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南史-唐·李延寿
白话南史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传
刘..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明恭王皇后名叫贞风,琅笽临沂人。起初封为淮阳王妃,明帝改换封号,又被封为湘东王妃。生了晋陵长公主伯姒、建安长公主伯媛。明帝即位,立为皇后。皇上曾经在宫内举办大型宴会,而让妇女裸体,进行观赏,尽情欢笑。王皇后用扇子遮住脸,独自没有言语。明帝发怒说:“外戚家里贫寒,现在共同来作笑乐,为什么你却独独不看?”皇后说:“为乐的事,方式自有多种,哪有姑婆姊妹聚在一起,而让妇女裸露形体,以此为乐的?外戚家一起欢乐,和这不同。”明帝非常生气,命令皇后起来。皇后的哥哥扬州刺史王景文把这件事说给堂舅陈郡的谢绰说:“皇后在家的时候是个软弱的女子,不知道
...更多
齐高昭刘皇后传
高昭刘皇后名叫智容,广陵人。祖父刘玄之,父亲刘寿之,都是员外郎。皇后的母亲桓氏,梦见吞下了玉首饰而生下皇后,当时有紫光充满房间,就告诉了刘寿之。刘寿之说:“遗憾的是不是个男孩。”桓氏笑着说:“即使是女孩也足以兴家了。”皇后躺着睡觉,看见有羽饰的华盖罩在她的身体上面,家里的人试着观察她,常常见到她上空飘飘然如同有一片云气。
她十七岁时,裴方明为儿子向她求婚,酬答许配已经说定,刘皇后梦见先有迎婚的车辆到来,如同是平常人家的迎娶方法,刘皇后不肯前去;然后又有一家迎亲的来到,龙旗豹尾,和通常的完全不同,皇后很高兴
...更多
齐郁林王何妃传
郁林王何妃名叫婧英,庐江飅县人,是伏军将军何戢的女儿。起初将要嫁为南郡王妃,文惠太子嫌何戢没有儿子,门庭孤独,不想和他家结成婚姻。王俭认为南郡王妃,便是将来的外戚,只需要是高族,不一定是强门。现在何氏门荫华贵而宗族孤弱,实在正合外戚的条件。永明三年(485),就成婚了。
何妃禀性淫乱,那些南郡王和他们一起游玩的无赖之辈,何妃挑选其中漂亮的,都分别和他们交欢。南郡王的侍书人马澄年少貌美,很被何妃所喜欢,常常和他斗腕较力,南郡王把这当成是欢笑。马澄本是剡县的贫寒百姓,曾经在河的南岸逼夺民家的姑娘,被秣陵县官府
...更多
齐东昏褚皇后传
东昏褚皇后名叫令璩,河南阳翟人,是太常褚澄的女儿。建武二年(495),纳为皇太子妃,却不被宠爱。废帝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得到像山阴公主那样的姑娘,就没有遗憾了。”山阴公主,是明帝的长女,后来便和她淫乱。第二年,太子妃去参拜敬后庙。东昏即皇帝位,褚妃为皇后。皇帝宠爱潘妃,皇后不被重视,黄淑仪生了太子萧诵就死了,东昏侯被废黜,皇后和萧诵都废为平民。
...更多
梁武德郗皇后传
武德郗皇后名叫郗徽,高平金乡人。祖父郗绍,是宋朝的国子祭酒、兼东海王师。父亲郗晔,是太子舍人,早死。皇后的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寻阳公主,她怀孕的时候,梦见当生贵子。等皇后降生,有红光照耀房间,器物都很明亮,家里的人都很奇怪。巫师说这姑娘光高,将会有所妨碍,于是就在水边进行祓除。
郗皇后幼年很聪明,善于写隶书,喜欢读史传。女红的事,都很娴熟。宋后废帝将要把她纳为皇后,齐朝初年,安陆王萧缅又要结婚,郗氏都以女儿有病来推辞,才算罢休。齐朝建元末年,嫁给武帝,生了永兴公主萧玉姚、永世公主萧玉婉、永康公主萧玉轘。后来
...更多
梁武丁贵嫔传
武丁贵嫔名字叫令光,谯国人。祖父在襄阳担任属官,于是便居住在沔水北面的五女村,寄居在刘惠明的家中。丁贵嫔出生在樊城,刚产下来时候具有一种奇异的神光,满屋紫气,所以便以“光”做名字。相面的人说她“一定会大贵”。少年的时候和邻居的姑娘在月光下纺织,其他姑娘都被蚊子叮得难受,而丁贵嫔却不觉得。同乡人魏益德将要娶她,还没有办成,而梁武帝镇守樊城,曾经登楼..了望,见汉水岸边五彩辉耀,像一条龙,下面有一个女子在分剥绵絮,就是贵嫔。丁家又通过别人把相面人的话让武帝闻知,武帝把一个金环赠给她,后来娶了她,当时年龄是十四岁。贵嫔生下来就有一颗红痣
...更多
梁元帝徐妃传
梁元帝徐妃名叫昭佩,东海郯人。祖父徐孝嗣,是齐朝的太尉、枝江文忠公。父亲徐绲,是侍中、信武将军。徐妃于天监十六年(517)十二月封为湘东王妃,生了世子萧方等、益昌公主萧含贞。徐妃没有姿容,不被礼遇,元帝二三年进她的房间一次。徐妃因为元帝有一只眼瞎,每当知道元帝将要来到的时候,必定要半边脸化妆来等待他,元帝见了则大怒而出。徐妃生性喜欢喝酒,常常大醉,元帝回到房间,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徐妃和荆州后堂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道人私通。她酷好妒忌,见到不被宠幸的妾,便并坐一起交杯共饮。刚刚觉得有孕的,她就动刀杀人。元帝的随从暨季江有姿容,徐妃又
...更多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武宣章皇后,名叫要儿,吴兴乌程人。本来姓钮,她的父亲景明为章氏所收养,于是改姓章。章皇后的母亲苏氏,曾经遇见一个道士把一个小龟赠给自己,光彩五色,说是“三年有征”。到了所说的日期,皇后降生,紫光照耀房间,从此小龟就不见了。
章皇后少年聪慧,仪容美丽,手指甲长五寸,颜色都是红中透白。每次有丧事发生,则一个指甲先折。武帝先是娶的同郡钱仲方的女儿,很早死去,后来才娶了章皇后。
章皇后善于读书,能背诵《诗》和《楚辞》。武帝为长城县公,章皇后封为夫人。永定元年(557),
...更多
陈文沈皇后传
文沈皇后名叫妙容,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法深,梁朝的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岁多的时候,在梁朝的大同年间嫁给文帝。武帝讨伐侯景,文帝当时正在吴兴,他和沈皇后都被拘禁,侯景平定了,才获得自由。武帝登基,沈皇后为临川王妃。文帝即位,为皇后。追赠沈皇后的父亲沈法深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封为建城县侯,谥号为恭。追赠皇后的母亲高氏为绥安县君,谥号为定。废帝即位,尊沈皇后为皇太后,宫殿名为安德。
当时宣帝与仆射到仲举、舍人刘师知等,都受遗诏辅佐朝政。刘师知和到仲举总是住在宫中,参与决定各种大事,而宣帝为扬州刺史,和随从
...更多
陈后主张贵妃传
张贵妃名叫丽华,是兵家的女儿。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做太子的时候,被挑选入宫,当时龚贵妃为良娣,张贵妃年龄十岁,给她使唤。后主一见就喜欢上了她,从而得到亲幸,于是便怀了孕,生下太子深。后主即位,封为贵妃。性格聪明灵慧,很受宠爱。
后主起初因为始兴王之乱,受了伤,躺在承香殿。当时诸姬都不得进入,只有张贵妃在身旁服侍。柳太后仍住在柏梁殿,也就是皇后的正殿。而沈皇后向来在后主那里不曾得宠,不得服侍伤病,另外住在求贤殿。
至德二年(584),在光昭殿的前面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几十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阮阅 撰
汉·锺离权
宋·邓牧
元·祥迈
清·荻岸散人
嘉義管內采訪冊
清·管庭芬
明·吕毖
宋·陆佃
清·林枫
宋·吕祖谦
薛涛 李冶
元·陈少微
元·王德信
熊十力
清·孔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