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75 恒春县志-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75 恒春县志目录:
書籍簡介
弁言
陳序
凡例
恆春縣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末
卷六
田賦
恆春係內山新闢地方,所轄田園,從前均未升科。光緒十四年,奉宮保爵撫憲劉辦理全台清賦案內,知縣高晉翰稟奉奏准,援照福建同安縣下沙則遞減一等升科,並免配徵丁糧、耗羨。計上則田,每甲徵銀七錢二分四釐七毫二絲四忽;中則田,每甲徵銀六錢三分三釐零五絲;下則田,每甲徵銀五錢零六釐四毫四絲;下下則田,每甲徵銀四錢零五釐一毫五絲二忽。上則園,視中則田;中則園,視下則田;下則園,視下下則田;下下則園,每甲徵銀三錢二分四釐一毫二絲一忽。自光緒十五年分起徵完解;並無上則田園及沿山、沿海、沿溪一帶平次下各
...更多
卷七
戶口
光緒十五年六月,知縣呂兆璜奉飭查造保甲,以清盜源、而衛鄉閭;當經飭據總理人等分里分莊查造大小丁口清冊,填給門牌一面,造冊加結,詳送察核。
宣化里,內縣城及附近各莊:城內二百二十九戶,男五百七十五丁,女四百零四口。北門外五戶,男一十九丁,女一十四口。網紗莊二十七戶,男一百零五丁,女九十八口。大埔莊二十五戶,男九十七丁,女八十五口。瓦窯仔五戶,男一十三丁,女一十一口。山腳莊一十八戶,男六十一丁,女五十六口。林投尾莊二十戶,男六十一丁,女五十四口。鼻仔頭二十四戶,男八十八丁,
...更多
卷八
風俗
游瑯嶠賦
嘯云居士,為若耶人;衣食名法,游於恆春。主人捧檄,纂縣志書;延攬楮墨,物色於余。謂『琅嶠甫闢,志載無多;罄公費之百兩,願先生其始終如何』?余乃逡循躊躇,自揣葑菲。意載乘之操觚,何敢率爾而冒不韙?況文獻之無徵,一謬誤而貽公誹!公曰『無多』,實則吾豈!主人再三致意,以為地僻蠻強,人鮮握管;幸弗以束帛之戔戔,意慳乎其修纂。余復翻然思,瞿然起。謂『餘雖不敏,何敢語是!本才、識、學三者之胥無,故不敢貿貿而伸紙。乃嘉會之難逢,姑承命而任使』。於是主人欣然而請曰:『吾觀恆春
...更多
卷九
物產
榖之屬
稻:黏者為糯,次黏者為粳,不黏者為槏;槏即秈也。本草云:「粳米主益氣,稻未主溫中,粳稻對舉,是以黏者為稻」。案說文:「稻稌也,糯稻也」。糯下云:「沛國呼為糯」。槏下云:「稻不黏者」。粳下云:「稻屬」。是無論黏與不黏,皆得名之曰稻。九榖考以稌稻為大名,斯得之矣。夏熟者,曰:早。冬秋熟者,曰:晚冬(糯、粳、槏兼而有之)。夏末秋初者,曰:小冬(種於山砧畸零之處,所收不多)。陸種者,曰:旱稻;番社種之,不俟灌溉,其獲與水田無異。
麥:分大麥、
...更多
卷十
義塾
光緒元年七月十八日,知縣周有基稟:竊前奉憲諭:「義學不妨多設」等因。卑職抵任後,當即傳諭各莊頭人,隨時查明開設。自七月初十日起,陸續開館,已經設立義塾七所,一切章程俱照袁丞稟定辦理;惟查刱始之初,若不妥立規條,恐涉奉行故事,有負憲台首重文教之至意。爰擬學規七條,以期實效而垂久遠,理合開具清摺,呈送憲台察核。如蒙核定,再由卑職分諭各塾師,認真教讀。所有各塾學生尚未到齊,容俟匯齊,再將姓名,另行造摺云云。
計開:
設立義塾七處:車城福安莊一所,保
...更多
卷十一
祠廟
社稷壇一座,在南門外龍鑾山鼻仔頭。基高二尺一寸,四方各二丈五尺。正向豎鐫字石碑一塊。祝文:『維神奠安九土,粒食萬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農而蕃稼穡。恭承守土,肅展明禋;時屆仲春(秋),敬修祀典。丸丸松柏,奠磐石於無;芃芃黍苗,佑神倉於不匱。尚饗』!
案:壇先在馬鞍山下,嗣因風雨,祀事不便,光緒十七年,移設今處。是處為營盤舊址,除建壇外,尚有餘地,召民人趙龍、趙喜耕種,並照顧壇地。科則係下下園,酌定每年租銀六八洋三元;自光緒十四年起,按年完納。旋以頻年災歉,種不起色,租亦
...更多
卷十二
學校
光緒十二年四月十四日,知縣武頌揚以恆屬草昧初開,民、番雜處,目不識丁,蒙憲設立義塾十餘處。十餘年來,亦有習作詩文者,近日大有起色。第海濱愚民,祗知書之不可不讀,而讀書之所以取科名、致仕宦,出而為國為民者,不知也。蓋以生長蠻荒,不見不聞,故漠然無所動於中,而不知發憤以自勉;若示以功名,其有不聞風興起者乎』等因,通稟請奏科、歲試,各設學額四名。奉總督閩浙部堂楊批:『查恆春設縣已久,自應酌定學額,以勵多士,而振文風。仰福建布政司核議,詳覆察辦;仍候撫部院批示。繳』!又奉爵撫憲劉批:『仰台灣道移會福建藩司
...更多
卷十三
碑碣
福公碑,在車城莊,縣西十五里福德廟內。欽差大學士公中堂將軍嘉勇公福、參贊大臣超勇公海、參贊大臣四川成都將軍鄂,剿捕林爽文、莊大田追兵到此勒石。碑曰:天以大清,克肖其德。聖聖承承,四方為式;罔有海隅,咸歸皇極。蠢爾爽文,創首違則;么麼大田,嗣殘致力。帝念臣民,中心怛惻;簡命將軍,掃除宜亟。群匪膽寒,瑯嶠閃匿;匠請大兵,剛臨滅熄。瞻仰神威,石碑銘刻;旌獎鴻恩,沾優外域。長樂昇平,於千萬億。乾隆五十三年二月,榖旦。
巡撫福福建丁公日昌,禁「自盡圖賴」碑,在西門城限。
...更多
卷十四
藝文
同治甲戌,日本人窺伺台灣,先以七絕二首為嚆矢,沈大臣葆楨依韻覆之既為封服貢王城,突起狼心欲恣行;魚游釜中忘自弔,欻來談笑說延年。
其二
東方保障鎮海間,大海為池城本山;蠢爾東洋小日本,紛紛鳥語一弓彎。
附日本來詩
春風三月出京城,花笑鳥歌送我行;前途作期君知否?欲弔台灣鄭延平!
大業七辛八苦間,坐看跋涉幾江山;霸吞瓊埔台灣境,三十六橋十二彎。
...更多
卷十五
山川
猴洞山(舊名做饗山),在縣城西門內,平地矗起,全山皆石。高百尺,周百丈,中斷而陘闊數尺,以板為橋。山之陽,濬兩池,如鳥之展翼。山顛建澄心亭、聽雨山房、瀛洲仙館,小屋數椽,今改為文廟,權供神牌;添建櫺星門。
三台山(舊名硬仔山),在縣城東北一里,為縣城主山,由羅佛山來。其山三襲並起,故名三台;高約七、八里。多草木,居民刈薪燒炭。產青石,紋裂如礬,正云林之摺帶皴也;或板或塊,大小不等。下有小山,形如雞籠,名雞籠山。旁有泉穴,出清冽不竭,土名出水仔。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欧阳询
清·许霁楼
明·屠本畯
金·李东垣
元·杨清叟
汉·焦赣
孙过庭
明·姜清
清·袁枚
李商隐
(漢)仲長統
(清)黄南丁 著
孙高亮
清·傅金铨
清·笪重光
明·杨尔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