食土。肺疳者,一名气疳,其症喘嗽不已,口鼻生疮。肾疳者,一名骨疳,其症肢体削瘦,遍身疮疥,喜卧湿地。杨氏云∶又有疳伤者,五脏虫疳也,其名甚多,姑举其要。虫疳者,其虫如丝,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赤者可治,青黑者难疗。蛔疳者,皱眉多啼,呕吐青沫,腹中作痛,肚腹青筋,唇口紫黑,头摇齿痒。脊疳者,身热羸黄,烦渴下利,拍背有声,脊骨如锯齿,十指皆疮,频啮爪甲。脑疳者,头皮光急,满头并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疳渴者,日则烦渴,饮水不食,夜则渴止。疳泻者,毛焦唇含,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泻下糟粕。疳痢者,停积宿滞,水谷不聚,泻下恶物。疳肿者,虚中有积,肚腹紧胀,脾复受湿,则头面手足虚浮。疳劳者,潮热往来,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嗽喘枯悴,渴泻饮水,肚硬如石,面色如银。无辜疳者,脑后颈边有核如弹丸,按之转动,软而不疼,其内有虫,不速针出,则内食脏腑,肢体痈疽,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骨高。相传儿衣夜露,为鸱鸟羽所污亦致此症。若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名丁奚。若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秽,名哺露。若牙齿蚀烂,名走马疳。盖齿属肾,肾虚受热,疳火上炎,致口臭齿黑,甚则龈烂牙宣。大抵其症虽多,要不出于五脏。治法∶肝疳,用地黄丸以生肾。心疳,用安神丸以治心;异功散以补脾。脾疳,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五味异功散以生土。肺疳,用清肺饮以治肺;益气汤以生金。脑疳,亦用地黄丸。无辜疳,用大芜荑汤、蟾蜍丸。丁奚、哺露,用肥儿丸、大芦荟丸。走马疳,敷雄黄散;服蟾蜍丸。若作渴泻痢,肿胀劳瘵等类,当详参方论而治之。盖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涸而患,在小儿为五疳,在大人为五劳,总以调补胃气为主。
治验(更参肛门作痒)陈职方孙三岁,面颊患疮,沿蚀两目,肚大青筋,小便澄白,此肝疳之症也,用大芜荑汤二剂而愈。
陈司厅子,遍身生疮,面色痿黄,腹胀内热,大便不调,饮食少思,倦怠口干,为肝脾疳症,用大芦荟丸,不月而痊。
陈工部长孙,腹内一块,小便不调,或用行气破血等药,发热口干,体瘦懒食,面黄兼青,几成瘵症,以补中益气汤煎送大芦荟丸四服,又用前汤加车前子煎送六味丸四服,又用清肝生血之药而痊。
——女子十二岁,目生白翳,面黄浮肿,口干作泻,用四味肥儿丸而痊。
——小儿头摇目札,口渴下血,此肝经血虚风热也,用地黄丸而痊。若肝经湿热,兼用泻青丸。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
——小儿十一岁,两耳后脑下各结一核,色不变不痛,而面色痿黄,体倦口干,去后不调,用芦荟丸治之,诸症顿愈。
——小儿鼻外生疮,不时揉擦,延及两耳。又一小儿视物不明,鼻内或痒或生疮,用四味肥儿丸并愈。
——小儿水入耳内,耳外生疮,脓水淋漓,经岁不愈,余谓肝火上炎,用大芦荟丸而愈。
——小儿遍身如疥,或痒或痛,肌体消瘦,日夜发热,口干作渴,大便不调,年余不愈。用九味芦荟丸而愈。
——小儿数岁,脑后并结二核,肉色如故,亦不觉痛,用大芦荟丸以清肝脾,佐以地黄丸补肾水,形体健而核自消。
——小儿腹内结块,小便不调,此肝经内疳也,用龙胆泻肝汤及大味芦荟丸而痊。
——小儿自生后两目赤肿,或作痒,或生翳,此胎禀肝火,用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而痊。
——小儿患瘰,小便频数,两目连札,作呕少食,泄泻后重。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渐愈,佐以芦荟丸而痊。
——小儿食泥土,困睡泄泻,遍身如疥,此脾经内外疳也,用六君子汤、肥儿丸而愈。
——小儿面黄颊赤,发热作渴,睡中惊悸,此心经内外疳也,用秘旨安神丸而痊。
——小儿患前症,兼掌心发热,遍身如疥,用安神、肥儿二丸而愈。
——小儿咳嗽寒热,咽喉不利,鼻上有疮,久而不结痂,此肺经疳症也,用地黄清肺饮而痊。
——小儿下疳溃痛,爪黑面黧,遍身生疥,此肝经内外疳也,用地黄、芦荟二丸而愈。
史少参幼子二岁,项后结核,不时仰叫,或以为热疮内溃,用针决之,服消毒之药后,曲腰啼哭,余谓此名无辜疳,仰身而哭,外症也;腰哭而啼,内症也,元气败矣,果殁。
——小儿四肢消瘦,肚腹渐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此肝脾疳也。名丁奚哺露,用白术散为主,佐以十全丹,月余诸症渐愈,乃以异功散加当归及六味丸而痊。
——小儿患疳,虚症悉具,热如火炙,病状不能尽述,朝用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诸症稍愈,佐以九味地黄丸,自能行立。遂朝以六味地黄丸,夕以异功散及蚵蟆丸而痊。
——小儿四肢消瘦,肚腹胀大,行步不能,作渴发热,去后臭秽,以十全丹数服,诸症渐愈,又用异功散、肥儿丸,调理渐愈。
大芦荟丸
治疳杀虫,和胃止泻。
胡黄连黄连白芜荑(去扇)芦荟木香青皮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鹤虱(微炒。各半两)麝香(二钱,另研)上为末,粟米饭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肝脾疳积,食积发热,目生云翳;或疳热,颈项结核;或耳内生疮,肌体消瘦,发热作渴,饮食少思,肚腹膨胀;或牙龈蚀落,项腮腐烂,阴囊、玉茎生疮;或胸胁小腹作痛,并效。内青皮以龙胆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六味肥儿丸
消疳、化虫、退热。
黄连陈皮川楝子(去核炒)神曲(炒)麦(炒。各一两)白芜荑(半两)上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饮吞下。
愚按∶前方又治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倦怠,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头疮,肚见青筋,啮齿下痢,便白五疳。用此丸加干蟾一两,芜荑五钱尤妙。
蚵蟆丸
治无辜疳症,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住。
蟾蜍(一枚,夏月沟渠中腹大、不跳、不鸣、身多癞者)上取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桶上要干,不令虫走出,却将蟾蜍扑死,投蛆中食一昼夜,以布袋盛置,浸急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为末,入麝一字,粳米饭揉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又治无辜疳症,面黄壮热不食,舌下有虫;或脑后有核,软而不痛,中有粉虫,随气流散,侵蚀脏腑,便滑脓血,日渐黄瘦,头大发竖,手足细软,变生天;猢狲鹅口,木舌悬痈,重着噤,脐风撮口重舌,龟背龟胸,一十二种败症。急用蟾蜍丸、大芜荑汤治之,多有生者。
生熟地黄汤
治疳眼闭合不开。
生地黄熟地黄(各半两)川芎赤茯苓枳壳(制)杏仁(去皮)川黄连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甘草(炙。各二钱五分)上每服二钱,黑豆十五粒、姜水煎服。
嚏疳散
治疳。
芦荟黄连(各一钱)瓜蒂猪牙皂角虾蟆灰(各五分)麝香(少许)上为末,吹入鼻,嚏则可疗。
脂连丸
治五疳潮热,腹胀发焦。
胡黄连(半两)五灵脂(一两)上为末,猪胆汁丸,麻子大,米饮下。
茯苓丸
治心疳惊疳。
茯神芦荟琥珀川黄连(净)赤茯苓(各三钱)钩藤皮远志肉虾蟆灰(各三钱)石菖蒲(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粟米丸麻子大,薄荷汤下。
神效换肌丸
治脾疳肌瘦,潮热盗汗,泄泻糟粕,头大腹急。
川黄连(炒)鳖甲(酒炙)肉豆蔻(煨)使君子(面裹煨)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诃子肉(一钱半)上为末,糊丸芥子大,米汤下。
天麻丸
治肝疳、风疳、疳眼。
青黛川黄连天麻五灵脂夜明砂(微炒)川芎芦荟(各二钱)龙胆草防风蝉蜕(去足,各一钱半)全蝎(二枚,焙)麝香(少许)干蟾头(炙焦,三钱)上为末,猪胆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化丸
治诸疳生虫,不时啼哭,呕吐清水,肚腹胀痛,唇口紫黑,肠头湿。
芜荑芦荟青黛干川芎白芷稍胡黄连川黄连虾蟆灰(各等分)上为末,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后临卧,杏仁煎汤下。其鼻常用熊胆煎汤,笔蘸洗,俟前药各进数服,却用青黛、当归、赤小豆、瓜蒂、地榆、黄连、芦荟、雄黄为末,入鼻疮敛。
灵脂丸
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麦芽(炒)五灵脂宿砂蓬术(煨)青皮橘红使君子(焙。各二钱)虾蟆(炙焦,三钱)上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汤下。
下虫丸
治疳蛔诸虫新白苦楝根皮(酒浸焙)绿包贯众木香桃仁(浸去皮焙)芜荑(焙)鸡心槟榔(各二钱)鹤虱(炒,一钱)轻粉(五分)干虾蟆(炙焦,三钱)使君子(五十,取肉煨)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内加当归、川连各二钱五分。
龙胆丸
治脑疳,脑热疮。
龙胆草升麻苦楝根皮(焙)赤茯苓防风芦荟油发灰(各二钱)青黛(干)黄连(净。各三上为末,狁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薄荷汤下,仍以芦荟末入鼻。
黄连丸
治疳劳。
黄连(半两,净狁胆汁浸晒)石莲栝蒌根杏仁(浸,去皮焙)乌梅肉(各二钱)上为末,牛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煎乌梅、姜、蜜汤下。
香蔻丸
治疳泻。
黄连(三钱,炒)肉豆蔻木香诃子肉(煨)砂仁茯苓(各二钱)上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
木香丸
治疳痢。
黄连(净,三钱)木香紫浓朴(制)夜明砂(隔纸炒。各二钱)诃子肉(炒,一钱)上为末,饭丸麻子大,干艾生姜煎汤,食前下。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
青皮陈皮(各去白)川芎五灵脂白豆蔻仁鸡心槟榔芦荟(各五钱)木香使君子(焙)虾蟆灰(各三分)上为末,猪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下;有热,薄荷汤下。
汤氏十全丹
治前症。
槟榔枳壳(汤浸去穣,麸炒)青皮陈皮(去白)丁香木香(炮,各二钱五分)香附子(炒,一上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愚按∶前症因乳哺不调,伤损脾胃,不思饮食,气血日损,四肢日瘦,肚腹渐大,是名丁奚。呼吸少气,汲汲苦热,谓之哺露。属形病俱虚,虽用前药,宜佐以异功散,壮脾胃以行药势。
鳖血煎
治疳劳。
芜荑柴胡川芎(各二两)人参(半两)使君子(二十一个)胡黄连宣黄连上用鳖血一盏,吴茱萸一两和二黄连淹一宿,次早炒干,去茱萸并血,用二连入余药末,粟米糊丸麻子大,食前热水下。
地黄清肺饮
治肺热疳饮穿孔,或生肉,或鼻外生疮。
桑白皮(炒,半两)紫苏前胡赤茯苓防风黄芩当归天门冬(去心)连翘桔梗生地黄甘草(炙。各二钱)上每服二钱,水煎服,次用化丸。
九味地黄丸
治肾疳。
熟地黄(四钱五分)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当归川芎牡丹皮山药使君子肉(二钱)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下。
东垣大芜荑汤
(一名栀子茯苓汤)治黄疳土色,为湿为热,当利小便,今反利(知黄色中为燥胃经热也),发黄脱落(知膀胱、肾俱受土邪乃大湿热之症)鼻下断作疮(上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为寒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热蓄血中)间黄色(肠胃有热)治当滋荣润燥,外致津液。
山栀仁(三分)黄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芜荑(五分)黄连麻黄根(一分)姜活(二分)柴胡(三分)防风(一分)白术茯苓(各五分)当归(四分)上水煎服。
朱砂安神丸
治心疳怔忡,心中痞闷。
朱砂(四钱)黄连生地黄(各半两)生甘草(二钱半)兰香叶(二钱,烧灰)铜青轻粉(各五分)上为末,干敷上。
白粉散
治疳疮。
海螵蛸(三分)白芨(二分)轻粉(一分)上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敷。
六君子汤
异功散
(二方见内钓)
六味丸
(方见肾脏)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泻青丸
(方见肝脏)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补中益气汤
(方见虚羸)
白术散
(方见积滞)
[卷八] 二便色白
《秘旨》云∶小儿便如米泔,或溺停,少顷变作泔浊者,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如鱼冻,或带红黄黑者,此湿热积滞也。宜理脾清滞,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而不愈,用补脾制肝。若心膈伏热,则成疳矣。大抵多因乳哺失节,脾气有伤,元气下陷,或乳母饮食七情所致。小便如疳,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儿丸。
积滞黄黑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连、木香。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芍药。若小便小利,大便褐色,发黄脱落,鼻下疮痍,用栀子茯苓汤。乳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频数,用四味肥儿丸。仍审乳母饮食七情主之。
治验一小儿每食停滞,大便色白而频,先用大安丸、异功散,少加炒黑黄连,一二服后,小水澄久如泔,发热体倦,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患前症,停食发热,先用大安丸而愈。后患腹胀,午时发热,用五味异功散而瘥。
——小儿患前症,兼自痢,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但日晡微热倦怠,用补中益气汤、四味肥儿丸而愈。
——小儿患前症,服驱逐之剂,手足并冷,作渴少食,此脾气复伤也,用六君、升麻、柴胡而泻止;又四味肥儿丸而愈。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五味异功散
(四方见内钓)
龙胆泻肝汤
(方见疝气)
补中益气汤
大安丸
(保和丸加白术,二方见虚羸)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栀子茯苓汤
(即大芜荑汤,方见疳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胡文焕
(北宋)薛居正 等
唐·张志和
明·王錂
(清)了缘子
(清)梁恭辰
宋·陈彭年
张载
(北魏)崔鸿
清·余怀
唐·独孤滔
唐·张九垓
(唐)陈子昂撰
清·亟斋居士
明·高明
清·麦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