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南史-唐·李延寿
白话南史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传
刘..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刘..传
刘粲字士光,出生的那天晚上有香气,氤氲满屋。他自幼就很有聪明智慧,四岁死了父亲,与一群小孩在一起,只有他不做游戏。六岁诵《论语》、《毛诗》。心里不理解的,便能提出问题。十二岁的时候读《庄子·逍遥篇》说:“这是可以理解的。”有客人问他,随问随答,都合乎情理,家里的人常常感到奇怪,称他为神童。等他长大以后,博学而有文才,不娶妻子,也不做官,与他的族弟刘讠于一起隐居寻求自己的志向,在林泽之中自由地旅游,以山水书籍互相娱乐。
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悌闻名,睡觉、吃饭都不离开身边。母亲心里有什么需要,口里还没有说出,
...更多
刘善明传
刘善明,是刘怀珍的族弟。父亲刘怀人,在宋朝做官为齐、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年,青州发生饥荒,人与人彼此相食。刘善明家里有积存的谷子,自己只吃稠粥,开仓救灾,乡民有很多获得了活命和救助,百姓们都把他家的田地称为续命田。
刘善明少年时期安静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候要见他,而他却推辞不见。四十岁的时候,刺史刘道隆聘他为中从事。刘怀人对刘善明说:“我已经知道了你的立身,还想见到你的立官。”刘善明应聘了,又举他为秀才。宋孝武帝见到他的策论直率有力,感到他十分奇异。
泰始初年,徐州刺
...更多
明僧绍传
明僧绍字休烈,平原鬲县人,一字承烈。他的先人是吴太伯的后裔,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以名为姓,他是孟明的后代。他的祖父明玩,是州从事。父亲明略,是给事中。明僧绍通晓经书,有儒术,宋朝元嘉年间(424~453),两次举为秀才,永光年(465),镇北府聘为功曹,都没有就任。他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集弟子建立学校。魏朝攻克了淮北,便渡过了长江。
升明年间(477~479),齐高帝担任太傅,教人聘用明僧绍和顾欢、臧荣绪,以旌旗车马的礼仪,征为记室参军,没有到任。明僧绍的弟弟明庆符为青州刺史,明僧绍缺乏粮食,随着明庆符
...更多
庾肩吾传
庾肩吾字慎之,八岁就能赋诗,兄长庾於陵对他十分友爱。起初他担任晋安王的国常侍,晋安王常常迁移守地,庾肩吾一直跟随迁移。在雍州,他被任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詀、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录众多典籍,供给很多果品,号为高斋学士。晋安王做了皇太子,庾肩吾兼东宫通事舍人。后来担任湘东王录事、咨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简文帝创建了文德省,设置了学士,庾肩吾的儿子庾信、徐詀的儿子徐陵、吴郡的张长公、北地的傅弘、东海的鲍至等人成为其中的人选。齐朝永明年间(483~493),王融、谢緿、沈约在文
...更多
刘之遴传
刘之遴字思贞,八岁能写文章。他的父亲刘虬说:“这孩子必然会以文学使我们的家族兴盛。”他常常对他的儿子们说:“如果和颜氏相比,之遴是得了我的文风。”由此州里很称赞他。当时有个和尚僧惠有卓异的见识,每次到刘虬那里去,必定喊着刘之遴的小名说:“僧伽是个有福有德的孩子。”于是握着他的手走了进去。
十五岁的时候,举为茂才,进行明经对策的时候,沈约、任窻见到他后感到非常诧异。吏部尚书王瞻曾经等候任窻,遇到刘之遴在座,任窻对王瞻说:“这是南阳刘之遴,学优而未仕,您这明鉴之士应该加以任用。”于是把他聘为太学博士。任窻说:
...更多
萧劢传
萧劢字文约,自幼不爱玩耍,喜怒不形于色。作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丧服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萧景死在郢州,因为路远,别人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谎称是病重。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这时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
...更多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字元达,是梁文帝的长子。他从小就有美誉,出仕任齐安南邵陵王的行参军。承袭爵位为临湘县侯。历任晋陵太守,以美政而得到当时人的称赞。永明末年,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当年,魏军入侵汉中,进而围困南郑。萧懿随机应变,领兵出击,魏军于是解围逃走。他又派氐人统率杨元秀攻打并夺取了魏国的历城等六处戍地。魏人十分震惊,于是边境得以安宁。
永元二年(500),裴叔业占据豫州反叛,萧懿以豫州刺史的身份率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前去讨伐,裴叔业十分害怕,便投降了北魏。梁武帝当时在雍州,派了典签赵景悦来劝说萧懿
...更多
萧渊藻传
萧渊藻字靖艺。在齐朝官为著作佐郎。梁天监元年(502),封为西昌县侯,作益州刺史。当时邓元起在蜀地,自恃有破刘季连的功劳,倚仗宿将的资格,轻视渊藻,渊藻于是发怒杀了他。当时天下初定,边境未安,益州人焦僧护聚众数万,占据郫县、繁县作乱。渊藻当时不满二十岁,会集部属商议,打算亲自去讨伐。有人表示反对,渊藻大怒,把他在台阶旁斩了。于是乘坐一顶平肩舆,到贼寇营垒外巡视。贼寇乱箭像雨点儿一样射来,随从们举起盾牌为他遮挡,他命令拿开,于是人心安定,贼寇连夜逃走。渊藻派骑兵追击,平定了祸乱。
天监九年(
...更多
萧渊明传
萧渊朗的弟弟萧渊明,字靖通。从小便受梁武帝的喜爱,被封为贞阳侯。太清元年(547),他任豫州刺史,百姓们到朝廷上表,陈叙了他的德政,将碑树立在州门内。当石匠从肥陵采来做碑的石头时,萧渊明请厨夫设帐,召集了很多人,亲自领人将石碑运到州里。知道的人取笑他,说:“这是大人自己立碑,并不是州人啊。”
梁武帝接纳了侯景,大举出兵攻打北方,派南康王萧会理领兵,萧渊明上表请求同行。因为他一再请求,武帝准许了。萧会理当时已到了宿预,诏书又下,改派萧渊明代萧会理为都督,率领水陆诸军前往彭城,准备大举进攻。皇帝下敕书说:“侯
...更多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字宣达,是文帝萧顺之的第六个儿子。身长八尺,胡子和眉毛都长得漂亮,容貌举止风度翩翩。在齐朝官任北中郎桂阳王的功曹史。其兄宣武王萧懿遇难时,兄弟们都被抓捕,和尚惠思把萧宏藏了起来。等梁武帝军队沿江东下,萧宏到新林迎接。攻下建康后,担任中护军,掌管石头戍的防务。天监元年(502),封临川郡王,官作扬州刺史,并加都督衔。
天监四年(505),武帝令萧宏统率各路军马侵魏。萧宏由于是御弟,所统领的军队都器械精良,军容强盛,北魏认为是南朝百十年来没有过的。军队驻扎在洛口,前锋攻下梁城。萧宏不懂军事,指挥
...更多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春秋卫·王诩
战国·范蠡
清·屠继善
明·司守谦
宋·岳珂
蘅塘退士选编
(明)余象斗 编
张鸣
明·紫薇垣散人
梁·周兴嗣
宋·施谔
宋·李焘
唐·苏廙
清·圆信
清·李调元
唐·陆广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