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40 台海思恸录-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40 台海思恸录目录:
書籍簡介
弁言
自序
臺海思慟錄
中日兵事本末羅惇曧
東方兵事紀略(二篇)姚錫光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六五面三九、○○○字)正文全卷凡五篇,題思痛子撰。另附錄「中日兵事本末」一篇,羅惇曧撰;「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下)二篇,姚錫光撰。「臺灣思慟錄」記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進據臺灣時軍民戰守之經過,分臺防、臺北、臺灣(今臺中)、臺南、澎湖五篇。作者未具真實姓名,未知何許人;據其「自序」,顯係臺產。「自序」說明此書題名之由有謂:『蓋生於臺、長於臺,身受臺之創鉅痛深、親見臺之同遭蹂躪而「痛定思痛一也』。書成於割臺之後一年,以當時人記當時事,自較可信。附錄作者羅、姚兩氏事略,待考。「中日兵事本末」篇,溯自同治年間中日商訂「通商
...更多
弁言
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有自署思痛子的「臺海思慟錄」抄本一冊,記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佔據臺灣戰事經過;分臺防、臺北、臺灣、臺南、澎湖五篇,約萬餘言。經傳抄整理後,以字數過少,久未發排;茲由「中國近百年史資料」中錄出羅惇曧著「中日兵事本末」與姚錫光著「東方兵事紀略」之「臺灣篇上」(第九)及「臺灣篇下」(第十),作為附錄,付之手民,以利參考。
周憲文於臺北惜餘書室
...更多
自序
從來書之不足取信於天下後世者,大抵緣秉筆者摭拾浮詞,鋪張揚厲,不顧事之失實,惟懼文之不工。故「武成」一篇,武王之大事也,而奉天伐罪,子輿氏猶僅取二、三策焉。則凡稗官野史之未可盡據為實錄也明矣。
予於甲午倭寇犯臺之役,紀其戰事本末,分為五篇,命曰「臺海思慟錄」;蓋生於臺、長於臺,身受臺之創鉅痛深、親見臺之同遭蹂躪而痛定思痛也。
當日者,倭釁初開,臺之文武官吏不為不多矣。其間部署之疏密,用人之得失,兵力之厚薄,饟糈之盈絀;有知難而退者,有誓同臺地存亡而置百萬生靈於不顧者,有夙負威名而
...更多
臺海思慟錄
思痛子撰
臺防篇
臺北篇
臺灣篇
臺南篇
澎湖篇
·臺防篇
臺灣海外天險,南接閩粵,北連吳會,袤延數千里,港道紆迴,土地饒沃,物產豐贍,固東南之左護也。
自施襄壯琅削平鄭氏,議為不可棄,設官置鎮,招民墾闢,二百餘年,屹然成巨鎮焉。然孤懸海外,緩急勢難接應,土番洋匪,叛服不常。雍、乾間,朱一貴、林爽文、陳周全、蔡牽諸逆,先後剿除
...更多
中日兵事本末羅惇曧
甲午兵事,以丹徒姚君錫光所著「東方兵事紀略」為最詳盡,而筆墨頗病冗碎。余既略有異聞,更就當時在軍中者考證焉;乃取「姚略」變易簡括之,遂成斯編。(著者志)
朝鮮自前明隸中國藩服,修職貢甚謹;與日本並國於東海。明萬曆間,日本豐臣秀吉大舉入朝鮮,覆其八道,朝鮮幾亡;明竭中國兵力,不足救之。會秀吉死,兵遽罷,八道復入於朝鮮。
滿清入主中夏,鄭芝龍據臺灣。唐王、魯王憑海隅以謀恢復,疊乞援日本,皆拒之。
自康、乾以來,商舶東趨日益眾,日本乃設奉行三員於長崎,以領華商
...更多
東方兵事紀略(二篇)姚錫光
臺灣篇上(第九)
臺灣篇下(第十)
·臺灣篇上(第九)
光緒乙酉中、法和議成,建臺灣行省。升淡水廳為臺北府,作會城,駐巡撫。經營鐵路、商輪、屯墾,開煤、磺諸礦,歲入三百數十萬,菁華咸萃臺北。以基隆、滬尾為臺北門戶。基隆澳設砲臺四:首社寮、次頂石角、次小基隆、次仙人洞。又築陸路砲臺於獅球嶺,以扼基隆、臺北之衝;滬尾砲臺二:曰滬尾、曰關渡(關渡在滬尾口內十三、四里,為臺北、滬尾水程要路)。基隆值省會東北,山海依倚,最據形勢;商輪、礦務諸局在焉。鐵道六十里至會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钱涛
(魏)曹操
元·陆辅之
宋·昙摩蜜多
宋·魏庆之
明·沈鍊
宋·杨万里
明·金堡
元·李东垣
唐·李翱
谢会心
明·朱名世
邗上蒙人
晋·郭璞
明·柯丹邱
(明)湛若水